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美學複習

2021-06-29 06:28:27 字數 4967 閱讀 5643

第一章:什麼是美?美在意象

廣義的「美」的概念與狹義的「美」的概念區分:狹義的「美」的概念是指美學學科審美範疇中的「優美」,如「西湖的景色真美」,「西施是一位美女」。廣義的「美」是美學學科中的所有審美範疇:

優美、崇高、悲劇、喜劇、荒誕、醜、沉鬱、飄逸、空靈。

幾千年來對美的本質發表看法的人實在太多。有的學者把他們的看法梳理一下,分成兩大類:一類是從物的客觀屬性和特徵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一類是從精神本體和主觀心理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

從物的客觀屬性和特徵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最早的是古希臘的畢達哥拉斯學派。畢達哥拉斯學派早於柏拉圖。他們提出「美是和諧」的命題。

他們說的和諧是以數的比例關係為基礎的,所以說:「整個的天是乙個和諧,乙個數目。」「身體美確實存在於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對稱。

」他們又說:「一切立體圖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圖形中最美的是圓形。」這是從物體的幾何形狀來規定美。

接下去是亞里斯多德。亞里斯多德認為美的主要形式是「秩序、勻稱與明確」,也是從形式的關係結構中去規定美。

畢達哥拉斯學派和亞里斯多德的這種看法在西方美學史上是乙個重要的傳統。直到17、18世紀,依然有許多人從物的客觀屬性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比較有名的是英國美學家博克。

他說:「美大半是物體的一種性質,通過感官的中介,在人心上機械地起作用。所以我們應該仔細研究在我們經驗中發現為美的那些可用感官覺察的性質,或是引起愛以及相應情感的那些事物究竟是如何安排的。

」按照他自己的研究,他認為美是物體的以下一些特徵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見出變化、不露稜角、嬌弱以及顏色鮮明而不強烈等等。有這些特徵的物體必然引起人們的喜愛,它是不會因主觀任性而改變的。

從精神本體和主觀心理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又可以分為兩種情況:

一種是從表客觀的精神本體來說明美的本質。最有代性的就是前面談過的柏拉圖的「美是理念」的結論。後來黑格爾對美下的定義:「美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現。」就是繼承柏拉圖的路線。

另一種是從觀賞者主觀心理方面來說明美的本質。最有代表性的是英國的休謨。休謨說:

「美並不是事物本身裡的一種性質。它只存在於觀賞者的心裡,每乙個人心見出一種不同的美。這個人覺得醜,另乙個人可能覺得美。

每個人應該預設他自己的感覺,也應該不要求支配旁人的感覺。要想尋求實在的美或實在的醜,就像想要確定實在的甜與實在的苦一樣,是一種徒勞無益的**。」「各種味和色以及其他一切憑感官接受的性質都不在事物本身,而是只在感覺裡,美和醜的情形也是如此。

」他又說:「美並不是圓的一種性質。」「如果你要在這圓上去找美,無論用感官還是用數學推理在這圓的一切屬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費氣力。

」休謨後面這句話很像是針對畢達哥拉斯學派說的。

到海德格爾再說

以上對美的本質的兩類的看法,其實有乙個共同點,就是都是以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為前提的。這種思維模式把「我」與世界分割開,把主體和客體分成兩個互相外在的東西,然後以客觀的態度對物件(這物件也可能是主體)作外在的描述性觀測和研究。這種思維模式,就把對「美」的研究引到一條邪路上去了。

因為我們在下面將會談到,審美活動不是認識活動而是體驗活動,因此研究「美」的問題不應該依照主客二分的模式而應該依照天人合一的模式。

在西方美學史上,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

(從主客二分式到天人合一式)在20世紀出現了。

在這裡,海德格爾是乙個劃時代的人物。

海德格爾批評傳統的「主客二分」的思維模式(「主體——客體」的結構關係),提出一種「天人合一」的思維模式(「人」——「世界」的結構關係)。海德格爾認為,西方哲學傳統中的「主客二分」的模式就是把人與世界的關係看成是兩個現成的東西的彼此外在的關係,實際上人與世界的關係不是外在的關係,而是人融身於世界萬物之中,沉浸於世界萬物之中,世界由於人的「在此」而展示自己。人(海德格爾稱為「此在」)是「澄明」,世界萬物在「此」被照亮。

薩特在《為什麼寫作?》中有一段話,可以幫助我們理解這種思維模式的轉變對於美的研究有多麼重大的影響:

