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學生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分析及調控措施

2021-03-22 23:44:34 字數 1560 閱讀 1381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但是,教學中,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到了高三,往往輕視語文學習,出現了種種消極心理。我想結合高三的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一、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表現大概有以下幾種型別:

1. 冷漠型

冷漠型學生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不認真學分數也低不到哪兒去。對學習語文抱著無所謂的態度,常常表現為上課想聽就聽,不想聽就不聽;課後作業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有時間就做,沒時間就不做。特別是語文基本功較好的學生,認為語文過去學得不錯,可以先放一放,臨上陣前再搞突擊,於是,語文被他們打入了「冷宮」。

2. 應付型

應付型學生迫於高考和老師的壓力,對語文的態度比冷漠型要積極些,但也只是應付,即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和學習計畫,只是滿足於上課聽講,課後完成老師布置的書面作業,從不對學習中出現的問題作積極的思考,從不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的歸納和總結,更談不上讀一些課外書籍,學習始終處於被動狀態。

3. 焦慮型

焦慮型學生對學習語文的重要性有充分的認識,但由於基本功差和學習方法不當等原因,儘管在語文學習上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但考試成績不見提高甚至出現倒退,於是,他們對語文學習失去了信心,怕上語文課,怕碰語文書,對能否學好語文存在憂慮。隨著考試的臨近,心情極度緊張;考試時不能集中注意,知覺範圍變窄,思維刻板,情緒慌亂,時刻擔心失敗,並想象失敗後的情境,無法發揮正常水平。

4. 投機型

投機型學生認為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著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

二、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成因探求:

1. 認識的偏差

有的學生不能正確認識語文學科的特點。語文學科重在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這些能力的提高需要我們乙個乙個詞語的積累、一篇一篇文章的閱讀、一次一次說話的練習、乙個乙個片斷的寫作,而有些學生對語文學科的這一特點缺乏充分的認識,認為上課聽聽、課後做做練習就可以提高,從不注意觀察生活,從不讀課外讀物,從不多寫一篇文章。抱著這樣的認識學習語文,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語文學習》雜誌有一句醒目的標題語:「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這句話含義是豐富的,但它至少說明一點:

生活中處處有「語文」,把語文學習僅侷限於課內是不行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語文成績的提高的漸進性。較之其他學科,高考語文更側重於能力的考查,而能力的高下是綜合素質的表現,不是一朝一夕能夠奏效的,這就是所說的「漸進性」。

因此,語文學習往往會出現花了一些時間而看不出成效的現象,但是只要能堅持不懈,付出定有回報。有些學生的功利心太強,一旦努力沒有效果,馬上就打退堂鼓,破罐子破摔,自暴自棄,殊不知一旦拋開語文不學,或不能堅持不懈地學習,很快就會看出退步來,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就是這個道理。還有的學生不能認識課內和課外的關係。

近幾年來,為有利於對考生能力的測試和人才的選拔,高考命題材料幾乎全部取自課外,有些教師和學生便產生了一種錯覺,課本對高考已經沒有作用,於是,本來就有投機心理的師生對複習資料倍加青睞,卻把語文課本束之高閣。殊不知,「教材是個例子」(葉聖陶先生語),高考試題與教材的關係是「流」與「源」的關係,正所謂「題目在課外,答案在課內」。

高三學生語文學習的消極心理分析及調控措施

語文在高考中的作用是舉足輕重的。但是,教學中,很多老師發現學生到了高三,往往輕視語文學習,出現了種種消極心理。筆者想結合多年的高三教學實踐,對學生學習語文的消極心理及成因作一分析,並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一 表現 1 冷漠型 冷漠型學生認為語文可學可不學,學得再認真在高考中也考不到數理化那樣的高分...

高三學生的心理問題

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幫助,但自己想試試。希望能有人幫助我,我現在很困惑。馬上就開學了,直接面對的是高三枯燥乏味的生活,但是現在的我還有很多的問題沒有解決。如果自己真的這樣繼續下去,不要說考試了,恐怕,堅持不到那會便已經崩潰了。我現在能做的,便是盡自己可能的發掘自己的缺點,將他們羅列出來,真心希望大家能...

高三學生常見學習心理問題的調節

高三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歷來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因為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心態決定著能否擁有優質的學習效率,進而影響到高考能否考出優異成績,決定著學生的命運,也牽動著家長的心。可以說高三學生的學習心理問題是值得我們認真研究的課題,控制和消除學生的不良情緒和心理干擾是搞好高三年級教育教學工作不可迴避的課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