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測量與評價

2021-06-27 12:17:24 字數 4570 閱讀 8759

應電0912班張員蘭 300222

摘要: 教師教育作為教育事業的「母機」,在今天重視科教興國的背景下更顯其戰略意義,推動教師教育創新發展是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中的乙個重要內容,評價在高等教育發展中發揮著重要的導引作用,通過評價引導教師教育的健康發展是當前受到關注的問題。

關鍵字 教師評價權分析

近年來,有些學校為了促進學校的教學管理,制定出很多評價教師的方案,其中具有普遍意義的可能是用分數的形式來衡量教師工作的好與壞,把這種評價得出的結果當作評優評先、職務晉公升的主要依據,看上去可能是比較公平,可是在具體的操作中量化卻是個很不容易的事情。比如說有些學校制定聽一節課得一分,批改一次作業得一分等。在這樣的管理模式下,有些教師為了能在期末的量化中取得高分,平日忙於應付量化中的規定,以致於真正放在教學教研上的時間被排擠。

整天做些沒有實際意義的事情。因而這種以分數形式來考核乙個教師工作的成效的方法值得商榷。

正確表示評估結果是教師評估實踐的重要環節

如何正確地表示評估結果是整個評估過程十分重要的環節,它直接關係到整個評估工作的水平和科學性程度,關係到對教師的正確認識和採取的管理措施。評估結果的表示有多種方法,概括地說,有定量的、定性的和定性定量相結合的三種表示方法。具體可分為

1.分數解釋法

對評估的結果直接以分值的形式表示出來,不做任何語言描述,以自然分數線作為劃分基準的臨界點,用評估結果所得分數與基準分比較,得出評估結論。分數解釋法是教育評估常用的一種表示方法。它包括目標參照性分數與常模參照性分數兩種具體表示形式。

目標參照性分數是用以表示評估物件實際水平與某種評估標準的差距或相對程度的一種標記形式,有百分制、5分制、等級記分制等具體形式。常模參照性分數是用以表示評估物件相互之間差異的數字,具體形式有z分數、t分數、c量表分數、斯坦分數等。

2.等級解釋法。

對評估的結果由分值轉換成等級,以等級的標準為基準,就確定的評估內容對評估物件作出解釋。這種表示形式適用於教師評估中的單項評估。如用「優秀」、「合格」或「不合格」來表示一位教師的師德水平。

此外,還有名次、百分位數等具體等級表示形成。名次表示法是根據評估物件符合某種評估目標要求的程度,用自然數表示其優劣好壞的先後順序。一般在單項評比中可用這種方式來表示,排列出名次順序。

百分位數也是一種標準分數,當兩個評估物件團體總體結構相當,但個體總數不等時,其個體的百分位數就可以相互比較。

3.診斷描述解釋法。

這種表示形式是將評估的結果以語言描述的形式作出定性的結論,如實地反映評估物件的真實面貌,表明評估物件是什麼樣子,達到評估指標和標準的程度,並根據評估指標和標準的要求,指出成績和問題。這種表示方式適用於一般的綜合性評估,是逐項對照評估指標和標準,定性地或由定量過渡到定性地寫出評語,診斷事實,描述出現狀。

4.原因分析解釋法。

評估的結果以定性分析為主,不僅描述出評估物件的現狀,而且要分析出導致這一狀況的原因。不但要肯定評估物件的成績,指出存在的問題,還要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提出改進的意見和措施。這種表示形式適用於上級評估和督導評估,同時,學校在日常的教師管理工作中,對教師的評估也應盡量採用這種表示方式。

上述四種對評估結果的表示方式,前兩種屬於定量的評估解釋法,後兩種屬於定性的評估解釋法。此外,對於教師評估結果的表示還可以採用圖表的形式來表示,就是把評估得到的分值轉換成圖形或**。圖形包括有條形圖、直方圖、圓(扇)形圖、曲線圖、分布次數圖與象形圖等。

