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厘公尺》的案例與反思

2021-07-10 15:28:57 字數 2767 閱讀 4048

片段一:創設情境,激趣匯入:

師:(課件出示)師講解故事:過節了,阿福想做一件新衣服。他找到一家裁縫店……徒弟在一旁想不通,這是怎麼回事啊?

生:師傅的手大,徒弟的手小。

生:師傅的一拃長,徒弟的一拃短。

生:師傅的一拃比徒弟的長,徒弟的一拃比師傅的短

生:……

這時,我做師傅,學生是徒弟,我和學生比一拃的長短,學生一下子就看得很清楚了

教師順勢接著問:「那怎樣做能避免這個問題呢?」

生:師傅量,師傅做。

生:徒弟量,徒弟做。

生:師傅量好布之後徒弟再做。

生:用尺子量

生:……

反思: 一年級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教學應盡可能有趣味性,為此,我在課的開始就以故事引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課的進行做好鋪墊,故事中徒弟丟擲:「這是怎麼回事?

」的問題,引起了認知衝突,使學生體會到師傅與徒弟的一拃不一樣,同樣是3拃,師傅的大徒弟的小,而在下乙個環節中,我和學生比一拃的長短,學生很直觀的知道**的一拃大徒弟的一拃小。而怎樣能避免這個問題呢?學生的動腦思考,積極發言也使學生充分體會到了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激發了**和解決問題的濃厚興趣,自然地進入到對新知的**中。

但是在這個環節中我自己覺得處理不夠好,學生的回答:師傅量師傅做,徒弟量徒弟做時,我沒有及時的評價,師傅量師傅做,徒弟量徒弟做,其實就是統一標準,只因為標準的不同才會出現阿福的衣服太小這一事實,要想測量的準確,測量的標準必須一致,在這裡我應明確的點出這一點,而不是很快的轉入下乙個教學環節之中。

片段二:認識2厘公尺,3厘公尺,5厘公尺和任意幾厘公尺

師:從0到2之間的長度是2厘公尺,你還能從尺子上找到其他的2厘公尺嗎?

生:從2到4之間的長度是2厘公尺

生:從3到5之間的長度是2厘公尺

生:……

生:從1到5是2厘公尺(這個學生說出了乙個錯誤的答案)

師:從1到5之間的長度不是2厘公尺,是幾厘公尺呢?我們一會再來解決好嗎?

反思:這個教學環節中,學生的錯誤答案是乙個多好的生成資源呀,而我卻沒有給孩子解釋的機會,卻沒有耐心去傾聽學生的想法,卻沒有捕捉稍縱即逝的生成資源,為了盡快地完成教學任務,將這一寶貴資源白白浪費了。如果讓孩子說說為什麼從刻度1到刻度5是2厘公尺,可能就會使學生更深入的理解刻度1到刻度5裡面包含了4個大格,1個大格是1厘公尺,4個大格也就是4厘公尺。

我在另乙個班教學時,注意了這個教學點,讓學生多說說為什麼是幾厘公尺?學生不但說出了有幾個大格就是幾厘公尺,還總結出了用大刻度減去小刻度是幾就是幾厘公尺。我不禁驚嘆學生的潛能是無限的,不能低估學生的能力,一年級學生年齡小,往往老師就會認為很多的知識學生自己理解不了,其實只要我們做老師的適時的引導學生是會很容易的理解的。

教學反思:

我自己上完這節課,我感觸很深,使我體會到在教學中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深挖教材,備好課

課本是很好的教材,每個知識點教材中都會有所體現,作為教師我覺得應該吃透教材,深挖教材,理解教材的意圖,現在的數學教材多以情境圖的形式呈現,我們教師要深刻理解教材的圖意,挖掘出教材中的每個知識點。

我們每天都在備課,通過上課之後才會發現課堂上的許多的問題,我覺得在備課時不僅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提前要預想好學生在課堂上可能出現的問題,作為教師應如何處理。

