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題的提問方法及答題基本模式

2021-06-28 18:52:06 字數 5780 閱讀 9081

1、問:「這是一首什麼詩?」

體裁上:律詩、絕句

內容上:托物言志詩、邊塞詩、懷古詠史詩、送別詩、山水田園詩

[示例]

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

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

何事吟餘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

從體裁上看這是一首什麼詩?

答:七言律詩。

2、問:「塑造了什麼形象?」(形象包括人物、景物、事物等)

回答此題需要答出什麼樣的什麼形象。

[示例]

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本詩描寫了什麼樣的形象?

答:描寫了一幅靜謐的春山月夜圖。

3、問:「理解思想感情」

回答的方式一般是:通過……表達(說明、揭露)……有時也直接答什麼感情。

[示例]

三閭廟沅湘流不盡,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風起,蕭蕭楓樹林。

分析本詩的思想感情。

答:通過寫三閭廟前的所見所感,抒發了詩人對屈原的懷念之情以及對其報國無門的慨嘆。

4、鑑賞詩中的語言(某個詞語)

解答時一般從兩個角度分析:一是藝術角度,二是思想內容角度。

[示例]

如夢令昨葉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鑑賞「肥」、「瘦」兩個字。

答:「肥」、「瘦」兩個字分別寫出了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鮮明生動,表達了詩人的惜春之情。

5、問「景與情的關係」

回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於景);以樂景寫樂情(正襯),哀景寫哀情(正襯),樂景寫哀情(反襯)等。

[示例]

謁荊公不遇

春江渺渺抱檣流,菸草茸茸一片愁。

吹盡柳花人不見,春旗催日下城頭。

鑑賞本詩景與情的關係。

答:借景抒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春江渺渺、菸草茸茸、柳花吹盡、春旗日下等哀景寫出了詩人訪友不遇的悵惘之情。

6、籠統問「分析鑑賞本詩的藝術技巧」

首先,注意抓總體,抓典型,其餘可稍作一提。

其次,心中要知道從哪些方面去思考藝術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

再者,動筆作答時,先總括,再具體展開分述,給人以醒目、清晰之感。

[示例]

雨後春空靄靄暮雲低,飛過前山雨一犁。

明日卻尋歸雲路,馬蹄猶踏落花泥。

鑑賞本詩的藝術技巧。

答:主要運用了虛實結合的手法,想象「明日」的情況。

山房春事

梁園日暮亂飛鴉,極目蕭條三兩家。

庭樹不知人去盡,春來還發舊時花。

分析鑑賞本詩的藝術表達技巧:借景抒情,反襯,擬人等。

7、問「表達感情的方法」

可答直抒胸臆或間接抒情(借景、借事)。

[示例]

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烟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這首詩表達感情的方法是:借景抒情。

8、問「寫景有什麼作用「

可以從渲染氣氛、烘托環境、表達感情或比喻、、象徵角度作答。

[示例]

旅夜書懷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

首聯寫景的作用是什麼?

答:渲染一種孤寂氣氛。

表達方式包括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所謂表達方式的評析就是指能辨析詩歌中運用了哪些表達方式以及所起到的作用。

1、記敘。在作品中對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紹。如「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過古人莊》),「風勁角弓鳴,將軍獵渭城」(王維《觀獵》)。

「越王勾踐滅吳歸,戰士還家盡錦衣」(李白《越中覽古》)等。

2、描寫。用形象的語言對人、物、環境等的形態、特徵作具體生動的描繪。使讀者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睹其物,如臨其境。

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台》)等。

3、抒情。在作品中抒發主觀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願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李白《塞下曲》),「同是天涯滄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白居易《琵琶行》)等。

4、議論。在作品中直接闡述觀點、表明態度。如「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李清照《夏日絕句》),「江東**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杜牧《題烏江亭》)等。

這四種表達方式在具體運用時並不是完全割裂的,而是經常交融在一起,我們需要注意這一點,如「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杜甫《蜀相》)一句,融合了記敘、描寫、抒情、議論四種表達方式。

二、藝術手法的賞析

1、有關描寫的藝術手法:從描寫角度看,有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從描寫用筆看,有工筆和白描;從描寫的內容看,有景物描寫和人物描寫。

2、有關抒情的藝術手法:抒情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兩種。古詩詞大多借助景物來抒情,所謂「一切景語皆情語」,景與情的關係通常有四種:

以樂景寫樂情;以哀景寫哀情;以樂景寫哀情;以哀景寫樂情。

3、襯托手法:涉及到正襯和反襯。

4、對比手法。

5、賦比興手法。

6、用典。

7、虛寫與實寫。

8、象徵手法。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三、修辭手法的體味

古詩中常用的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借代、對偶、設問、反問、雙關等。在鑑賞詩歌時,我們要能辨別這些修辭手法,並能分析他們的藝術效果。

(以上內容詳看附錄)

附一:藝術手法和修辭手法例析

1、比興手法:賦比興是對中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詩歌表現手法的總結。其後的詩歌繼承了賦、比、興的表現手法。

賦,就是詳細地敘事寫景,並表示出作者的態度。如《詩經·伐檀》中,「砍砍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不稼不穡,胡取禾三百纏兮?不狩不獵,胡瞻爾庭有縣狟兮?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描寫一群伐木的奴隸替奴隸主砍伐檀木製造車子,在艱苦繁重的勞動中聯想到奴隸主不勞而獲,抑制不住內心的憤怒。比,就是把一物比作另一物。

《詩經·碩鼠》把奴隸主比作大老鼠,用的就是比的手法。興,就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辭也」。如《詩經·伐檀》中的「河水清且漣漪」就屬於「興」,它引出了下面的敘述。

「興」和「比」常常聯絡起來在一篇詩中運用。如《孔雀東南飛》開頭,「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既是「興」,又是「比」。

2、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直接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通過對某些事物、某個問題的敘述、描寫或議論,含蓄地抒發自己的感情,就是間接抒情。

中國古典詩歌追求含蓄,所以往往是間接抒情,達到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景中寓情,情景交融是古典詩歌常用的手法。是否情景交融,是判斷古典詩歌有無意境的標誌;而是否有意境,又是判斷古典詩歌是否為上乘之作的標誌。

如張可久《[雙調]清江引·秋懷》:西風信來家萬里,問我歸期未?雁啼紅葉天,人醉黃花地,芭蕉雨聲秋夢裡。

詩人緊緊把握題意,用西風、北雁、紅葉、黃花、芭蕉、雨聲,點染成一幅蕭瑟的秋景。又因「西風」的到來而聯想到「歸期」的未卜;因「芭蕉雨聲」而烘托出自己的功名未就、輾轉反側的愁思。句句是寫景,句句又是抒情,情和景高度的統一起來。

3、象徵手法:象徵是借助事物間的聯絡,用特定具體的事物,寄寓某種精神品質或抽象事物的修辭方式。象徵是一種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借助具體外物來表達自己的志向、志願。

如於謙《石灰吟》:「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比較淺易直白的托物言志詩,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對所詠之物外形特點的吟詠,也是對其神韻、品格的高度概括。這首詩的價值就在於處處以石灰自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心願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石灰就象徵歌詠詩人光明磊落的襟懷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4、、虛寫和實寫:虛寫,不是寫眼前的實景,而是寫想象中的景象。文藝作品在寫到比較複雜的情形時,往往採用虛實結合的手法,使作品的結構更加緊湊,形象更加鮮明,容量更加豐富。

如王昌齡的《從軍行》:「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就是虛寫,寫的是想象中的景象,青海湖上空,長雲瀰漫;湖的北面,橫亙著綿延千里的隱隱雪山;越過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遙遙相對的軍事要塞玉門關。試想,若不用虛寫,怎能展現如此闊大的景象?這種大處落墨的環境描寫,為抒寫戍邊將士的豪情壯志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實寫,不言而自明,就不展開分析了。

5、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如漢樂府《陌上桑》對秦羅敷的描寫:頭上倭墮髻,耳著明月珠。

緗綺為下裙,紫綺為上襦。行者見羅敷,下擔捋髭鬚。少年見羅敷,脫帽著梢頭。

耕者忘其犁,鋤者忘其鋤。來歸相怨怒,但坐觀羅敷。前四句是正面描寫,後八句是側面描寫。

前四句誇張的寫羅敷的服飾之美,是為了襯托人物的高貴和美好。至於羅敷具體怎麼美呢?是很難描繪的。

於是作者筆勢一盪,不直接寫羅敷本身,而去寫周圍的人為羅敷所吸引的神態,通過側面描寫,給人留下無限的想象空間。你想她怎麼美,她就有多麼美。

6、用典:古典詩歌中常常引用古書中的故事或詞句,這就叫作用典。使用典故使詩歌的內容更加豐富。

如2023年高考詩歌鑑賞所選的一首元曲,阿魯威的《[雙調]折桂令·詠史》:問人間誰是英雄?有釃酒臨江,橫槊曹公。

紫蓋黃旗,多應借得,赤壁東風。更驚起南陽臥龍,便成名八陣圖中。鼎足三分,一分西蜀,一分江東。

這首詩主要使用的手法就是「用典」。對用典的詩,需要理解典故的含義才能讀懂詩。最典型的是課文中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成功地運用了五個典故。

