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挫折及其應對

2021-03-04 01:04:36 字數 4833 閱讀 4482

「人生逆境十有**」。大學生活中,由於主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制約,不可避免地遇到挫折,如專業不滿意,學習不理想,身體不適,同學關係緊張,情感困擾,或者各種意外事件,當這些事件對大學生自己意義特別重大(主觀上和客觀上的)但不能應對時,就會對大學生的各方面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繼而出現心理問題。例如使大學生心理失衡,進而導致焦慮不安、退縮甚至攻擊、輕生等。

一、挫折概述

人的行為總是從一定的動機出發達到一定的目的地。如果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了障礙,有三種情況:改變行為,繞過障礙,達到目標;如果障礙不可逾越,可能改變目標,即改變行為的方向,達到改變後的目標;如果在障礙面前無路可走,不能達到目標的話,就會產生挫折感。

因此,挫折指人們在通向目標的道路上遇到障礙無法克服,而又不能改變這個目標時產生的緊張情緒反應。在人們的日常生活用語中,「挫折」指挫敗、阻撓、失意、失利、失敗的意思。

挫折包括三方面:挫折情景、挫折認知和挫折反應。

1、挫折情景:指人們的需要不能獲得滿足的內外障礙或干擾等情景因素,如考試不及格、競選失利、失戀等等。

2、挫折認知:指人們對挫折情景的知覺、認識和評價。挫折認知既可以是對實際遭遇的挫折情景的認知,也可以是對想象中可能出現的挫折情景的認知。

3、挫折反應:指人們伴隨著挫折認知,對於自己的需要不能滿足時產生的情緒和行為的反應,常見的有焦慮、緊張、憤怒、躲避或攻擊等。

二、挫折理論

1、挫折——攻擊理論

認為攻擊行為的發生總是以挫折的存在為先決條件,同樣,挫折的存在也總是要導致某些形式的攻擊行為。

2、需要和緊張的心理系統理論

著名心理學家勒溫認為個體的需要若得不到滿足,就會出現緊張、焦慮等心理狀態,從而失去平衡,產生失敗的情緒體驗,既挫折感。

3、社會文化理論

這一理論強調文化和社會條件對個體挫折的產生及其反應的影響,重視社會環境和文化因素對人們的行為和人格特徵的影響,認為挫折的產生是由於人們「向上意向」、「自我實現」受到壓抑的緣故。

三、挫折產生的原因

(一)客觀原因

由客觀原因引起的挫折,叫做環境起因的挫折,即外因。環境因素可以分為以下三種:

1、自然環境因素。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按照自己的固有規律發展著。因此,作為每乙個在自然環境中生存發展的人,必然會遇到自然因素引起的種種挫折。

俗話說:「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例如,自然災害(**、洪水)以及由於自然因素影響而引起的疾病、事故等等,這些都是人們無法克服的客觀因素。

2、社會環境因素。大學生生活在社會之中,社會的政治、經濟、道德甚至風俗習慣等,都可能是引起大學生挫折的因素。例如,由於各地風俗習慣不同,造成的人際關係緊張;因家庭貧困而難於完成學業等。

這些都可能成為挫折的原因。社會環境造成的挫折對干人行為產生的影響,遠比自然環境因素造成的影響要大。

3、大學校園的種種因素,也可能是導致大學生挫折的直接原因。例如,大學生對就讀的大學不盡如己意。一位大學生這樣寫道:

「高中畢業了,我以高出錄取分數線的成績考入xx大學,看到別的不如我的同學去了比我更好的學校,我感到委屈與憤懣。」人際關係也常常引起大學生挫折的重要因素。其中同學之間、異性朋友之間的人際交往挫折對大學生的影響最大。

長期以來,我國教育重視知識的教授,忽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也會使學生的適應能力較差,稍遇挫折便無所適從。

(二)挫折產生的主觀因素

由主觀原因引起的挫折,相當大的部分是由於大學生自身的能力與認識等方面因素引起的,是指主體因素或內在因素。包括個體生理和心理上的條件與需要發生衝突造成的挫折兩種情況。

1、個體生理方面的因素,指個體的身材、外貌等生理方面的原因。由於這樣的限制,使自己追求的目標不能達到而造成挫折。

2、個體心理方面的因素。由於個體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挫折的情況更為複雜。例如,需要的衝突、動機的矛盾能力和期望之間的差距、人際關係障礙、學習上的不適應、生活上的創傷都是造成挫折的原因。

