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高考古詩詞鑑賞

2021-04-10 22:03:18 字數 4250 閱讀 8666

湖北高考(2004~2012)古詩詞鑑賞

1.(04)閱讀下面一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6分)

次北固山下王灣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潮平兩岸失,風正一帆懸。

海日生殘夜,江春人舊年。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北固山,在今江蘇鎮江市,北臨長江。此詩或題《江南意》。

此詩第二聯「潮平兩岸失」,有的版本作「潮平兩岸闊」,你覺得「失」與「闊」,哪個字更好,為什麼? 解釋第三聯的意思,並分析其情與景的關係。

解析:此題第一問側重鑑賞詩歌語言,這道題開放性較強,「失」與「闊」兩詞各有其妙,任選乙個都行,但要把妙處說清楚,在審題上,要注意「更」字,也就是說在比較中,你認為更好的那個詞。如果僅僅說,哪個字好,或兩個都好,沒有回答為什麼,顯然不合題意。

第二問考查對詩句內容的理解和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這道題既要解釋詩句意思,又要分析情景關係。

答:如果有學生說兩個字都好,而且把各自的妙處都體會得比較準確,也應給分。

答:[, ]( 第一問2分。只要說出所選擇的字的好處即可,不要求說另乙個字的不好。

如有學生比較了高下,或認為兩字都好,且言之成理,也應給分。但只說哪個字好,或兩個字都好,沒有回答為什麼,不給分。

第二問4分。解釋意思2分。把晨光說成夜景扣1分。舟次鎮江是看不見海的。古人用「海」字與今人不同,此處不要求落實,故「海」字不設扣分點。分析情景關係2分。)

流年似水鄉情如歌

——王灣《次北固山下》賞析

王灣,洛陽人。公元712年中進士,次年(唐玄宗開元元年)出遊吳地,由洛陽沿運河南下瓜州,後乘舟東渡大江抵京口(今鎮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著東行去蘇州。此詩當於此時寫就。

「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山青了,水綠了,天氣暖和了。飄流他鄉的遊子已經踏上遠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載著歸客的行舟也開始行進在綠如綿綿藍草的江水之上。

詩人以平實之筆開篇,猶如畫家作畫以前在紙上鋪設的底色,為抒情言志創設出收縮自如的揮灑空間。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積雪已慢慢融化,因匯集了千山萬壑雪化之水,長江的水量逐漸大了起來,江面因之愈發寬廣,再加上江水**一片船帆高高掛起,使得長江兩岸的距離愈顯闊大。漸漸**的江水與恰到好處的正風吹拂二者相合,才有這「風正一帆懸」,勾勒出壯美的大江行船圖。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北固山是揚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詩人舉目東望,只見江天一色,一輪紅日從東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線上慢慢公升起,回眸西探,卻見西邊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間已是中分二年,早上公升起的海日預示著新的一年正在開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腳步,悄悄渡江北上走進了舊年。「生」和「入」的選用,把乙個晝夜更替的壯觀景象與新舊相接的時光荏苒描繪的傳神入化,給人開闢出自由想象的無限空間。

詩人把思歸盼歸的鄉情暗暗融入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晝夜更替、新舊相接之時萌發思歸盼歸的鄉情是自然而然。

「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詩人看著眼前的「平潮、懸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發出乙個美好的想法:我寫上一封書信讓那北歸的鴻雁捎給洛陽的家人,讓他(她)們也知道我此時此地的心情吧。

尾聯不僅與首聯相照應,也使詩中客觀景物全著上了人的感**彩,原本自然之景物也就有了人的靈性,向人們訴說著詩人心中的美好感覺和願望。

如果說頷聯是從景物入手,以形式之美引發頸聯;那麼就可說頸聯是從天人感應拓展,以胸懷之美照應頷聯。王灣之後的當朝宰相張說,把「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一聯寫在辦公的政事廳上,讓人們好好學習,意義恐怕就不是單純的藝術性問題了,張宰相更看重的是此詩道出的人生氣度和胸懷。

