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溝通基本心理需要與幸福感的關係考察

2021-03-05 09:14:38 字數 5449 閱讀 2829

1 問題提出

青少年心理健康一直是心理學界研究的熱點,近年來隨著積極心理學的興起,幸福感逐漸成為青少年心理健康和積極發展的重要指標而受到廣泛關注。幸福感是個體依據自己設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所作的總體評價,是乙個整體性、綜合性的心理指標( diener,1984) 。目前,國外已有大量關於青少年幸福感的研究( tay & diener,2011; deci & ryan,2008; lucas & diener,2008; schrodt,ledbetter,&ohrt,2007) ,而國內對青少年幸福感等積極發展結果的關注較少,且為數不多的研究中並未得到一致的結論,有研究發現青少年的總體幸福感在中等偏上水平( 王極盛,丁新華,2003) ,但也有研究指出青少年的總體幸福感水平在中等以下( 胡芳,馬迎華,胡利明,鄧新龍,梅金鳳,2010) 。

更值得關注的是,正處於社會轉型期的農村青少年,由於受到農村經濟相對落後、生活條件較差、教育資源相對不足等因素的影響,其健康成長面臨著諸多困境和挑戰( 金潔,2006; 劉萬里,2006) 。但目前有關該群體心理健康發展的研究偏少,更缺少對他們的幸福感等積極發展結果的關注和重視。因此,有必要對中國文化背景下農村青少年的幸福感開展深入研究,進一步了解其實際狀況,並在此基礎上探索其幸福感的影響因素及作用機制,這對提公升農村青少年幸福感並促進該群體的積極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和實踐意義。

國內外對青少年幸福感影響因素的研究主要從人格特質、認知方式、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等個體因素和家庭、文化差異等環境因素兩個角度進行分析( lucas & diener,2008; hasida,2003; 丁新華,王極盛,2004) 。從環境層面看,家庭對青少年心理發展的重要性已被眾多的研究所證實。親子溝通作為家庭因素中的重要方面,對青少年的積極發展和健康成長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 liu,fang,deng,&zhang,2012; schrodt et al. ,2007; 方曉義,戴麗瓊,房超,鄧林園,2006) 。

親子溝通是指父母與子女通過資訊、觀點、情感或態度的交流,以達到增強情感聯絡或解決問題等目的的過程 ( galvin,bylund,&brommel,2004) 。早期有關親子溝通的研究中,多將親子溝通作為多種家庭環境因素之一加以考察,近年來研究者們將焦點轉向從生態系統理論的角度來**親子溝通對青少年發展的影響。該理論將所有影響青少年發展的外在因素看成乙個由微觀環境、中環境、外環境和巨集觀環境四個子系統組成的完整生態系統,並進一步指出親子溝通是微觀環境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環境層面中影響個體發展的最直接因素( bronfenbrenner,1998; 王爭艷,劉紅雲,張雷,雷靂,2002) 。

但在實際中,由於親子溝通是在父母與子女互動過程中產生的,很難從第三者的角度進行客觀測量,除了少數研究採用觀察法進行質性分析外,大部分研究主要運用被試自我報告的方式來間接測量,如國內一系列有關親子溝通與青少年社會適應的研究中均採用了這種測量方法( 方曉義等,2006; 方曉義,林丹華,孫莉,房超,2004; 王爭艷,雷靂,劉紅雲,2004; 雷靂,王爭艷,劉紅雲,張雷,2002) ,也有研究者指出這種自評的測量方法確實有其獨特優勢( 池麗萍,俞國良,2010) 。

據此,本研究擬採用青少年自我報告其感知到的與父母的溝通來間接測量親子溝通,並**親子溝通與幸福感的關係。

國內外關於親子溝通與青少年幸福感關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聚焦在親子溝通對青少年幸福感的直接作用上。國外大量研究發現親子溝通對青少年幸福感有顯著的**作用( hasida,2003; jackson,bijstra,oostra,& bo**a,1998; dixson,1995) 。

而國內有關親子溝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親子溝通與學業成就、社會適應等的關係上( 方曉義等,2006; 方曉義等,2004; 王爭艷等,2004; 雷靂等,2002) 。只有少數研究涉及到親子溝通與幸福感的關係,這些研究在流動兒童和大學生群體中均發現親子溝通可以顯著**幸福感( 陳麗,劉艷,2012; 高豔蘋,魏俊彪,2009 ) 。二是越來越多的研究開始關注親子溝通與幸福感關係中的一些中介變數的作用( koesten,schrodt,& ford,2009; schrodt etal. ,2007) ,有研究發現親子溝通還可以通過基本心理需要滿足、認知靈活性等個體層面因素間接地作用於青少年的幸福感( koesten et al. ,2009; ryan &deci,2000) 。

