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課西歐的封建制度

2021-06-11 23:36:52 字數 5882 閱讀 6307

第5課西歐的封建制度(建議講授2課時)

張永新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知道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的演變過程及法、德、意三國的由來,描述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概述羅馬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講述琅城起義的故事,分析西歐城市興起的歷史意義;講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歸納拜占廷帝國衰落的原因。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對西歐封建等級制度形成過程、西歐封建主與教會的關係、西歐城市特點的分析,使學生認識西歐封建社會與中國封建社會的差異。

3.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對西歐封建社會的學習,使學生認識中古歐洲社會繼承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海洋文明」,形成了與東方不同的封建等級制度、新生的城市與**教等,為後世資產階級的形成、資本主義的興起準備了條件。

通過對拜占庭帝國興衰的學習,是學生初步樹立「開放寬容使文明繁榮,保守狹隘使文明衰落」的觀念。

重點難點

本課教學重點: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羅馬教會、城市的興起。

本課教學難點:西歐的封建社會。

教學過程設計

匯入新課

師: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奴隸社會的歷史結束。日耳曼人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建立了許多王國,其中最強大的是法蘭克王國。

後來,在法蘭克王國的基礎上,建立了德意志、法蘭西、義大利等國。法蘭克王國是如何誕生與演變的呢?請看第乙個問題:

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一、從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

師:5世紀末,在西羅馬帝國的廢墟上,日耳曼人的一支法蘭克人的在其首領克洛維的帶領下,建立法蘭克王國。8世紀初期,掌握國家大權的宮相查理·馬特,為了平定內亂,抵禦外侵,進行大膽改革:

改變以往把土地無償分給臣屬的做法,要求受封者必須要在騎兵部隊服役,從而建立起一支由他控制的強大的騎兵部隊。此舉不但穩定了社會秩序,鞏固了政權,擴大了疆域,而且也提高了查理·馬特的威望。查理·馬特死後,其子矮子丕平借住其聲威,在教皇的支援下篡奪王位。

丕平的兒子查理即位後,四出征伐,法蘭克王國的疆域不斷擴大。800年,羅馬教皇為查理加冕,給予「羅馬人的皇帝」稱號,史稱「查理大帝」(即「查理曼」),其國家便被稱為查理曼帝國。843年,查理的三個孫子三分帝國,他們的地盤後來分別發展成為法蘭西、德意志、義大利三國。

師:運用課件演示法蘭克王國到查理曼帝國的演變過程。

生:觀察識記。

二、西歐封建社會

1.封君封臣制

師: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標誌著西歐奴隸社會歷史的結束,此後西歐慢慢進入封建社會。西歐進入封建社會的時間比中國晚了近2023年。

西歐封建制度的核心內容是封君封臣制。封君封巨制雖然也構成了封建等級制,但它有乙個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封君封臣之間的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為當時的法律所保護,而且還受到當時倫理道德規範的約束。因此,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與古代中國的封建制度的內容與含義截然不同。

他們所造成的影響也不一樣。中國不存在著類似中古西歐的封建制度。西歐的封君封臣制度什麼樣呢?

請同學們看圖示。

師:引導學生看封君封臣制圖示及**,理解其特點。

生:觀察理解。

師:中世紀時,歐洲的土地制度是封建的土地占有制。從法律上講,全國的土地都屬於國王,國王是最大的封建主。

國王把土地分封給臣屬,大封建主又把自己的封地再次分封給小封建主,分封土地的叫封君(也叫領主),受封土地的叫封臣(也就是附庸)。逐層分封的結果,形成以國王或皇帝為首的大大小小的封建領主。封君封臣制度造就了西歐封建社會的等級制度,等級越低,人數越多。

封君封臣制的最為重要的特點是封君封臣彼此承擔責任和義務,他們之間有哪些責任和義務呢?領主要保護附庸不受侵害,解決附庸之間的爭訟。附庸每年必須服兵役約40天,必須為領主作戰,在領主被俘需要贖金或有其他需要時,提供錢財。

