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設計基本格式

2021-03-04 09:59:48 字數 4935 閱讀 3361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第二節教學設計

第四章:地表形態的塑造

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單位:姓名

教材分析:

這一節內容是以山岳的形成作為典型案例,說明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教材通過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等例項,向學生介紹內力作用是如何影響它們的形成和變化的。

1.對「褶皺和斷層」的形成內容的處理。褶皺和斷層都是由於地殼運動而形成的,而地殼運動對於學生來講是非常陌生和抽象的,學生難以理解板塊的運動情況以及褶皺和斷層的形成過程,最好是借助多**把褶皺和斷層形成的過程用動畫演示出來,同時要提出觀察的要求:

①岩層受什麼力的作用?②岩層發生了什麼變化?③岩層最終的形態是什麼?

這樣,學生就能夠較好地理解褶皺和斷層的形成過程,並能總結出兩者的特徵,並把兩者作對比,為以後在實際當中區分褶皺山和斷塊山打下基礎。

2.對「背斜與向斜」的內容處理。背斜與向斜是本節課的重點與難點,要求學生能根據兩者的特徵來區分二者,而特徵的講授要落實到圖上,培養學生讀圖的能力;建議背斜與向斜的特徵讓學生分組討論得出,老師最好以圖表的形式作總結,其中重點是讓學生掌握如何去判斷岩層的新老的方法。

3.對「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內容處理。背斜向上拱起發育成山嶺,向斜向下彎曲發育成谷地,學生比較好理解;而背斜發育成山嶺,向斜發育成故地,學生較難理解。

建議做乙個模擬小實驗:讓學生帶一塊條形的橡皮擦,擠壓橡皮擦做出背斜與向斜的形態,並分別觀察橡皮擦被做成背斜與向斜時彎曲部分表面有何變化,並思考:該變化對地貌形成有何影響?

通過該實驗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背斜頂部因受張力作用變得破碎易被侵蝕成為谷地,而向斜軸部因受擠壓力作用變得堅固不易受侵蝕反而成為山嶺。老師據此總結:只受內力作用的情況下,背斜成山,向斜成谷;受內外力共同作用下,北斜成谷,向斜成山。

內容解析

1.本節內容的設計思路。山岳是陸地地形的骨架,它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係,所以,在講述了塑造地表形態的力量之後,本節將山岳作為內力塑造地表形態的乙個典型案例單獨講授。

地表形態與人類生活和生產有密切的關係,為了讓學生認識地表形態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影響,本節在講述了山岳的形成之後,還以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為案例,剖析了山岳對人類生活、生產的影響。所以,本節有兩個重點內容:乙個是山岳的形成,介紹了褶皺山、斷塊山和火山的形成、分布和規模;另乙個是山岳對交通運輸線路結構、線路分布格局、線路延伸方向的影響。

本節以山岳為案例,對內力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態進行剖析,目的是讓學生對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有更為深入理解,學會分析內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影響,並將這種案例剖析方法遷移到其他構造地貌的學習中。

2.對褶皺和斷層內容的處理。褶皺山和斷塊山都發育在一定的地質構造上,所以,教材在講述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形成的時候,都是先從褶皺和斷層這些基本地質構造的形成講起的。

它們是學習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基礎,但不是最後的落腳點。最後的落腳點是褶皺山和斷塊山的基本形態。當然,作為基本的地學常識,褶皺和斷層的知識是需要掌握的。

3.「活動1」設計意圖。這個活動旨在強化學生對向斜和背斜的認識。

在大型工程建設中,尤其是設計交通線路走向、修建隧道等時,時常會用到向斜、背斜等地質構造方面的知識。因此這個「活動」的第一步是先根據向斜和背斜的成因和特點,學會如何判斷向斜和背斜;第二步是選擇修建地下隧道的位置。

4.「火山」部分內容組織。教材從三方面介紹了火山,即火山是如何形成的、火山的結構、火山的規模。

在火山的形成部分,教材用對比的方式介紹了兩種不同的火山活動形式及其形成的地貌,一種是裂隙式噴發與玄武岩高原的形成,一種是中心式噴發與火山錐的形成,目的是讓學生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火山噴發都能形成火山錐。這給學生將來有機會到野外觀察火山提供乙個基本常識。