近年來,基本心理需要滿足對幸福感的意義越來越受到研究者們的重視。其中,ryan 和 deci( 2000) 提出的自我決定理論 ( self-determinationtheory) 頗具影響力。該理論認為,人類具有自主( autonomy) 、勝任( ***petence) 與關係( relatedness)三種基本心理需要。

自主需要指個體有按自己的意志去選擇,並認可自己的選擇,體驗到可以主宰自己行為的需要; 勝任需要指個體需要體驗到有能力完成一定難度的活動或任務; 關係需要指個體需要來自環境或他人的關愛、理解和支援,體驗到一種歸屬感和親近感 ( ryan & deci,2000; deci & ryan,2000a,2000b) 。這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是與生俱來、不可或缺的,如果環境或個體自身能使其基本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將會帶來積極的發展結果,個體幸福感上公升,反之則會使個體心理健康和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受損( ryan & deci,2008; deci & ryan,2000a) 。

基於自我決定理論,國內外研究的角度和切入點主要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一是**基本心理需要滿足對幸福感的直接作用; 二是深入挖掘基本心理需要滿足在環境因素與個體發展關係中的中介機制。

首先,大量研究發現,三種基本需要的滿足能顯著**個體的幸福感水平 ( ryan & deci,2008,2000; deci & ryan,2008; vansteenkiste,lens,soenens,& luyckx,2006) 。diener( 2012) 總結了 30多年來關於幸福感跨文化研究的結果,也得出一致的結論,指出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是少數穩定**幸福感的重要因素之一。另一方面,deci 和 ryan 指出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方式和程度不僅僅受到個體自身能力的制約,更重要的是來自個體所處環境中多種因素的影響( ryan & deci,2000; deci & ryan,2000a,2000b) 。

已有研究發現良好的親子溝通有利於創設滿足基本心理需要的家庭環境,從而有效促進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 von & grotevant,2011; levin & currie,2010) 。

在此基礎之上,自我決定理論有機地整合了外在環境因素和個體內在因素對個體心理發展的作用,指出個體的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是乙個重要的中介變數,來自學校、家庭等的環境因素可以通過滿足個體的基本心理需要,促使其保持積極的心理狀態,從而更好地成長並產生積極的心理和行為發展結果( deci & ryan,2008,2000a,2000b; deci & vansteenkiste,2004; ryan & deci,2000) 。已有研究證實了這一中介機制的合理性,如有研究發現,三種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部分中介了被試運動放鬆時間對其幸福感的作用,其中勝任需要的滿足中介效應最大( gunnell,mack,wilson,& adachi,2011 ) 。 另外,niemiec 和ryan( 2009) 通過研究也發現教師支援可以滿足學生的自主、勝任和關係需要,進而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和幸福感。

而在國內,以自我決定理論為基礎的實證研究偏少,但有研究發現,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是感恩與病理性網路使用行為關係中的重要中介變數,感恩通過滿足青少年自主、勝任和關係三大基本心理需要來減少病理性網路使用行為( 喻承甫,張衛,曾毅茵,葉婷,胡諫萍等,2012) 。

綜上,儘管國內外有關青少年幸福感的研究很多,但該領域的研究尚存在以下問題: 第一,目前有關農村青少年幸福感的研究很少,這與關注其積極發展結果的重要意義不符,有必要對其進行深入研究; 第二,少有研究綜合考慮個體因素與環境因素對幸福感的作用; 第三,根據自我決定理論,青少年基本心理需要滿足是乙個重要的中介變數,但國內研究尚未將其運用於農村青少年群體中。為此,本研究以農村青少年為研究物件,在簡要分析親子溝通、基本心理需要滿足及其幸福感特點的基礎上,結合自我決定理論,著重**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滿足在親子溝通與幸福感之間的中介作用,以期對未來農村青少年幸福感干預研究提供一定的實證基礎。

本研究假設,親子溝通對農村青少年的幸福感存在顯著的直接正向**作用,並能通過自主、勝任、關係三種基本心理需要滿足的中介對其幸福感產生間接作用。

2 物件與方法

2. 1 被試

採用整班抽樣、自願參加的方式,抽取廣西玉林地區的農村小學和初中各兩所,選取 1257 名學生,共獲得 1164 名有效被試。其中男生 562 人,女生595 人,性別資訊缺失 7 人; 五年級 372 人,初一 386人,初二 406 人。被試年齡為 10 ~ 17 歲,平均年齡是 14.