7、襯托:利用事物間近似或對立的條件,以一些事物為陪襯來突出某些事物的藝術手法。利用事物的近似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正襯;利用事物的對立條件來襯托另一事物,稱反襯。

如「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樹陰滿地日當午,夢覺流鶯時一聲」,都是以動襯靜的反襯。

8、對比: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運用對比,或使對立的事物的矛盾鮮明突出,揭示本質,給人深刻啟示;或使事物對立的兩個方面互相映襯,相得益彰,給人深刻印象。

如高適的《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再如「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李紳《憫農》),「無閒田」與「猶餓死」形成驚人的對比,揭露出尖銳的階級矛盾。

9、設問:故作無疑之問,然後自己回答;或者故作疑問,自己不答,讓讀者去思索體會。如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開頭一句,以問引起。祠堂何處?錦官誠外,數里之遙,遠遠望去,早見翠柏成林,好一片蓊蓊鬱鬱,氣象不凡——那就是諸葛武侯祠所在了。

這第一聯,開門見山,灑灑落落,而兩句又一問一答,自開自合。

10、比喻:通過兩類不同事物的相似點,用乙事物來比甲事物。如李賀的《馬詩》: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對於比喻,尤其要弄清本體和喻體之間的相似點。

把一事物比作另一事物,是一種相似聯想。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鉤,是一種彎刀,從明亮的月牙聯想到**的形象,也含有渴望參加戰鬥之意。

把一物比作另一物,是根據立意的需要,所以,我們對比喻的理解,也必須考慮到詩歌的主題。

11、比擬:把甲事物模擬作乙事物來寫的修辭方式。包括擬人和擬物。

使事物人格化,使無生命的東西活躍起來,使抽象的事物具體化,能啟發人聯想,使人倍感生動有趣。同時,還可以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如可以使可愛者更活潑可愛,使可憎者更可惡。「荷花入暮猶愁熱,低面深藏碧傘中」(楊萬里《暮熱遊荷上》),通過對塘中荷花的擬人描寫,寫出了荷花嬌羞、鮮嫩的情態,寫得新鮮活潑,情景交融,很有情趣。

「只恐雙溪舴艋舟,載不動許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作者把無形、無量的愁苦化成有質有量的東西,並且用船來載,運用了擬物的修辭手法,把人物的內心世界寫得淋漓盡致。

了解詩歌鑑賞題的提問方法及答題基本模式

詩歌鑑賞 了解詩歌鑑賞題的提問方法及答題基本模式 2005 4 4 13 53 31 1 問 這是一首什麼詩?體裁上 律詩 絕句 內容上 托物言志詩 邊塞詩 懷古詠史詩 送別詩 山水田園詩 示例 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萬壑有聲含晚籟,數峰無語立斜陽。棠梨葉落胭脂色,薺麥花開白雪香。何事...

中考詩歌鑑賞題的答題方法

一 托物 人 言志型 詠史型鑑賞題要答出 表層 及 深層 兩方面。表面上看,是對某物及某個歷史人物的感嘆,而實際上往往表達自身的某種情感。在回答這類問題時,既要答出表層意思,也要答出深層意思。示例 題榴花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間時見於初成。可憐此地無車馬,顛倒蒼苔落絳英。後兩句表達怎樣的感情?解析 從...

詩歌鑑賞基本方法

1.看明白 2 看主體 古人所用意象基本帶有固定的 特定的含義和情感寄託 抓住表達情感的關鍵字,如 萬里悲秋常作客 中的 悲 3 看背景 詩歌鑑賞題中,有時會有詩人人生經歷及寫作背景的相關注釋,一定要仔細分析,知人論詩 知事論詩。2.寫清楚 常用的表述方式 這首詩採用 某種表達方式 修辭方式 表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