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的教學方法

2021-04-10 02:06:27 字數 5570 閱讀 5351

講解法是體育教學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教師用語言向學生說明動作名稱、要領和方法等的一種教學方法。教師帶有啟發性地講解,不僅能使學生獲得知識,了解動作的要領和方法,而且還能促使學生進行思維,培養學生認識事物、分折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具有運用語言進行教學的能力,並逐步提高語言的藝術水平。

體育教師還必須具有指揮能力,能正確運用口令。

運用講解法教學時一般要注意以下幾點:

1.講解目的明確、內容正確。在教學中講什麼,怎樣講,什麼時間講,教師在備課時要認真研究。切不可靈機一動,想起什麼講什麼,願講多少講多少。

講解要根據課的任務、教材、氣候和學生情況的不同來安排。一般說,教授新教材時可多講一些,複習舊教材時就要有針對性地少講一點。低年級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差要少講,高年級則可多講些。

氣候炎熱可增加一些講解示範的時間,天氣寒冷就應少講多練,講解的內容應該正確無誤。

2.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簡明扼要地進行講解。講解時,要抓住教材的關鍵,突出重點。如跑的教材重點是途中跑,而途中跑的重點是後蹬,教學中教師就應著重講解後蹬技術。

講解時應運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概括出動作的要領。現在很多教師運用教學口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如教起跑,用抬(臀)、移(身)、壓(起跑器)、聽(發令聲)幾個字概括了動作的要領,又如籃球教學中的三步上籃,可概括為:

一大二小三高跳。語言簡明扼要,生動形象,條理清楚,學生喜歡聽,容易懂,記得住。但是乙個好的教學口訣,要經過長期認真地總結、提煉才能形成。

離開教學實踐,離開對教材的刻苦鑽研,單純追求口訣形式,是收不到好的教學效果的。講解還要根據物件的具體情況,運用術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技術概念。

3.講解要符合學生實際,啟發學生思維,教師講的深淺、語言的運用都要符合學生的實際。對高年級的學生,可以運用他們已經有的知識進行講解,如講解彎道跑為什麼要求身體向內傾斜時,可以聯絡「離心力」的物理知識進行分析。對低年級學生可以聯絡生活常識進行講解,如利用火車軌道在拐彎處外側高於內側的道理來說明人在跑彎道時也應向內傾斜。

講解要由淺入深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教師可以用提問的形式來啟發學生動腦筋、想問題。如在教「前滾翻」時 ,可以問學生:

怎樣才能向前滾動?怎樣才能滾得好?身體怎樣才能成圓形?

這樣做不僅能使學生理解得深、記得快,還能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講解要注意時機和形式。體育教學當中,大部分時間是讓學生練習,在學生練習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具體情況,隨時提出要求,給予指導。如在做支撐跳躍練習時,應提醒學生快推手;在跑的時候,要提醒學生放鬆肩部,用力後蹬。

但是,在學生做靜止用力動作或者做危險性較大的動作時,如單雙槓,頭肘倒立,教師不要做過多的講解,以免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引起傷害事故。課上的講解除集中進行外,要加強個別講解。

示範法是指教師通過具體動作範例,使學生直接感知所要學習的動作的結構、順序和要領的一種教學方法。

由於體育教學是教師向學生教動作技術,發展學生身體的過程,所以示範法是體育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教師的正確示範不僅能使學生直觀的建立正確的動作概念,而且也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運用示範法要注意以下幾點:

1.有明確的目的。教師每一次示範必須有明確的目的。在備課時,要根據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學生情況來安排什麼時間示範、示範多少次、重點示範什麼。

在教新教材時,為了使學生建立完整的動作概念,一般可先做一次完整動作的示範,然後根據教材情況做重點示範。動作的關鍵環節還應盡量放慢示範的速度,邊示範邊講解。在進行複習教材時,則應根據學生對教材掌握的具體情況,做有針對性的示範。

對低年級學生,由於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差,模仿能力強,應多示範,少講解。對高年級學生,由於他們的認識已由具體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可適當減少示範的比重,加強對動作的技術分析。為了達到示範的目的,要向學生明確地講清楚看什麼、怎樣看、使學生邊看邊想。

必要時,還可以用正誤對比的方法進行示範,加深學生對動作的理解,防止和糾正錯誤動作。

2 示範要正確,力爭每次示範成功。學生掌握動作的過程,從生理學角度講,其本質都是條件反射的建立與鞏固的過程,是條件刺激物(示範、講解等)和無條件刺激物(肌肉感覺)相結合的結果。教師示範不正確,就會使學生對動作概念理解不清楚,就會出現錯誤動作,錯誤動作經過多次重複,就會形成錯誤的動力定型。

