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專業專業理論課改革方案

2021-04-08 21:11:18 字數 4604 閱讀 7318

一、 改革的目標

1、 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一是構建以建築工程施工相關工種和崗位能力需求為指向,以中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為目標,職業崗位指向明、人才培養規格定位準、人才培養效益高的「二一分段滾動式工學結合、訂單培養」人才培養模式。依託山東省建築大省的行業和區域優勢,借助濟南建築職教集團平台,擴大校企合作範圍,深化校企合作深度。在校企合作的數量上,滿足學生工學交替、頂崗實習的要求;在校企合作的深度上,要求企業參與教學活動全過程,推進「訂單式」人才培養的實踐。

二是突出職業道德與職業技能培養,提公升學生綜合素質。針對建設行業和建築產品特點,基於工作過程對課程體系進行優化。按照認知和職業技能形成規律,細化教學程序和教學要求,實現工學結合,重視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和責任意識的培養,把學生的職業素養形成納入到培養方案中,學生畢業一年後企業對學生職業素養評價優良率達到95%以上。

三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加強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按照「貼近專案、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藝」要求進行課程改革與建設。在現有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優化課程體系及課程內容,實現課程與崗位任務對接;針對課程內容和教學要求確定課程教學模式,改革課程教學方法與手段,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有效性;改革各類課程和實訓考核方式,突出應用能力考核;開發工學結合課程4門,施工教學錄影1部,專業技術課程課件製作達到100%。

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執行機制改革

加強校內外實訓基地建設。根據課程建設的需要,進一步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建設,建設集創新性、實用性、科學性於一體,用於建築專業教學和建築技術培訓的建築實訓基地,充分開發和利用新型建築實訓基地的功能,加強實踐教學。完善實訓條件,新建建築施工專項實訓室、土木工程實驗室,繼續完善cad實訓室、工程算量室、測量實訓室;按照工學交替的需要,再增加5家校外實訓基地,與企業聯合共建生產性實訓基地。

二、 改革的內容

1、人才培養模式與課程體系改革

通過對本地區具有代表性的建築企業進行廣泛調研,獲取建築產業行業主要崗位設定情況,聘請企業技術專家、生產一線技術人員與職業教育專家和專任教師一起,採用問卷、訪談、研討等方式,廣泛分析相關的職業崗位工作過程,確定建築工程施工專業 「二一分段滾動式工學結合、訂單培養」」和「定向」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1)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一是構建「二一分段滾動式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根據建築行業對本專業畢業生具有較強實踐動手能力的要求,以實訓基地為平台,以專業、實訓基地一體化為保障,整合專業與基地的管理機制,以人才培養對接用人需求、專業對接產業為切入點,重點突出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學習能力培養,構建「二一分段滾動式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即:

學生前二年在校學習,理論實習滾動進行,第一年邊上理論邊到實訓室進行基本功訓練;第二年邊理論邊到實訓室或企業進行生產實習,進行實場實景教學,使學生在頂崗實習前就達到了生產合格產品的要求;第三年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參與企業的生產與管理,基本形成專業加產業,教學加研發,學習加生產,培養加就業的有機鏈條。使學生一畢業就能適應建築企業的崗位要求,實現培養與就業的「零距離」對接。

建築工程施工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二是實施定向培養。通過市場調研,在充分了解建築企業對人才需求的基礎上,與濟南一建共同舉辦定向培養班,校企共同制定「訂單式」人才培養方案、實施性教學計畫,課程內容,共同完成對學生的教學過程,加大學生到企業實踐的教學力度,強化學生的實踐技能和綜合素質,為濟南一建培養一線施工員、預算員等,實現培養過程與就業崗位的零距離對接。

三是構建「德技雙馨、綜合職業能力強」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推進校企深度合作,有計畫地增加聯合辦學企業和校外實習實訓基地數量;加強校外實訓基地的內涵建設,推進校企合作向深層次發展,構建穩定長效育人機制;修訂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初步形成「學生德技雙馨、綜合職業能力強」的新型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滾動式」實踐教學環境,提高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拓展學生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

