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

2021-03-03 23:24:46 字數 5184 閱讀 1853

用真愛感化學生

丹陽市呂城高階中學 212351 陳亞娟

摘要:現代社會每個人的生存壓力都挺大的,高中生也不例外。他們面臨考試、公升學壓力,加之來自家庭和社會的一些因素,使部分高中生出現了一些心理問題,在這種情況下作為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教師應及時做好這些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以幫助他們健康成長。

在社會競爭、學習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中學生的健康成長特別是學習成績的好壞日益成為學校、家庭和社會關注的焦點。由此一來中學生的心理壓力和心理障礙越來越嚴重,可是往往被我們忽視了。殊不知這些心理因素的消極作用恰恰是阻礙中學生健康成長的最大隱患。

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我們在教好學生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有責任也有義務擔負起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心理醫生」這個重任,所謂「師者亦醫」,認真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一.在長期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中,我發現高中生在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長期應試教育影響下,教師重心在於教學,班主任工作側重於紀律管理,沒有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工作,學生個性受到壓抑,身心不能健康發展。

2.學習任務重,學習強度高,考試頻繁,課餘活動少,造成學生負擔過重,形成精神緊張、心情壓抑、焦慮煩燥的「灰色心理」。

3.學校注重學生成績,教師喜歡優生厭棄差生,學習競爭激烈、壓力很大,特別是差生,自卑心更重,學習上的挫折,使很多學生焦慮不安。

4.學校未能開設心理輔導課,也沒有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和心理輔導教師,學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疏導,長期鬱積,造成嚴重心理障礙。

5.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學生心理負擔更加嚴重。面對學習生活中的不如意,學生的自信心受到挫傷,而現在的家長又特別忙碌,因而無法傾訴,長期壓抑,造成嚴重的心理變形。

6.對於所謂的「後進生」,即使他們身上的閃光點也難入老師和家長的法眼,經常受到老師、家長的批評指責,往往容易產生自卑和自暴自棄的心理。

7.農村大多高中生是留守青少年,缺乏與父母的溝通,情感得不到宣洩,心理得不到疏導,性格怪異,鬱悶煩躁、行為偏激。

上述種種不良心理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作為一名教師,特別是班主任教師,不僅要教好學生文化知識,而且要注意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以培養學生對環境的適應能力。對每乙個學生的心理狀態細心觀察,及時「**」,做一名合格的「心理醫生」。

二.不良心理問題嚴重影響了中學生的健康成長,應引起我們的高度重視,在教書育人的同時,更多關心學生的心理健康,我們的身份不僅是教師,也應學會當一名心理醫生。我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學生的心理疏導工作:

1.望之為首,深入學生內心。

「望聞問切」,望是第一步,作為一名班主任教師,要想當好學生的心理醫生,必須時刻「望之」,即時常觀察學生,注意學生情緒動態,了解學生,走進學生的內心世界,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而今的中學生思想敏感、自尊心強、想問題辦事情容易感情用事。他們容易過高地要求別人理解、體諒自己,而不懂得如何理解、體諒別人。

這種心態影響了學生個性心理品質的形成和心理素質的提高。因此,我們要經常深入學生,隨時注意觀察,發現學生有狀況及時進行心理干預和指導。如經常和學生談心,開展一些集體活動,定期設立「學生論壇」,讓學習成績優秀的學生談學習方法,讓助人為樂的學生談心理動機,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談苦惱。

經過暢談,互相增進了解和理解,加強了友誼;又如組織學生給父母寫信、打**活動,讓他們向父母傾訴,增進相互了解溝通;此外,還可以發動學生走向社會,通過社會新聞媒介和街頭巷尾的議論發現和了解資訊,進行「熱門話題大討論」,例如,針對「神舟九號發射成功」進行討論,增強了同學們愛國主義情感等,從而真正做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讓同學們健康地成長。在我教的班裡,有一位男生,他父母常年在國外打工,他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由於正處於青春期,很多心事無法向父母吐露,導致了他的性格越來越孤僻,人生觀越來越偏激,一度與班裡一任課教師發生衝突並拒交該科作業,後來我了解到他們家這些情況,覺得這個學生主要是缺乏來自家人的關愛才導致這個結果的,那我們作為老師就應該暫時填補他父母在這方面的空缺,既當老師,又做「父母」,讓他心理上覺得不比別的孩子缺少什麼,這樣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中來。因此,我就經常找他談心、聊家常,從學習到人生到家庭什麼都聊,他漸漸能夠敞開心扉地與我交流,我慢慢地看到他的轉變,不像原來那麼偏激了,學習成績也有了顯著的進步。

2.彎腰是寶,傾聽學生心聲。

「望」固然重要,而「聞」是走進學生內心的關鍵,班主任教師要真正了解學生,不能高高在上,要恭身是聽,彎下腰來,傾聽學生的傾訴。正所謂「恭身聽真言」。導致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因素很多,家庭社會環境、學校同學教師、性格性別年齡等方面的差異,都會導致學生對同一問題可能會做出不同的反應。

對於這一切,作為班主任教師要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傾聽孩子心聲,而不能高高在上,要走進學生,親近學生,做學生的知心朋友。一方面要根據每個學生的情緒變化和行為舉止窺測其內心深處的變化;另一方面要通過談心活動,開啟學生心靈的窗戶,使學生無所顧忌,願意向教師傾訴真情。裴斯泰洛齊說過:

