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學原理複習

2021-03-29 06:38:06 字數 4735 閱讀 9509

一、什麼是管理

「管理」在大家的心目中已經是乙個非常熟悉的字眼,但什麼是管理呢?不同的人也許有不同的想法。有人認為管理就是和人打交道,把事情辦好;更有人把管理和決策、命令、權力聯絡在一起。

首先,我們必須正確認識管理。一種普遍被接受的觀點是:管理是乙個過程,是讓別人和自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的目標,是一切有組織的集體活動所不可缺少的要素。

必須認識到管理是一種組織活動,它絕不等價為命令或權利,利用各種方法處理好各階層的關係,才是管理的關鍵。下面我們從管理的基本特徵來加深對管理概念的認識。同時還要注意教材對於管理的定義的描述(p4)。

二、管理的基本特徵

(一)管理是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現象

這種現象的存在必須具備兩個條件:兩個人以上的集體活動;一致認可的目標。

這一點應該很容易理解,在人類的社會生產活動中,多人組織起來,進行分工都會達到單獨活動所不能達到的效果。只要是多人共同活動(即向一共同的目標努力),都需要通過制定計畫,確定目標等活動來達到協作的好處,這就需要管理。因此,管理活動存在與組織活動中,或者說管理的載體是組織。

組織的型別、形式和規模可能千差萬別,但其內部都含有五個基本要素,即人(管理的主體和客體);物(管理的客體、手段和條件);資訊(管理的客體、媒介和依據);機構 (反映了管理上下左右分工關係和管理方式);目的(表明為什麼要有這個組織)。外部環境對組織的效果與效率有很大影響,外部環境一般包含九個要素:行業;原材料**;財政資源;產品市場;技術;經濟形勢;政治狀況及國家法律、規章、條例;社會文化。

一般認為,組織內部要素是可以控制的,組織外部要素是部分可以控制(如產品市場)部分不可以控制的(如國家政策)。

(二)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既然管理是讓別人和自己一道去實現既定的目標,管理者就要對管理的效果負重要責任。管理者的第乙個責任是管理乙個組織;管理者的第二個責任是管理管理者;管理者的第三個責任是管理工作和員工。

(三)管理的職能、任務與層次

管理的職能有五個:計畫工作、組織工作、人員配備、指導與領導工作、控制工作。管理者的任務是設計和維持一種環境,使在這種環境中工作的人們能夠用盡可能少的指出,實現既定的目標。

乙個組織通常劃分成三個層次,即上層管理、中層管理、基層管理。

(四)管理的核心是處理好人際關係

人既是管理中的主體又是管理中的客體,管理的大多數情況是人和人打交道。管理的目的是實現多人共同完成目標,因此,管理中一定要處理好人際關係。千萬不要給人一種高高在上的感覺。

三、管理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種藝術

本世紀以來,管理知識逐漸系統化,並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雖然他還沒有自然科學那樣精確,但管理已成為一門科學已無人懷疑。

說管理是一種藝術,是強調管理的實踐性。管理者在管理中,既要用到管理知識,又不能完全依賴管理知識,必須發揮創造性,根據不同的情況採取不同的方法來實現目標。

管理人員在管理中要學會靈活應用知識,使組織活動達到最大效果。

第二節管理的性質

一、管理的兩重性

管理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管理是由許多人進行協作勞動而產生的,是有效組織共同勞動所必需的,具有同生產力和社會化大生產相聯絡的自然屬性;另一方面,管理又體現著生產資料所有者指揮勞動、監督勞動的意志,因此,它又有同生產關係和社會制度相聯絡的社會屬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馬克思主義關於管理問題的基本觀點。它反映出管理的必要性和目的性。所謂必要性,就是說管理是生產過程固有的屬性,是有效的組織勞動所必需的;所謂目的性,就是說管理直接或間接的同生產資料所有制有關,反映生產資料佔有者組織勞動的基本目的(但這一點已不完全正確,現階段的生產資料佔有者已很少直接參與管理,所反映的多數是管理者的基本目的)。

二、掌握管理二重性的重要意義

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對於我們學習管理學和從事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一)認真總結我國40多年來在管理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更好地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管理體現著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的辯證統一關係。我國在很長一段時期內的「左」的錯誤思潮,在管理上表現為重社會屬性輕自然屬性、重生產關係輕生產力,曾嚴重地阻礙了我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影響了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發揮。

我們應當引以為鑑,總結歷史的經驗教訓,形成具有我國特色的管理學,更好地指導我國的管理實踐。

(二)注意學習、引進國外對我們有益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要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發展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充分利用國內和國外兩種資源,開拓國內外市場,學會組織國內置設和發展對外關係兩套本領。這是對管理者的要求。

掌握管理的二重性,就能使我們正確地評價資本主義的管理理論、技術和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洋為中用,博採眾長,使其成為我國管理理論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要結合實際,隨機制宜地學習與運用。任何管理理論、技術與方法的出現,都有其時代背景,都是與當時的生產力及社會條件相適應的。因此,我們在應用某些理論、技術與方法時,必須結合本部門、本單位的實際情況,隨機制宜,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三節管理學的研究物件和內容

一.管理學及其特點

管理學是一門系統地研究管理過程的普遍規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學。

管理學作為一門不精確的、有待於發展的科學,有以下特點:

(1)一般性。管理學有別於其它種種專門管理學,它試圖從各種不同的組織中概括、抽象、提煉出共同的東西,並形成系統的理論。

(2)多科性。管理學廣泛運用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以及其它現代科學技術成果,屬於邊緣科學。

(3)歷史性。管理學是對前人的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和管理理論的總結、揚棄和發展。割斷歷史,不了解前人對管理經驗的理論總結和管理歷史,就難以很好地理解、把握和運用管理學。

