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2021-08-02 03:42:02 字數 3453 閱讀 6930

風險評估和控制管理

1、目的

為加強公司風險管理、預防事故發生,實現安全技術,安全管理的標準化和科學化制定本制度

2、適用範圍

依據《危險化學品從業單位安全標準化通用規範》及本公司的實際情況,確定本公司的風險評價範圍如下:

(1)規劃、設計和建設、投產、執行等階段;

(2)常規和非常規活動;

(3)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

(6)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車輛、安全防護用品;

(7)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

(8)企業周圍環境;

(9)氣候、**及其他自然災害等。

3 職責

3.1 主要負責人直接負責風險評價領導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和指導書,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範圍。制定企業風險評價計畫並承擔審核批准的責任。

主持年終公司風險評審工作。每年不少於1次。負責廠級風險控制「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檢查和驗收。

3.2 安全辦公室負責公司重大風險分析記錄的審查與控制,定期進行風險資訊更新。開展全員風險培訓,培訓率≥95%,每年不少於1次。

3.3 公司各級管理人員應負責參與風險評價工作,提供相關資料,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直接負責本部門或相關專案的風險評價工作並承擔部門相應的責任。

負責本部門或相關專案風險控制「糾正、預防措施」的

實施、檢查和驗收。負責本部門或相關專案風險評價計畫、風險控制措施和績效的評審/適時。負責制定部門或相關專案持續改進的計畫。

3.4 車間主管參加車間級風險評價,負責車間級風險控制「糾正、預防措施」的實施、檢查和驗收。

4、風險評價機構

組長:副組長:

成員:5、風險評價方法

根據公司生產的實際情況和評價人員的水平,選擇科學、有效、可行的風險評價方法。常用的評價方法有:

(1)工作危害分析(jha);

(2)安全檢查表分析(scl);

(3)預危險性分析(pha);

(4)危險與可操作性分析(hazop);

(5)失效模式與影響分析(fmea);

(6)故障樹分析(fta);

(7)事件樹分析(eta);

(8)作業條件危險性分析(lec)等方法。

6、風險評價準則

6.1 風險評價應遵循以下準則:

(1)產業政策的符合性準則;

(2)安全生產法規的符合性準則;

(3)設計規範、技術標準的有效性準則;

(4)安全管理和技術標準的可靠性準則;

(5)實現安全生產方針、目標的可能性準則;

(6)風險等級判定準則。

6.2 本單位風險評價準則:

採用風險度r=可能性l×後果嚴重性s的評價法,具體評價準則規定為:

評估危害及影響後果的嚴重性(s)

事件發生的可能性(l)

風險控制措施及實施期限

6.3 外部評價由有關資質的機構自行選用評價準則。

7、風險評價、分析的範圍及職責

(1)新改擴建專案規劃、設計前應由有資質的安全評價機構進行安全預評價;

(2)新改擴建專案的建設階段應由安全辦公室、生產部進行風險分析,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3)公司投產、執行過程中的常規和非常規以及丟棄、廢棄、拆除與處置活動應由各部門進行分析並做好風險控制記錄;

(4)所有進入作業場所的人員活動、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風險、危險因素,包括:違反安全操作規程和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風險,由所在部門進行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5)原材料、產品的運輸和使用過程以及作業場所的設施、裝置、車輛、安全防護用品的風險由生產部、生產技術部進行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6)氣候、**及其他自然災害等應由有相關評價資質的機構進行風險評價;

(7)事故及潛在的緊急情況。企業周邊環境由安全管理員進行分析,並做好控制記錄。

8、風險評價週期

8.1 常規活動每年一次,非常規活動開始之前,開展風險評價。

8.2 在下列情形發生時及時進行風險評價:

(1)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2)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

(3)技術改造專案;

(4)有對事件、事故或其他資訊的新認識;

