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2021-05-24 11:05:07 字數 4011 閱讀 3404

第一節總則

第一條適用範圍

本管理辦法適用於三亞民巨集投資****(以下簡稱公司)全體員工。

第二條目的

為了使企業內部員工的業務素質和技能滿足公司發展戰略和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公司對員工應進行有計畫、有系統的培訓,以達到公司與員工共同發展的目的,特制定本管理辦法。

第三條培訓目標

公司以「服務於企業利益、服務於企業員工」為目標,在考慮公司持續穩定發展基礎上,尊重員工個性與發展要求,通過多樣化的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素質與工作技能,把因員工能力不足和態度不積極而導致的人力成本浪費控制在最小限度,為公司提供各類合格的管理人員和專業人員。

第四條培訓原則

公司對員工的培訓遵循系統性原則、制度化原則、主動性原則、多樣化原則和效益性原則。

一、 系統性

員工培訓是乙個全員性的、全方位的、貫穿員工職業生涯始終的系統工程。

二、 制度化

建立和完善培訓管理制度,把培訓工作例行化、制度化,保證培訓工作的真正落實。

三、 主動性

強調員工參與和互動,發揮員工的主動性。

四、 多樣化

開展員工培訓工作要充分考慮受訓物件的層次、型別,考慮培訓內容和形式的多樣性。

五、 效益性

員工培訓是人、財、物投入的過程,是價值增值的過程,培訓應該有產出和回報,應該有助於提公升公司的整體績效。

第二節培訓內容和形式

第五條培訓內容

培訓內容包括知識培訓、技能培訓和素質培訓。

一、 知識培訓

不斷實施員工本專業和相關專業新知識的培訓,使其具備完成本職工作所必需的基本知識和迎接挑戰所需的新知識。

二、 技能培訓

不斷實施在崗員工崗位職責、操作規程和專業技能的培訓,使其在充分掌握理論的基礎上,能自由地應用、發揮、提高。

三、 素質培訓

不斷實施心理學、人際關係學、社會學、價值觀的培訓,建立公司與員工之間的相互信任關係,滿足員自我實現的需要。

第六條培訓形式

培訓形式分為公司內部培訓、外派培訓和員工自我培訓。

一、 內部培訓

1. 新員工培訓。

(1) 通識訓練內容:公司歷程、規模和發展前景、企業文化、公司理念、組織結構、相關制度和政策及職業道德教育等

(2) 部門內工作引導主要包括:介紹部門結構、部門職責、公司管理規範及福利待遇、培訓基本專業知識技能、講授工作程式與方法、介紹關鍵工作指標等。

(3) 部門間交叉引導:主要包括:該部門人員介紹;部門主要職責;本部門與該部門聯絡事項;未來部門之間工作配合要求等。

2. 崗位技能培訓。

(1) 高層管理人員的培訓:重點應該側重於觀念、理念方面,此外還有市場經濟所要求的系統管理理論和技能,如管理學、組織行為學、市場營銷、企業經營戰略、企業經營過程控制、領導科學與藝術等。培訓方式:

工商管理碩士學位班:有計畫地安排高層管理者參加mba學習,既可全脫產,也可半脫產學習。

①脫產培訓班:參加高等院校為企業高層管理人員舉辦的培訓班,如總裁高階研修班等。

②考察:有計畫、有選擇地組織高層管理人員行業考察。

③其它培訓

(2) 中層管理人員的培訓:

①管理基本知識與技能:管理學、組織行為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市場學、領導科學與藝術等課程。

②業務知識與技能:負責的業務領域如技術、銷售等領域的知識與技能。

③工作改進:工作分配、工作方法的改進、工作流程的改進。

(3) 基層員工的培訓:業務知識與技能、工作方法及流程改進等。

3. 轉崗培訓。根據工作需要,公司原有從業人員調換工作崗位時,按新崗位要求,對其實施的崗位技能培訓。轉崗培訓可視為新員工培訓和崗位技能培訓的結合。

4. 繼續教育培訓。指凡具備專業技術職稱的從事專業技術管理工作的員工每年均須參加不少於72小時的繼續教育。

每年由各相關專業部門與人力資源部共同商議並於年初提出本專業年度繼續教育培訓計畫安排,報人力資源部,經總經理辦公會批准後,按計畫執行。

5. 部門內部培訓。部門內部培訓由各部門根據實際工作需要,對員工進行小規模的、靈活實用的培訓。部門內部培訓由各部門組織,定期向人力資源部匯報培訓情況。

二、 外派培訓

外派培訓是指培訓地點在公司以外的培訓,包括民巨集公司組織的各種培訓、國內外短期培訓,高階經理人海外考察,另外還包括mba課程進修培訓、企業經理人培訓、資格證書培訓等。

三、 員工自我培訓

公司鼓勵員工利用業餘時間積極參加各種提高自身素質和業務能力的培訓。

第七條公司人力資源部負責培訓活動的計畫、實施和控制。基本程式如下:

(一) 培訓需求分析;

(二) 設立培訓目標;

(三) 設計培訓專案;