12 ±1. 39 歲。此外,以被試報告的父親受教育水平( 0 -「小學及以下」,1 -「初中及以上」) 、母親受教育水平( 0 -「小學及以下」,1 -「初中及以上」) 和家庭經濟狀況( 0 -「貧困」,1 -「非貧困」)三部分之和作為衡量其家庭社會經濟地位( ses) 的指標,取值範圍為 0 ~3,平均得分 0.

92 ±0. 69,分數越高表明家庭社會經濟地位越高。

2. 2 測量工具

2. 2. 1 親子溝通量表採用 barnes 和 olson( 1985) 編制的親子溝通量表( parent-child ***munication scale) ,分別從青少年日常生活、學習、人際關係、安全問題和情緒問題五個方面,測量親子溝通的開放性程度和存在溝通問題的程度。

該量表共 20 個專案,包括父子溝通和母子溝通兩個分量表,每個分量表都有 10 個專案。

採用五點評分,從「非常不同意」到「非常同意」,分別對被試與父親/母親的溝通情況進行評估,分數越高,表示青少年與父母的溝通越好。該量表已在國內青少年群體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liu etal. ,2012) 。在本研究樣本中,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 為 0.

74,分量表的 α 係數分別為0. 70( 父子溝通) 和 0. 65( 母子溝通) ,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量表結構的整體擬合指數為:

χ2/ df = 3. 01,gfi = 0. 91,nfi = 0.

94,ifi = 0. 96,tli = 0. 95,cfi = 0.

96,rmsea = 0. 042。

2. 2. 2 基本心理需要滿足量表採用 deci 和 ryan ( 2001) 編制的基本心理需要滿足量表( basic needs satisfaction scale in generalscale) 測量個體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包括自主、勝任和關係需要滿足三個維度,共 21 個專案。

其中自主維度 7 個專案( 如「我覺得我能自由地決定怎樣過自己的生活。」) ,勝任維度 6 個專案( 如「認識我的人說我很擅長自己正在做的事。」) ,關係維度 8 個專案 ( 如「我與我接觸的人們相處愉快。

」) 。五點計分,得分越高,表示被試基本心理需要的滿足程度越高。該量表已在國內青少年群體中使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喻承甫等,2012) 。

本研究樣本中,該量表的內部一致性信度( cronbach's α)為 0. 88,各維度的 α 係數分別為 0. 69( 自主) 、0.

67( 勝任) 和 0. 74( 關係) 。驗證性因素分析顯示,量表結構的整體擬合指數為:

χ2/ df = 2. 36,gfi =0. 98,nfi = 0.

95,ifi = 0. 97,tli = 0. 95,cfi = 0.

97,rmsea = 0. 052。

親子溝通講方法

教學目標 通過活動,使學生愛自己的家庭,能尊敬父母和長輩,初步學會關心父母,聽從教導。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明了自己在家庭中的角色,熱愛自己的家庭,能夠尊敬父母和長輩,初步學會關心父母,聽從教導。教學準備 要求學生在家幫父母做一件家務活並帶一張全家合影 教學時間 一課時教學過程 一 談話匯入 昨天你們回...

親子溝通宜忌語

家長最應該說的話 你做得好 經驗分享 肯定 認可和讚賞既可以給孩子指明努力的方向 又可以增強孩子繼續前進的動力。好主意 經驗分享 孩子有了某個好想法,及時肯定孩子的想法是對的,可以提高孩子做事的積極性。我原諒你了 經驗分享 原諒孩子的過錯,對孩子多一些寬容,可以讓孩子更好的改正錯誤,避免以後再犯類似...

專公升本心理學模擬一

一 單項選擇 1.愛因斯坦說 在我的思維結構中,書面的或口頭的文字似乎不起任何作用,作為思維元素的心理的東西是一些記號和有一定明晰程度的意向,由我隨意的再生和組合 這段話所體現的主要思維種類 a動作思維 b形象思維 c抽象思維 d常規思維 2 按照馬斯洛的觀點。個體在感到未來不可 組織結構不穩定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