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曲》反思

2021-07-10 08:14:26 字數 3892 閱讀 2081

語文教學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無論是在課內還是在課外,都應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結合《月光曲》的教學,我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教師與學生共同是課程的開發者,教學更注重學生的自我建構。在匯入部分,我請同學們想一想,我們學習這篇文章,要著重思考什麼問題?於是學生紛紛提出不同的問題。

讓學生自己創設問題情境,符合以學定教的新理念。教師角色的改變,激發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必定能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

在整體感知部分,我請學生讀一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心體會,看看能體會到什麼,有什麼疑問?學生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還有不懂的地方。這就體現了教師對學生自我感受和體驗的尊重。

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援,精神上給予鼓舞。

又如在分節細讀部分,教師有乙個"畫龍點睛"式的一問,這個問題就是從兄妺倆的對話中你能體會到什麼?因此,如何引導學生正確的理解教材,挖掘教材的內涵,教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關鍵是教師如何把問題呈現出來,教學的藝術就在於時機的把握,順其學生的心理需求,促進學生對文字的深入**。

接著又有一問:假如你是貝多芬,聽了他們的對話你會有什麼感受?你會為他們做些什麼?

教師採用了換位思考的方法,注重人文的情懷,生命的弘揚,同樣也促進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在體會月光曲內容部分,主要是要練習第九自然段的朗讀,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讓學生體會怎樣讀才能讀出景物的變化以及旋律的變化,隨著學生表情和動作的變化,他們用肢體語言很好地表達了貝多芬賦予樂曲的情感。

然後創設情景,讓學生表演。通過聯絡上下文「甦醒」讓學生理解「陶醉的意思。貝多芬的樂曲那麼優美,兄妹倆被月光曲迷住了,忘記了周圍的一切,深深地被陶醉了。

等他們醒來之後,兄妹倆會交談些什麼?前後的同學一起討論討論,一會兒給大家表演表演。表演也是體驗的一種形式。

學生把抽象的文字形象化,通過情態、動作把內心的感受流淌出來,達到了心智的昇華。如果這種體驗是學生自發的行為就更好了。

最後布置的作業讓學生從課內走向了課外,密切聯絡課文內容,促進學生的閱讀量,培養學生蒐集資訊和整理資訊的能力。

總之,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自我發展,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一直是我們每一位老師追求的目標。至於如何去把握,如何去引導,我想這個問題我還要繼續**下去,以上只是我個人膚淺的見解。

這節課我完成了自己的定的教學目標,著重抓住皮鞋匠聯想的那幾句描寫「他好象面對著大海,月亮正從水天相接的地方公升起來。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時間灑遍了銀光。月亮越公升越高,穿過一縷一縷輕紗似的微雲。

忽然,海面上颳起了大風,捲起了巨浪。被月光照的雪亮的浪花,乙個連乙個朝著岸邊湧過來……」通過這幾句話的重點指導,輻射全篇文章,做到了有層次的讀,這個點抓的比較實。

如開課伊始,**《月光曲》讓孩子們自由聯想,然後從書中找到與之兄妹倆聯想的句子。接著,再讓孩子們自由讀,一邊讀一邊思考樂曲的變化,從而進一步感悟課文內容。緊接著讓孩子們試著把這樣的變化給讀出來,品悟語言文字,並安排了孩子們分層讀出這種曲調的變化,讓孩子們悟出這種變化實際上也正是貝多芬情感的變化。

最後在孩子們水到渠成達到感情朗讀後,我又有了進一步的要求,那就是配樂讓孩子們把這幾句皮鞋匠聯想的話再讀一讀,進一步體會樂曲的變化,如果課堂上還有時間的話還可以安排學生及時背誦這部分內容,這樣文中的語言就變成了孩子們的語言積累。

就這樣,我引導學生一步一步,一層一層,循序漸進在讀書的「讀」上面做文章,讀的不空洞,不單調,讀出質量,讀出韻味總體來說是比較成功的。整節課是符合《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注重了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能初步理解、鑑賞文學作品,受到高尚情操與趣味的薰陶,發展個性,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在讀書的過程中,比較注重語言感悟和運用,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還有最後這部分聽**寫話,事先我準備了那首《苗嶺的早晨》,我認為這首曲子比較容易聽得懂容易想象,原本我想給學生限制一下想象的範圍,介紹一下這首曲子的背景,但後來我想既然要聽**聯想就讓學生天馬行空,自由發揮,不要限制學生的思維空間。可是可能是缺乏引導,學生的想象還是比較侷限於森林動物的聯歡上了。

在上這節課前我十分自信,因為我精心準備這節課,付出了許多的心血,心裡比較有底,但是課堂效果卻並不象我預期的那樣精彩。我太想把每一步走紮實,到位,卻因為太過了,反而顯得比較煩瑣、迂迴、浪費一些不必要的時間。如在解決學生提出的那三個問題時,三個問題是互相關聯的,但我卻沒能很好地引導學生將三個問題結合起來解決。

另外,我自己感覺在教學設計上比較均衡用力,缺乏側重點,特別是學生在突破教學難點:理解《月光曲》的創作過程及貝多芬的情感變化與樂曲和窮兄妹倆的聯想之間的關係引導得不過深入透徹,估計有些學生還是一知半解。

總之,這節課上完了,給我留下的思索是很多的,既有成功,也有不足。我想就在這樣的反覆錘煉中,我的教學水平也會逐漸提高吧!

