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2021-04-07 06:10:08 字數 3714 閱讀 8808

2008.

2近年來,我國的就業形勢較為嚴峻,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壓力很大,他們的就業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東部沿海、大中城市由於經濟發達,就業容量大,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主戰場」,很多畢業生面臨著一些就業困難,而廣大基層,特別是西部地區、艱苦邊遠地區和艱苦行業以及廣大農村卻存在人才匱乏的狀況。這一現象應引起我們的重視,值得我們深思。

一、大學教育由精英化走向大眾化

我國高校大規模擴大招生始於1999年,高等學校的擴大招生,標誌著中國高等教育從精英化階段進入大眾化階段,同時也導致高學歷求職者的人數迅速增長。2000年大學畢業生首次超過100萬。從2000年至

2007年,我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的人數一直在加速增長,2007年已達495萬人這七年大學畢業生數

量平均每年以24.46%的速度遞增,2005年普通高校畢業生人數達338萬,

比2004年增加58萬人,

增幅達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人數激增至413萬,

比去年增加75萬人,增幅達22.2%,而2007年比2006年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增幅為19.9%。

自2006年起,我國每年需要就業的大學畢業生已超過400萬人,而大學生就業率近3年以來一直徘徊在

70.0%左右,這一數字表明大學畢業生客觀上已成為我

國城鎮就業的主要目標群體,大學生就業難已經成為乙個客觀事實。有人認為,經過連年的擴招,我國大學生數量已經達到飽和並存在過剩問題,進而導致了失業,這一說法其實未必客觀。

我國每年培養幾百萬大學生,就大學畢業生的絕對數字而言很大,但考慮到我國

巨大的人口基數以及高速發展的經濟,相對數字並不大。根據統計資料,1997年發達國家高等教育毛入學率

的平均水平即達61.1%,同期世界平均水平為17.8%,而我國高等教育的毛入學率到2002年只有年也才上公升到19.0%。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大學以上人口比重至今仍嚴重偏低。我國25歲及以上人口中,受高等教育人口的比重2004年才提高到5.8%,而美國為

46.5%、

加拿大為21.4%、澳大利亞為21.5%。

二、大學生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就業市場呈現出「學生就業難」和「企業招聘人才難」兩大現象並存的矛盾局面。調查資料表明,大學生在求職心態、心理承受能力、各種期望值、就業觀以及對自身和企業的認識方面,均與現實存在較大的差距。在求職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問題影響著大學生就業:

1、誠信問題。受學校內外部諸多環境因素和自身因素的影響,就業過程中的不誠信現象愈演愈烈。大學畢業生就業過程中不誠信的主要表現為:

製造假證件、偽造假成績、畢業推薦材料作假、與用人單位違約等幾個方面。有調查顯示,用人單位發現高達20.0%的應聘材料有作假的現象,他們有意誇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績,美化個人的學習和工作經歷,如修改自己的成績,將別人的三好學生證書、優秀幹部證書,甚至把別人發表過的文章、科研成果等改頭換面影印變成了自的輝煌履歷,堂而皇之地交於用人單位。

2、性別歧視問題。我國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不斷增長,女大學生的比例逐年增加。統計資料表明,

我國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思考

文/殷立榮

熱點透視

102008.

2女大學生的比例一直處於平穩的上公升趨勢。但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對62個城市的調查卻顯示,有67.0%的用人單位提出了性別限制,或明文規定女性在聘用期不得懷孕生育。而近期的一項調查顯示65.0%的高校女畢業生認為自己找工作的最大障礙是用人單位的性別歧視。

這表明,女大學生就業中的性別歧視是乙個不可忽視的問題。造成女大學生成為就業弱勢群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的、學校的原因,也有女大學生自身的原因,總的來說,有以下幾點:①封建社會「男尊女卑」的傳統觀念的消極影響阻礙了女大學生就業。

②政策法規不完善、保障制度不健全制約女大學生就業。③社會就業大環境加劇了女大學生就業的難度。④從女大學生自身方面看,男性和女性之間存在著明顯的生理差異,大多數女大學生在體力和精力上往往不如男大學生;一些女大學生在心理素質方面的不足也是顯而易見的(馬於強,2004)。

3、就業心理問題。現代社會畢業生就業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革,這既為廣大的大學生提供了公平競爭和施展才華的機會,同時也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提出了新的挑戰,特別是近年來就業難度增大,給廣大畢業生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大學畢業生常見的就業心理障礙有:

盲目自信的自傲心理;自卑怯弱的退縮心理;急功近利的攀比心理;患得患失的焦慮心理;缺乏主見的依賴心理;求職失敗的挫折心理等等(姚永平,2004)。其實對於眾多的擇業心理障礙,大學畢業生並不必太過擔憂,只要正確的了解自己,了解他人,了解所要應聘的職位,了解社會,增強自身的耐挫力,增強自信,把握住各種機遇,在求職過程中遇到各種困難,主動地尋找心理幫助,進行職業心理輔導,這樣,大學生們就會以乙個良好的心態來對待擇業。