一、蔡儀:美是客觀的

一派是蔡儀的觀點。他主張美是客觀的,也就是認為自然物本身就有美。例如,一株梅花的美,美就在梅花本身,和人沒有關係。

他說:「美在於客觀的現實事物,現實事物的美是美感的根源,也是藝術美的根源。」

「物的形象不依賴於鑑賞者的人而存在的,物的形象的美也是不依賴於鑑賞的人而存在的。」

這是明確肯定美在物,美是客觀的。那麼,物的什麼特性使物成為美呢?蔡儀認為是物的典型性。

他說:「美的本質就是是物的典型性,就是個別之中顯現著種類的一般。」後來他又對典型性作了進一步說明:

「就是以非常突出的現象充分的表現事物的本質,或者說,以非常鮮明生動的形象有力的表現事物的普遍性。」他說:「美的規律從根本上說就是典型的規律。

」所以,蔡儀的美的理論可以概括為「美是典型」的理論。

二、呂熒、高爾太:美是主觀的

一派是呂熒、高爾太等人的觀點。他們主張美是主觀的,美在心不在物。就美與美感的關係說,是美感決定美。

梅花的美在於觀賞者,而不在梅花本身。呂熒說:「美是物在人主觀中的反映,是一種觀念。

」高爾太說:「有沒有客觀的美呢?我的回答是否定的,客觀的美並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 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他有幾段話,很生動地論證了他的觀點:

「我們凝望著星星,星星是無言的,冷漠的,按照大自然的律令運動者,然而我們覺得星星很美,因為它純潔,冷靜,深遠。乙隻山鷹在天空盤旋,無非是想尋找一些吃食罷了,但是我們覺得它高傲、自由,「揹負蒼天而莫之夭閼,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

實際上,純潔,冷靜,深遠,高傲,自由……等等,與星星,與老鷹無關,因為這是人的概念。星星和老鷹自身原始地存在著,無所謂冷靜,純潔,深遠,高傲,自由。它們是無情的,因為它們沒有意識,它們是自然。

還有一段:

「在明月之夜,靜聽著低沉的、彷彿被露水打濕了的秋蟲的合唱,我們同樣會回憶起逝去的童年,覺得這鳴聲真個「如怨,如慕,如泣,如訴」的。其實秋蟲夜鳴,無非是因為夜底涼爽給它們帶來了活動的方便罷了。當它們在草葉的庇蔭下興奮地摩擦著自己的翅膀的時候,是萬萬想不到自己的聲音,會被塗上一層悲愁的色彩的。

」高爾太也承認美感的產生要有一定的物件(物象)。但這個物件之所以成為美感的條件,是因為它被「人化」了。「對於那些遠離家園的人們,杜鵑的啼血往往帶有特別的魅力。

『一叫一迴腸一斷』,『一聞一嘆一沾衣』。因為這種悲哀的聲音,帶著濃厚的人的色調。其所以帶著濃厚的人的色調,是因為它通過主體的心理感受(例如移情,或者自由聯想……)被人化了。

如果不被人化,它不會感動聽者。」這個「人化」,根源在於主體的心理感受,在於主體的情趣。所以高爾太又說:

「美底本質,就是自然之人化。」「在感覺過程中人化的物件是美的物件。

高爾太在論述他的觀點時強調美與美感的同一性。他說:「美與美感雖然體現在人物雙方,但是不可能把它們割裂開來。

」「美和美感,實際上是乙個東西。」「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美產生於美感,產生以後,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擴大和豐富了美感。

」三、李澤厚:美是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統一

還有一派是李澤厚的觀點。他主張美是客觀性和社會性的統一。他認為蔡儀看到了美的客觀性而忽視了美的社會性,朱光潛看到了美的社會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觀性(朱光潛的觀點後面介紹),所以二人的觀點都是片面的,而他自己則把美的客觀性和社會性統一了起來。

例如一株梅花,它的美就在於梅花本身,這是美的客觀性。但是梅花的美並不在梅花的自然性,而在於梅花的社會性。他認為梅花具有一種社會性。

蔡儀批評說,沒有人的時候就有了月亮,月亮有什麼社會性?李澤厚回答說,月亮確實是在人出現之前就有了,但自從出現了人,月亮就納入了人類社會生活之中,所以月亮就客觀地具有了一種社會性。那麼,這種社會性究竟是什麼呢?