在西歐大陸,這種主從關係只存在於直接建立分封、受封關係的領主和附庸之間。國王是最大的封建主,權力也只限於自己領地內,甚至無權管轄乙個不直接隸屬於他的小封建主。封君封臣關係是一種契約關係,這種關係不僅為當時的法律所保護,而且還受到當時倫理道德規範的約束。

小封建主從大封建主那裡接受封地,要履行隆重的「敕封式」,他要跪在領主膝下,把握著的雙手放在領主手掌中,宣誓:「我的主人啊!臣下乃是我主的僕人,領有采邑的家臣。

臣下願竭忠盡智,不顧生死,一生侍奉我的主人。」然後,領主將一面旗幟,一根木杖,一張契據,或只是一小撮泥土、一小根樹枝授給這個附庸。各級封建主擁有大小不同的封地和數量不等的莊園、農奴、武裝,形成「封建金字塔」,壓在廣大農奴身上。

當時,土地所有權屬於封建主,各級封建主按照不同的條件把土地出租給農民和農奴耕種,農奴對份地有較穩定的使用權,可以世代相傳,農奴還有歸個人所有的宅院地和菜地。農奴有自己的生產工具(農具、家庭手工工具、運輸工具和漁獵工具等)、耕畜、家畜和家禽。農奴在人身和法律上都依附於領主,但經領主同意可以結婚,可以向法庭起訴,農奴雖可以被領主買賣、轉贈,但不能任意殺死。

因此,比奴隸有較高的勞動願望和興趣。西歐封建社會的主要矛盾是封建主與農奴的矛盾。通過上述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描述一下「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

」師:引導學生描述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

生:描述西歐封建等級制度的特點。

2.羅馬教會

師:西歐的封建社會與中國的封建社會的第二個不同之處是,西歐封建社會中存在著乙個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的羅馬教會。

師:運用多**地圖邊演示邊講解**教的產生發展過程。

生:觀察識記。

師:羅馬教會是**教的乙個分支,其領袖是教皇。**教於1世紀左右產生於西亞的巴勒斯坦地區,4世紀末羅馬帝國宣布**教為「國教」,其勢力迅速發展。

西羅馬帝國滅亡前後,羅馬教皇逐漸成為歐洲西部**教會領袖,在法蘭克王國形成與發展的過程中,教皇與法蘭克王國的聯絡日益加強。在丕平奪取法蘭克王位時,羅馬教皇派大主教為他行塗油禮,使丕平的權力神聖化。丕平為報答教皇,把征服來的義大利中部大片土地贈送給教皇,史稱「丕平獻土」,奠定了教皇國的基礎。

羅馬教皇的權力日益加強,逐漸建立了對西歐教會的絕對統治。同學們想一想:「丕平獻土」事件說明了什麼問題?

師:引導學生討論「丕平獻土」事件說明了什麼問題?

生:思考討論。

師:法蘭克國王對教皇和教會的支援,有利於使自己的王位神聖化,便於對人民的統治。反過來,教皇支援國王,也有利於教皇地位的鞏固,有助於教會勢力的擴張。

丕平的兒子查理為了對征服的地區實行有效的統治,強迫被征服區域的民族一律改信**教。以後西歐各國的封建統治者們,不僅把**教作為宗教信仰,而且也作為教化民眾、統治臣民的思想工具。大約在10—11世紀時,中歐、北歐地區也相繼完成了**教化的過程。

西歐封建化的過程,就是**教在歐洲傳播的過程。教會作為當時唯一有組織的政治力量,被統治者用來做暴力的補充。教會則在暴力支援下擴張,並日益成為封建統治階級的一部分。

