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後感的寫作

2021-03-04 00:09:29 字數 4652 閱讀 9792

一、讀後感的特點

閱讀中和閱讀後通常有三個事情要作:一是摘錄好的詞語、句子和段落,做好積累工作;一是縮寫內容,或者編寫提綱;一是寫閱讀後的體會感想(讀後感)。

讀後感,顧名思義,要先有"讀",而後才有"感"可言,它將閱讀與寫作緊密地聯絡在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我們閱讀了一篇文章、一本書、一首詩,而後將自己的感受、心得、體會寫下來形成文字,就是讀後感。所謂「感」,可以是從書(文章)中領悟出來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書(文章)中的內容啟發而引起的思考與聯想,可以是因讀書(文章)而激發的決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讀書(文章)而引起的對社會上某些醜惡現象的抨擊、諷刺。

讀後感的表達方式靈活多樣,基本屬於議論範疇,但寫法不同於一般議**,因為它必須是在讀的基礎上發感想。

據此,有兩點先要特別提醒:

1、吃透文義。寫讀後感之前,所要寫的物件文章或者書籍要讀透,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如果讀不透,寫的時候就會東一句,西一句,不知所云。

2、是自己在寫讀後感,是自己的感受或者感悟。千萬不要說教別人,令人味同嚼蠟。有的讀後感,從頭到尾除了概括引用原文之外,就是在對別人指手畫腳,搞了很多名言名句鑲嵌其中,滿以為光彩奪目,實則堆砌材料,讓人不不忍卒讀。

這是很多讀後感的通病。

怎樣寫好有體驗、有見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讀後感呢?

二、寫讀後感的基本要求

首先,要讀好原文

「讀後感」的「感」是因「讀」而引起的。「讀」是「感」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感」?

讀得膚淺,當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讀得認真,才能有所感,並感得深刻。如果讀的是議**,要弄清它的論點(見解和主張),或者批判了什麼錯誤觀點,想一想你受到哪些啟發,還要弄清論據和結論是什麼。

如果是記敘文,就要弄清它的主要情節,有幾個人物,他們之間是什麼關係,以及故事發生在哪年哪月,即作品涉及的社會背景,還要弄清楚作品通過記人敘事,揭示了人物什麼樣的精神品質,反映了什麼樣的社會現象,表達了作者什麼思想感情,作品的哪些章節使人受感動,為什麼這樣感動等等。

總之,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要力求做到「讀」能抓住重點,「感」能寫出體會。

其次,要排好感點

讀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會有許多感想和體會;對同樣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更是會產生不同的看法,受到不同的啟迪。以大家熟知的「濫竽充數」成語故事為例,從諷刺南郭先生的角度去思考,可以領悟到沒有真本領蒙混過日子的人早晚要「露餡」,認識到掌握真才實學的重要性;若是考慮在齊宣王時南郭先生能混下去的原因,就可以想到領導者要有實事求是的領導作風,不能華而不實,否則會給混水摸魚的人留下空子可鑽;再要從管理體制的角度去思考,就可進一步認識到齊宣王的「大鍋飯」缺少必要的考評機制,為南郭先生一類人提供了飽食終日混日子的客觀條件,從而聯想到,打破「鐵飯碗」,廢除大鍋飯的必要性。

只要認真讀好原作,可以寫出讀後感的方面很多,你可以抓住原作的中心思想寫,也可以抓住文中自己感受最深的乙個情節、乙個人物、一句閃光的語言來寫。總之,只要是原作品的內容,只要你對它有感受,都可能寫成讀後感,這時你要把所感受到的都羅列出來,然後從中選擇感點。

第三、要選準感點

看完一本書或一篇文章,你的感受可能很多,可以排出許多感點,如果面面俱到像開雜貨鋪一樣,把自己所有的感受都一股腦地寫上去,什麼都有一點,什麼也不深不透,重點部分也像蜻蜓點水一樣一掠而過,必然使文章平淡,不深刻。更重要的是,在一篇讀後感裡只能論述乙個中心,所以動筆寫感受前要認真思考、分析,對自己的感想加以提煉,選擇自己感受最深、角度最新、現實針對性最強、自己寫來又有話可說的乙個感點,作為讀後感的中心,然後加以論證成文。總之,要突出一點,深入挖掘,寫出自己發自內心深處的真情實感,而不是「檢討書」或「保證書」,要寫出獨特的新鮮感受,力求用有新意的見解來吸引讀者或感染讀者。