2.(05)元代馬致遠的雜劇《漢宮秋》第三折戲中,漢元帝在灞橋送別王昭君出塞和親時,有下面一段曲詞。閱讀這段曲詞,然後回答問題。(6分)

《漢宮秋》第三折[梅花酒]

呀!俺向著這迥野悲涼,草已添黃,兔早迎霜。犬褪得毛蒼,人搠起纓槍,馬負著行裝,車運著餱糧,打獵起圍場。

他他他,傷心辭漢主;我我我,攜手上河梁。他部從入窮荒,我鑾輿返咸陽。返咸陽,過宮牆;過宮牆,繞迴廊;繞迴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黃,夜生涼;夜生涼,泣寒螿①;泣寒螿,綠紗窗;綠紗窗,不思量!

注:①寒螿:寒蟬。

(1)有人讚賞《漢宮秋》的詞曲「寫景寫情,當行出色」。這段曲詞描寫了漢元帝所見、所想的哪兩種情景?表現了漢元帝什麼樣的感情?(4分)答:

(2)這段曲詞中運用了對仗、頂真的修辭手法,試簡析它們各有怎樣的藝術效果。(2分)

答:試題分析:「具有初步的文學鑑賞能力」是《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學大綱》明確規定的教學目標之一,在教學上要求學生「初步鑑賞文學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

因此,全日制普通高階中學《語文》教材和《語文讀本》,選編了相當數量、體裁多樣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

中國古代文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先秦散文詩歌、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戲劇**,是先秦、漢、唐、宋、元、明、清各代文學的代表,作家眾多,作品豐富,堪稱中華文化的瑰寶,從精神上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因此,文學鑑賞試題所用作品的選取,無論在題材上,還是體裁上,都要有廣闊的視野。

古代文學作品鑑賞,還要求學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語言,領悟作品的豐富內涵,體會其藝術表現力時,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和思考,從而增強學生運用已知知識鑑賞古代文學作品的鑑賞能力。

第一題側重於曲詞思想內容的鑑賞。這段曲詞,通過劇中人物的演唱,虛擬出了漢元帝在灞橋鑑別王昭君出塞和親,目送昭君的車隊漸漸遠去,想象自己獨自返回王宮時的兩種情景:一是隨其視線逐層鋪開的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象;二是隨其思緒依次展開的淒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

曲詞借這兩種情景的描寫,表現了漢元帝感嘆昭君遠去塞外的艱辛,傷心離別,想象獨自返回王宮的淒涼,痛感孤獨的情感。兩種情景的把握是思想內容鑑賞的基礎,兩種情感的體悟是思想內容鑑賞的深入。因此,本題設定了兩個切入點,先後提出了兩個問題。

第二題側重於曲詞藝術技巧的鑑賞。這段曲詞,描寫漢元帝目送昭君的車隊漸漸遠去,隨其視線逐層鋪開的曠遠悲涼的深秋塞外景象所運用的兩個四言詞,四個五言句的對仗,現實了語言的對稱美,達到了意境美和韻律美的完美結合。曲詞描寫漢元帝想象自己獨自返回王宮,隨其思緒依次展開的淒清陰冷的秋夜王宮景象,「我鑾輿返咸陽『以下頂針修辭手法的運用,具有回環跌宕的旋律美,表現了漢元帝離恨未已、相思又繼、千結百轉的愁緒,其短促有力的節奏、一唱三歎的聲調、重疊回環的句式,聲情並茂,具有強烈的表達效果。

兩題的答案都是開放性的。學生可以自由表達自己對曲詞思想內容的理解和對曲詞藝術技巧的審美感受。只要能比較準確地概括出曲詞所描寫的兩種情景和所表達的兩種感情,比較準確地簡析出曲詞運用對仗、頂針修辭手法達到的藝術效果,即使用的是自己的語言,也可以得到這兩題的滿分。