二、有效利用課堂中的生成資源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教育的技巧並不在於能預見到課的所有細節,而在於根據當時的具體情況,巧妙地在學生不知不覺之中作出相應的調整和變動。」

課堂上,學生是活生生的學習的主人,在課堂上學生會提出哪些問題,會怎樣回答老師提出的問題,很多情況下老師是無法預料的。學生提出的問題、合作學習中出現的錯誤、不同的觀點都是教師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就如在上面的片段二中學生的錯誤回答,教師有效地利用,就會使學生不但知道了2厘公尺,而且還學習了4厘公尺,我們在課堂上要以平和的心態對待學生的錯誤,並能獨具慧眼,善於捕捉稍縱即逝的錯誤,使錯誤巧妙地服務於教學活動。

三、教學評價的多元化

在課堂上學生提出問題、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觀點,對於自己的表現他們很希望得到老師的評價。而作為一年級的孩子,他們對於老師的評價特別的在乎,有的孩子特別的膽小,上課不敢回答問題,我就鼓勵他,經過幾次之後這樣的孩子就大膽的發言了;有的孩子回答問題不完整,課上我就及時的給他提示,慢慢的孩子回答問題的能力也提高了。

在上學期教學《認識左右》時,學生自己找身體上的左右,匯報時,有個學生說:「左mm,右mm」當時我也蒙了,孩子怎麼會想到這呢?不知如何評價,可是我轉而一想不能笑孩子,也不能說孩子,不能挫傷孩子的積極性,童言無忌,這正是孩子的天真啊!

我看到孩子一臉的正經等待老師的評價,就說:「你真是個善於觀察的孩子,繼續努力」。孩子很高興的坐下來。

老師的評價,或者是鼓勵,或者是點撥,都使學生在這樣的互動中得到多方面的滿足, 作為教師我們應十分關注學生的學習狀態,認真傾聽每位學生的發言,敏銳地給予評價。

四、課堂生活化、遊戲化、趣味化

新課程理念下的數學課堂教學,應該體現「數學**於生活,又為生活服務」的思想,在教學活動中拉近數學與生活的聯絡,讓學生感受到數學**於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課堂上,要緊密聯絡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創設生動有趣的情境,提出與學生熟悉的生活中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等活動,使學生通過數學活動,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初步學會從數學的角度去觀察事物、思考問題,激發對數學的興趣。我們生活在農村,很多的農村資源我們可以利用,讓學生利用周圍的環境學習,學生易於接受。

數學課堂中如果單純的和學生學習知識,學生就會感到疲倦,也會感到厭煩,特別是一年級的孩子年齡小,好動,自制力較差,在課堂上單純的學習課本知識,一部分孩子就會做小動作,身體晃動,或者手不停的玩弄鉛筆之類,注意力不集中。如果能夠以遊戲化、趣味化的教學模式進行教學,學生會在愉快的氛圍中不知不覺的學習了知識,教師也樂在其中,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認識厘公尺教學設計與反思

厘公尺的認識 教學設計及反思 教材簡解 認識厘公尺 是長度單位教學的開始。教材首先讓學生經歷用不同方式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思考,體會建立統一度量單位的必要性,從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厘公尺 作單位,並通過看 猜 量等學習活動形成厘公尺的長度表象。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厘公尺公尺的認識》教學反思

1.厘公尺公尺的認識 教學反思 告別了一年級,我們的孩子公升入了二年級,本以為這些孩子就像自己精心培育了一年的幼苗,已經有了自己成長的能力,可是剛剛開學的幾節課卻讓我感覺他們的生活經驗是那麼少,他們要想學會自己 走路 還需要教師的幫助 引導。學習厘公尺 公尺這一單元,雖然孩子們能夠很好地用尺子,但是...

厘公尺的認識及課後反思

厘公尺的認識 教案 教學目標 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厘公尺,初步建立1厘公尺的長度觀念。結合實際,經歷不同的方法測量物體長度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能用刻度尺正確測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公尺數 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形成初步的估計意識。在具體的測量活動中,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