通過圖形來表示的評估結果更為形象直觀,有利於進行比較分析,或展現評估物件發展變化的動態過程。

當前,有的實踐工作者認為,只有數量化了的評估結果才是科學的、可操作的、可比較的。實際上,任何一種表示方式僅僅是一種手段,本身無所謂好與差。對教師評估結果表示方式的選擇取決於評估的內容和目的,一般應盡可能地做到多樣化,便於從多角度來全面審視評估物件。

對教師的評估是對教師各種素質和教育教學技能技巧、教育藝術的綜合評定,這些內容中,有的內容是可以量化的,有的內容則不能;有的內容較易量化,有的內容則難以量化。數量化的表示方式,在教師評估中固然是重要的,但涉及到人的思想、動機、情感、信念、價值判斷等方面問題,若借助定性的、描述的表示形式,可能會更為準確。

合理應用評估結果,充分發揮教師評估的導向作用

獲得乙個評估結論,並不是評估工作的結束,更重要的是應用。在運用之前,首先應對評估結果進行認定。主要包括三方面:

①確認評估結果。即對評估結果在一定職權範圍內取得認可。包括評估者的集體和評估物件的自我確認。

②科學性程度檢測。就是用數學方法對評估結果的科學性程度進行檢驗,包括信度、效度、區分度和難度分析,有的還可進行相關、概率、矩陣、回歸或因果的分析等。③對評估物件作出處理決定或提出工作建議。

這個決定要對評估者具有導向、激勵或選拔的作用,對其他單位或個人也有推廣和借鑑意義。

經過認定的評估結果,最後要反饋給評估物件及相關的工作部門。教師評估結果的應用要注意三點:①時效性。

任何一次評估活動,都是在一定的時空和範圍內進行的。所以,得到的結果應及時地反饋給評估物件,評估者對評估結果的應用要注意其時效性,要注意評估內容的特定範圍和評估物件的發展變化。 ②社會效益。

評估結果反饋後所產生的社會效益,是衡量教育評估工作科學性與實用性的唯一標準。教育工作者要學會開展教育評估工作,更要學會正確應用評估結果,要避免那種教師評估工作搞得轟轟烈烈,而評估結果不能發揮應有的社會效益的形式主義現象。③選擇合適的反饋方式,注意評估物件的心理反應。

評估結果必須與評估物件見面,這是評估工作的基本要求。評估者應根據不同的評估內容、評估結論和評估物件的不同個性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反饋給評估物件,同時,要注意評估物件的心理反應,做好心理調控工作,使評估物件在最大可能的範圍內接受或認同評估結果,起碼要讓評估物件明白為什麼會是這樣的結果。

處理好教師評估與學生質量評估的關係

對教師工作效果的評估是教師評估的重要內容,學生質量又是教師工作效果的直接反映。但是,學生的發展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的,如果從檢查某一階段教育教學效果的角度出發,還有乙個存量與增量的關係是不能忽視的。無論學生發展的好還是差,都不是由教師的作用單方面所能完全左右的,它與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不是一一對應的關係。

所以,在教師評估工作中,不能用學生質量評估的結果來代替教師評估,更不能完全用它來評判教師。反之,就可能把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引入歧途,可能傷害一部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影響教師評估工作的科學性。

教育的本位是人,教育質量的本質是人的成長,這是教育的根,是教育的本性,古往今來的教育家和哲學家對教育本質已有清醒的認識,教師是知識的工作者,傳播者,教師的工作是一種極其複雜的腦力勞動,這種勞動很不同於一般體力勞動,不能實行與體力勞動者一樣的計件工資的管理模式來管理教師的學習和工作,教師的勞動大部分是內隱而非外顯的,如對教育的教學問題思考動之於衷並不形之於外,教學效果取決於教師的針對性的語言力量、真誠的愛和人格的魅力。而這些只能用、並且僅僅只能用在學生心靈深處引起的共鳴來衡量。而不能停留在「物理量」層面,這種工作的特點和性質決定其成效是不能用近期內得到多少由條文規定的「量化分數」來確定工作的好壞,把教師勞動成果類似等同於工廠工人生產出來「產品」多少來衡量,加以分數量化、形式化,這是個不懂教育規律的一種做法。

對於教育教學質量的評估,是乙個綜合、動態的過程,充滿著「人文」氣息和「人本」的特質,其核心是教育品質和教育共同體(教師和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注重教育的「結果」,更應該注重於教育的過程,「授之以魚,不若授之以漁」。同時這種評價還體現在教師言行對學生的影響與模仿。正所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教師的工作成效豈能在短短的乙個學期以所謂「量化分數」來體現出來的呢?