統治者撥贈教會大量土地,信徒也不斷捐贈土地,教會本身也不斷地巧取豪奪地產,最終,教會佔據了西歐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成為西歐最大的封建主。教會壟斷文化教育事業,並以神學嚴格控制人們的思想,是歐洲封建社會的精神支柱。通過對羅馬教會這一目的學習,同學們能不能概述「羅馬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師:引導學生概述羅馬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生:在教師的引導下概述羅馬教會在西歐封建社會中的地位和影響。

師:在西歐,羅馬教廷不僅凌駕於世俗政權之上,它還向全體居民徵收什一税,有的地區甚至死去的人還要把遺產1/10劃歸教會。在整個中古時期**教對西歐政治、經濟、思想文化的影響是非常深遠重大的,以至於以後西歐歷史中出現的文藝復興、宗教改革、資產階級革命等重大歷史事件,無不與宗教有關係,宗教在人類歷史和現實生活中的作用是重大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中宗教在社會生活中影響可沒有西歐那樣大。在中國統治階級雖然也扶持和利用宗教,但是宗教勢力始終也沒有凌駕於皇權之上。如果統治者認為宗教勢力威脅到了自己的統治,便會採取強有力的措施打擊、遏制宗教勢力。

例如中國古代史中的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和唐武帝曾先後三次滅佛。結果是寺院財產被沒收、僧尼還俗、佛經被燒、佛像被毀。佛家把滅佛事件稱為法難。

有意思的是,滅佛卻滅出了房山雲居寺的石經。

師:請同學或教師自己簡要介紹雲居寺的石經,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

3.城市的興起

師:城市是文明形成的乙個重要標誌。文明形成之初,作為文明的成果和體現,古代中西方都出現了許多城市。

但中古西歐的城市與古代東方的城市在特點、作用和意義方面有諸多的不同,西方文明在許多方面與東方文明存在著明顯的差異,其根源因素有很多就是城市造就的。中古時期西歐的城市與同期的東方的城市到底有哪些不同呢?請同學們課本29頁「城市興起」一目,自己歸納總結。

生:閱讀課文,歸納總結中古時期西歐的城市與同期的東方的城市的差異。

師:(在學生歸納的基礎上總結)首先是規模不同。西歐城市興起時,規模都很小,大多數城市只有幾千人甚至幾百人,5—10萬居民的特大城市寥寥無幾。

14世紀時,英國倫敦還不足5萬人,就連人口最多的法國巴黎也只有8萬人左右。同時代的東方大城市居民則可達100萬人以上。

其次,中古西歐城市是作為經濟中心,而不是像古代東方的城市是作為政治中心出現的。因為城市能夠給封建主帶來鉅額的稅收,增加其政治、軍事影響,所以封建主,特別是國王通常都大力扶持城市的發展。

第三,西歐的城市擁有程度不等的自治權。城市獲得自治權的方式有贖買和武力反抗兩種。法國琅成起義是武力反抗爭取自由的典型事例。

同學們想一想,中古西歐城市為什麼要想方設法獲得自由?

生:討論回答。

師:市民身份上不自由,就無法更好的從事工商業生產,政治上不自由就無法維護自己的利益。

西歐城市興起的有著十分重要的歷史意義。在經濟方面,城市所集中的手工業和商業所構成的商品經濟從一開始就對封建制度起著瓦解作用。例如,城市與當時的封建莊園爭奪勞動人口,乙個農奴,假如他逃到城市住滿一年零一天,他就可以成為自由人,就會受到城市法律的保護。

中古西歐的一句諺語說:「城市的空氣使人自由」,近代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就是在中古西歐興起的這些城市裡面萌芽、發展、壯大的。在政治方面,那些擁有自由和自治權利的城市,成為新的政治實體,它們與王權聯合,共同對付大封建貴族。

王權給與城市自由、自治特許狀和商業方面的便利以換取城市在財政上對王權的資助。城市裡的市民階級不斷發展壯大,成為近代資產階級的前身。在思想文化方面,伴隨著市民階級在政治、經濟生活方面地位的提高,一種新的世俗生活觀念和價值觀念逐漸形成。

