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霍姆林斯基有感

2021-07-06 10:03:16 字數 2876 閱讀 1620

讀了**著名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寫的《給教師的100條建議》一書,儘管今天的教育形勢比之蘇所寫書的年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仍被他的一些語句、一些想法、一些做法所感動著、震撼著。

書中提到乙個問題:教師的時間從**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啊!

確實,做教師的都知道,每天必須做的幾件事:備課、上課、改作業、課外輔導,現在還要抽出時間來讀書搞科研。帶著這個問題,我閱讀到書中所寫:

怎樣進行呢?這就是讀書,每天不間斷地讀書,跟書籍結下終生的友誼。潺潺小溪,每日不斷,注入思想的大河。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這段話發人深省,讓我從本質領悟了一些教育技巧的奧秘。我不應該總是抱怨沒有時間,抱怨事情太多,我應當在自己所教學的學科中,使學校教科書裡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成為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浬,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裡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

明白了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拋到了一邊。書中所舉的那個歷史教師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證明。他的成功之處就是用他的終身的時間在擴大自己的知識海洋,持之以恆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這本書給我的第乙個強烈感受,就是與現實的緊密聯絡,問題意識、憂患意識流淌於字裡行間,而乙個個社會現實中實際生動的事例,則支撐起了這種問題意識,使全書血肉豐滿、鮮活、充實,激起你對現實的關注,激起你對現實的思考,並在這種關注思考中,令你得以專注地讀下去,而絕無某些政治思想讀物的空洞、蒼白之嫌。譬如,作者在講到建立教育科研機制,創造研究學問的氛圍和環境,鼓勵高學歷、高學位、高學術水平的教師脫穎而出。

我們當教師的最為頭疼的,也是最感到無計可施的,那就是如何對待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有時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在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身上所花費的功夫是一般學生的多少倍,可取得的效果往往不令人滿意,最後有些竟放棄了對這些學生所做的努力,導致學生學習越來越差,教師也越來越感到教學的苦惱。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蘇霍姆林斯基首先強調了教師在教育、輔導那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時應當像醫生一樣是乙個人道主義者,醫生對那些身患重病的病人從來都是以鼓勵的言行讓他們來戰勝病魔,讓他們樹立起生活的勇氣。那我們的教育也應具有這種人道主義的精神。那我們想過沒有造成學生學習困難的是什麼?

就像大夫看病需要了解病人的病情一樣我們也應該認真去思考學生學習困難的原因。

學生個體的差別,客觀決定了不是每個學生都能在文化學習中取得同樣優異的成績,更不可能對每個學生都拿一百分去要求。如果你非要那樣做得話,不是自討沒趣還是什麼?教師要善於確定:

每乙個學生在此刻能做到什麼程度,如何能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我們要做得是揚長避短,而不是取長補短。後進生之所以差,我們不得而知,也無暇顧及,於是只能怨婦般地責備這些傢伙怎麼這麼「笨」。

於是,我們便要補差,要扎扎實實地抓差生。何所謂抓?亦即牢牢控制,唯我命令行事,你沒有自由權利,你不可以有非份要求。

怎麼抓?加班加點唄,題海戰役,反覆練習唄……我們堅信,知識的缺乏可以通過重複記憶加以充塞,技能的生疏必須反覆操練達到熟能生巧。為了「拉」他們一把,我們就要在課間見縫插針,就要在放學後挑燈夜戰,後進生真得這樣補嗎?

俗話說「五根手指還有長短呢!」人與人在智力、體力、習慣、情感等方面存在的差別是我們必須正視的事實,也正是這千差萬別才構成了我們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教育就是要發現、利用、發展這一多樣性,而不是用簡單、劃

一、僵化的標準,將豐富多樣的原料軋制、打磨成一模一樣的成品。事實上,這樣的結果不是人為造成很多「廢品」,就是產生一大堆無用的下腳料。但是,我們似乎一直都習以為常地這樣生產著,還常常大張旗鼓地宣稱自己製造出多少個進入某某名校的學生。

現實是,我們不都是拿更多學生的犧牲,來換取了少數學生的金榜題名。教育之所以被尊稱為功德無量的事業,不正是他能夠拯救普天之下孱弱的靈魂嗎?這一點與醫生比起來,我們似乎應該感到更為羞愧。

人家都能努力根據每個病人的情況對症下藥,儘管個別人技藝不佳。沒有哪個醫生把一大群病人集中起來給他們統一餵藥吧?也不會有哪個醫生以自己曾今治好個別病人而沾沾自喜吧?

所以,為師者更應當對班級上的每乙個同學負責。

還有對於第七十一條建議:一般發展和掌握基本知識。何為一般發展,讀了這條建議後,我想應該是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就是要不斷去掌握知識。

一般發展和基本知識有哪些關係?在以往的建議中,蘇霍姆林斯基比較重視學生的思考和對知識的理解。而在這條建議中,她提出了如何要想讓學生學習有後勁。

蘇霍姆林斯基說:「有些教師相信,要減輕這些學生的學習,只有把他們的腦力勞動的範圍壓縮到最低限度(有時候,教師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說:你只要讀教科書就行了,不要去讀其他的什麼東西,以免分心。

)這種意見是完全錯誤的。學生學習越感到困難,他在腦力勞動中遇到的困難越多,他就越需要多閱讀:正像敏感度差的照相底片需要較長時間的**一樣,學習成績差的學生的頭腦也需要科學知識之光給以更鮮明、更長久的照耀。

不要靠補課,也不要靠沒完沒了的「拉一把」,而要靠閱讀、閱讀、再閱讀。」蘇霍姆林斯基的話就如一道強光穿過層層迷霧直射教學的田園。一直以來,我們基於「上不封頂,下要保底」的思想,提倡學有餘力的或能勝任學習任務的學生多多閱讀。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我們更多的是沒完沒了的補差,拉一把,困守在機械練習的泥沼中不能自拔,以求他們能掌握書本上最基礎的知識。何曾想過要讓書籍這一清泉滋養他們乾涸的心田?朱熹有詩云「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巨艦一毛輕;向來本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朱熹借泛舟來比喻做學問,言春水未至時,溪流淺弱,舟需要推拉才能行進。等到春水泛漲,即使是艨艟巨艦也會像羽毛一樣輕盈地行走中流,從容自在,從不費力。學習有困難的學生就如淺弱的溪流,無法載動知識之舟。

而閱讀,就是一股股清泉,使這一條條淺弱的溪流日漸豐盈,歡快流淌,卸去難以承受之重。

蘇霍姆林斯基名言

熱愛祖國,這是一種最純潔 最敏銳 最高尚 最強烈 最溫柔 最有情 最溫存 最嚴酷的感情。乙個真正熱愛祖國的人,在各個方面都是乙個真正的人。既然思想存在於勞動之中,人就要靠勞動而生存。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發出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需要...

讀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蘇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實踐經驗的教育理論家。這本書是他專為中小學教師寫的。閱讀了這本教育專著後,我的感觸很深。同時,也得到了很多教育方面的良方。特別是他的 教師的時間從哪來 把基礎知識保持在學生的記憶裡 等。教師的時間從哪來?一晝夜只有24小時 這句話是蘇霍姆林斯基引用了一名女教師的話。...

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有感

細細翻看了蘇霍姆林斯基的 給教師的建議 讀來感受書中的確涉及了教育學與心理學的許多道理,雖然事例大部分是建立在教授小學生之上的,但其中蘊涵的道理是處處可見的。如在開篇第一章 請記住 沒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學生 時,他談到 教學和教育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要使每乙個兒童的力量和可能性發揮出來,使他享受到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