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書 畫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方案

2021-07-03 15:46:13 字數 3902 閱讀 8541

課題研究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詩、書、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名篇佳作美不勝收,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範;是人類對自然界和社會人生的一種特殊感悟和認知,是真、善、美的藝術結晶。千百年來,代代傳承,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很多卓有成就的學者,在回憶自己成長歷程時,都感慨得益於早年的啟蒙教育,尤其是古詩文的誦讀。

因此,學習經典文化對於治學修身、薰陶性靈、引導價值判斷、提高分析等方面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也指出:「認識中華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型。」語文新課程標準還對學生的古詩文誦讀提出了明確的篇目要求,既然「詩、書、畫」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領域裡璀璨的明珠,理應引起教師的重視,讓學生接受「詩、書、畫」教育。

目前,國內外對古詩誦讀有一定的研究,總結出一些較為行之有效的古詩教學策略,有 「課前、課上、課後」三段式自主學習模式,有多元化的背誦方式和「喂牛式」的教學方法,還有人基於「雙主」的古詩接龍式誦讀,即「學生主體誦讀和古詩主體教學」式古詩誦讀。專家們還對古詩吟誦與書寫進行了研究,將古詩吟誦與書寫統一成「古詩文書法」,並構建了不同年級段的課堂教學模式:低年級教學模式,即「激趣——會意——誦讀——書寫」;中年級教學模式,即讀詩——悟詩——誦詩——書寫——拓展運用。

高年級構建了自主學習古詩文的模式,即知詩人解詩題——質疑討論明詩意——想象誦讀悟詩情——遷移運用寫詩文。在古詩配畫方面,有些專家研究出了一定的創作指導模式。我們認為,以上這些研究只是基於某個單一方面,或兩者之間的研究,缺泛將古詩誦讀、書法和繪畫融為一體的詩情畫意的體現,是短期效應,不足以將經典文化持久的傳承。

其實詩、書、畫是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瑰寶,它們相互融匯,詩中有書、詩中有畫、書中有詩、書中有畫、畫中有詩、畫中有書,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傳承,必須使其形成系列化、課程化。為此,根據校本課程教學要求,我們提出「詩、書、畫」校本課程開發作為的研究主題。

二、課題的界定

詩:是文學體裁的一種,它通過有節奏、韻律的語言集中地反映生活、抒發情感。

古詩:泛指古代詩歌,它言簡意豐,具有凝鍊和跳躍的特點,用極為有限的詩句表達盡可能多的意思。

書:即書法,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字的書寫藝術。包括硬筆書法和軟筆書法。

畫:即繪畫,是造型藝術的一種,用色彩、線條把實在的或想象中的物體形象描繪在紙、布或其他底子上。

校本課程:是以學校為本位、由學校自己確定的課程,它與國家課程、地方課程相對應。它的開發,主要是針對國家課程開發,以學校為基地進行地方性、特色性等課程的開發,實現課程決策民主化。

「詩·書·畫」校本課程是選擇反映自然社會的古詩,以這些詩為文字內容的硬筆書法訓練,以這些詩的意境為主的繪畫訓練的課程。將古詩誦讀、書寫、繪畫融為一體,做到詩中有書、詩中有畫、書中有詩、書中有畫、畫中有詩、畫中有書。

「詩·書·畫」校本課程開發的研究是以新的課程標準理念作統帥,探索古詩誦讀與書畫訓練的融合,把握好工具性與人文性相統一這一基本特點。從學生的特點出發,確定研究的價值取向。

三、理論假設與依據

理論假設:通過「詩·書·畫」校本課程的開發與研究,促進經典文化的學習與傳承,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培養學生對經典文學的興趣。加強校本課程建設,營造學校的特色文化,提高辦學品位。

正所謂:詩園、雅園、學園、樂園。

理論依據:

1、歷史文化學說:

作為本次課改現**論依據之一的歷史文化學說認為,人的一切行為都要受到他所屬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制約;文學與藝術對乙個民族的文化心理結構形成有著重大的影響;當今世界是乙個多元文化廣泛交流、互動、互促與共存的世界;既要積極汲取其他文化的精華與長處,又要堅持和發揚本民族文化的精華與長處。

2、現代課程論

現代課程論要求分權,多主體開放,它能根據學生的需要,家長的需要,社會的需要靈活設定課程。古詩文吟誦與書寫教學活動能滿足學生的精神需要,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品德修養與審美意識;同時為校園文化和學科文化的建設提供了有利條件。

3、漢語言文字理論:

漢語言文字有著獨特的一些優良特徵,如單音節使它有著良好的節奏美,源於象形的方塊字使它獨有著形體美;而古詩文則最突出的表現著這些優良特徵,從而使中國的文學藝術尤其是詩、書、畫在全世界有著崇高的地位。

4、美學理論:

美學理論認為,藝術美是對自然美與社會美的精粹與昇華,對人的精神世界有著極大的影響;在今天的中國,「生活的審美化與審美的生活化」已成為趨勢,即使是小學生也每時每刻都處在審美的環境中,因此,隨時滲透審美教育已是當務之急;審美是乙個個性化的、自主創造的過程,要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素養,必須以激勵他們的審美興趣與審美態度為關鍵。

5、培養人的非智力因素理論

現在的學生智商普遍不低,缺乏的是良好的個性心理、行為習慣、情感體驗。由於漢字本身的表意功能及古詩文抒情、簡鍊、生動的特點,能促發聯想,啟用想象。學生在詩、書、畫訓練的過程中需掌握要領,集中注意力。

要把字寫工整,畫畫美觀,就要反覆練習,練習的過程可促進學生養成良好習慣,能培養學生的意志力,鍛鍊學生的記憶力。

四、研究物件和方法

1、課題研究的物件:本校全體學生。

2、課題研究的主要方法:

(1)行動研究法。根據「詩、書、畫」校本教材內容,根據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制訂出「詩·書·畫」校本課程實施工作計畫並加以實施,根據實施情況反饋對措施進行補充、修正、完善。

(2)調查法。通過課題研究的前測學生對詩書畫文化了解的現狀,了解小學生在古詩誦讀中的存在問題,**存在原因,作為制定「詩·書·畫」校本課程實施工作計畫的依據,並了解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學習狀況作為修改、補充、完善的依據。

(3)個案研究法。通過對「詩·書·畫」校本課程教學中典型事例的跟蹤研究,發現共同性的問題,為解決普遍性的問題提供有價值的做法。

(4)文獻資料法。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為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論支援,並對國內的研究情況作動態了解,從而為本課題研究提供值得借鑑的優秀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

(5)經驗總結法:對課題研究按計畫進行階段性小結和課題研究結束時的總結,形成結題報告和**。

五、研究內容

本課題擬將以下幾方面作為研究內容:

1、「詩、書、畫」校本課程內容(詩的選擇)的選擇與確定;

2、「詩、書、畫」校本課程教材的開發;

3、「詩、書、畫」課堂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

4、「詩、書、畫」校本課程的課堂教學評價策略探索;

5、「詩、書、畫」校本課程師資隊伍建設研究;

6、「詩、書、畫」校園文化的建設研究;

六、研究的目標與步驟

本課題研究的目標是:

1、開發出具有「詩、書、畫」融合特色的的校本課程,形成「詩、書、畫」 校本課程教材體系。

2、探索在不加重學生課業負擔的前提下, 實施「詩、書、畫」校本課程的有效途徑和方法,實現校本課程教學常態化、規範化;

3、探索 「詩、書、畫」 環境文化的營造策略;

4、初步構建「詩、書、畫」教與學的評價方式;

5、提高教師校本課程開發能力,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人文素養的提高。

本課題研究的步驟是:

從2023年8月開始到2023年10月結束,歷時3年,經歷準備、實施、提高三個階段。

1、準備階段(2023年8月——2023年12月)

主要工作內容:成立課題組,落實課題組成員分工,制訂研究方案;對研究組成員進行理論學習,明確課題研究的目的意義和研究目標。

2、實施階段(2023年1月——2023年12月)

主要工作內容:制訂「詩、書、畫」校本課程實施工作計畫;做好人員培訓工作;完成校本教材開發與編寫工作;對「詩、書、畫」的課堂教學方法、教學模式、教學評價進行探索與研究;制定「詩、書、畫」校本課程教學評價方案,對教師的「教」及學生的「學」的全程、全面評價。

3、提高端段(2023年1月——2023年5月)

主要工作內容:鞏固第二階段研究成果,進一步完善校本課程的開發與教學工作,使「詩、書、畫」校本課程教學進入常態化軌道,形成我校「詩、書、畫」校本課程特色。

4、總結階段(2023年5月——2023年10月)

主要工作內容:整理課題研究資料,進行資料分析處理,總結和撰寫研究報告,同時做好反思與成果推廣工作。

附:課題研究行事曆

七、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校本課題研究方案

中建鄉中建小學2012 2013學年度校本課題研究實施方案 為適應實施素質教育和推進新課改的要求,不斷促進教師的教科研能力提公升和專業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建設學習 科研型學校,立足學校實際,學校決定在全校廣泛開展校本課題研究活動,並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 開展小課題研究的背景意義 1 實施素質...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4.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長 愛好與興趣 需要與追求,因而需要有一種差別性的課程內容來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校本課程開發必須以生為本。學校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後,了解到孩子們喜歡體驗性 實踐性較強的藝體和科技類課程。所以,在分析學生需求及其發展的可能性基礎上,設計和提供豐富 ...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2014年 2015年 為保證我校新課程方案的實施,依據新課程的相關檔案精神,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在充分進行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開發 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本著 以人為本,發展學校 的原則,為學生 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