5.「活動3」的設計意圖。本活動中設計了兩個問題,第乙個問題是讓學生用表中給出的資料闡述山岳對交通運輸的影響,培養學生運用資料分析地理問題的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第二個問題是給出實際的案例,讓學生分析在山區修建公路應該考慮哪些自然和人文要素,以考查學生運用課本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地理問題的能力。

表4.1給出的資料是鐵路和公路的坡度限制,即水平前進100公尺海拔高度的變化。從表中可以看出,鐵路對坡度限制的要求較高,而公路的要求較低,對於山岳地區來說,修建公路要比修建鐵路的難度低。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褶皺的概念和基本形態,掌握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了解斷層的概念,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

3.了解火山的形成過程,掌握火山的組成。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1.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

2.通過讀圖分析地質構造的基本型別及其對地表形態的影響,培養學生讀圖能力,培養理論聯絡實際的能力。

(三)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掌握分析、**地理事物的科學方法。

【教學重點】

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的方法,理解褶皺山的概念。

2.掌握斷層對地表形態的影響,理解斷塊山的概念。

3.火山的形成過程

【教學難點】

1.正確判斷背斜和向斜

2.閱讀褶皺、斷層示意圖,分析褶皺、斷層的成因及地貌表現。【教具準備】

背斜向斜比較、斷層等投影片、火山構造動像素材等多**素材庫

【教學方法】:

講授法、**法、動畫演示法、**教學法、小組討論法

【課型】新課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匯入新課】同學們一定見過和聽說過許多山脈,如我國的五岳、四大佛教名山等,不知大家是否注意過這樣乙個問題:這些山脈的形成原因是什麼?他們的形成原因是否一直呢?

這節課我們就來研究這一問題。

【板書】第二節山地的形成

【介紹】山岳又稱山地,是陸地的主要組成部分,也是陸地的骨架。山岳有多種型別,如褶皺山、斷塊山、火山等,它們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內力作用有關。

【板書】

一、褶皺山、斷塊山、火山

【引導】什麼叫褶皺、斷層呢?

(教師在講課時可利用隨手教具——書本、紙張進行演示,並強調岩層的受力方向)

【講解】在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的擠壓作用下,岩層會發生塑性變形,產生一系列的波狀彎曲,叫做褶皺。當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和張力,超過了岩石的承受能力時,岩體就會破裂。岩體發生破裂後,如果兩側的岩體沿斷裂面發生明顯的位移,就形成了斷層。

我們下面先來了解一下褶皺山的有關知識。

【板書】1、褶皺山

①概念:岩層彎曲變形(連續性變形)

【指導讀書】褶皺的基本形態表現為兩種,即背斜和向斜。什麼是背斜、向斜呢?

(教師在黑板上用板筆繪出背斜和向斜的形態圖,並標出受力方向)

【板書】②形態:背斜和向斜

褶皺形成過程:

【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背斜和向斜從外部形態上看有什麼不同呢?

【學生回答】從外部形態看,背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上拱起,向斜的岩層一般是向下彎曲的。

【教師講解】在地貌上,背斜常成為山嶺,而向斜常形成谷地或盆地。但這只是一般情況,還有特殊情況。

(教師用黑板擦把背斜上部擦去一部分,把向斜上部用粉筆添繪上一部分,變成「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形態。)

【引導】大家請看!有的時候恰恰相反,背斜由山嶺變成於谷地,而向斜由谷地變成了山嶺,這是怎麼回事呢?