感受越深,表達才能越真切,文章才能越感人。

第四、要敘述簡明

既然讀後感是由讀產生感,那麼在文章裡就要敘述引起「感」的那些事實,有時還要敘述自己聯想到的一些事例。一句話,讀後感中少不了「敘」。但是它不同於記敘文中「敘」的要求。

記敘文中的「敘」講究具體、形象、生動,而讀後感中的「敘」卻講究簡單扼要,它不要求「感人」,只要求能引出事理。初學者寫讀後感引述原文,一般毛病是敘述不簡要,實際上變成複述了。這主要是因為不能把握所要引述部分的精神、要點,所以才簡明不了。

簡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簡」還要「明」。

讀後感的寫作,要處理好「讀」與「感」的關係,做到議論,敘述,抒情三結合。通常以簡介所讀作品的內容開頭,用3~4句話概括為宜,然後,再寫體會,結尾也大多再回到所讀的作品上來。切記要把重點放在「感」上,還要聯絡自己的生活實際。

第五,要注意聯絡

寫讀後感的重點應是聯絡實際發表感想。我們所說的聯絡實際範圍很廣泛,可以聯絡個人實際,也可以聯絡社會實際,可以是歷史教訓,也可以是當前形勢,可以是童年生活,也可以是班級或家庭狀況。(無論怎樣聯絡都要突出時代精神,要有較強的時代感)這就需要展開聯想,聯想的形式有相同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同性)、相反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反性)、相關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關性)、相承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承性)、相似聯想(聯想的事物之間具有相似性)等多種。

寫讀後感尤其要注意相同聯想與相似聯想的運用。

提醒:讀後感絕不是對原文的抄錄或簡單複述,也不能脫離原文任意發揮,應以寫「體會」為主。

三、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結構:引、議、聯、結)

(1) 引——圍繞感點引述材料。簡述原文有關內容,如所讀書、文的篇名、作者、寫作年代,以及原書或原文的內容概要。寫這部分內容是為了交代感想從何而來,並為後文的議論作好鋪墊。

這部分一定要突出乙個「簡」字,決不能大段大段地敘述所讀書、文的具體內容,而是要簡述與感想有直接關係的部分,而且要把重點寫出來,同時略去與感想無關的東西。

(2) 議——分析材料,提煉感點。亮明基本觀點。在引出「讀」的內容後,要對「讀」進行一番評析。

既可就事論事對所「引」的內容作一番分析;也可以由現象到本質,由個別到一般的作一番挖掘;對寓意深的材料更要作一番分析,然後水到渠成地「亮」出自己的感點。要選擇感受最深的一點,用乙個簡潔的句子明確表述出來。這樣的句子可稱為"觀點句"。

這個觀點句表述的,就是這篇文章的中心論點。"觀點句"在文中的位置是可以靈活的,可以在篇首,也可以在篇末或篇中。初學寫作的同學,最好採用開門見山的方法,把觀點寫在篇首。

(3) 聯——聯絡實際,縱橫拓展。圍繞基本觀點擺事實講道理。寫讀後感最忌的是就事論事和泛泛而談。

就事論事撒不開,感不能深入,文章就過於膚淺。泛泛而談,往往使讀後感缺乏針對性,不能給人以震撼。一篇好的讀後感應當有時代氣息,有真情實感。

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善於聯絡實際。這「實際」可以是個人的思想、言行、經歷,也可以是某種社會現象。

聯絡實際時也應當注意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觀點服務,而不能盲目聯絡、前後脫節。聯,既可以由此及彼地聯絡現實生活中相類似的現象,也可以由古及今聯絡現實生活中的相反的種種問題。既可以從大處著眼,也可以從小處入手。

當然在聯絡實際分析論證時,還要注意時時回扣或呼應「引」的部分,使「聯」與「引」「藕」斷而「絲」連,這部分就是議**的本論部分,是對基本觀點(即中心論點)的闡述,通過擺事實講道理證明觀點的正確性,使論點更加突出,更有說服力。這個過程應注意的是,所擺事實,所講道理都必須緊緊圍繞基本觀點,為基本觀點服務。