(四) 培訓實施和評價。

第八條其他各部門負責協助人力資源部進行培訓的實施、評價,同時也要組織部門內部的培訓。

第九條建立培訓檔案

(一) 建立公司培訓工作檔案,包括培訓範圍、培訓方式、培訓教師、培訓往來單位、培訓人數、培訓時間、學習情況等。

(二) 建立員工培訓檔案。將員工接受培訓的具體情況和培訓結果詳細記錄備案。包括培訓時間、培訓地點、培訓內容、培訓目的、培訓效果自我評價、培訓者對受訓者的培訓評語等。

第一十條受訓者的權利

(一) 在不影響本職工作的前提下,員工有權利要求參加公司內部舉辦的各類培訓。

(二) 經批准進行培訓的員工有權利享受公司為受訓員工提供的各項待遇。

第一十一條受訓者的義務

(一) 培訓期間受訓員工一律不得故意規避或不到。

(二) 培訓結束後,員工有義務把所學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日常工作中去。

(三) 非脫產培訓一般只能利用業餘時間,如確需占用工作時間參加培訓的,須憑培訓部門的有效證明,經所在部門和人力資源部批准後,可做公假處理。

(四) 員工脫產培訓期間,不能解除或終止勞動合同。如合同在培訓期間到期,則須續簽一定年限的勞動合同,其生效日期為前乙份合同期滿之日,而且要保證培訓結束後至少有三年的合同期。該要求對已到法定退休年齡者例外。

(五) 依據報銷費用,受訓員工須與公司簽訂培訓服務協議。

第一十二條培訓計畫

人力資源部每年十月初發放員工《培訓需求調查表》,部門負責人結合本部門的實際情況,將員工的《培訓需求調查表》彙總,並於十月底前上報人力資源部。人力資源部結合員工自我申報、人事考核、人事檔案等資訊,制定公司的年度培訓計畫。

根據年度培訓計畫制定實施方案。實施方案包括培訓的具體負責人、培訓物件、確定培訓的目標和內容、選擇適當的培訓方法和選擇學員和教師、制定培訓計畫表、培訓經費的預算等。實施方案經董事長、總經理審批同意後,以公司檔案的形式下發到各部門。

第一十三條部門內部組織的不在公司年度培訓計畫內的培訓應由所在部門填寫《部門計畫外培訓申請表》報人力資源部,經董事長、總經理審批同意後,在人力資源部指導下由相關部門組織實施。

第一十四條對於臨時提出參加各類外派培訓或進修的員工,均要經所在部門負責人同意,填報《員工外派培訓表》,公司領導批准後,報人力資源部備案。

第一十五條培訓實施過程原則上依據人力資源部制定的年度培訓計畫進行,如果需要調整,應該向人力資源部提出申請,上報領導審批。

第一十六條內部培訓期間人力資源部監督學員出勤情況,並以此為依據對學員進行考核。

第一十七條人力資源部負責對培訓過程進行記錄,儲存過程資料,如電子文件、錄音、錄影、幻燈片等。培訓結束後以此為依據建立公司培訓檔案。

第一十八條人力資源部負責組織培訓結束後的評估工作,以判斷培訓是否取得預期培訓效果。

第一十九條培訓結束後的評估要結合培訓人員的表現,做出總的鑑定。也可要求受訓者寫出培訓小結,總結在思想、知識、技能、作風上的進步,與培訓成績一起放進人事檔案。

第二十條培訓評估包括測驗式評估、演練式評估等多種定量和定性評估形式。

第二十一條公司每年投入一定收入比例的經費用於培訓。培訓經費專款專用,根據公司效益狀況可以適當增加數額。

第二十二條參加培訓(進修)的公司員工,其學費、報名費、資料教材費用等一律先由本人支付,待獲得合格證書後,方可回公司報銷,否則不予報銷(上級黨政機關、主管部門發文指令參加培訓的除外)。技能培訓的費用全部由公司承擔,各類資格證書培訓(進修)的費用公司和個人各承擔50%。

第二十三條培訓人員發生的交通費、食宿費,公司按照必須發生的最低標準來報銷。

第九節附則

第二十四條本制度自發布之日起實施,由人力資源部負責修訂、解釋、說明。

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1.1 目的 為配合公司的發展目標,提公升人力績效,提公升員工素質,增強員工對本職工作的能力與對企業文化的了解,並有計畫地充實其知識技能,發揮其潛在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進而發揚本公司的企業精神,特制定 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以下簡稱本制度 作為各級人員培訓實施與管理的依據。1.2 適用...

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目的 一 公司通過組織各類培訓,不斷提高員工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企業戰略目標。二 幫助員工制定適合自身發展的職業生涯規劃,促使員工不斷學習成長,激發員工潛能,做到員工與企業的雙贏。三 通過形式多樣的培訓,使員工達到本崗位工作所要求的專業知識 工作技能方面的...

員工培訓管理制度

1.目的和範圍 1.1目的 明確規範公司培訓管理的工作流程,使培訓工作在策劃 實施 效果評估 技能運用等方面持續提高,特制定本制度。1.2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所有的培訓管理工作。2.職責 2.1公司領導 2.1.1負責各類培訓計畫及培訓費用的審批 2.1.2向培訓主管部門發出培訓需求指令。2.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