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反思

2021-04-04 03:13:24 字數 1575 閱讀 2402

我們常有這樣的困惑:不僅是講了,而且是講了多遍,可是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得不到提高!也常聽見學生這樣的埋怨:

鞏固練習也做了不少,可數學成績卻遲遲得不到提高!這個問題確實應該引起我們的反思了。誠然,出現上述情況涉及諸多方面,但其中的例題教學值得反思,數學的例題是知識由產生到應用的關鍵一步,即所謂「拋磚引玉」,然而很多時候只是例題繼例題,解後並沒有引導學生進行反思,因而學生的學習也就停留在例題表面,出現上述情況也就不奇為怪了。

孔子雲:學而不思則罔。「罔」即迷惑而沒有所得,把其意思引申一下,我們也就不難理解例題教學為什麼要進行解後反思了。

事實上,解後反思是乙個知識小結、方法提煉的過程;是乙個吸取教訓、逐步提高的過程;是乙個收穫希望的過程。從這個角度上講,例題教學的解後反思應該成為例題教學的乙個重要內容。

一、數學教學不能只憑經驗

從經驗中學習是每乙個人天天都在做而且應當做的事情,然而經驗本身的侷限性也是很明顯的,就數學教學活動而言,單純依賴經驗教學實際上只是將教學實際當作乙個操作性活動,即依賴已有經驗或套用學習理論而缺乏教學分析的簡單重複活動;將教學作為一種技術,按照既定的程式和一定的練習使之自動化。它使教師的教學決策是反應的而非反思的、直覺的而非理性的,例行的而非自覺的。

這樣從事教學活動,我們可稱之為「經驗型」的,認為自己的教學行為傳遞的資訊與學生領會的含義相同,而事實上這樣往往是不準確的,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這會社會閱歷等方面的差異使得這樣的感覺通常是不可靠的,甚至是錯誤的。

二、理智型的教學需要反思

理智型教學的乙個根本特點是「職業化」。它是一種理性的以職業道德、職業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基本出發點,努力追求教學實踐的合理性。從經驗型教學走向理智型教學的關鍵步驟就是「教學反思」。

對一名數學教師而言教學反思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對學數學的反思、對教數學的反思。

1. 對數學概念的反思——學會數學的思考

對於學生來說,學習數學的乙個重要目的是要學會數學的思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世界。而對於教師來說,他還要從「教」的角度去看數學,他不僅要能 「做」,還應當能夠教會別人去「做」,因此教師對教學概念的反思應當從邏輯的、歷史的、關係的等方面去展開。

簡言之,教師面對數學概念,應當學會數學的思考——為學生準備數學,即了解數學的產生、發展與形成的過程;在新的情境中使用不同的方式解釋概念。

2.對學數學的反思

當學生走進數學課堂時,他們的頭腦並不是一張白紙——對數學有著自己的認識和感受。教師不能把他們看著「空的容器」,按照自己的意思往這些「空的容器」裡「灌輸數學」這樣常常會進入誤區,因為師生之間在數學知識、數學活動經驗、興趣愛好、社會生活閱歷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這些差異使得他們對同乙個教學活動的感覺通常是不一樣的。要想多「製造」一些供課後反思的數學學習素材,乙個比較有效的方式就是在教學過程中盡可能多的把學生頭腦中問題「擠」出來,使他們解決問題的思維過程暴露出來。

3.對教數學的反思

教得好本質上是為了促進學得好。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是否能夠合乎我們的意願呢?

我們在上課、評卷、答疑解難時,我們自以為講清楚明白了,學生受到了一定的啟發,但反思後發現,自己的講解並沒有很好的針對學生原有的知識水平,從根本上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只是一味的想要他們按照某個固定的程式去解決某一類問題,學生當時也許明白了,但並沒有理解問題的本質性的東西。

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反思

2014七下教學反思 轉眼七年級的教學生涯又要結束,本學期依然擔任七年級兩個班的教學工作,學生在成長,我們老師也在不斷成長 學生在獲取知識,我們老師在不斷獲取經驗。回顧本學期的教學工作,收穫頗多,感觸頗深。不斷反思我們才會不斷成長,促使教學工作越來越順利。1 重視學生對數學問題的 過程 在數學教學中...

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總結

2012 2013年度七年級下學期 數學教學工作總結 土陂中心學校 張明德2013 7 1 2012 2013年度七年級下學期數學 教學工作總結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一轉眼又到學期末了,作為一位入職不到一年的新教師而言,在過去的乙個學期裡,有很多時刻很多東西見證了自己的成長與進步,所以值得花點時間去...

七年級下學期數學教學計畫

青銅峽四中姜建兵 一 基本情況 上學期學生數學上的計算能力 閱讀理解能力 實踐 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對圖形及圖形間數量關係有初步認識,邏輯思維與邏輯推理能力得到了發展與培養,學生從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過渡階段,抽象思維得到了較好的發展,但有一部分同學沒有達到應該達到的發展高度,學生課外自主拓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