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2021-03-04 09:58:47 字數 3480 閱讀 9216

九女中心小學作文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作文校本課程產生的背景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為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以學校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課程開發策略。校本課程開發包括兩大範圍,一是指校本課程的開發,二是指校本的課程開發。學校的作文課程開發屬於第二個範疇,是學校根據自己的具體實際情況對國家課程計畫進行校本化的適應性改造。

現有國家作文課程的弊端

架空的道德體驗

校本課程開發的乙個首要任務就是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而國家作文課程不可能顧全到每個地方每個學校具體的特點與需要。尤其是不能充分利用學校、教師、學生身邊的資源,這樣就不能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不能很好地發揮教師教學的創造性。所以,目前的作文教學很多情況下只是把作文當作一項語言技能來訓練,很容易造成脫離兒童生活,脫離兒童心理發展需求。

小學作文教學的性質是以學習語言文字為主,同時提高思想覺悟、發展智力技能、擴大知識視野、陶冶審美感情的綜合訓練。小學作文的核心任務是培養學生運用連貫的語言文字的能力,同時要結合著恰當地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發展認識能力、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健康個性的任務。但我們再來反思現有的作文教材,如為了讓學生感受母愛,教材是以看圖寫話的形式出現的。

孩子只是在空洞的想象中感受親情,沒有真正的生活體驗,學生能怎能真正感受到親情的偉大與可貴呢?只有親身體驗才能加深學生對道德觀念的認識,形成正確的道德行為,才能實現內化,使道德素質成為人的個性特徵。所以,我們改變這種作文與育人脫節的現象,把這篇想象作文改為讓學生實地觀察母親在一兩個星期裡為自己所做的點滴小事,為進行記錄,讓學生在道德踐行中真正感受母愛,感受親情。

學生在作文中感受到即使母親嚴厲的批評與責罵,也是對自己一種更為深沉的愛。

脫節的生活體驗

教材中讓學生寫參觀記,都是以名勝古蹟作為例文,而這些名勝古蹟大部分學生沒見過。因為沒有切身的體會,所以學生也無法感覺例文的精妙與遊記的寫法。所以,我們結合當地的地方資源,如白龍寺、鱷魚館、體育館等等名勝,讓學生實地參觀,並以前面學生優秀的作文作為例文,讓學生在他們熟悉的環境中感受作文的精妙,真切地掌握遊記的寫法。

待到他們實地瀏覽時,就會做個有心人,既會觀察又會描寫了。

「學得」式的指導方法

葉聖陶先生說過: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豐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停。其實,我們的學生生活應該是豐富多彩的。

在自然課上可以動手實踐,在微機課上可以上網查詢資料,在**課上可以聽老師用鋼琴彈奏美妙的**,可以……電視、遊戲、書籍、網路也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各種資料。但學生就是不會寫作,不喜歡寫作。那麼,其根源就不是學生的生活問題,而是學生沒有掌握感受生活,捕捉資訊的能力,更沒有掌握描寫生活的方法。

我們的作文國家課程沒有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果只停留在讓學生回憶與想象的過程中,要小孩子再現生活是不能想象的。生活經驗為作文提供了素材,但不能保證生活豐富的學生就能寫出優美的文章。

學生把生活經驗轉化為文字表達,還需要比較複雜的心理加工過程和轉換過程。語言是「習得的產物」。「習得」與「學得」是不同的,「習得」要求主體參與言語實踐活動,有自身的言語行動,在言語實踐中「得」到言語能力;它強調主體的親歷性。

因而,在我們傳統的作文教學中,無論教師講解、分析得如何精彩,學生在作文能力上的提高也是甚微的,因為它從根本上違背了語言教學的規律,它把培養學生的言語能力當成了乙個「學得」的過程。就像媽媽們告訴女兒要如何做飯,卻永遠也不讓女兒下廚作飯,進行實踐操作,結果只會「紙上談兵」一樣。在這種模式下,我們的一部分學生是永遠不會寫作了,也不會喜愛習作的。

如果利用學科整合,利用**輔助教學手段,讓學生所經歷的事進**景再現,讓學生在具體可觀的情景中習得觀察與描寫的方法。如我們選擇自然課中的實驗,選擇體育課中的比賽,選擇美術課中的勞技製作……把這些資源與作文教學進行整合。並用攝像機拍攝下畫面,教師利用畫面進行寫作的指導,為三四年級的學生打下紮實的基本功。

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會了觀察與描寫,也學會了體驗生活,並讓他們真正感受到,生活無處不是寫作資源,也增強了樂於表達真實情感的願望。

