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考試大綱知識點

2021-03-18 02:07:20 字數 3977 閱讀 3946

二、考試範圍

考試科目1:資訊系統專案管理綜合知識

1.資訊系統基礎

1.1資訊系統

● 資訊系統概念

是乙個由人、計算機及其他外圍裝置等組成的能進行資訊的收集、傳遞、存貯、加工、維護和使用的系統。

以計算機為資訊處理工具,以網路為資訊傳輸手段的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網路和通訊裝置、計算機軟體、資訊資源、資訊使用者和規章制度組成的以處理資訊流為目的的人機一體化系統。

● 資訊系統的功能

輸入功能;儲存功能;處理功能;輸出功能;控制功能;

● 資訊系統的型別

● 資訊系統的發展

資訊資源管理標準化的指導原則,效益原則、系統原則、動態原則、優化原則、協商原則

1.2資訊系統建設

● 資訊系統建設的複雜性

● 資訊系統的生命週期(各階段目標及其主要工作內容)

1.立項階段

即其概念階段或需求階段,這一階段分為兩個過程:一是概念的形成過程,根據使用者單位業務發展和經營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設資訊系統的初步構想;二是需求分析過程,即對企業資訊系統的需求進行深入調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規範說明書》,經評審、批准後立項。

2.開發階段

(1)總體規劃階段:是系統開發的起始階段,以立項階段所做的需求分析為基礎,明確資訊系統在企業經營戰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導資訊系統的開發,優化配置並利用各種資源,包括內部資源和外部資源,通過規劃過程規範或完善使用者單位的業務流程。乙個比較完整的總體規劃應當包括資訊系統的開發目標、總體結構、組織結構、管理流程、實施計畫、技術規範。

(2)系統分析階段:目標是為系統設計階段提供系統的邏輯模型,內容包括組織結構及功能分析、業務流程分析、資料和資料流程分析及系統初步方案。

(3)系統設計階段:根據系統分析的結果設計出資訊系統的實施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系統架構設計、資料庫設計、處理流程設計、功能模組設計、安全控制方案設計、系統組織和隊伍設計及系統管理流程設計。

(4)系統實施階段:是將設計階段的成果在計算機和網路上具體實現,即將設計文字變成能在計算機上執行的軟體系統。由於系統實施階段是對以前全部工作的檢驗,因此使用者的參與特別重要。

(5)系統驗收階段:通過試執行,系統效能的優劣及其他各種問題都會暴露在使用者面前,即進入了系統驗收階段。

3.運維階段

資訊系統通過驗收,正式移交給使用者以後,就進入運維階段,系統長時間的有效執行是檢驗系統質量的試金石。

要保障系統正常執行,系統維護是不可缺少的工作。維護可分為4種型別:排錯性維護、適應性維護、完善性維護、預防性維護。

4.消亡階段

開發乙個資訊系統並希望它一勞永逸地執行下去是不現實的。企業的資訊系統經常不可避免地會遇到系統更新改造、功能擴充套件,甚至報廢重建等情況。對此,使用者單位應當在資訊系統建設的初期就注意系統消亡條件和時機,以及由此而花費的成本。

● 資訊系統建設的原則

● 資訊系統開發方法

1.結構化方法

按照資訊系統生命週期,應用結構化系統開發方法,把整個系統的開發過程分為若干階段,然後一步一步地依次進行,前一階段是後一階段的工作依據;每個階段又劃分詳細的工作步驟,順序作業。每個階段和主要步驟都有明確詳盡的文件編制要求,各個階段和各個步驟的向下轉移都是通過建立各自的軟體文件和對關鍵階段、步驟進行審核和控制實現的。

結構化方法具有如下特點。

(l)遵循使用者至上原則。

(2)嚴格區分工作階段,每個階段有明確的任務和取得的成果。

(3)強調系統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域性性。

(4)系統開發過程工程化,文件資料標準化。

該方法的優點是:理論基礎嚴密,它的指導思想是使用者需求在系統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由此可見,結構化方法注重開發過程的整體性和全域性性。

該方法的缺點是:開發周期長;文件、設計說明繁瑣,工作效率低;要求在開發之初全面認識系統的資訊需求,充分預料各種可能發生的變化,但這並不十分現實;若使用者參與系統開發的積極性沒有充分調動,造成系統交接過程不平穩,系統執行與維護管理難度加大。

2.原型法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與結構化方法不同,原型法認為在很難一下子全面準確地提出使用者需求的情況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對系統做全面、詳細的調查、分析,而是本著開發人員對使用者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開發乙個原型系統,然後通過反覆修改來實現使用者的最終系統需求。

原型應當具備的特點如下。

(1)實際可行。

(2)具有最終系統的基本特徵。

(3)構造方便、快速,造價低。

原型法的特點在於原型法對使用者的需求是動態響應、逐步納入的,系統分析、設計與實現都是隨著對乙個工作模型的不斷修改而同時完成的,相互之間並無明顯界限,也沒有明確分工。系統開發計畫就是乙個反覆修改的過程。適用於使用者需求開始時定義不清、管理決策方法結構化程度不高的系統開發,開發方法更宜被使用者接受;但如果使用者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會拖延開發過程。