(4)實踐性。管理學是一門應用性科學,它的理論與方法要通過實踐來檢驗其有效性;同時,有效的管理理論與方法只有通過實踐,才能帶來實效,發揮其指導實際工作的作用,並在不斷反覆的實踐中,完善管理學的理論和方法。

二.管理學研究的物件和內容

管理學的研究物件是管理活動和管理過程。

管理學的研究內容很廣泛,大體可以分三個層次或側重點:

(1)根據管理活動總是在一定的社會生產方式下進行的,研究內容可分三個方面:一是生產力方面;二是生產關係方面;三是上層建築方面。

(2)從歷史的角度研究管理實踐、管理思想及管理理論的形成與演變過程。

(3)著重從管理者的工作或職能出發來系統研究管理活動的原理、規律和方法問題。

三.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重要性

(1)管理的重要性決定了學習、研究管理學的必要性。管理是有效地組織共同勞動所必需的。隨著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逐漸認識到管理的重要性。

從歷史上看,經過了兩次轉折,管理學才逐步形成並發展起來。第一次轉折是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出現,意在加強生產現場管理,使人們開始認識到管理在生產活動中所發揮的作用。第二次轉折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人們看到,不依照管理規律辦事,就無法使企業興旺發達,因此要重視管理人員的培養,這促進了管理學的發展。

管理也日益表現出它在社會中的地位與作用。管理是促進現代社會文明發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它與科學和技術三足鼎立。管理是促成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基本的、關鍵的因素。

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後,關鍵是由於管理落後。先進的科學技術與先進的管理是推動現代社會發展的「兩個輪子」,二者缺一不可。管理在現代社會中占有重要地位。

經濟的發展固然需要豐富的資源與先進的技術,但更重要的還是組織經濟的能力,即管理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管理本身就是一種經濟資源,作為「第三生產力」在社會中發揮作用。先進的技術,要有先進的管理與之相適應,否則,落後的管理就不能使先進的技術得到充分發揮。

管理在現代社會的發展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2)學習、研究管理學是培養管理人員的重要手段之一。判定管理是否有效的標準是管理者的管理成果。通過實踐可驗證管理是否有效,因此,實踐是培養管理者的重要一環。

而學習、研究管理學也是培養管理者的乙個重要環節。只有掌握紮實的管理理論與方法,才能很好地指導實踐,並可縮短或加速管理者的成長過程。目前我國的管理人才,尤其是合格的管理人才是缺乏的。

因此,學習、研究管理學,培養高質量的管理者成為當務之急。

(3)學習、研究管理學是未來的需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專業化分工會更加精細,社會化大生產會日益複雜,而日新月異的社會將需要更加科學的管理。因此,管理在未來的社會中將處於更加重要的地位。

第四節學習和研究管理學的方法

1.系統的含義及其特性

系統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機整體,系統本身又是它從屬的乙個更大系統的組成部分。從管理的角度看,系統有兩個含義:一是指乙個實體;二是指一種方法或手段。

二者既有區別又有聯絡。

系統的方法是指用系統的觀點來研究和分析管理活動的全過程。

系統的特性。把管理過程或活動看作實體的系統,具有如下的特性:

(1)整體性。有效的管理總能帶來「整體大於部分」的效果。

(2)目的性。管理系統的整體目的就是要創造價值和提供服務,達到一定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果

(3)開放性。管理過程必須不斷地與外部社會環境交換能量與資訊。

(4)交換性。管理過程中各種因素都不是固定不變的,組織本身也存在變革。

(5)相互依存性。管理的各要素之間是相互依存的,而且管理活動與社會相關活動之間也是相互依存的。

(6)控制性。有效管理系統必須有暢通的資訊與反饋的機制,使各項工作能夠及時有效地得到控制。

2.系統的觀點

系統作為一種方法,在研究、分析和解決問題時必須具備以下的觀點:

(1)整體觀點。整體的功效應大於各個個體的功效之和。

(2)開放性與封閉性。若系統與外部環境交換資訊與能量,就可把它看成是開放的;反之,就可把它看成是乙個封閉的系統。

(3)封閉則消亡的觀點。凡封閉的系統,都具有消亡的傾向。

(4)模糊分界的觀點。將系統與其所處的環境分開的「分界線」往往是模糊的。 (5)保持「體內動態平衡」的觀點。

開放的系統要生存下去,至少必須從環境中攝取足夠的投入物來補償它的產出物和其自身在運動中所消耗的能量。

管理學原理複習

第一章管理與管理學 1 管理的資源說 2 管理者的角色 3 管理學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管理思想的發展 1 亞當斯密的管理思想 2 泰羅的科學管理理論 3 法約爾的組織管理理論 4 行為科學主要理論 5 人群關係論 6 雙因素理論 7 管理科學 理論的主要特點 8 1985年麻省理工學院研究各國汽車有關...

管理學原理複習

1.管理的二重性?管理既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 2.泰羅科學管理理論的主要內容?1 科學管理的中心問題是提高勞動生產率。2 為了提高勞動生產率,必須為工作配備 第一流的工人 3 要使工人掌握標準化的操作方法,使用標準化的工具,機器和材料,並使作業環境標準化。4 實行有差別的計件工資制。5 工人和雇主...

管理學原理複習

1.管理的職能?計畫,組織,領導,控制 2.管理的自然屬性?也稱為管理的生產屬性,它由一定的生產力狀況決定 3.管理的社會屬性?也稱管理的生產關係屬性,反映了一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和要求.3.梅奧人際關係學說的理論觀點?1 工人是 社會人 不是單純的追求金錢收入的 經紀人 2 企業中存在 非正式組織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