當然,我們對國家作文課程並不是全盤否決,而是有其中的內容進行充實,重組或改造,形成具有本校特徵的作文校本課程。

二、開發作文校本課程具備的條件

在這一階段的課題研究中,我們充分挖掘作文教學中的開放因素,創設學生積極主動學習、自覺參與的課堂教學環境,開放的教學評價機制,讓學生順利實現內容語言向外部言語的富有個性的過渡。首先,我們提倡每次作文前學生都必須有真實的情感體驗。如寫一株植物,教師要讓學生對該植物觀察兩個星期以上,並記錄觀察的結果。

在感受親情之後,我們會讓學生回家為父母做一件事,去回饋養育之恩。再寫習作。寫遊記類的文章,我們會利用綜合實踐活動帶領學生去參觀遊覽,再進行習作。

學科整合就更不要說了。其次,我們改變了先教再寫的傳統作文教學模式。在習作先讀例文,掌握方法,再進行體驗活動,體驗活動之後學生就自行習作。

教師根據學生的第一次習作進行閱讀,對學生提出具體的修改方法,並出示教師的下水文,學生根據要求再行修改。這便是作文教學的主要過程。第三,充分利用學校與地方的資源。

除了各個學科最有效的資源外,我們充分利用學校的讀書節、綜合實踐活動、運動會等活動,把這些活動直接編入作文教材中作為習作內容。這幾年的作文教學研究,為我們的校本化的作文課程提供了最有利的保障。因為我們的課題研究一直在教研組中進行,所有的語文老師又掌握了新了作文教學模式。

所以是無論從教育教學理論,還是師資力量上,我們開發校本化作文課程都具備了一定的能力。尤其是這幾年在實驗班推行的新教學模式,深受學生的喜愛,學生的習作水平提高很快,對作文的興趣也有了明顯的提公升。

三、校本課程的總體目標

課程目標

1、進一步驗證本校作文校本課程的科學性、合理性和適應性。

2、努力建構國家、地方、學校**課程模式

3、體現學校的辦學理念與辦學特色。

學生目標

1、 讓學生充分體驗生活,提公升捕捉生活資訊的能力。

2、 在情景再現式的作文教學模式中掌握描寫的方法,提公升習作的技能。

3、 在作文實踐中真正學會做人,提高審美能力和培養健康個性。

教師目標

1、培養教師為學生發展服務的意識

2、提公升教師的科研能力,努力建構適合學生的作文教學模式

3、培養教師充分利用資源的能力,提公升教師作文課堂教學的水平。

實施設想

作文校本課程的實施從三年級起全面展開,以學期為單位編制作文教材。首先是對參與課程的教師進行理論的輔導,學習了國家課程對作文教學的要求及各年級段的培養目標,讓學生在編制教材時心中有度。學習了吳立剛編著的《校本課程開發》,讓教師了解校本課程開發的意義及方法。

我們首先編寫了春學期的作文校本課程。三四年級主要以培養學生習作能力入手,體現學科整合的理念。所以,在三四年級寫學科整合的作文較多。

要求語文教師帶著攝像機進入學生的學科課堂,與學生一起感受生活情景,捕捉寫作畫面。之後讓學生在再現的情景中具體地指導如何觀察如何描寫。讓學生真正在實踐中習得方法。

五六年級以道德體驗為主,講究實踐與體驗,把作文與育人結合起來。期間,我們會把一些作文常識穿插到各年級的作文教學中去,如想象性作文,看圖寫話、書信、讀後感等作文的形式,會相機地進行滲透。教材的內容也會根據學校的具體活動作適當地調整。

具體安排如下

三年級校本教材計畫

四年級作文教學進度表

五年級作文校本教材目錄

《作文》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雲湖中心小學作文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一 作文校本課程產生的背景 校本課程開發,是指學校根據自己的教育哲學思想 為滿足學生的實際發展需要 以學校教師為主體進行的適合學校具體特點和條件的課程開發策略。校本課程開發包括兩大範圍,一是指校本課程的開發,二是指校本的課程開發。學校的作文課程開發屬於第二個範疇,是...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4.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與特長 愛好與興趣 需要與追求,因而需要有一種差別性的課程內容來滿足不同學生的發展需求,校本課程開發必須以生為本。學校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後,了解到孩子們喜歡體驗性 實踐性較強的藝體和科技類課程。所以,在分析學生需求及其發展的可能性基礎上,設計和提供豐富 ...

校本課程開發方案

2014年 2015年 為保證我校新課程方案的實施,依據新課程的相關檔案精神,充分挖掘並有效利用校內現有課程資源,在充分進行前期調研的基礎上,通過自主開發 聯合開發等形式建立廣泛而有效的課程資源,本著 以人為本,發展學校 的原則,為學生 教師創造主動發展的無限空間。根據學校實際,制定我校校本課程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