(5)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

9、風險評價活動實施步驟

9.1 主要負責人主持風險評價活動,成立評價小組。

9.2 各相關部門收集整理評價所需材料,提交評價組織。

9.3 危險源辨識:實施現場檢查,識別危險有害因素。

9.4 通過定性和定量評價,確定評價目標的風險等級。

9.4.1 作業風險:巨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經安全員複檢簽字後報公司領導終審批准;重大風險作業由所在部門負責人初審簽字,報安全員終審批准。

9.4.2 崗位(裝置、部位等)風險:

巨大風險和重大風險所在崗位(裝置、部位等)由所在部門作為重大部位和關鍵裝置按照《關鍵裝置、重點部位安全管理制度》進行管理;中等風險、可接受風險和輕微或可忽略風險所在的崗位(裝置、部位等)應由所在部門採取隔離、防護、制度操作規程等措施降低風險。

10、風險控制的內容

10.1 選擇風險控制措施時應考慮:

10.1.1 控制措施的可行性、可靠性、先進性、安全性和經濟合理性及廠的經營運**況。

10.1.2 可靠的技術保證和服務。

10.2 控制措施應包括:

10.2.1 工程技術措施,實現本質安全。

10.2.2 理措施,規範安全管理。

10.2.3 育措施,提高從業人員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識。

10.2.4 體防護措施,減少職業危害。

11、風險資訊更新

11.1 間斷的組織風險評價工作,識別與生產經營活動有關的危險、有害因素。

11.2 業對於常規活動,每年組織一次評審或檢查,檢查危險、有害因素識

別的充分性,即危險、有害因素是否得到了全面識別;看控制措施是否充分、有效,是否需要補充完善控制措施,根據國內外技術的發展,是否需要選擇、更新控制措施;看風險控制效果是否達到要求,是否控制在可接受範圍內。

11.3 業對於非常規性(如拆除、新改擴建專案、檢維修專案、開停車、較中道的隱患治理專案和工藝變更、裝置變更專案等)的危險性較大的活動,在活動開始之前進行危險、有害因素識別和風險評價,在此基礎上編寫實施方案,並經有關領導嚴格審批。

11.4 公司發生下列情況時進行風險評價:

①新的或變更的法律法規或其他要求;

②操作條件變化或工藝改變;

③技術改造專案;

④有對事件、事故或其他資訊的新認識;

⑤組織機構發生大的調整。

12、隱患治理

12.1 評價出的隱患應及時治理,按照《隱患排查治理制度》執行。

13、風險管理的宣傳、培訓

13.1 風險評價的結果由組織從業人員學習,培訓內容包括:危險因素識別、風險評價方法、風險控制措施和應急救援預案等;增強從業人員的風險意識,使其認識到所在崗位的風險,並掌握控制風險的技能。

成都美億工程技術諮詢****

2023年10月1日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 目的 對危險源進行辨識與評價,確定重大及重要的危險 危害因素,並對其實施控制,減少或避免事件發生,保證安全生產。2 適用範圍 生產活動 生產設施的風險評價與控制。3 職責 3.1 生產廠長負責危險源辨識 評價和風險控制的組織領導工作,負責批准重大風險清單及整改措施。3.2 安全部負責組織危險源辨...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1目的危險 有害因素識別 風險評價與風險控制,是安全標準化管理工作的核心。為對公司生產作業活動中可能存在的危險有害因素進行識別和風險評價,根據評價結果,有針對性地採取風險預防和控制措施,使風險達到可接受的程度,確保生產活動安全進行,保障員工生命安全 身體健康,有效預防和控制生產事故,特制訂本制度。2...

風險評價管理制度

第一條企業主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應直接負責風險評價工作,組織制定風險評價程式或指導書,明確風險評價的目的 範圍,選擇科學合理的評價方法和評價準則,成立評價組織,進行風險評價,確定風險等級。企業的各級管理人員應負責組織 參與風險評價工作,鼓勵從業人員積極參與風險評價和風險控制。第二條風險評價的範圍應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