李澤厚說:「所謂社會性,不僅是指美不能脫離人類社會而存在,而且還指美包含著日益開展著的豐富具體的無限存在,這存在就是社會發展的本質、規律和理想。」

四、朱光潛:美是主客觀的統一

還有一派是朱光潛的觀點。他主張美是主客觀的統一。他認為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於心物的關係上。

如一株梅花,它本身只是美的條件,還必須加上觀賞者的情趣,成為梅花的形象,才成為美。在論證他的主張時,朱光潛提出「物」(「物甲」)和「物的形象」(「物乙」)的區分。他認為,美感的物件是「物的形象」而不是「物」本身。

「物的形象」是「物」在人們既定的主觀條件(如意識形態、情趣等)的影響下反映於人的意識的結果。這「物的形象」就其為物件來說,它也可以叫做「物」,不過這個「物」(姑且簡稱為「物乙」)不同於原來產生形象的那個「物」(姑且簡稱為「物甲」)。他說:

物是自然物,物乙是自然物的客觀條件加上人的主觀條件的影響而產生的,所以已經不純是自然物,而是夾雜著人的主觀成份的物,換句話說,已經是社會的物了。美感的物件不是自然物而是作為物的形象的社會的物。美學所研究的也只是這個社會的物如何產生,具有什麼性質和價值,發生什麼作用;至於自然物(社會形象在未成為藝術形象時,也可以看作自然物)則是科學的物件。

朱光潛在這裡明確指出,「美」(審美物件)不是「物」而是「物的形象」。這個「物的形象」,這個「物乙」,不同於物的「感覺印象」和「表象」。借用鄭板橋的概念,「物的形象」不是「眼中之竹」,而是「胸中之竹」,也就是朱光潛過去講的「意象」。

朱光潛說:「『表象』是物的模樣的直接反映,而物的形象(藝術意義的)則是根據『表象』來加工的結果。」「物本身的模樣是自然形態的東西。

物的形象是『美』這一屬性的本體,是藝術形態的東西。」

其實這是朱光潛自從寫《文藝心理學》、《論美》以來的一貫的觀點。參加那場討論的學者和朱光潛自己都把這一觀點概括為「美是主客觀的統一」的觀點。

觀點我最終的:「美在意象」

意象論一:

不存在一種實體化的、外在於人的「美」。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蘭亭也,不遭右軍,則清湍修竹,蕪沒於空山矣。」

柳宗元 這段話提出了乙個思想,這就是,自然景物(「清湍修竹」)要成為審美物件,要成為「美」,必須要有人的審美活動,必須要有人的意識去「發現」它,去「喚醒」它,去「照亮」它,使它從實在物變成「意象」(乙個完整的、有意蘊的完整世界)。「彰」,就是發現,就是喚醒,就是照亮。外物是不依賴於欣賞者而存在的。

但美並不在外物(自在之物)。或者說,外物並不能單靠了它們自己成為美的(「美不自美」)。美離不開人的審美體驗。

乙個客觀的價值正在於它以它感性存在的特有形式呼喚並在某種程度上引導了主體的審美體驗。這種體驗,是一種創造,也是一種溝通,就是後來王陽明說的「我的心靈」與「天地萬物」的欣合和暢、一氣流通,也就是後來王夫之說的「吾心」與「大化」的「相值而相取」。

有關廣告美學

公益廣告的美學價值研究 班級 090904班 學號 20092630 姓名 張春蘭 公益廣告的美學價值研究 我們都知道,不管是商業廣告還是非商業廣告,都有值得我們欣賞研究的美,我們所學的 廣告美學 這一科目,就是告訴我們如何去欣賞廣告的各種美,只是,慚愧的是,似乎經過一學期的學習,還是對此知識不大熟...

廣告美學創意廣告賞析

聯邦快遞是一家國際性速遞集團,提供隔夜快遞 地面快遞 重型貨物運送 檔案影印及物流服務,總部設於美國田納西州。其品牌商標fedex是由公司原來的英文名稱federal express合併而成。此則廣告是美國聯邦快遞公司的宣傳廣告。畫面中某地發生了火災,而消防車戲劇性的通過聯邦快遞運輸而來,從該廣告畫...

橋梁美學複習

1 兩個顯著特徵和乙個隱含特徵?2 西方學者文化分為哪三個層次?3 文化的主要特徵?4 建築通常涵蓋下列方面?5 漢字與英文有何文化特點?6 為什麼說橋梁的發展是人類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7 為什麼說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橋梁的必然屬性?8 橋梁的文化底蘊是什麼?9 梁橋發展過程?10 橋梁美學的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