當然,主觀性和開放性不等於沒有要求。答案如果有所缺漏,或者不夠準確,則應依據評分標準酌情扣分。

3.(06)閱讀下面兩首唐詩,然後回答問題。(8分)

丹陽送韋參軍

嚴維丹陽郭裡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鴉飛盡水悠悠。

暮春滻水送別

韓琮綠暗紅稀出鳳城①,暮雲樓閣古今情。

行人莫聽宮前水, 流盡年光是此聲

【注】①鳳城:京城。

(1)兩首送別詩都寫到的「水」,各有什麼寓意?請作簡要說明。(4分)

答案:(2)《暮春滻水送別》是怎樣融情於景的?請作簡要賞析。(4分)

答案:此題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給分。

嚴維《丹陽送韋參軍》賞析

嚴維,字正文,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至德進士,援諸暨尉,官至秘書省校書郎。與劉長卿友善。《全唐詩》存其詩一捲。

江淹《別賦》說:「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世間的「生別離」而浩嘆、而惆悵。

發而為詩,便出現許多傳世的佳作。嚴羽說:「唐人好詩,多是征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滄浪詩話詩評》)因為這一類作品一般都感情真實充沛,極少造作,故最易打動人心。

《丹陽送韋參軍》是一首送別的好詩,它感情真摯深厚,造語清麗流暢,讀之餘味無窮。

首句「丹陽郭裡送行舟」,交代了送別的地點——丹陽的內外城之間,友人出行的方式——由水路乘船。古代城防有內外兩道,內為城而外為郭。丹陽是江城,故郭裡也能行船。

次句「一別心知兩地秋」,交代送別的時間——秋天。「一葉落而知天下皆秋」。「兩地秋」之語,並不是說兩地秋色有何不同,而是說同樣秋色,而人已分兩地。

惜別之情,溢於言外。值得注意的還有句中隱含著的「愁」字。「愁」字可以被分解為「心」、「秋」兩字,故詩人往往用「秋心」、「心上秋」之類的辭藻來暗指「愁」字。

本句「一別心知兩地秋」,明寫秋而隱寫愁,耐人尋味。

第三、四句寫別後的情景。「日晚江南望江北」,點明友人遠行的方向——江北。蘭舟已逝,離情難捨。

天色向暮;連成群的寒鴉也紛紛飛盡,各自歸入巢中。但是,詩人仍在江畔佇立,久久地凝望著友人離去的方向。「寒鴉飛盡水悠悠」,是望中之景,然而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合為一體。

友人遠去,相見無期,鳥兒飛盡,無蹤可尋。天地間顯得多麼空闊、多麼寂寞。只有那無盡的江水在無言地流淌,恰如詩人心中無限的憂愁。

高考古詩詞鑑賞答題公式

一 煉字型 肯定 好 或肯定哪乙個更好 解釋該字在句中的語表義和語裡義 展開聯想和想像,把這個你認為 好 的字還原句中描摹景象 點出該字表達了什麼感情或烘托了怎樣的意境二 分析意境型 找出詩中的物象 意象 展開聯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點明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能用兩個雙音節形容詞概括出來,...

高考古詩詞鑑賞八法

詩詞鑑賞是閱讀能力中層次最高的乙個層級,也是高考中考生失分較多的一項。怎樣才能迅速而準確地把握作者的寫作意圖 解讀詩詞的意境 探尋詩詞的主題呢?我們可以從以下八個方面突破。一 從詩詞的標題突破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有的標題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內容,有的標題揭示了作品的線索,有的標題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調。例...

高考古詩詞藝術手法鑑賞方法

作者 方紹魚 中學課程輔導高考版 學生版 2013年第05期 在詩歌創作中,詩人要借助一些藝術手段來輔助表達詩歌的情感和主旨。我們把這輔助表達手段叫做藝術手法,也稱表現手法。詩歌中的藝術手法的運用往往與詩人構思 立意分不開,也是高考詩歌鑑賞重點考查的內容。我們看2012年全國各省市高考對詩歌藝術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