(三)突發事件

如親人患重病或者猝逝,本人突患重病,或者由於某些原因不得不終止求學等等。這些突發事件極易形成重大挫折,還可能導致個體出現嚴重的心理問題。

四、大學生受挫後的行為反應

(一)積極的行為反應

一般而言,挫折使人表現出痛苦、焦慮、沮喪、憤怒等情緒狀態。大學生應對挫折積極的行為反應,可以使大學生心理挫折得到一定緩衝,有助於不良情緒得到緩解,恢復心理平衡,維護自身的身心健康。

1、表同

這是個體在遭遇挫折時自覺地效仿他人的優良品質和獲得成功的經驗和方法,使自己的思想、目標和行為更加適應環境、社會的要求,從而在主觀上增強獲得成功的信念和勇氣。人們常說:「苦不苦,想想長征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

」就是運用表同的作用。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常常把一些歷史名人、科學家,或者某些明星甚至自己身邊的同學,作為自己表同的物件。尤其是那些與自己家境條件、經濟狀況、社會經歷相似或者相近的名人,更是他們表同的物件。

大學生從表同物件的人生經歷、奮鬥或成功過程中獲得信心、力量和戰勝挫折的勇氣。

2、昇華

昇華指個體因種種原因無法達到原定目標,或者個體的動機和行為不為社會所認可的,轉變為符合社會引起的動機和需要,表現出富有建設性、有利於自身發展的較高層次的境界和行為。昇華能使原有的動機衝突得到合理宣洩、消除焦慮情緒,彌補因挫折而喪失的自尊和自信,保持心理平衡,減輕挫折造成的痛苦。

3、補償

在生活中由於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使個人的某乙個目標無法實現時,行為主體會以新的目標代替原有目標,從而以現實取得的成功體驗去彌補原有失敗的痛苦,這就是人們受挫的補償行為反應,「失之東隅,收之桑榆」。例如,補償可以相應減輕受挫後的消極情緒的壓力。

但是,補償行為有積極和消極之分。如果補償選擇的新目標符合社會規範和人的發展需要,這時的補償行為是積極的。如果補償選擇的新目標不符合社會規範或者有害於身心,只是為了獲得暫時的心理平衡和心理滿足,無益於心理健康發展,有時還會導致自暴自棄,甚至墮落犯罪,危害他人與社會。

例如,某些大學生在學習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就以學習以外的活動來補償。提出:人生本是happy,何必整日study,找個漂亮的lady,天天都去happy。

大學生遇到挫折時,應該採取積極的補償行為,通過別的途徑達到目標,東方不亮西方亮,相信條條大路通羅馬。只要目標明確,行動正確,一定會實現自己的理想。

4、幽默

當處境困難或尷尬時,心理比較成熟的大學生,會以幽默來化險為夷,在無傷大雅的情景下巧妙的處理問題,擺脫困境,維護自己的心理平衡。我們在生活和學習中,時常幽默一下,不僅可以緩解緊張情緒,還有利於解除人際關係的僵局,促進人際交往,也有利於自己的身心健康。舉例,林肯是美國歷屆**中最富幽默感的人,被人譽為一代幽默大師。

有一次在演講時,有人遞給他一張紙條,上面只寫了兩個字:"笨蛋。"他舉著這張紙條鎮靜地說:

"本**收到過許多匿名信,全都是只有正文,不見署名,而剛才那位先生正好相反,他只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忘了寫內容。"

德國空軍將領烏戴特將軍患有謝頂之疾。在一次宴會上,一位年輕的士兵不慎將酒潑灑到了將軍頭上,頓時全場鴉雀無聲,士兵驚駭而立,不知所措。倒是這位將軍打破了僵局,他拍著士兵的肩膀說:

"兄弟,你以為這種**會有作用嗎?"全場頓時爆發出笑聲。人們心中緊繃的弦鬆弛下來,而將軍的大度和幽默博得了人們的尊敬與愛戴。

(二)消極的行為反應

消極的行為反應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可能暫時緩解受挫者的緊張心理和消極情緒,但這種行為反應缺乏積極的意義,其後果一方面對大學生自身身心發展不利,甚至誘發精神疾病;另一方面還可能危害他人和社會。所以要避免受挫後採取消極的行為反應。

1、攻擊

人們在受挫以後,在非理智情況下把憤怒或者某些消極情緒指向造成其受挫的物件——人或者事物,表現為對他人譏諷、漫罵、毆打甚至傷害,以及損壞物品等行為,這是一種破壞性的行為。舉例:2023年11月1日,盧剛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在美國愛荷華大學學習期間,由於未獲得該大學d.