(2)課程體系改革

一是以工作過程為導向,構建理實一體的課程體系。

以工作過程為導向,加強課程建設,深化教學改革,按照「貼近專案、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藝」要求進行課程改革與建設。按照工作過程,企業專案的開發流程,整合課程內容,並將建築業職業資格證書考核要求、標準與內容融合到專業課程中,校企共建,開發模組化的理論課程體系和實踐課程體系。使其體現崗位職業能力要求,反映企業的典型案例;體現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要求,具備較強的綜合職業能力。

提高課程的針對性、實用性、實踐性、有效性。

理論課程體系包括公共基礎課程、職業技術課程和選修課程三大模組;實踐課程體系包括三大模組:專業實訓課程(建築施工組織實訓、建築工程造價實訓等)、專項能力訓練課程(建築工程測量實訓、建築施工技術實訓等)、綜合能力訓練課程(工種與生產實習、畢業頂崗實習等)。課程建設與改革,要突出以能力本位、以應用為主旨、以職業實踐為主線、以專案課程為主體。

在培養動手能力的同時,要注重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建築工程施工專業模組化課程體系

二是創新教學內容。

積極與建築產業行業交流,**建築專業發展趨勢,以跟蹤學科動態更新教學內容,體現建築產業的新技術、新工藝、新方法、新標準。在保證課程體系總體建設的前提下,開發精品特色課程,穩定設計教學環節,優化整合專業基礎課程,強化核心課程實訓內容。堅持畢業設計與實際工程結合,適時調整更新課程設計內容,使學生能力符合社會職業崗位的最新要求。

強化實訓教學,加強學生實訓職業道德教育,嚴格落實「安全實訓十準十不准」和「六講六零三精心」制度,增強師生安全意識,提高實訓課質量與效率。堅持學生技能「天天練、周周比、月月賽,每學期一次技能大賽」 制度,實現教中學、學中做、練中賽規範化、常態化,強化學生技能。

(3)核心課程教材改革

一是在對畢業生進行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分析基礎上,明確畢業生應具備的「專業技能」和「核心能力」,進一步確立與「核心能力」培養有關的「核心課程」。深化課程改革,重視與「核心能力」培養有關的實踐教學內容,緊密圍繞專業群的人才培養目標,從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教學方法與手段改革、理論與實踐教學的配合、工學產學結合等方面進行規劃,確立建築識圖與構造、建築工程測量、建築材料與檢測、建築力學與結構、建築施工技術、建築施工技術實訓、建築工程造價、建築工程造價實訓等8個優質核心課程。

專業核心課程建設計畫一覽表

二是按照「工學結合四對接」(學習過程對接工作過程、專業課程對接工作任務、課程內容對接崗位標準、頂崗實習對接就業崗位)的人才培養機制,深化教學內容改革,建立由建築行業、建築企業、學校和有關社會組織等多方面共同參與的能夠滿足「生產、教學、科研、培訓」一條龍的人才培養需求的課程體系和教材建設方案教材建設機制、動態更新機制。按照「貼近專案、貼近生產、貼近技術、貼近工藝」的要求,遵循「加強基礎、精選內容、有所創新、工學結合、利於教學」的原則,編寫《autocad建築製圖》等4本適合職業學校學生技能水平的教材。

(4)教學模式及評價模式改革

一是成立專業指導委員會,根據專業實際,繼續提公升「滾動式教學」教改特色,嘗試推廣「專案教學」、「案例教學」、「場景教學」等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實訓興趣與效率;增加感知教學和模擬實習,減少實習材料的運用和裝置的消耗;採用**專業教學光碟、企業參觀學習、教師講解等感知教學手段來增強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和了解,提高學習興趣,明確學習目標,使學生學習專業技能奠定堅實基礎。

