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土地制度變遷

2021-06-22 07:33:40 字數 956 閱讀 9585

6、半殖半封開始時期:太平天國《**田畝制度》在土地方面,根據「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以戶為單位,按人口和年齡平均分配土地(土地私有制。

7、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時期:同盟會政治綱領(三民主義)中包含「平均地權」(民生主義)規定現有地價歸原主,增漲地價歸國家(賣主變為資本家,買主就是資本家,國家財政有保障)。這是資本主義的土地綱領。

8、國共十年對峙時期:革命根據地的土地革命路線規定: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9、抗日戰爭時期:抗日根據地的土地政策:地主減租減息,農民交租交息。

在淪陷區,日本侵略者強佔大量耕地,用於修建公路、封鎖溝和飛機場等,或者分配給日本移民使用。

10、解放戰爭時期:解放區土地改革,按2023年《中國土地法大綱》,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實行耕者有田,農村人口平分。貫徹解放區土地改革總路線:

依靠貧雇農,團結中農,消滅封建剝削,發展農業生產。

11、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建國初土地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階級的土地所有制。

1953至2023年開展了對農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合作化),完成生產資料私有制到公有制的轉化。

12、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人民公社化運動的特點是一大二公(規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和一平二調(絕對平均分配、無償呼叫公私財產),以高指標、瞎指揮、浮誇風和「共產風」為主要標誌的「左」傾錯誤嚴重氾濫。

13、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農村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安徽、四川試點,試行包產到組、包產到戶的農業生產責任制,最後形成了以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為主要形式的責任制(土地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發展鄉鎮企業和非農產業,使農村改革向專業化、商品化、社會化方向發展。

14、本世紀初:提高農業科技含量,發展優質高效農業,進行退耕還林還草和退田還湖等生態工程,廢除農業稅、實行農村低保和農村合作醫療等方面工作陸續展開,農村經濟正向更健康有序的方向發展。

論我國土地制度的變遷

作者 陳晨施藝 現代商貿工業 2009年第15期 華中師範大學經濟學院,湖北武漢 430079 摘要 土地政策是關係到國計民生的大事,是經濟發展 人民生活提高的基礎。因此,土地制度的相關政策的制定,會極大地影響經濟和社會活動,關注土地政策的訂立與實施情況,也就具有了十分重要和現實的指導意義。我國的土...

關於中國土地制度改革的研究

作者 衛祥雲 新經濟導刊 2014年第01期 著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指出 有權轉讓國有土地使用權,農民當然也有權轉讓集體土地使用權。無論在經驗上還是在邏輯上,土地流 然之極,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好在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 決定 針對性很強地提出以下表述 完善產權保護制度。產權是所有制的核心。健全歸屬清晰 權...

制度變遷及土地制度變遷的討論與感想

作者 李石玲張文 經營者 2015年第02期 摘要新制度經濟學已經成了經濟學家們關注的焦點,本文就新制度經濟學中的制度變遷,各個思想的代表人物的觀點進行了概括並且就制度變遷中土地變遷這一方面進行了制度變遷角度的討論。分別討論了西方國家的土地改革和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土地制度的變遷之路。關鍵詞制度變遷 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