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評價基礎

2021-06-20 11:26:02 字數 4712 閱讀 1445

《教育評價》電子教案

第一章教育評價的一般理論

本章主要內容有:教育評價的概念,教育評價的目的、功能與特點,教育評價的型別與原則,西方主要教育評價模式簡介及教育評價過程。

主要掌握:教育評價的概念,教育評價的目的,教育評價的型別,教育評價的原則,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

一、什麼是教育評價

首先理解什麼是評價。評價,是主體根據一定的標準對客體的價值作出判斷的活動。客體滿足主體需要及其程度也就是客體對主體的價值。

教育評價是評價者根據一定社會確定的教育目標和價值標準,對教育活動滿足社會及受教育者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斷的活動。

把握這一界定,要重點理解以下幾點:

教育評價的依據是教育目標;教育評價的界閾包括一切教育活動和與教育活動有關的一切人員、機構、方案等;教育評價的本質是價值判斷;教育評價要同時關注社會發展和受教育者個人發展需要。

二、教育評價的型別

可按不同的依據對教育評價進行分類,主要的分類方法有:

(一)按功能及用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

1.診斷性評價是指為了解教育活動存在的主要問題,或使教育活動的形式、內容、過程等更適合活動物件的自身條件及需要而進行的評價。

2.形成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活動過程中,為不斷了解活動進行的狀況、及時對活動進行調整和提高活動質量而進行的評價。

3.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活動結束時進行的,主要目的在於對活動結果進行的鑑定性評價。

(二)按參照標準劃分,可將評價分為相對評價、絕對評價和個體內差異評價

1.相對評價是指根據評價物件的實際狀況或以評價物件一般水平為標準的評價。

2.絕對評價是指依據某種需要或要求設定客觀標準的評價。

3.個體內差異評價是指以評價物件以往發展水平或某一狀況為標準的評價。

(三)按評價物件的層次、範圍劃分,可將評價分為巨集觀評價和微觀評價

1.巨集觀評價是指對影響到社會範圍的那些指導、規範社會教育活動的各種因素的評價。

2.微觀評價是指對某項具體的教育活動的過程、對實施和管理教育活動的組織與個人、對教育活動指向的具體物件等進行的評價。

(四)按評價主體劃分,可將評價分為他人評價和自我評價

1.他人評價是指由教育活動實施者以外的人作為主體的評價。

2.自我評價是指由教育活動實施者作為主體的評價。

(五)按評價方法劃分,可將評價分為定性評價和定量評價

1.定性評價是指採用開放的形式獲取評價資訊,運用定性描述的方法做出結論的評價。

2.定量評價是指採用結構式的方法,預先設定操作化的評價內容,收集並量化評價物件的資訊,運用數學方法作出結論的評價。

三、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

教育評價的基本原則有:

第一,方向性原則教育評價的方向性原則,是指評價必須堅持引導教育工作更好地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滿足社會和個體發展需要的正確方向,保證教育活動沿著良性、健康的方向發展。

第二,科學性原則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原則,是指進行評價必須把握教育和教育評價的客觀規律,實事求是,以客觀事實為依據,從客觀實際出發獲取真實資訊,依據科學的標準,對教育活動的過程和成果進行分析判斷。不能憑主觀想象、主觀臆斷。

第三,激勵性原則教育評價的激勵性原則,是指評價應促使被評物件形成繼續努力或在進一步的活動中克服不足之處,增強提高活動效果的動機或期望。

第四,可行性原則教育評價的可行性原則,是指教育評價要在保證正確方向和科學、客觀的前提下,盡量使評價簡便易行。

第五,實效性原則教育評價的實效性原則,是指評價要有實際作用,即有指導實際、改進工作的效用。

四、教育評價模式

教育評價模式是教育評價基本理論與方法的總體概括。西方較有影響的教育評價模式有泰勒模式、cipp模式、目標游離模式、應答模式等,其中泰勒模式和cipp模式影響最大。

(一)泰勒模式

泰勒模式就是以教育目標為導向,把教育目標轉化為可測量的學生的行為目標,並根據這些行為目標編制課程、教材或教學方案,開展教學活動,然後依據行為目標對教學活動的效果進行評價,判斷實際教學活動的效果達到預期教育目標的程度。

(二)cipp模式

cipp模式是由斯塔弗爾比姆於2023年創立。這一模式由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這四種評價所組成。cipp是這四種評價的縮寫。

該模式的核心思想是把教育評價看成是「為決策提供有用資訊的過程。」

五、教育評價過程

教育評價過程是教育評價活動所經過的程式,具有時間的連續性、順序性以及動態性。

人們對教育評價過程階段的劃分有不同觀點,大體可以分為三階段說和四階段說兩種。

持四個階段說的例如美國學者斯塔弗爾比姆,把評價分為背景評價、輸入評價、過程評價和成果評價四個階段。

持三個階段說的例如我國大陸學者一般把教育評價過程分為準備、實施和結果處理三個階段。

劃分評價階段的觀點雖然不同,但評價全過程要完成的任務大體是相同的,都要明確評價目的任務、確定評價目標並蒐集資料、分析解釋評價結果等。三階段說比較簡明、扼要、清晰,易於操作和實踐,我國教育評價實踐多採取三階段說。

第二章教育評價的準備

本章主要內容有:教育評價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教育評價專案的設計、權集合及其構建方法、教育評價的標準的含義、結構、型別、表達方式及教育評價中常用的量表等。

一、教育評價準備階段的主要任務

主要是明確教育評價目的、組建教育評價組織、設計教育評價方案。

二、教育評價指標體系

(一)指標系統

評價指標是評價目標的某個方面的具體化,具有行為化、可測量的特點,是直接的、具體的評價內容。

指標系統是指評價目標逐級分解後所形成的既有層次又相互聯絡的、系統化的指標群。它是根據可測或具體化的要求而確定的具體評價專案。指標系統有不同的層級,是由目標→指標,或由抽象→具體的多層級指標構成。