二是是按照建築企業用人標準,構建學校、行業、企業、研究機構和其他社會組織等多方共同參與的評價機制,建立科學、民主、主體多元、與企業對接的學生評價體系,包括學生能力成果評價體系、教學過程評價體系、教學水平和質量評價體系、用人單位反饋評價體系等。突出技能考核,促進學校課程考試與職業資格鑑定的銜接統一,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嚴把技能鑑定關,推行 「雙證書」制度,抓好過程管理,嚴把期中、期末考試關,單科結業考試關,實施補考制度,採取「寬進嚴出」的辦法,提高學生專業素質。

注重學生開拓創新精神、團隊精神、吃苦耐勞精神等綜合素質的評價,確保人才評價模式多元、科學。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養,引導學生全面發展。

三是制定相關的教師管理制度,建立激勵機制、約束機制和互惠機制,完善校內教學質量監控量化指標及教學監控管理制度。通過將工作量、教學業績、師德考評等內容納入學校制定的《教師工作量化千分制實施細則》將其與教師績效、評優評先、職稱評定掛鉤,從而激勵教師的工作積極性。

(5) 數位化教學資源改革

學校積極參與國家示範性職業學校數位化資源共建共享活動,著力提公升建築工程施工專業資訊化水平,通過虛擬實境技術,開發實訓**教學軟體,開發依託現代資訊科技和**技術的數位化教學資源,增強教學環境和過程的真實性,帶動建築工程施工專業提高資訊化應用水平。

一是建設多**課件,提高課堂容量、課堂趣味性、演示直觀性,解決學生聽課效率不高的問題,開展課件製作培訓,課件製作比武等活動,大量引進中職教育發達地區的優質課件,供教師們學習交流或使用。建設多**課件庫,收錄本專業所有課程的教師多**課件。

二是校園資訊化平台,倡導電化教學、多**教學等,實現更廣泛領域的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利用兩年的時間構築起多**終端的資訊化交流系統,有利於實現專業教學與領先水平接軌。

三是技能鑑定、技能大賽(比武)、常規考試試題庫,實現計算機無紙考試和筆試的有機結合。

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規劃表

2.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執行機制改革

(1) 健全校企合作的機制

一是面向區域內建築設計、建築質檢、建築施工等領域,聯合成立共建領導小組,完善「五共四合」的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長效執行機制,即「基地共建、人才共育、過程共管、責任共擔、成果共享」,「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與濟南一建、歷城第八建築公司、濟南市建築科學設計研究院、濟南建築裝飾總公司、濟南建築協會等企業和社會組織成立專業建設委員會,設立專家工作室,與行業企業專家一起,在人才培養、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等方面進行**,促進專業的企業化發展。

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方法改革方案

馬列教研室 一 總體思路 堅持教學內容和課程體系改革與課程育人理念相結合,堅持靈魂塑造與方法多樣性相結合,堅持學生動手和動腦相結合,堅持傳統嫁接與現實需要相結合,堅持課程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相結合,堅持可持續發展與思政課的時效性相結合,提倡 三動五結合 即動腦 動口 動手,聽 看 談 講 寫相結合,注...

機械專業實訓實習改革方案

f 開闢 鞏固學生實訓實習基地 專人負責 辦理 訂單教育 和學生實習就業協議簽定工作。g 負責學生實訓實習以及實習 就業推薦工作。h 負責協調相關部門做好學生實訓實習期間的管理和學生跟蹤調查工作。i 負責學校對外加工經營的相關工作。四 實訓實習改革基本思路和措施 主要分校內和校外兩部分。1 校內 1...

三年學制中職生政治理論課成績評定改革方案

在素質教育的大背景下,用人單位對衛生職業技術人才的選聘,更為看重的是學生的素質與能力。學生在校學習期間功課成績的高低,並不能夠準確地反映出學生的素質與能力。教學實踐中,教師往往只是通過期末考試來評定學生成績,這對於學生素質與能力的提高是遠遠不夠的。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過程的全程監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