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管理學 1

2021-04-12 02:35:51 字數 5236 閱讀 8413

檔案價值的鑑定

一、鑑定工作內容及其意義。

定義:檔案價值的鑑定工作:就是檔案館(室)按照一定的原則、標準和方法,判定檔案的價值,確定檔案的保管期限的一項工作。

目的:檔案鑑定工作的主要目的:在於正確的確定需要儲存的檔案,提高儲存檔案的質量,從而更充分的發揮檔案的作用。

內容:確定檔案的儲存範圍和期限,予以儲存。

確定哪些檔案不予儲存,予以剔除。

(具體判定檔案材料的價值—有用性及有用程度,確定其保管期限。

剔除本無儲存價值和保管期滿的檔案,按規定進行銷毀或做相應處理。)

意義:檔案鑑定工作是使檔案精煉的重要意義。

通過檔案鑑定工作,能夠使檔案部門充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管理好檔案。

檔案鑑定工作有利於應付突發事件。

二、檔案鑑定的方法。

檔案價值的特點:多維性、潛在性、相對性。

鑑定檔案價值的標準:

檔案屬性標準:檔案**標準,是指檔案的形成者,及檔案的責任者(作者)和立檔單位,站在本單位、機構的角度和立場。檔案的內容標準,看檔案內容的具有科學研究或者實際驗證意義的檔案,具有重要或者比較重要的意義;看檔案的獨特、新穎的有較大利用價值;檔案內容的真實性,檔案內容的綜合性和集中性。

檔案的形成時間和形式特徵,尊重高齡檔案,重要時期形成的檔案,檔案的文種。

社會需求標準:社會需求方向,社會需求面,社會需求時間。

相對價值標準,分析全宗的完整程度。相關檔案的儲存狀況,保管條件和費用。

三、檔案工作的鑑定原則。

原則:檔案工作的鑑定原則是必須從國家和人民的整體利益出發,分析主體和主體本身的需要,用全面的、歷史的、發展的、效益的觀點,判定檔案的價值。

全面的觀點:既要考慮到本單位的需求,有要考慮到社會的利用需求。

歷史的觀點:檔案是歷史記錄,也是歷史產物,他是在一定的歷史條件下形成的。

發展的觀點:要運用發展的觀點,不僅要看到檔案的現實作用,還要估計和**到檔案在將來的作用。

效益的觀點:應考慮到儲存檔案所付出的成本,以及後來產生的效益。

方法:1、定性分析和綜合的方法是判定檔案價值的重要方法。

2、定性分析與綜合分析同定量分析相結合是檔案價值鑑定方法的比然趨勢。

比例鑑定法、選樣鑑定法、系統優化法、模糊綜合評價法

3、直接鑑定法是鑑定檔案價值的操作方法。

四、檔案保管期限表的型別和結構。

型別:通用檔案保管期限表,專門檔案保管期限表,同系統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同型別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機關檔案保管期限表。

結構:順序號、條款、保管期限、附註、說明

作用:1、能夠統一認識,避免人為的侷限性,片面性,建立有章可循。

2、能夠保證鑑定工作的質量、防止任意銷毀檔案、保證檔案的完整、安全。

3、能夠提高檔案工作的效率。

科學性、實用性、可操作性是評價檔案保管期限表優劣的重要標準。

五、檔案鑑定工作的制度和程式。

制度:1、確立統一的檔案鑑定原則和標準。

2023年12月18日國家檔案局頒發的《機關檔案材料歸檔範圍和文書檔案保管期限規定》

2、確立了鑑定工作的組織領導。

3、確定銷毀制度和監銷制度。

4、制定檔案的保管期限表,實行審批制度。

程式:機關檔案歸檔時確定歸檔範圍,同時剔除一部分沒有儲存價值的檔案,由機關文書處理部門或業務部門儲存一兩年後銷毀。

對於的歸檔的檔案確定保管期限。

到一定年限進行價值複審。

檔案銷毀的過程:經過鑑定對失去價值的檔案做毀滅性處置的過程。

1、機關檔案室要銷毀檔案是由檔案鑑定小組提出意見、登記造冊,經機關分管負責人批准後,由二人在指定的地點監銷,在銷毀冊上簽字。情況特殊的專門檔案,有銷毀規定、按照規定銷毀。

