化學能和電能教學反思

2021-07-11 02:09:34 字數 1604 閱讀 7917

再次,公開課如時裝公司運作,是集體智慧型。公開課反映了乙個教研組,甚至乙個學校的教學水平,因此它不僅是個人的,也是集體的,不僅是個人的努力,更是集體的智慧型。在《化學能好電能》的設計、準備和試講等環節,我們化學組的老師提出了非常寶貴的意見,尤其是我們的組長楊老師和黃老師,參與了整個過程。

如同時裝公司的運作,經過集體的努力,我們化學組推出自己的品牌時裝《化學能和電能》。

可見,公開課就是公開課,它融入了現代教育的時尚元素,代表了課堂的發展方向。

正如平時的服裝,平時的課堂正在向公開課的潮流發展。隨著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我們將推出更多的公開課時裝,並引領著平時課堂的服裝不斷改進。

(二)課堂需要這樣提問

問答是課堂教學中老師和學生最常用的交流手段,但是問答必須合適才會發揮最佳效果,否則可能適得其反。通過上《化學能和電能》公開課,結合評課專家和老師的建議,我發現問題由僅老師提出,然後由學生來回答實際上是在培養學生的應對能力或者應試能力。儘管有利於課堂教學的展開,但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愛因斯坦說過,「提出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因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要比培養學生解答問題能力重要的多。培養問題意識,應該讓學生自己閱讀資料、觀察實驗、分析推理,從而提出問題。

我上的《化學能和電能》公開課,提問較多,問題環環相扣,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逐步得出了原電池工作的原理。遺憾的是,這些問題都是我事先設計的,學生思考回答就夠了。我想如果能夠把教學設計變成另外一種思路可能使課堂更加具有開放性。

修改教學設計如下:

提出的問題應該一定的思維容量,適合學生圍繞問題**。我在課堂上啟發提問共有11次,其中有4次提問我自己課後認為缺乏思維容量,可以不問或者換種方式提問。比如,電解質的作用**後,我設計的是「電解質的作用是什麼」,不必要再問了,因為學生通過一系列**實驗已經理解電解質的作用了。

還有,**原電池「閉合迴路」條件,最好是把問題改為「原電池構成是否僅僅有電機和電解質呢」。

畢竟,課堂永遠是缺憾的藝術,學無止境,教亦如此。

(三)難得糊塗

在《化學能和電能》課的最後階段,本來原電池構成的條件已經**結束,下面就是根據原電池的構成條件設計原電池。我就按通常原電池課的設計,用蘋果做了乙個水果電池,讓學生觀察。正我認為教學效果已經實現的時候,幾個學生小聲講:

「桔子行不行」「西紅柿行不行」。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我想直接告訴他們結果,可能會使乙個思維的火花熄滅。我就裝作不知道的樣子,故意問學生:

「桔子、西紅柿可以嗎?」學生立刻說要試試。兩個學生還貢獻出了自己帶的水果。

我分別把兩隻電極插在乙隻桔子和西紅柿上,結果都有電流。然後我又把兩隻電極分別插在乙隻桔子和西紅柿上,結果沒有電流。我故作驚訝,「難道說電池工作的原理我講錯了?

」學生立刻安靜下來,片刻馬上有學生就說可能是兩個水果分開了。那麼怎樣驗證自己的猜想呢?很快那位同學就建議用導線把兩個水果連線起來。

奇蹟發現了,果然有電流產生。於是在剛才的基礎上總結出來構成原電池的另外的乙個條件即閉合電路。

原電池的第三個條件的得出是那麼的輕鬆愉快,是我始料不及的。如果當初我直接就告訴學生其它水果也可以構成原電池,就不會有這樣的教學效果了。老師備課時當然預先知道知識,但如果我們教師總是以知識的佔有者和權威自居,總是把知識還未等學生疑惑、思考就和盤托出,那麼我們可能失去不少精彩的課堂。

老師不妨做做學生,保留一顆童心,該糊塗時糊塗一點,此乃大智慧型也。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教學反思

附 問卷調查題目 對萬清黎老師講授 化學能轉化為電能 課堂效果問卷調查 問卷物件 高一 9 班全體學生 要求 將對應的選項寫在後面的括號裡。1 在本節課中,從實際生活中常見的電池入手引入到本節課的主題,你對這個問題的處理有何看法 a.有趣,容易理解,符合中學生的認知規律 b.容易理解,基本符合學生的...

《化學能與電能》教學反思

2017年3月24日星期五 對於這部分教學,我主要採取實驗 教學,通過鋅銅原電池的 讓學生有直觀的感受,可以看到鋅片不斷溶解,銅片上有氣泡產生,電流錶指標發生偏轉等巨集觀現象,這樣可以加深學生對原電池的認識和理解。通過巨集觀現象,從氧化還原角度的得失電子分析其本質,再利用動畫模擬鋅銅原電池的工作原理...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同步訓練 電能轉化為化學能 1 在原電池和電解池的電極上所發生的反應,同屬氧化反應或同屬還原反應的是 原電池正極和電解池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正極和電解池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負極和電解池陽極所發生的反應 原電池負極和電解池陰極所發生的反應 a b c d 2 能用電解原理說明的問題是 電解是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