4、就業期望問題。在畢業生辛苦找工作的過程中,對求職地點、求職單位、工作環境、工資待遇等一系列因素持有不同程度的期望。

第一,在求職地點方面,以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為主。大學畢業生選擇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和大中城市作為求職地點意願非常強烈,佔絕大比例,簽約率最高,其次是中部地區,簽約率最低的是西部地區和偏遠地區。主要是因為發達的經濟能夠提供較高的工資待遇、良好的發展空間、機會和優美的工作環境。

大學畢業生在就業時考慮最多的還是經濟方面的因素。

第二,在工資待遇方面,轉向低要求。收入雖然不是工作的全部意義,但卻是生存的基本保證。已有的調查結果顯示,在薪酬預期上,有66.1%的大學畢業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00元。

在競爭激烈的今天,大學畢業生已經盡可能的降低自己的要求,在工資待遇方面,已經轉向低要求。

第三,個人能力方面。調查顯示,有24.1%的學生認為個人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而對這些能力進行分解時,求職過程中的難題分別表現在自我表達能力、外語能力、專業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方面。

而用人單位要求最多的是環境適應能力,其次是人際交往能力,然後依次是自我表達能力,專業能力和外語能力。

三、解決大學生就業難題的幾點建議

高校畢業生就業事關全域性,任重道遠。我們應積極研究探索能夠促進大學生就業的合理途徑,結合社會和高校的實際,保持適度招生規模,不斷調整學科機構,提公升教學質量,從而培養出更多的德才兼備,適合市場需要的複合型人才,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

1、保持適度招生規模,提高教育質量。黨的十七大提出今後乙個時期高等教育的重點和核心是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就業質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教育質量,一所學校的畢業生就業不好,很難說這所大學的教育質量很高。

而要提高教育質量,適當的控制招生規模也是必要的,國家應審時度勢,巨集觀地調控高校招生規模。高等學校在新形勢下應堅定不移的推進以就業為導向、以市場為導向,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的高等教育改革,在專業設定和招生計畫上充分考慮社會需求,圍繞就業質量這個核心,努力提高教育質量。

2、加強就業指導,廣泛宣傳,提高就業率。提高畢業生的就業率不能僅僅依靠大四的時候提高簽約單位來達到,重要的是應將就業規劃從大一就開始滲透,讓學生從進校後就覺得考上大學不是來放鬆自己的,經常舉辦一些就業方面的學術講座、模擬就業面試等,提高學生的就業思想,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合理的確定個人的就業方向,國家應該提供一系列靈活的優惠政策積極引導學生到中西部就業,到基層最需要的地方就業。

3、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做好「雙困」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各院系在就業過程應加強思想教育工作,鼓勵畢業生到基層和西部艱苦的地方就業,推行「行行可建功,處處可立業,勞動最光榮」的新型就業觀。對「雙困」畢業生更要採取一對一的方式,進行重點指導,重點推薦,切實幫助他們解決經濟上、心理上、求職技巧上的實際困難,有效的促進他們就業。

在當前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學生要從自己自身出發,揚長避短,發揮優勢完善自我,實事求是地認識自己,正確地審視自己,增強創造性和獨特的求職擇業見解,培養良好的求職擇業心態,確定恰當的期望值,以實現合理愉快的就業,在社會中實現自己的價值。

(作者單位:南京財經大學財政與稅務學院)

透視熱點11

大學生就業問題

摘要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難問題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總結起來就乙個字 難,產生這一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社會需求不足與畢業生大量增加形成的供需矛盾,也有高校 學生自身和用人單位等方面的原因。因此,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也需要 高校 用人單位和大學生共同努力。關鍵詞 大學生就業 原因 對策 創業 正文一...

大學生就業問題

一 大學生就業的現狀 自1999年高校開始擴大招生規模以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日趨下降,而全球性的金融危機更是讓就業形勢變的更加不容樂觀。一 畢業生人數在不斷增加 近年來,隨著高校連年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也連年增長,大學畢業生就業率下降,就業問題比較突出。據教育部統計,2010年畢業生將超過630萬人...

大學生就業問題分析與思考

2.大學生就業現狀及原因簡析 2.1大學生就業現狀 從整體上來看,我國自1999年開始實施對大學生的擴招政策,據統計2000年至2008年,我國高校畢業生人數分別是107萬 117萬 145萬 212萬 280萬 338萬 413萬 495萬 558萬,每年畢業的大學生數量遞增,而社會上的就業崗位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