所以教師必須認真地做好每一次示範時,每次示範力爭做到正確、熟練、輕快、優美。由於學生對新事物感興趣,在教師第一次示範時,他們的注意力特別集中,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所以教師應特別注意做好第一次示範。

3.注意示範的位置和方向。示範的位置和方向如何,會影響示範的效果。示範位置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隊形(為了使學生看得清楚,調動隊形也是必要的,但應儘量減少調動)、動作結構的特點和安全要求而定。

一般示範者要站在學生的正面,與學生視線垂直,使全部學生都能看清楚。

示範的方向,應根據動作的結構、要求學生觀察的動作環節和要素(速度、方向、路線等)而定。為了示範左右兩個方向的動作(如籃球防守時的左右移動),示範者應正面對著學生,稱正面示範。為了示範前後兩個方向的動作(如弓箭步動作),示範者應側面對著學生,稱側面示範,有些練習(如廣播體操),教師的示範採取面對學生與學生動作相反的做法,稱鏡面示範,目的是使學生動作方向正確、整齊。

有些練習(如武術等)由於動作的技術複雜,教師難以做鏡面示範,而採取背對學生的方法進行,稱為背面示範。

示範位置與方向的選擇,還應考慮到陽光、風向、周圍環境等情況,不要使學生面向陽光或迎風,盡量避開繁華和有特殊物的方向,以便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4.示範與講解相結合,與學生練習相結合。示範與講解相結合,能使學生的直觀(看到的)和思維(通過示範和講解使學生思考動作的技術要求)結合起來,收到更好的效果。

教師領著學生練習(如武術),把教師的示範與學生的練習結合起來,使學生把看到的(條件刺激)立即與肌肉活動聯絡起來,能提高學生掌握動作的速度。但是,有些動作(如器械體操)在學生練習時,教師不宜進行示範,否則會引起傷害事故。

5.除了教師親自做示範之外,也可由動作掌握較好的學生做示範,這樣不僅可以起到與教師示範的相同作用,還能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如果有條件,還應利用直觀教具(如**、畫片等)進行教學。但使用時要防止學生注意力的轉移,或流於形式。

體育課怎樣運用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

?完整教學法和分解教學法是體育教學中根據課的任務、教材特點和學生接受能力,處理教材的兩種教學方法。

完整法是從動作開始到結束,不分部分、段落,完整地進行教學的方法。完整法的優點是一般不會破壞動作結構,不會割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絡,便於學生完整地掌握教材;缺點是不易使學生較快地掌握教材中比較關鍵和較難的要素和環節(即重點、難點)。完整法多用於動作比較簡單,學生容易掌握的教材。

有些教材雖然比較複雜,但是用分解法會明顯地破壞動作結構,這樣的教材一般也用完整法進行教學。

運用完整法教學,一般要求:

1.在進行動作簡單、學生容易掌握的教材時,教師在講解、示範之後,就可以立即組織學生練習,在練習中教師發現錯誤,應及時指導糾正。

2.在進行動作複雜的教材時,可以著重突破教材的重點。先解決技術基礎(動作的基本環節),然後再去解決技術細節(每一環節中的細節技術)。例如教原地推鉛球時,可先教學生掌握蹬地、轉體和推手這三個基本環節,再要求學生蹬地有力、「最後用力」快速推手。

對動作要素的處理,一般是先解決關係到動作成敗的方向、路線等要素,再對動作的幅度節奏等要素提出要求。

3.對有一定難度的教材使用完整法教學時,可先簡化動作的要求,再按照教材技術規格的要求進行教學。例如趕跑的技術,可以先縮短跑的距離;教支撐跳躍,可以先降低器材(山羊或跳箱)的高度; 投擲專案,可以先減輕器械的重量等。在教技術複雜、難度高的專案時,還可以先原地或慢速做些模仿性練習(即誘導性練習),讓學生體會動作的要求,然後再按動作技術規格進行練習。

如進行有空中動作的教材時,可先讓學生在墊子上體會在空中一剎那身體的姿勢,然後再完整地練習。

分解法是把完整教材合理地分成幾個部分,逐次地進行教學,最後使學生掌握完整教材的一種教學方法。分解法的優點是便於集中精力和時間突破教材中的重點或難點,從而有利於學生更好更快地掌握教材。但是如果運用得不合理,教材的幾個部分或段落分解得不科學,將會破壞教材的結構,割裂動作與動作之間的內在聯絡,從而影響學生掌握完整動作。

分解法多用於那些動作複雜、動作較多(如成套練習)、或者用完整法教學學生不易掌握的教材,如跨欄跑、體操中的成套練習、武術等。

運用分解法教學,一般要求:

1. 分解教材時要考慮到各部分或段落之間的有機聯絡,不要破壞動作本身的結構例如教跳遠時,一般都把助跑和起跳兩個環節連在一起進行。

2.在進行分解後的各個部分的教學時,教師要向學生講清楚每個部分、段落在完整教材當中的位置,讓學生明確該部分與上、下部分,特別是與下部分的關係。

3.分解法要與完整法結合運用,最後達到掌握完整教材的目的。分解法是達到掌握完整教材的手段,使用的時間不宜過長,以免影響學生對完整教材的掌握;一般在學生對重點部分基本掌握時,就應該立即轉入完整法教學。

在中學體育教學實踐中採用完整法和分解法教學,是指在教學的某段時間裡採用似哪種方法為主而言的,在使用分解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從分到合的過程;在使用完整法為主的教學過程中,會出現有選擇地把動作中的某些細節分開加以掌握的教學過程。所以在使用完整法與分解法教學時,往往是交叉進行。

體育課中練習法的應用?

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嚐一嚐,要想學會游泳就得下水,要使學生掌握體育知識、技術、技能和增強學生的體質就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練習才能實現。所以根據教學任務有目的地組織學生練習,成為體育教學的重要方面。

在體育教學中,常採用固定條件、變化條件、競賽等幾種形式,讓學生進行練習。

1.固定條件:是指在相對固定的條件下組織學生反覆地練習某乙個動作。這種形式的練習,對於掌握、鞏固動作技術和發展學生的身體有著重要意義。在固定條件下組織學生進行練習應注意到:

(1) 對固定條件下的重複練習,不能理解為簡單的、機械不變的重複,這就要求教師在學生做練習時細心地觀察,及時發現問題,對他們不斷地提出新的要求。

(2) 教師在備課時對每項教材都要認真地安排,根據課的任務、每項教材所用的時間、學生實際情況、教材特點,以及場地器材等因素,對學生練習的次數、距離、重量、時間、時間間隔,作出具體規定,以保證每項教材的重複次數。在班級人數多、場地器材少的情況下,還可選用動作結構和教材基本相同的輔助練習,以便取得增強學生體質的實效。

(3) 固定條件進行練習時,因為條件基本固定不變,學生可能感到枯燥無味,而且當學生對動作已經基本上掌握時,還可能產生厭煩情緒,要求學習新動作。這時教師除了對學生不斷地指明新的努力方向之外,還要對學生進行練習目的的教育,也可以在固定條件下利用競賽方法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變化條件:指的是在變化條件下組織學生練習某一內容,這種練習形式對於改進、提高動作有重要意義。

變化條件包括:變化動作的要素(力量、速度、幅度等),變化練習的環境(如到田間、沙灘做越野跑等),變化練習的要求(如公升高或降低跳箱的高度,加長或縮短跑的距離等),以及增加練習的條件(如教學生跳遠時,教師在沙坑邊舉一定高度的橫桿,讓學生從橫桿上越過,用以解決起跳技術中存在的問題)。

採用變化條件方式組織學生練習時應注意到:

(1) 要有明確的目的性。教師所採用的任何變化手段,必須從達到一定的目的出發,而不要為變化而變化,追求形式。

(2) 變化條件要做到循序漸進,尤其是在加大練習難度時,不要變化得太大,太突然。例如跳箱的加高,跑的速度加快,單個練習的增多等應逐漸提高。這一點對體弱學生尤其應該注意。

(3) 由於變化條件,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教學中應充分利用這一因素提高教學質量。但是,有時學生的注意力不是集中在改進動作上,而是被吸引到附加的條件上去了,這就需要教師特別注意正確引導。

(4) 在利用變化條件的練習糾正學生的錯誤動作時,時間不宜過長。當學生的錯誤動作基本得到糾正時,恢復到按動作規格去完成練習。

常用教學方法

我國中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有 1 講授法 講授法是教師通過口頭語言向學生傳授知識的方法。講授法包括講述法 講解法 講讀法和講演法。教師運用各種教學方法進行教學時,大多都伴之以講授法。這是當前我國最經常使用的一種教學方法。2 談論法 談論法亦叫問答法。它是教師按一定的教學要求向學生提出問題,要求學生回答...

常用的教學方法簡介

5 示範法教學法 示範如何去做 教師執行一套規範的程式或動作作為有效刺激,引起學生相應的模仿行為。如裝置操作示範 語言示範 態度示範 技能方面的動作示範等。教師示範有關的行為 過程和技巧,並引導學生進行系統觀察,使其直觀 具體地理解某種技術現象或原理,認識構成物件的各種複雜環節,並掌握操作要領。可根...

小學常用的教學方法

一 教學方法的概念及意義 在教學理論和教學實踐領域,教學方法都是十分重要的部分。但是,在不同的教學理論體系中,對教學方法的理解存在著差異,有時是相當廣義的 可以將教學原則也包括進去,比如把理論聯絡實際 啟發式等稱為教學方法 或者將教學組織形式包括進去,例如將上課 小組教學等稱為教學方法。根據目前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