城市文學的出現,世俗大學的產生,不斷積累著對西歐天主教宗教文化的反動,為以後出現的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可以說正是中古西歐的城市,才孕育了近代西方文明。

三、拜占庭帝國

師:在第三課,我們學習了古羅馬的興衰。395年羅馬帝國**為東西兩部分,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東羅馬帝國的情況如何呢?下面我們就簡要的介紹一下。

師:結合活動地圖邊演示邊講解。

生:觀察識記。

師:拜占庭這個千年帝國為什麼沒能逃脫滅亡的命運呢?原因就是它一直陶醉在自己的輝煌之中,不思進取、變革。

在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人滅亡之後,西方的古典文明毀滅了,剛剛走出原始森林的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廢墟上所建立的蠻族國家還不能建立一種與古典文明相媲美的新文化,所以中世紀的初期習慣上都被稱為「黑暗時代」。與此同時,位於歐亞兩洲交界處的東羅馬帝國,即拜占庭帝國以其儲存的希臘羅馬古典文化做立於當時相對黑暗的歐洲世界。在經濟方面,幾百年來拜占庭一直是地中海地區的經濟中心,它的貨幣是當時國際**的通用媒介;在文化方面,作為希臘羅馬文明的繼承者和儲存者,加之位於亞歐兩洲交界處的卓越地理位置,拜占庭文明最初以其文化上的兼收幷蓄而顯繁榮燦爛之勢。

在它俯視之下的西方世界面前,顯得是那麼的卓爾不群。當十字軍的士兵來到君士坦丁堡城下的時候,他們為人間竟有如此壯麗的城市而倍感驚訝,他們認為這就是天堂!然而,拜占庭帝國就在這種卓越中洋洋自得,在以後的時日裡,它無視於西歐在城市出現之後悄然興起的文明新因素,更不屑於學習和吸納其他文明的優點和長處,而依然陶醉於過去榮譽的光輝之中。

拜占庭人顯然認為他們的職責僅在於儲存祖先的遺產而不在於創新,這種封閉保守的心態和做法持續了若干個世紀,拜占庭文明就像是乙隻同烏龜賽跑而半路停下睡大覺的兔子,不僅被烏龜超越,而且被時代所拋棄。在以後的歲月裡,它不僅在同宗的**教兄弟──代表著一種新文明擴張勢力的西歐十字軍進攻面前顯得無能為力,而且在新崛起的伊斯蘭擴張勢力的打擊之下也是束手無策。最終在到處布滿貪婪目光的世界裡可悲地充當了刀俎之上的一塊肥肉,在2023年滅亡於信奉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土耳其的擴張之中。

中國和西歐封建制度的區別

第四,君主的產生和繼承不同 在中國的封建社會,王朝的更迭主要不是以血統來決定的,而是武力。改朝換代往往是某個傑出的英雄造反推翻前朝建立新朝。然後君主的繼承往往是在直系後代中傳承的。而西歐的封建社會,君主的更迭更依靠血統。由於受 教影響,西歐君主以一夫一妻制為主,君主出現絕嗣的情況非常常見。於是就會在...

C級考點三西歐封建制度的特徵

一 知識點 封建制度的產生b 等級君主制b 中世紀莊園a 城市的自治b 大學興起a 二 基礎知識梳理 總體特徵 從6世紀開始到15世紀之前,中世紀西歐在政治上由封建等級制過渡到等級君主制 經濟上從封建莊園經濟發展到城市復興與商品經濟發展 文化上從宗教神學控制思想到大學興起。這些發展促進西歐進步。一 ...

中西封建制度的異同

從今展望古代,在以前,無論是身處東方的中國,還是處於西方的其他地區,都有過一段歷史,即 社會是封建制的。何為封建制度,它是以封建性質的地主階級占有土地剝削農民 或農奴 剩餘勞動為基礎的社會制度。它的基本剝削形式是封建地租,農民 或農奴 耕種封建地主的土地絕大部分產品作為地租被封建地主剝奪。上層建築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