(4) 結——總結全文,昇華感點。「讀」的內容不放鬆。結構上,一般在開頭以自己的語言為主,概括式提示「讀」,從中引出「感」,在著重抒寫感受後,結尾又回扣「讀」。

以上四點是寫讀後感的基本思路,但是這思路不是一成不變的,要善於靈活掌握。比如,"簡述原文"一般在"亮明觀點"前,但二者先後次序互換也是可以的。再者,如果在第二個步驟擺事實講道理時所擺的事實就是社會現象或個人經歷,就不必再寫第三個部分了。

讀後感的題目可以用《<×××>讀後感》;也可以用《讀<×××>有感》;還可以用自己的感受(一兩個詞語)做題目,下一行是「——《讀<×××>有感》」,第一行是主標題,第二行是副標題。

如果在看完一部電影、電視片或參觀完某一展覽後寫「觀後感」,寫法與讀後感是一樣的,只需在第一部分簡述所**的內容,然後引出觀點,展開論述就可以了。

【附:】

(一)「經典式」讀後感的結構模式

讀後感離不開「讀」——對原文的引述、概括、評價等,也離不開「感」——自己的感想、觀點、看法等;讀與感之間,還要有「感點」前後銜接。因此,讀後感的一般結構模式如下:

述讀(前提)→ 感點(橋梁)→ 發感(論證)→ 結感(昇華)

在這個結構模式中,「感點」是關鍵,沒有了感點,讀後感也就失去了靈魂,也就無所謂「讀後感」。感點,就是你讀後最有感受的地方或者觀點。

在讀後感中,感點在「述讀」與「發感」之間起著橋梁的作用,是結構全文的紐帶。「感點」承接「述讀」。讀後感的寫作,必須是先讀而後感,不讀則無感,讀是感的前提和基礎,感是讀的延伸或結果。

「感點」也領起「發感」,它是發感的依據。發感必須圍繞感點展開論述,對感點發表自己的看法、感受,以議論為主,突出乙個「感」字。「結感」收束全篇,昇華感點,是感的歸宿。

注意:很多讀後感,複述完故事內容,就開始寫感,翻來覆去,就幾句話,就是多寫一點,也是不著邊際,一盤散沙,主要是缺乏「感點」這個橋梁,顯得很突兀,過度不自然,不順暢。

(二)「經典式」讀後感的寫法

第一步:擬主標題。很多同學直接寫「《 xx》讀後感」,別人讀的時候就引不起興趣,會想到這樣沒有主題的讀後感會不會浪費時間呢?

如果有了乙個非常醒目的標題,就會讓人有一種樂於閱讀的心思。所以,雖然也可以不要主標題,但還是建議擬主標題。比如:

《愛是戰勝**的天然屏障——讀《哈里·波特與魔法石》有感 》《擁有一顆平常心——讀《查理和巧克力工廠》有感》《謙虛,成功的基石——讀《謙以行善,金榜提名》有感 》等等。

讀後感的寫作

讀後感寫作範例評析 我以為,讀後感是屬於那一類文章 好寫但不易寫好的,看完一篇文章總會有感受,或多或少都想說兩句,但是關鍵在於抓住中心,談出自己體會最深的那一點,不要 無病呻吟 更不要 泛泛而談 把理想化作現實天空中的七彩圖畫 是每個人的夢想,不經歷風雨,如何見彩虹,沒有人會隨隨便便成功 動聽的旋律...

讀後感寫作講解 怎麼寫讀後感

一是要重視 讀 在 讀 與 感 的關係中,讀 是 感 的前提 基礎 感 是 讀 的延伸或者說結果。必須先 讀 而後 感 不 讀 則無 感 因此,要寫讀後感首先要讀懂原文,要準確把握原文的基本內容,正確理解原文的中心思想和關鍵語句的含義,深入體會作者的寫作目的和文中表達的思想感情。二是要準確選擇感受點...

讀後感寫作指導

編稿 李曉波審稿 李家聲責編 張曉春 說明 讀後感就是讀了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話,或幾句名言後,把具體感受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讀後感也可以叫做讀書筆記,是一種常用的應用文體。讀後感 的 感 是因 讀 而引起的。讀 是 感 的基礎。走馬觀花地讀,可能連原作講的什麼都沒有了解,哪能有 感 讀得膚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