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設計的開始》有感

2021-03-04 00:09:29 字數 3097 閱讀 2190

《設計的開始》一書,出版於2023年,那時,王澍還籍籍無名。2023年,王澍獲獎,一鳴驚人。十年的沉寂被傳誦為了十年磨礪,終是涅槃重生。

我個人偏愛王澍的設計,總覺得他不一樣,我做不到他那樣,只能視其作精神偶像。

初讀《設計的開始》,似乎是像王澍的作品集簡介,他屈指可數的小設計。小是指這些設計的建築規模,小是指主流社會需求對王澍的束縛。文中實際多為一些小品的營造,但王澍心很大,他將他們稱作是微型建築:

50平方公尺的二居室內造園林、8盞「微型房子」的燈具,等等。全文共分幾個章節,由於在此之前我閱讀得識柯林羅的《拼貼城市》,與之生澀晦暗的哲學文筆相比,《設計的開始》真是一本很好懂字的書,但是讀著讀著,便也不禁陷入不斷的哲學理論的旁徵博引之中,這對我是個煎熬。於是我今天寫下的都是我在有限地讀懂王澍文字的基礎上一些隨想。

「…我一向把自己的設計當做一種『研究』。所為研究,就是不斷去實驗一些連自己都不懂的東西

設計的開始2》

研究——如果我知道這麼做可以,那麼我幹嘛還去做?如果一定要做,那麼為什麼我一定要這麼做?為什麼不試試其他的辦法可不可以做到。

我不擔心失敗,失敗不意味著這個方法未必不行,也許是用錯在此時此地,我更想知道的是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失敗並不是我的目的,我並不崇尚利用失敗來曬選成功的可能,甚至反感。

因此,我需要了解很多知識,需要大量的閱讀,要不斷地學習那些技術和方法,只有會的越多,才知道哪些是不用再做了,回得越多,節省驗證的時間就越多,新的嘗試就會越多,這不就是學習的意義嗎?

「…一件固定的家具反而使喝酒變得無趣,這個工作室沒有家具,卻處處可當家具用。總有乙個地方適合哪怕再不規範的坐姿,說到底,索性躺下,也讓人舒服……」

設計的開始2》

不要給功能定性。我家的餐廳也有乙個吧檯,但卻從未在吧台上喝多一次酒,或者圍坐在吧檯聊天,沒有遮陽的文化,也沒有這樣情趣的朋友。它的存在如同乙個詞「附庸風雅」。

更有趣的是,吧檯旁邊是一張麻將桌,從一開始就這麼設計的,但凡家父家母聚友開桌之時,麻將桌上原來擺放的花瓶和水果盤都被挪至吧台上,吧檯也就成了乙個擺放雜物的地方,而吧台上的酒杯吊架,安靜的酒杯,揹負著積灰。我有時會想,既然旁邊的麻將活動是必須的,那麼這裡需要的只是乙個可以擺放東西的承載物,僅此而已,吧檯的暢想就更可笑了。

但是,沒有了功能性的特殊考慮,我們對於空間還有設計的能力嗎?難道面對任何乙個設計,都留下乙個空空的立方體給使用者,隨他們自己的習慣去整合嗎?問題是,他們沒有了制約,知道該怎麼做嗎?

**睡、**吃、**洗漱、**會客…而且,是否會因為功能集中或者使用者的慵懶而變得亂遭一團,乙個地方什麼都有,什麼都可以發生。就像我眼前的書桌,放下筆記本後所剩無幾,於是滑鼠線下面是手機,手機枕著錢包,錢包下面是電源線,電源線蓋著鑰匙,鑰匙旁散落著菸灰…天啊,那麼我的水杯放在哪呢?

「一切知覺都浸透了過去的經驗,即可我們回憶往事時,歷史就變成了現在的一部分,並且繼續存在於攙和這空間和時間的一瞬間的活生生的多樣性中」

造園記》

2023年6月,鄭州下了一場大暴雨,天陰沉到了似乎觸手可及,電閃雷鳴,不多會兒,大暴雨如期而至。我開啟十樓的窗戶,雨聲震得我聽不到其他的聲音,卻是將我隔離了這個喧鬧的世界,耳邊是清淨的。大雨在沖刷著這座城市,空氣的汙塵讓我聞到了泥土的味道,我在想這座城市有多久洗澡了,這次應該能洗的乾乾淨淨。

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密,泥土味淡去之時,我探頭俯身去看這座城市,卻是驚住了,因為這座城市幾乎沒有任何生機。一座座的水泥盒子在狂風中在大雨中堅定地聳立,畫面是靜止的,我不禁去尋找「動的」東西,有沒有抱頭奔跑的人,有沒有行駛的車,閃耀的車燈,有沒有搖曳的樹,卻是一無所獲。

一場大雨將人與自然隔離的太遠太遠了,人們逃離到水泥盒子中抵抗自然災害,卻是將城市的生機也帶走了,成了「死城」,這不禁讓我害怕顫慄,為什麼大雨中城市是這樣的冰冷生硬,還是它本來就是這般,城市中如何才能建立起與自然的對話,與生命的交流。

