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測量與評價

2021-06-20 10:17:04 字數 2309 閱讀 2931

我國現行的高考制度雖然在逐步進行改革,但仍存在許多弊端,如:仍是一種強調學業成績的終結性評價,主要形式仍是紙筆測驗,而缺乏表現性及展示評價,忽視對學生素質的綜合表現評價;現行高等院校招生錄取,幾乎以高考分數為唯一標準,唯高分是錄,思想品德、心理素質、社會能力、創新精神等其他因素難以掌握;高校錄取學生標準統一,忽視了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學校的特色差異等。這種高考制度,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素質教育所推行的中小學評價制度改革,不利於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實行。

很多學校之所以「猶豫」和「徘徊」,是因為他們擔心自己辛辛苦苦推行改革培養出來的學生,在現行高考制度導向的教育體系中很可能會處於劣勢地位,從而影響自己學校的聲譽和招生。近年來推行的高考「3+x」改革在考試科目改革方面作出了積極的探索,但這僅僅是需要改革的諸多內容中的一部分。如果不從根本上改變當前這種重書本知識,不重實踐能力;重知識記憶,不重綜合運用;重高考成績,不重平時表現;統一錄取標準,忽視學生個性和學校差異的高考制度,推廣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全面推進中小學素質教育就難以實現。

為了使高考對基礎教育產生良好的導向作用,促進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實施,筆者認為應該用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觀點來改革高考制度。

二、用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觀指導高考制度改革

1.高考評價形式應靈活多樣要綜合運用質性與量化、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結合的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方法。我國當前運用量化的標準化客觀性考試,雖然有助於分數的可比性和公平性,但由於它不能全面考察考生的素質和能力,因此必須與質性的評價方法相結合,以考察考生的全面素質。

可以借鑑世界上其他一些國家的做法,除了紙筆測驗形式外,同時增加面試、口試、實驗、展示等真實性評價方式。由於我國每年參加高考的學生數目巨大,全國統一性地舉辦真實性評價將會費時費力,成本太高,實現的可能性不大,可以將真實性評價的權利下放到各高校,這是接下來要討論的全國統一考試與各大學單獨考核相結合的高考制度改革。

2.使用全國統一考試與各高校單獨考核相結合的二次高考模式

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強調綜合素質評價,強調質性檔案貫通。高等學校在錄取學生時應逐步克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片面性,建立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錄取標準體制。如可以以文化考試成績為基礎,結合學生在中學建立的全面發展檔案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然後再擇優錄取。

在美國,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不十分看中分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使每個學生都獲得全面發展,而每個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需求和發展傾向,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發展興趣選擇高校,這也是國家開設各種各樣不同型別的高等學校的原因。理所當然,高校對他們進行錄取考核也本應用不同的方法。但在現行的高考制度中,學術性研究型大學、多學科綜合性大學、一般本科大學以及高等職業技術類本專科大學對自己所要錄取的學生進行考核時,都是基於學科性知識為主的單一考試方式,問題顯而易見。

全國統一考試與各高校單獨考核相結合正是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其具體操作方法是:第一次全國統一考試主要考測學生的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和學術性向,可以仍採用先行的標準化考試試題;第二次高校自行組織的單獨考試主要考測學生進行專業學習所需的基本素質,應該綜合使用體現自己專業特色的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

全國統一考試可以確保公平與效率,使人人享有平等參與高等教育競爭的機會,同時可以把守基本質量關,也便於各大學比較評估生源質量;各高校單獨考核則能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差異和高校的辦學特色,體現出主體取向的人文關懷。

3.錄取標準應多元化

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強調綜合素質評價,強調質性檔案貫通。高等學校在錄取學生時應逐步克服以分數為唯一標準的片面性,建立全面考核學生綜合素質的錄取標準體制。如可以以文化考試成績為基礎,結合學生在中學建立的全面發展檔案袋,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然後再擇優錄取。

在美國,無論是教師、家長還是學生都不十分看中分數,更不把分數作為評定學生的唯一標準。人們更注重的是學生的創造精神、實際才能及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很多高校的招生不僅選拔智商高的學生,更看中情商高的學生,錄取新生時將入學成績、平時成績、社會服務表現及活動能力等結合起來綜合考評。

考試成績只是學校錄取學生的眾多條件之一,這種綜合性選拔制度對於美國基礎教育起了積極的導向作用。

最後應該說明的是,高考改革是極其慎重的舉措,它關乎億萬人民群眾的利益和國家的穩定,關乎國家選拔出的人才的素質和國家未來的發展,因此,應該本著「穩」的原則,穩中求進,穩中求改,穩中求新,在現有改革的基礎之上系統推進,逐步深化,逐步為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大力推廣,為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階段的全面實施產生積極的導向作用。

參考文獻:

[1]韓立福.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觀———一種面向未來教育的評價理念[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3).

[2]韓立福.建構全面發展性學生評價的「綜合評價———自我發展」模式[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4).

[3]教育部關於積極推進中小學評價與考試制度改革的通知[z].2002.

[4]高益民,葉賦桂.終身學習與世界度的變革[j].比較教育研究,2001,(12).

教育測量與評價

摘要 隨著改革開放以及各項措施的不斷開展實施,中國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在經濟發展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提高的情況下,國家逐漸加強了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改革開放以來,教育事業進入快速發展時期,義務 高等 職業等教育方式都得到迅速發展。但是在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時,我們更應該看到教育事業發展過程中暴露...

教育測量與評價

卷一一 單選題 共30題,每題1分 a 1 有大小關係和相等的單位,可進行加減運算,不能乘除運算的量表屬於 a 等距量表 b順序量表 c等比量表 d命名量表 b 2 教育評價大發展時期,實證化傾向佔主要地位,其中典型的是 a 形成性評價 b 系統分析模式 c 比較性評價 d 目標本身的評價 3 如果...

教育測量與評價

第一章1.什麼是評價?什麼是教育評價?答 評價是指主體按照一定的標準對客體的價值進行判斷的過程。標準是指主體根據自己的價值觀以及事物發展的規律形成的對客體發展變化的一種期望,是判斷客體的屬性及發展變化達到主體期望的尺度,是主體對客體價值判斷的依據。陳玉琨 教育評價就是按照一定的價值標準和教育目標,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