指標系統中有條件類指標、過程類指標和成果類指標。實現教育目標是目的,條件是前提,過程是保證,因此教育評價系統的內容應包括條件子系統的內容、過程子系統的內容和結果子系統的內容。

(二)設計指標系統應堅持的原則

一是導向性原則評價要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適應教育改革、發展和提高的要求。

二是科學性原則包含以下四層意思:一是要求指標與目標一致;二是要求同一指標系統中的指標要相容;三是要求同一指標系統中指標不能重複;四是要求指標要具有可比性,

三是整體性原則要求指標系統對目標反映的要完備和全面。

四是可測性原則指標作為目標的具體化、行為化表現,應該具有可測性。

五是可行性原則包括以下三層含義:一是要求指標涉及的資訊應易於獲取;二是指標系統要簡便易行;三是簡化量化方法,使之易懂,便於操作。

(三)設計指標系統的程式和方法

第一步,將評價目標分解,獲得初擬指標。初擬指標的獲得可以採用內涵分析法或者向專家徵集。

第二步,歸類、篩選,精簡指標。指標篩選的具體方法常用的主要有經驗法、調查統計法和相關分析法。

第三步,專家論證,修訂指標

三、構建權集合的方法

權集合即權重係數集合,簡稱權集,是描述各指標重要程度的關係集。

構建權集合比較常用的方法有:

(一)簡單調查統計法

簡單調查統計法也稱直接打分法。即邀請若干專家,首先請他們在列有指標的調查表中分別對各指標按重要程度作出判斷,給出權數或分數;然後再統計平均值並進行歸一化處理,即可得到各指標的權數。

(二)專家排序統計法

設有m個同層指標,聘請n個專家,首先將設計好的指標重要程度排序調查表發給每個專家,要求每個專家分別對m個同層指標按重要程度排序,最重要的為1,依次排出順序;然後將每個專家對m個指標的排序匯集在乙個表中,各專家對第i個指標的排序等級之和記為ri;最後按公式求出每個指標的權數。

四、如何確定和表述教育評價標準

(一)教育評價標準的含義

教育評價的標準是指對應於相應的評價指標或專案,被評物件達到什麼程度或水平才是合乎要求的,或是優秀的、良好的等等。

(二)確定教育評價標準的依據和要求

一是國家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對教育的需要

二是國家的教育方針政策和法規

三是教育規律和人的心理活動規律

四是從被評物件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五是評價主體的需要

(三)教育評價標準的結構

教育評價標準由三部分構成:素質標準、職責標準和效能標準。

素質標準是指從被評價的客體在承擔或完成各項教育工作任務時應具備的條件角度確定的標準。

職責標準是指從被評價的客體應承擔的責任和應完成的教育工作任務的角度確定的評價標準。

效能標準包括效果標準和效率標準,是指從被評物件完成工作任務的效果和取得這些工作效果所耗費的時間、財力等角度確定的評價標準。

(四)教育評價標準的型別

按照標準的性質分,可以把教育評價的標準分為相對標準和絕對標準

相對標準是指那些根據不同的評價目的、評價物件的性質和水平等可以變化的評價標準,是以被評群體的一般水平為根據所建立的標準,依該標準所確定的評價結果可以表明被評個體在群體中的相對位置。

絕對標準是指那些根據教育活動目的、要求而確定的評價標準,它是依教育目的、要求變化而變化,而不依任何被評物件的水平而變化。依該標準所確定的評價結果,可以表明被評物件達到目標的程度。

按評價標準表達的形式分,可以把教育評價標準分為定量標準和定性標準。

定量標準是指以達到指標體系專案要求的數量或各種規範化行為的相對數所表達的標準。

定性標準是指以達到指標體系中專案要求的程度或各種規範化行為的優劣程度的而表達的標準,一般用評語或符號作標度。

(五)教育評價中常用的量表

(1)類別量表。也叫稱名量表。它是根據某一標誌用數字代表事物的類別,其中用來代表各類事物的數字僅僅是代表事物的符號,而沒有任何數量的意義。

(2)等級量表。也稱順序量表。它是依據一定標誌把事物分成等級,即按事物的某種特性的大小或程度高低依次把事物排列成等級順序。教育評價中用得最多的是等級量表。

基礎教育評價模式改變之作用

2 鼓勵大學生自我探索,樹立更高的奮鬥的目標在大學的教育階段,目標導向作用是非常大的。以前的很多學生在這個人生的轉折點迷失了自己的方向。緊張疲憊的高中生活結束了,來到乙個相對比較自由的大學校園,一下子不知道自己究竟該幹什麼?自己將來要幹什麼?有的甚至徹底放鬆了,覺得公升入大學只要修滿了學分就一切圓滿...

雪天基礎教育教師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

1.請結合實際談談當前基礎教育教師評價存在的主要問題。一 評價目的 重學校行政管理,輕教師專業發展 現行教師評價主要是從學校行政管理的角度出發,其主要功能是為了對學校進行更好的管理,在此基礎上才考慮是否對教師的專業發展做出努力。以學校領導作為評價的主體,將評價結果作為教師獎懲的依據,而對教師進行獎懲...

教育評價學

期末作業考核 一 簡答題 每題10分,共30分 1 你如何理解教學過程中學生評價的目的?答 學生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於促進學生認知 行為和學習態度的良性發展,同時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教學水平的提高。2 如何理解cipp模式中的背景評價?答 背景評價,主要目的是評定客體的綜合地位,鑑定客體的不足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