c.斯普頓特1000美元的**獎,開槍打死與該**獎評比有關的6人後,開槍自殺。大學裡發生的一些打架鬥毆、損壞公物等現象,一般都和大學生受挫後的攻擊行為有關。

攻擊行為往往發生在那些缺乏生活經驗,比較簡單、魯莽、衝動性的學生身上。通過攻擊行為雖然可以暫時發洩心中的憤懣與不快,但並不能消除原有的挫折感,還會引起新的挫折,同時危害他人與社會。

2、倒退

倒退行為,指受挫者在受到挫折後,表現出與自己的年齡不相稱的諸如幼稚等反常行為,一般稱為「裝小」。當人們受到挫折以後,如果以成熟的**的行為方式面對挫折,就會產生心理上的焦慮、不安。受挫者為了避免,放棄已經習得的、成熟的、**的正常行為方式,而恢復使用早期幼兒幼稚的方式加以應付,從而減輕內心的心理壓力。

如遇到困難時,像孩子般的號啕大哭,因不願承認錯誤而耍賴或喋喋不休,做事沒主見,盲目相信他人等等。因為大學生在心理上尚未完全成熟,在遇到困難或不開心時,偶爾哭鬧一下,顯得正常且容易被他人接受。但如果經常使用,或藉此來博得他人的同情和關注,以避免面對現實同情的痛苦,則是一種不健康的心態。

3、固執

一些大學生受到挫折後,往往不分析失敗的原因,反而盲目地重複導致其受挫的無效行為,這就是固執的行為反應。認準了準確的道路奮勇前進,不達成目標不鬆懈是執著;一意孤行,沿著錯誤的方向不撞南牆不回頭,是為固執。

4、反向

一般來說,個人的行為方向和他的動機方向是一致的,即動機發動行為促使行為向滿足動機的方向進行。但是,有些大學生受挫後,採取一種與原意相反的態度或行為,其目的在於避免或減輕自尊心受損。這種把自己一些不符合社會規範、不被允許的願望和行為,以一種相反的態度和行為表現出來,以掩蓋自己的本意,避免或減輕心理的壓力的行為反應,稱為反向。

例如,自卑者有時會表現的反常自負;有的大學生對某異性非常傾慕,由於害怕遭到拒絕而裝出一副不屑一顧的樣子。長期運用反向行為會從根本上扭曲自我意識,使動機與行為脫節,造成心理失常。

5、壓抑

壓抑指個體把自己意識不能接受的觀念、慾望、衝動、情感和痛苦經驗,壓抑到潛意識中,使之不能進入意識而被遺忘,從而避免痛苦。壓抑是行為主體的一種「主動遺忘」,那些被壓抑的東西並沒有消失,它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覺影響人們日常心理和行為,並且一旦出現相近的場景,被壓抑的東西就會冒出來,對個體造成更大的威脅和傷害。它不僅影響個體的正常活動,而且會引起心理異常和心理疾病。

大學生常見挫折及其應對策略

一 大學生常見挫折及特點 一 什麼是挫折 挫折是一種普遍存在的心理現象,是個體從事有目的的活動時,遇到無法克服的障礙或干擾而產生的緊張狀態和情緒反應 二 挫折的性質及其轉化 消極性 vs 積極性 挫折的消極性和積極性都是相對的,也是可以轉化的。挫折的轉化是指當人們遇到挫折時,以積極的態度向挫折學習,...

大學生心理挫折與應對

大學生是乙個社會及家長寄予了很高期望,個人成才願望強烈,但同時心理發展又尚未成熟的特殊群體。隨著社會生活競爭的日益加劇,大學生所面臨的心理困惑和問題日益突出。很多學生在面對挫折時不知所措,一兩次失敗之後就變得一蹶不振,這種問題必須得到有效的解決,就必須要求我們當代大學生要有健全的人格,適應社會的能力...

大學生如何應對就業挫折

什麼是挫折?在討論如何應對挫折前,我們首先應該深入了解挫折。從本質來看,挫折指的是個體在從事有目的的社會活動過程中,遇到障礙或干擾,致使其動機不能獲得滿足時產生的情緒狀態。它是人的一種主觀情緒體驗。不同的人對待相同事件的挫折體驗是存在著差異的。即使是同乙個人,對待相同的事件的挫折感也會隨著所處情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