2、檔案館銷毀檔案(長期)需要經主管領導機關批准,銷毀建國前的檔案需要報國家檔案局批准。

3、未經鑑定和批准,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銷毀任何檔案。

檔案的收集

一、檔案收集工作的概述。

定義:檔案的收集是指接收、徵集檔案和有關文獻的活動。

內容:機關、事業、企業單位檔案室對本單位需要歸檔的檔案的接收。

檔案館對所管轄區域裡的現行機關、企業、事業單位和撤銷單位具有永久、長期儲存價值檔案的接收。

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各個歷史時期形成的檔案的接收和徵收。

意義:收集工作是整個檔案工作的起點,是第乙個環節,對以後的環節影響很大。

收集工作為整個檔案工作提供了物質基礎。

收集工作的是檔案工作的基礎,其質量決定了以後工作質量。

要求:及時全面的把檔案收集進館。加強館檔案**的調查研究和指導工作。推進入館檔案的標準化。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全總群的相對完整性。

豐富館藏的標準是:數量充分、質量優化、成分充實、結構合理。

檔案收集工作主要是解決分散與集中的矛盾。

特點:預見性與計畫性,針對性與及時性,系統性與完整性。

注意問題:收集時要齊全完整。收集時要以我為主,同時兼顧上下級同級機關的檔案。

收集時要防止有文必檔、過於精煉歸檔不夠兩種趨向。保持全宗的不可分散性和全總群的相對完整性。推進入館檔案的標準化。

注意處理好區域性與整體、當前與長遠的關係。

二、檔案室的收集。

規定制度的內容。歸檔制度主要包括歸檔範圍、歸檔時間、歸檔案卷(或保管單位)的質量要求、歸檔手續等。

1、歸檔範圍:是指辦理完畢的檔案材料是否應當歸檔的範圍,一般而言,凡是反映本機關工作生產活動,具有查考利用價值的檔案材料,均屬歸檔範圍,包括上級機關、本機關、同級機關和非隸屬機關、下級機關的檔案材料。

2、歸檔時間:是指文書處理部門或有關業務部門將需要歸檔的檔案向檔案室移交的時間,對於特殊性、專門性、機密性、駐地分散性的檔案可以延長歸檔時間,對於某些小機關的內部機構簡單或不設內部機構,可以不專門規定歸檔時間。

3、歸檔案卷(保管單位)的質量要求。做到種類齊全,分數完整,每份檔案不缺張少頁,並組成保管單位。檔案與電報一般按其內容聯絡統一立卷。

卷內檔案一般按其重要程度或時間順序依次排列,具有密切聯絡的檔案應依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即批覆在前,請示在後,印件在前,定稿在後,正件在前,附件在後;重要法規性檔案的歷次稿本可依次排列在定稿後;非訴訟案件的結論、決定、判斷性檔案在前,依據性檔案往後。在文書檔案檔案組卷時,一般應將檔案按年度分開,跨年度的請示批覆,應放在批覆年度立卷,沒有批覆的,放在請示年度立卷;計畫或規劃,應放在檔案內容所針對的第乙個年度立卷;總結,放在檔案內容所針對的最後乙個年立卷;會議檔案,放在會議開幕年立卷;非訴訟案件檔案,放在結案年度立卷。音像檔案應用文字標出他們的物件、時間、地點、內容和責任者等事項,以便於儲存和利用。

歸檔制度的標準化,檔案格式,圖表,外形尺寸標準化。

4、歸檔手續。文書處理部門或業務部門向檔案部門移交檔案時,交接雙方應根據卷內目錄詳細清點,經過熱真核對後,交接雙方如確認無誤,即可履行簽字手續,並將案卷目錄中的乙份由檔案部門簽字後,交還移交單位妥善儲存。

三、檔案館的收集工作。

1、接收檔案的範圍:本級各機關、團體及其所屬單位具有永久儲存價值的檔案,省轄市和縣級檔案館同時接收長期儲存的檔案。

屬於本館應接收的撤銷機關、團體的檔案。

屬於本館應接收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了以前的各種檔案。

2、檔案館接收檔案的期限。省級以上的機關將永久儲存的檔案在本機關儲存20年左右,省轄市和縣級以下機關應將永久、長期儲存的檔案在本機關儲存10年左右,想檔案館移交。