3.物件導向方法( object oriented,oo)

物件導向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1)客觀事物是由物件組成的,物件是在原事物基礎上抽象的結果。

(2)物件是由屬性和操作組成的,其屬性反映了物件的資料資訊特徵,而操作則用來定義改變物件屬性狀態的各種操作方式。

(3)物件之間的聯絡通過訊息傳遞機制來實現,而訊息傳遞的方式是通過訊息傳遞模式和方法所定義的操作過程來完成的。

(4)物件可以按其屬性來歸類,借助類的層次結構,子類可以通過繼承機制獲得其父類的特性。

(5)物件具有封裝的特性,乙個物件就構成乙個嚴格模組化的實體,在系統開發中可被共享和重複引用,達到軟體(程式和模組)復用的目的。

物件導向的資訊系統開發,其關鍵點是能否建立乙個全面、合理、統一的模型,它既能反映問題域,也能被計算機系統求解域所接受。

1.3軟體工程知識

● 軟體需求分析與定義

對需求的精確性要求:

能確認需求;能驗證需求的實現;能評估需求變更的影響

軟體需求是系統必須完成的事,以及必須具備的品質。軟體需求包括:

功能需求: 系統必須完成的那些事,即為了向它的使用者提供有用的功能,產品必須執行的動作。

非功能需求:產品必須具備的屬性或品質。如可靠性、效能、響應時間、容錯性、擴充套件性等。

設計約束:限制條件、補充規約。

業務需求:反映組織機構或客戶對系統、產品高層次的目標要求,通常問題定義本身就是業務需求。

使用者需求:描述使用者使用產品必須要完成什麼任務,怎麼完成的需求,通常是在問題定義的基礎上進行使用者訪談、調查,對使用者使用的場景進行整理,從而建立從使用者角度的需求。

系統需求:從系統的角度來說明軟體的需求,包括用特性說明的功能需求,質量屬性,以及其他非功能需求,還有設計約束。

三者之間的關係:業務需求生成範圍文件、使用者需求生成用例文件、系統需求和使用者需求生成功能需求,三者結合加上質量屬性、非功能需求、設計約束成為srs(軟體需求說明書)。

philippe kruchten "4+1"模型:從五個不同的視角來描述軟體體系結構,每個視角只關心系統的乙個側面,五個視角結合在一起才能反映軟體體系結構的全部內窯。這五個視角分別為:

1、邏輯檢視:主要支援系統的功能需求,它直接面向終端使用者;

2、開發檢視:主要支援軟體模組的組織和管理,它直接面向程式設計人員:

3、程序檢視:主要關注一些非功能性的需求,如系統的效能和可用性等,它直接面向系統集**員:

4、物理檢視:主要關注如何把軟體對映到硬體上,通常要解決系統拓撲結構、系統安裝、通訊等問題,它直接面向系統工程人員:

5、場景檢視:是重要系統活動的抽象描述,可以使上述四個檢視有機聯絡起來,可認為是最重要的需求抽象。

邏輯檢視、開發檢視描述系統的靜態結構;程序檢視和物理檢視描述系統的動態結構。

需求工程

需求工程是乙個包括建立和維護系統需求文件所必需的一切活動的過程,通常包括需求開發和需求管理兩大工作。

需求開發:需求捕獲、需求分析、編寫規格說明書(需求規格化)和需求驗證四個階段。

需求管理:定義需求基線、處理需求變更、需求跟蹤。

流行的需求分析方**

結構化分析方法(sa)、軟系統方法、物件導向分析方法ooa、面向問題域的分析(pdoa)

結構化分析與物件導向分析方法之間最大差別是:sa把系統看做乙個過程的集合體,包括人完成的和電腦完成的,ooa把系統看成乙個相互影響的物件集。

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考試大綱知識點詳解

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考試大綱 二 考試範圍 考試科目1 資訊系統專案管理綜合知識 1 資訊系統基礎 1.1資訊系統 資訊系統概念 是乙個由人 計算機及其他外圍裝置等組成的能進行資訊的收集 傳遞 存貯 加工 維護和使用的系統。以計算機為資訊處理工具,以網路為資訊傳輸手段的資訊系統。資訊系統是由計算機硬體...

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考試知識點

四個關鍵值 pv 計畫值 成本估算部分的總價值 ac 實際成本 在規定時間內,完成的成本總額 ev 掙值 實際完成工作的預算價值,即到某一點已完成工作應當的投入資金。etc 剩餘工作的成本估算 etc 總的pv 已完成的ev etc 剩餘工作的pv cpi 最常用的尺度 cv 成本偏差 cv ev ...

資訊系統專案管理師考試心得

5 多看看網上的實際案例分析,多從不同角度或角色來分析乙個專案,推薦專案管理聯盟的案例分析 如果已經具備了多年的專案管理經驗,那就和專案管理知識點結合起來重新對案例進行分析,如果缺少專案管理經驗,那就多思考一下為什麼別人會給出這樣的建議,基點是什麼?重點在 依據是什麼?解決的問題在 多問問為什麼。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