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2021-03-29 06:30:43 字數 5028 閱讀 6362

1目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是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核心。為對公司生產作業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風險預防和控制措施,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確保生產活動安全進行,保障員工生命安全、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生產事故,特制訂本制度。

2 適用範圍

本制度適用於公司下列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及控制管理: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執行等階段;

2)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的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8)企業周圍壞境;

9)氣候、**及其他自然災害等。

3 引用標準和相關檔案

《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範》(aq3013-2008)

《重大危險源辯識》(gb18218-2009)

《生產過程危險有害因素分類與**》(gb/t13861-2009)

《關於開展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安監管協調字〔2004〕56號文)

《江蘇省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指導意見(暫行)》(蘇安監〔2009〕71 號2023年3月20日)

《重大危險源監管等級評估分級實施導則》的通知 》( 蘇安監〔2009〕144 號 2023年7月)

4 職責與分工

4.1 依據風險評價準則,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定期和及時對作業活動和裝置設施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分析。

4.2 公司建立風險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本公司各級管理人員和基層班組長骨幹組成。

1)總經理(或分管副總)負責組織生產活動中危險、有害因素風險識別、評價、更新和控制管理工作。負責審批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結論。

2)安全部負責編制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表,指導各職能部門(基層單位)開展危險、有害因素風險識別、評價,負責各職能部門(基層單位)風險評價記錄的審查與控制效果有效性驗證。建立、更新《重大危險原始檔》,定期進行風險資訊更新。

3)各職能部門(基層單位)分別負責分管區域生產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更新和控制管理。

4) 各級員工應積極參與所從事生產活動的危險、有害因素的識別、評價工作。主動參加公司和部門組織的相關培訓,掌握基本分析評價方法,能自行評價。

4.3 施工部門(單位)到基層單位從事某項工作時,風險評價和控制以施工部門(單位)為主,基層單位為輔一起討論、分析,評價與分析的人員簽字也應包括兩部門人員。審核審定由施工單位管理人員、負責人員進行。

4.4 同乙個專案涉及多個部位作業的(如裝置、電氣、儀表、幾個施工單位等),由各部門自行分析評價後,專案負責人進行彙總。

5 內容與要求

5.1風險分級管理

1)風險評價依據本制度附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分級。

2)各部門負責對所轄範圍內所有的直接作業、操作崗位、關鍵裝置與重點部位進行風險評價。

3)作業風險: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經安全部負責人複審簽字後,報公司領導批准;較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後,報安全部審核批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簽字審核批准。

4)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重大風險和較大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點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關鍵裝置重點部位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部門採取隔離、防護、制定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

5)風險評價職責

(1)專案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機構從事設立安全評價。

(2)專案的建設應由專案組進行風險分析並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3)專案投產執行後,常規和非常規活動風險由各車間進行分析並做好風險控制記錄,關鍵、重要裝置或系統的開停車風險由生產部分析並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4)工藝變更應由技術部做好風險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5)裝置、設施新增或拆除由裝置部負責組織分析,並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6)事故及潛在緊急情況的風險由所在車間進行評價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7)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均由所在車間進行作業風險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8)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的風險應由據部門進行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9)人為因素,包括違反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應由所在部門進行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5.2風險評價方法選擇

1)直接作業環節的風險評價宜採用工作危害分析(jha)。

2)崗位、部位、裝置等風險評價方法宜採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

3)重要裝置、關鍵裝置的風險評價宜採用安全檢查表法(scl)。

4)新生產工藝線路的設計評價方法宜採用:預先危險性分析(pha)、危險與可操作性研究(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故障樹分析(fta)、事件樹分析(eta)等其它評價方法。

5.3 風險評價準則

1)有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

2)設計規範、技術標準;

3)本公司安全管理標準、技術標準;

4)本公司安全生產方針和目標等。

具體風險評價參照附錄《風險評價方法》進行。

5.4 風險評價實施步驟

1)生產副總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組織。組織成員由有安全評價工作經驗和安全和安全管理經驗豐富的人員組成。

2)危害辯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3)通過定性或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4)根據評價結果,提出控制措施。

5)得出評價結論。

6)風險評價應從影響人、財產和環境等三個方面的可能性和嚴重程度分析,重點考慮以下因素:

火災、**;

中毒、窒息;

有毒有害物料、氣體的洩漏;

高溫等異常環境;

人機工程因素(指人員、裝置、工作環境合理匹配、使裝置、環境適應人的生理、心裡特徵,從而使操作簡便準確、失誤少);