雨洗死城。

「…時下人們對颳風下雨之類的事已太不敏感了,在所謂高技術的包裝下,建築更是如此。王澍說:『中國傳統建築對這些都是非常敏感的』…」

夯土的實驗》

微小的自然反應,例如颳風下雨,似乎人們都在乎,又是帶有反感,因為它們使人們失去原有的節奏而重新需要適從,因此這些小的自然現象往往被人們稱為自然災害。建築為人們遮風避雨,使人們的節奏不受影響,慢慢的建築的內外產生了巨大的反差——有時屋外狂風四起,屋內卻燭光高昂;有時屋外瓢潑大雨,屋內卻是寂靜無聲,一道牆阻隔出兩個心境,六面牆分出了兩個世界。

偏愛中國園林,文人們的心境是要聆聽自然。雨打芭蕉,簌簌唏噓,開窗、倚欄、偏聽、獨賞,這樣的心境現在不知還有幾許。風雨無錯,人亦無錯,只是人們在趨利之中漸漸地失去讓心和自然打交道的興趣。

聽雨軒,多麼雅緻意境的名字,在現在建築中,只怕有其名者無其實了。

「我把城市看做迷宮,就是把城市的語言看做多種推理能力的並置,並且不急於去區分優劣……」

王澍《時間停滯的城市》

迷宮,城市。城市像迷宮,城市的道路肌理宛若迷宮,大街小巷,曲折蜿蜒,一望無盡,整個城市各個系統相互貫通,卻有死胡同,這些都與迷宮般有著許多的相同內涵元素。人初次置身於城市中,很難找出自己的位置,看不清全域性,只能專注於腳下,並嘗試著不斷的摸索的去了解這個城市。

顯然,王澍想表達的並不是我這個意思,他更關注城市的發展的,將城市看做迷宮一般去了解城市發展的有序和無序。當我們去做乙個迷宮的遊戲時,我們看的到入口在**,出口在**,入口就彷彿我們看得到我們現在所處的社會的面貌,出口能否就代表我們所能預想的城市發展的未來形態。但是你卻一看不出如何從入口走向出口,歷經其中,甚至要經歷幾次失敗,再回返原處,繼續探索,這需要一步步地走,更重要的是這需要時間。

有沒有過這樣的時刻,你距離出口僅有一牆之隔,你滿懷希望的認為自己距離出口已經近在咫尺的時候,卻發現永遠都走不到出口,這依然是條死路,那麼這已經是走的很深的路了,成功距離如此之近,不安分的因素是否開始躁動——不過是一牆之隔,推倒便是,規則束縛不住急功近利的眼紅狂熱。於是,你「早」一點走到了出口,卻不知幾人還會重新嘗試那條真正正確的道路。

時代的快速發展,一道牆早已不是阻隔,兩道不是,翻越牆的個數就越來越多。「五年計畫」或「三年變樣」的城市規劃的口號反映出,城市的發展週期越來越短。古之建都,動輒百年,技術的滯後的背後卻是文化的積澱,一些名聲響亮的小城鎮,多已消失無存,一座小城的積澱,唯有百年之上,才能敲動內心的共鳴。

終究一天,城市迷宮的玩法千篇一律的成為了入口與出口之間連線,這條直線無視隔牆,踐踏著文化基礎,沒有了任何的約束和指引,帶著唯一的目的性,直面出口。城市的新肌理簡約到了只有一條直線,整個中國的發展就是條條直線的橫豎相錯,這般的城市,亡乎?危矣。

讀人性的有感

黃浦江路小學杜紅娟 你如果關心別人,在兩個月內所交的朋友,就比乙個需要關心他自己的人,在兩年內所交的朋友還要多。這是 人性的弱點 中的一句話。友誼是我們每人都需要的,常言道 團結就是力量 只有在朋友 親人的幫助下,才能把事情辦好,人性的弱點 就告訴了我們如何贏得朋友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是啊!批評是危...

讀民用場地設計有感

曾裕峰11080126 期盼已久的 民用場地設計 一書終於速遞到我手中,雖然只是粗略通讀了一遍,但是這書卻像一座知識寶庫向我開啟大門一般,令我沉迷其中不得自拔。趙曉光教授巨集博的知識和通俗的語言充分展示了其專業的設計能力和深厚的文字功底,讓我頗有啟發。民用場地設計 採用專業理論與工程實踐並重的方式,...

讀《銷售 設計對了就成交》有感

堅定銷售信念打牢成交基礎 作為一名銷售人員,加強學習是在職業生涯中一項重要的進步途徑,而理論學習更能從他人的聰慧之中吸收到先進的銷售理念,使自身的工作立足於不敗之地。為了更好的完成工作業績,使銷售工作有序發展,日前,我閱讀了荊濤先生撰寫的 銷售 設計對了就成交 這本書,在書中我充分體會到,對洽談的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