月光曲》這篇課文文字優美,感情深沉,意境很深,再加上小學生對**的欣賞能力還處於較低的水平,在教學上存在一定的困難。因而本文的教學採用了變序的方法,先讓學生結合課文中文字,充分感受到《月光曲》的魅力,再去細讀此曲的產生過程,感受貝多芬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和熱愛。

課文第9、10自然段,採用實虛結合的方式,描繪了《月光曲》所要表現的美麗畫面。在教學中,首先讓學生明白,哪些描寫是實際存在的,哪些是由實在的事物引起的聯想;然後細讀文字,聆聽**,想象情景,充分感受樂曲的美妙意境。

體會貝多芬感情的變化過程是理解《月光曲》思想內容、作品意境的關鍵,也是本文的一條暗線。教學以「貝多芬為什麼會創作出這麼美妙的**」引導學生理出這條暗線,感受貝多芬由同情到激動,最終在環境的感染下創作出曲子的過程,進而明白作者寫這篇文章是讚美貝多芬熱愛人民、為人民而創作的情感。

成功之處:

1、新課程標準提倡閱讀教學要加強朗讀、默讀的指導。《月光曲》是一篇**美、人情美和語言美為一體的感人之作,因此我在教學中十分重視對學生的朗讀指導。當琅琅書聲充溢每乙個角落,其神色、聲調,卻不盡人意。

後來通過引導讓學生在「讀、思、議、想」的過程中理解了課文內容,感悟到「月光和大海的變化」,「微波粼粼」,「風捲巨浪」「波濤洶湧」的不同景象,在有了初步情感體驗的基礎上,自讀自悟、美讀品悟,學生的情感被激發讀起來抑揚頓挫,情感流露於表情之中,達到「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要求,給人美的享受。由此可見,認知是情感的基礎,情感是認知的手段,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生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朗讀,真情能夠流露其中。

只有學生以語言文字為媒介,展開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得到生動形象的感受和真切的情感體驗,才能將自己的情感融入課文,和作者的情感交織在一起,達到理想的朗讀效果。這使我想起葉聖陶先生說過「吟詠的時候,對研討所恃,不僅理智地了解,而且親切地體會不知不覺之間,內容與理性成為讀者的東西,這是一種可貴的境界。」所以,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學生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那麼就會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2、在學生整體感知的前提下,關注學生的自我感受和體驗,這體現了對學生生命的尊重。生命的價值在於自我主體的發揮以及得到他人的賞識。學生對某一問題的感受與理解是多元的,多角度的,具有個性化的,教師要在情感上給予支援,精神上給予鼓舞。

不足之處:

1、 形式單一,缺少變化。

這堂課以讀貫穿全過程,雖然在讀的形式上有自讀、默讀、齊讀、賽讀,但從整體的過程來看,教學形式頗顯單調,學生僅是反覆地讀,基本侷限在課文內容的朗讀理解上,課堂上沒有引導深入思維的做法,缺少讓學生質疑問難、自主學習的時間,因而在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上還不夠。

2、 主導性偏強,凸顯學生的學尚不夠有力。

雖然在課前設計時,我已經注意體現以學生為主體,然而,在這堂課的實際教學中,仍有老師牽著學生走的情況,無論是在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感受月光曲的美妙,還是在提公升學生對**旋律的感悟方面,教師給予得較多,總是把自己的感受過多地加給學生。其實,應該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讀自悟,構建月光曲完整的美麗形象,教師只需在學生確有困難的地方點撥指導,教給學習方法,體現學生的學。

因此,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努力注意並做到:

1、 加強課外知識的補充和在課內的滲透,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將課內學到的知識遷移、運用到課外去,不僅提高學生的學習情趣,而且有助於學生建立和諧的語文素養。

2、 千方百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挖掘教材中蘊藏的人文因素、美的因素,使學生不僅感受到教材的內容,而且受到作者情感的薰陶,更進而在動態生成的學習過程中學習語文的思想和精神。

月光曲 反思

月光曲教學反思 從語言文字中去感受 張秀麗 這是一篇意境優美的課文,講述了德國著名 家貝多芬,因同情窮鞋匠兄妹並有感於盲姑娘對 的痴迷而即興創作 月光曲 的傳奇故事。作者借這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故事,既表現出了大 家貝多芬對窮苦人民的同情和熱愛,又表現出了他豐富的想象力和卓越才華,同時也告訴人們,美好樂...

月光曲反思

月光曲 是義教版第十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講述了著名 家貝多芬同情盲姑娘而為他們彈琴,有感於盲姑娘對 的痴迷而即使創作了 月光曲 的傳說。重點是 月光曲 的創作過程,體會貝多芬在即興創作 月光曲 的過程中思想感情的變化。我就引導學生抓住重點部分,抓住貝多芬 創作情感這一條線閱讀課文,並在此基礎分...

月光曲教學反思

珊瑚西校區許曉華 根據楊老師的論壇精神實質 通過藝術課教學,在欣賞品味藝術作品的同時使學生在循序漸進的理解美的內涵,提高審美水平,感悟生活中美的事物,最終能夠創造美是藝術教學的重要目的這一要求。我覺得培養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學會觀察生活,在平凡的生活中感受到美也是體現學生審美素養的重要標準,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