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勞動是培養人的特殊勞動,其成果不是一般的物質產品和精神產品,而是具有一定文化科學知識和思想道德素養的社會所需要的人材。因此具有著不同於社會勞動的特點,主要表現在:1複雜性、創造性。

這種複雜性集中體現在勞動物件是具有一定自學意識、理智情感、作為社會整體一員的活生生的人,是具有不同年齡特點和個性的青少年兒童。同時教師的勞動還是一種創造性勞動,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根據實際情況,因人施教,因地制宜尋找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教育有法而無定法」、其「運用之妙,存乎一心」,是一種探索,也是一種創造。

2連續性和廣延性,教師的工作沒有嚴格的時間和空間的界限,不像工人那樣,一關電門便可中斷生產過程,班上、班下、校內、校外都可以成為教師勞動的時間和空間。3長期性和間接性,這種勞動特點表現在勞動的目的上,培養人才是個長期的過程,關注學生的成長,必須經歷乙個相當長的時間過程,不是一年兩年就能體現出來的,教師這種勞動成效是凝結在學生身上的知識、智慧型、才能、品德。

由此可見,教育成就的相對隱性和長期性也決定了教師教學工作的長期性,也決定教學評價的多元性和複雜性。評價模式是不能仿效工廠或其他單位的考核做法,應當依據教育教學的基本原則、基本規律和學校基本情況而定,使評價不停留在表面的「數字分數」、「量化分數」。教學不是注重於「量」,而更應注重於「質」,那種熱衷於「即時效應」「唯量化」使教學目標本質發生變味的評價,我們應當擯棄。

一職業道德素養。是否愛崗敬業、熱愛學生;是否具有集體協作精神;是否嚴格要求自己,為人師表。二知識素養。

這包括幾個內容:政治理論知識;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廣博的文化基礎知識;必備的教育科學知識。三能力方面主要有:

組織教學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組織管理能力以及自我麼思能力和自我學習與發展能力。四評價的方式可以分成自評、他評和**評價相結合(包括學生對教學的評價;家長對教師的評價;同事之間的互評等);

基於以上的認識與分析,筆者認為作為教育管理者應該站在新時期新課改的理念上,給教師營造乙個寬鬆、愉樂的氛圍,進行人性化的管理。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量化分數」的怪圈中解脫出來,才能立足教學前沿、主動地充分地發揮自己的才智,投身於當今的教育改革浪潮中去,和諧校園的建設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得到落實。

教育測量與評價

摘要 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各項措施的不斷開展實施,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經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提高的情況下,國家逐漸加強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義務 高等 職業等教育方式都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在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暴露...

教育測量與評價

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雖然在逐步進行改革,但仍存在許多弊端,如 仍是一種強調學業成績的終結性評價,主要形式仍是紙筆測驗,而缺乏表現性及展示評價,忽視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表現評價 現行高等院校招生錄取,幾乎以高考分數為唯一標準,唯高分是錄,思想品德 心理素質 社會能力 創新精神等其他因素難以掌握 高校錄取學生...

教育測量與評價

卷一一 單選題 共30題,每題1分 a 1 有大小關係和相等的單位,可進行加減運算,不能乘除運算的量表屬於 a 等距量表 b順序量表 c等比量表 d命名量表 b 2 教育評價大發展時期,實證化傾向佔主要地位,其中典型的是 a 形成性評價 b 系統分析模式 c 比較性評價 d 目標本身的評價 3 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