電擊、觸電及電弧燒傷;

物體或人員高處墜落;

機械傷害;

雜訊;裝置的腐蝕、缺陷;

潛在危險及其變異;

其它5.5 確定重大風險

1)依據有法律法規的要求

2)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嚴重性

3)公司的聲譽和社會關注度等

5.6風險控制內容

1)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1)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2)控制措施的先進性安全性

(3)控制措施的經濟合理性及公司的經營執行狀況

(4)可靠的技術保障及服務

2)風險控制措施應包括並按如下順序:

(1)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2)管理措施,實現規範管理

(3)教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4)個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傷害

3)風險控制管理

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對於確定的重大風險專案,需建立檔案,內容包括:

(1)風險評價報告及技術結論

(2)評審意見

(3)隱患治理方案,包括資金概算情況等

(4)時間表和負責人

(5)竣工驗收報告

5.7風險資訊更新

不間斷地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風險和隱患,定期評審或檢查風險控制結果。風險評價的頻次為每年一次,當下列情況發生時,公司應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a) 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b) 操作變化或工藝改變;

c) 新建、改建、擴建、技改專案;

d) 有對事故、事件或其他資訊的新認識;

e) 組織機構發生較大變動。

5.8重大危險源

5.8.1重大危險源的辯識:按照《重大危險源的辯識》gb18218-2009規定,識別公司生產區域範圍內的重大危險源。公司現有重大危險為

5.8.2重大危險源的管理執行《重大危險源管理制度》

5.9風險管理的宣傳和培訓

安全部定期對從業人員進行風險培訓,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控制措施和應急預案等。不斷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6 風險控制

6.1根據風險評價結果及經營運**況等,確定不可接受的風險,制定並落實控制措施,將風險尤其是重大風險控制在可以接受的程度。

6.2 公司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須考慮: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

6.3 公司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包括:工程技術措施、管理措施、培訓教育措施、個體防護措施。

6.2安全部應將風險評價的結果及所採取的控制措施對從業人員進行宣傳、培訓,使其熟悉工作崗位和作業環境中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掌握、落實應採取的控制措施。

6 附則

6.1 本制度從發布之日起實施。

6.2 本制度由安全部負責解釋。

附錄:風險評價方法

風險評價方法

1 術語

風險:發生事故的可能性及後果結合。

風險(r)=可能性(l)×後果(s)

2 風險評價方法

風險評價方法的選擇

3 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及風險等級判定

3.1工作危害分析法(jha)流程

3.1.1從作業活動清單中選定一項作業活動,將作業活動分解為若干個相連的工作步驟,識別每個步驟的潛在危害因素,然後通過風險評價,判定風險等級,制定控制措施。

3.1.2作業步驟應按實際作業步驟劃分,佩戴勞動防護用品、辦理作業證等不必作為步驟分析,可將其列入控制措施。

3.1.3作業步驟只需說明做什麼,而不必描述怎麼做。作業步驟的劃分應建立在對工作觀察的基礎上,並應與操作者一起討論研究,運用自己對這一項工作的知識進行分析。

3.1.4識別每一步驟可能發生的危害,對危害導致的事故生髮後可能出現的結果及嚴重性也應識別。識別現有安全措施,進行風險評估,如果這些控制措施不足以控制此項風險,就提出建議的控制措施,

3.1.5如果作業流程長,作業步驟多,可按流程將作業活動分幾大項。每一項為乙個大步驟,再將大步驟分為幾個小步驟。

3.1.6對採用工作危害分析的評價單元,其每乙個步驟均需判定風險等級,控制措施首先針對風險等級最高的步驟加以控制。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 目的 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與評價,確定重大及重要的危險 危害因素,並對其實施控制,減少或避免事件發生,保證安全生產。2 適用範圍 生產活動 生產設施的風險評價與控制。3 職責 3.1 生產廠長負責危險源辨識 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組織領導工作,負責批准重大風險清單及整改措施。3.2 安全部負責組織危險源辨...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第一條企業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應直接負責風險評價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程式或指導書,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 範圍,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準則,成立評價組織,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應負責組織 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第二條風險評價的範圍應包括...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 目的 為實現公司的安全生產,實現安全管理關口前移 重心下移,做到事前預防,識別和確定危險源的存在 評價危險源的風險程度,策劃相應的控制措施,以預防 控制 降低或消除職業健康安全風險,並為制定方針 目標以及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提供依據,結合公司實際,依據 安全生產法 安全現狀評價導則 特制定本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