【學生回答】略

【教師講解】這是受到外力作用的結果。背斜頂部因受到張力作用,岩性比較疏鬆,若裸露在地表很容易受到風力、流水等外力因素的侵蝕,所以就有可能變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因受到擠壓力作用,岩性比較堅硬不容易被外力侵蝕,反而成為山嶺。所以我們在分析問題時,既要看到它的一般性,也要注意到它的特殊性。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這種現象叫地形倒置,在山區、礦山等地帶是可以看到的。所以我們不能簡單地從形態上來判斷背斜或向斜。背斜頂部被侵蝕後,下面的岩層裸露出來,所以從岩層的新老關係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層較老,兩翼岩層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層較新,兩翼岩層較老。

無論岩層怎樣變形,依據岩層的新老關係來判斷背斜或向斜,都是可靠的。

【板書】正地形(「背斜成山、向斜成谷」)與逆地形(「背斜成谷、向斜成山」)

⑤背斜與向斜的比較:

【出示投影片】背斜和向斜同學們弄清楚了嗎?下面我們通過這一**再來比較一下。背斜向斜比較表。

【說明】由背斜或向斜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褶皺山。褶皺山的規模有大有小。大規模的褶皺山系可以綿延數千千公尺,如縱貫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以及橫貫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喜馬拉雅山系等。

小規模的褶皺山只有幾十公尺。

【轉折過渡】書頁紙張很柔軟,受力發生了彎曲變形——褶皺,岩層可塑性差,如果地殼運動產生的強大壓力或張力超過了岩石的強度,岩層會怎樣?(岩層會斷裂錯開)用吹塑紙教具在黑板上演示:斷層、階梯狀斷層、地壘、地塹。

【板書】2、斷層山──岩層變位(不連續的變形)(注意與褶皺比較)

(教師在黑板上用粉筆繪出斷層示意圖)

【教師講解】從斷層兩側岩塊的相對移動方向(可能一側上公升或一側下沉)可看出,相對上公升的岩塊,在地貌上常形成塊狀山地或高地,如我國的東嶽泰山、西嶽華山、江西廬山等名山,都屬於上公升的岩塊;另一側相對下沉的岩塊,則常形成谷地或低地,如我國陝西南部的渭河平原、山西中部的汾河谷地。

斷層在山區是經常可以看到的,常常表現為懸崖、陡壁、峽谷等。在斷層構造地帶,由於岩石破碎,易受風化侵蝕,常常發育成溝谷、河流。

由斷層發育而成的山嶺和谷地,統稱為斷塊山地,簡稱斷塊山。斷塊山是地殼運動過程中形成的一種分布十分廣泛的地貌形態。它的規模大小不等,大的斷塊山可以延伸數千公尺,如我國的華山(圖4.12)等,小的只有幾十公尺。

【出示投影片】

【板書】

【轉折過渡】除了以上所說的褶皺山和斷層山之外,是否還有其他型別的山脈呢?試舉一例說明。

【學生思考後回答】有,如富士山屬於火山。

【教師總結】同學們回答的很好,還有火山,那麼火山是如何形成的呢?這就是我們要研究的下乙個問題。

【板書】3、火山

【指導讀書】請同學們閱讀教材p81思考:

①玄武岩高原和火山有什麼聯絡與區別?

②火山由哪幾部分構成的?

③火山的規模是否相同?

【學生回答】

①聯絡:玄武岩高原和火山都是由於處於地下深處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作用下,有時候會沿著地殼的薄弱地帶噴出地表而形成的。

學習永威教案設計的基本格式要求

課題 課型 教學目標 略 重點難點 略 教具教法 教學時間 課時 主備課人 備課時間 年 月 日 第一課時 第二課時相同 教學過程 基本環節主要包括以下六個方面,內容必須充實詳細,步驟符合下列基本要求。一 匯入新課。略 二 出示本節教學目標。略 三 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先學 自學導航 自學導航 內容,...

教案基本格式

課題 居中書寫 即所教課文的題目,如 社戲 一般不須註明課文作者姓名。教學目標 即通過本篇課文教學,期望學生達到的語文知識能力 語文學習方法 情感態度方面的具體結果。教學目標要具體,忌浮泛。一般說來,語文教學目標的陳述有四個基本要素 行為主體 可省略 行為動詞 行為條件 表現程度。如某教師擬設的 背...

《小蝦》教案設計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 三年級下冊第三單元 執教老師朱玫梅 河南省南陽市第七小學 北師大版小學語文三年級上冊 小蝦 教案設計 南陽市第七小學朱玫梅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描寫小蝦生活習性的文章。文章通過對 我 觀察到的小蝦吃食 打架等細節的描寫,突出了小蝦有趣 脾氣不好兩個特點,抒發了 我 對小蝦的喜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