有逐年接收和分段接收兩種。

3、檔案館接收檔案的要求和手續。要求:完整性,真實性,地方性,堅持質量驗收,清點核對。

進館檔案應按照全宗整理,保持全宗的完整性。

進館檔案要正確劃分保管期限,具有永久、長期儲存價值的檔案才能進檔案館。

與全宗有關的資料和檢索工具,應該隨同檔案一起接收。交接雙方應根據卷內目錄詳細清點,經過認真核對後,簽字蓋章。

4、檔案館對撤銷機關檔案的接收。108—109

5、檔案館對歷史檔案徵集和接收。

接收和徵集歷史檔案的意義:它是保護祖國歷史文化財富的一項重要措施。

收集歷史檔案是檔案開放利用工作的需要。

收集歷史檔案是一項搶救歷史文化遺產的艱巨性工作。

收集歷史檔案是發展我國檔案事業的重要手段之一。

收集歷史檔案的物件和途徑:收集散存於一些國家機關,社會組織中歷史檔案。

徵集收藏於個人手中的歷史檔案。

徵集少數民族地區的歷史檔案。

收集黨史徵集辦公室、政協文史組織及其他學術歷史研究部門所徵集到的歷史檔案。

收集散失國外的歷史檔案。

接收與徵集歷史檔案的方法:發布通告,調查研究,廣泛宣傳。

在徵集過程中,要正確處理好幾種關係:個人收藏與檔案館集中保管的關係。徵集檔案和利用檔案的關係。

徵集檔案與留作紀念的關係。徵集原件與徵集復件的關係。

四、優化檔案館藏的原則:完整性、系統性、實踐性、價值性、特色性。

優化檔案館藏的標準:內容、結構、層次、型別標準。

優化檔案館藏的指導思想:反映和維護一定範圍內的歷史真實面貌,適應利用需求,力求質量與數量統一。

檔案館的館藏檔案主要**:現行機關檔案源,撤消機關檔案源,組織和個人儲存的失散檔案,檔案館的交接檔案。

綜合檔案館的館藏基本成分:舊政權檔案、革命歷史檔案、現行機關檔案、撤銷機關檔案、文書、科技、專門、人物、其他、紙質、聲像、縮微、電子、圖書、報刊、內部出版物、實物。

檔案的整理

一、檔案整理工作的內容和原則。

概念:通過有檔案分類、組合、排列、編目,使檔案從無序向有序,從零散到系統的過程。方便大家的利用,為社會提供服務。

內容:區分全宗、全宗內檔案分類、立卷、編立保管單位、案卷排列、編制案卷目錄。

意義:檔案的系統整理時檔案利用、開放、發揮檔案工作作用的一項重要的前提條件。

通過檔案整理工作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檢索檔案的收集工作的質量,對於以後的檔案收集工作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實現檔案檔案管理現代化的要求。

檔案整理工作的步驟:了解情況,擬定方案。按照擬定方案將全宗內所有檔案分成若干大類,結合區分檔案的所屬全宗。

細分和組卷,草批案卷標題。初步排列案卷順序,檢查分類是否合理,並進行適當調整。全面的審查案卷和案卷標題。

固定排列位置。技術整理工作(填寫卷內檔案,卷號,目錄,頁號;拆除檔案檔案上的金屬物;修補檔案的幅表工作;裝訂案卷)。按照案卷分類排列順序,編寫案卷的順序號。

編制案卷目錄。

檔案整理工作的原則。

1、充分尊重和利用原有的整理基礎。(提高對原有檔案整理工作的認識;不要輕易打亂檔案)

2、保持檔案之間的歷史聯絡。表現在**、時間、內容、和形式。

區分全宗,保持同乙個機關和單位的檔案在一起,**方面的聯絡是首要的;同一歷史時期,同一年度形成的檔案;主要是指處理同類問題,同一事件當中形成的檔案,內容方面的聯絡是重要的;檔案的種類,名稱,載體,記錄方式等,形式上相同的檔案,在整理時可以放在一起。

檔案管理學

第五章檔案概述 第一節檔案的概念 一 我國檔案的歷史沿革 一 檔案的起源和發展 結繩記事 人類在文字產生之前,常用在繩索上打結來表達意思,傳遞資訊,處理事件。中國 古埃及 秘魯 波斯都有結繩記事的記錄。易經 繫辭 記載 上古結繩而治,後世聖人易之以書契。尚書 序 中說 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

檔案管理學

自學指導書及習題集 中原工學院繼續教育學院 檔案管理學 自學大綱 第一部分課程性質與目標 一 課程性質與特點 檔案管理是現代社會公務活動的一項重要工作,是辦公室業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和檔案工作的核心內容。檔案管理學 是認識和研究檔案的 形成 特徵 作用和我國檔案工作的性質 地位 作用 體制 原則 任務 ...

檔案管理學

檔案的起源和沿革 檔案是機關 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作為歷史記錄儲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文字 影象 聲音及其它各種方式和載體的檔案。簡便表述為 檔案是人們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儲存起來以備查考的檔案。除了書上的表述,還可以有如下表述 國家機構 社會組織和個人在社會活動中形成的,儲存備查的文字 影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