「每一種好的教育都要求用母親般的眼睛時時刻刻準確無誤地從孩子的眼、嘴、額的動作來了解他內心情緒的每一種變化。」在找到了產生心理障礙的根本原因後,我們再根據學生個體的差異,因材施教、對症下藥。為此,班主任教師要給予他們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了解他們的真實思想,要根據他們不同的心理特點,以他們樂於接受的方式,對症下藥,進行個別心理指導,讓他們把主要精力用在學習上,使他們走出心理誤區。

3.真誠是金,牽手知心朋友。

一項社會調查顯示:中學生在回答「我碰到問題首先找誰商量」時,尋找同伴的佔75%,而尋找父母的僅10%,尋找老師的僅8%。這表明現在中學生碰到麻煩時,他們首先想到的是夥伴。

這是為什麼呢?通過調查發現:家長大多長期在外打工,無法與之交流,而教師往往以教育者的身份出現,居高臨下,學生的心靈很難敞開,也就很難溝通、理解。

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產生的心理問題得不到及時、正確地疏導,對孩子們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損害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面對眾多有心理障礙的學生,作為班主任教師,如何才能讓學生消除其對師長的畏懼、隔閡,幫助他們走出心理的陰霾呢?古人云:

「人之相交、貴在交心。」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說過:「要成為孩子的真正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心奉獻給他們。

」可見,我們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不能師道尊嚴,不能擺架子,只有虛心聽取學生的意見,真誠對待學生,把學生當成知己的朋友,對他們充分地加以信任,這樣學生才會把心裡話告訴你,他們才會坦誠地向你傾吐心中的鬱悶和煩惱。

現在父母離異或雙雙在外打工由公公婆婆帶大的孩子很多,由於缺乏與父母的交流,在特殊家庭環境中成長的孩子個性很倔,既自卑又要強,與同學很少來往,性格孤僻,學習較差。所以作為班主任,既是老師又是父母,更是朋友,應多關心他們,多與他們談心,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克服自卑,同時多開展針對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專題講座和開展豐富有趣的課餘活動,讓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感受到來自老師的關愛與真誠、集體的溫暖和關愛、成功的幸福和喜悅,另外,安排部分同學多接近他們,從生活到學習各方面幫助他(她),用火熱的情去溫暖他(她)消沉的心靈,讓他們感覺到生活充滿陽光。

4.溝通是橋,搭建心靈之橋。

學生學習壓力過大、心理負擔過重,不僅有著學校方面的原因,家庭方面也有著重要影響。有的家庭,父母關係緊張,孩子因缺少關愛而變得自卑、情緒低迷,易衝動;有的家庭,父母工作太忙對孩子無暇顧及,放任自流,導致孩子不求上進,自暴自棄;有的家庭過分溺愛孩子、嬌縱孩子,造成孩子自私、任性、我行我素;還有更多的農村家庭,從小父母在外打工,有的幾年才匆匆回家一次,有的連父母的印象都模糊了……透過這些現象我們不難發現,其根本原因在於學生與家長和老師缺乏有效溝通與交流,從而導致學生心理上畸形發展,在性格上孤僻、膽小、憂鬱、人際關係差,以自我為中心,不能與他人溝通、合作。這些都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長。

針對這些問題,我們應主動爭取家長的支援,協同工作,共同研究和解決孩子們的心理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一方面要利用家長會的形式,就共性問題與家長進行雙向交流,以便溝通思想,相互配合;另一方面要通過家訪和個別談話方式,就個別問題與家長取得聯絡,找出**,密切合作。例如組織家長與孩子進行親切遊戲、集體**煲粥、給孩子一次傾訴、為孩子過一次生日、暑假親子旅遊、父(母)子女e-mail進行時……通過相互接觸、溝通、交流,找回久違的親情,綻放曾經的笑臉,滌蕩心理的陰霾。

另外,作為一名現代班主任教師,不僅會教書,還要為心理障礙學生搭建一座心靈的橋梁,連通家長與學生、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學生與社會,在家長和老師的共同努力下,家長與孩子,老師與學生,真誠、和諧地溝通,深入、暢通地交流。只有這樣,才能客觀、全面地了解學生的心理成長過程,才能將問題消滅在萌芽狀態。

5.活動是魂,豐富精神生活。

學生時代,「家庭--學校」兩點一線的生活單調、乏味,限制了學生的視野和活動空間,同時緊張而富於競爭的學習生活,很容易使學生產生緊張、壓抑、憂鬱的心理。因此,我們要根據青少年好奇、好玩、好動、好積極思維的特點,利用自習或業餘時間,組織一些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成長。如在班級中經常開展演講辯論賽、美文欣賞會、社會調查活動、興趣小組活動、成立文學社、中學生校園廣播、我是校園小記者、社群志願者等課外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培養興趣,發展特長,陶冶情操,開闊眼界,最大限度地滿足中學生的心理需要,為學生生動活潑、健康地成長提供廣闊的空間。

6. 方法是本,自我調控心理。

最好的心理醫生是學生自己,班主任教師要教會學生自己調控心理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有意識調控自己的情緒。心理學家在這方面提出了很多原則和方法,可幫助學生掌握以下比較簡易、實用的調控方法:

一、自我宣洩法:學生通過大聲呼叫、放聲痛哭或寫日記、只言片語,把痛苦、不快宣洩出來,獲得心理解放。

二、超覺靜坐法:讓學生通過凝視窗外或一張**的單調景色以達到一種恍惚的清醒狀態,產生精神的大放鬆。

三、自然回歸法:讓學生走向大自然,放飛心靈,尋覓返樸歸真的精神家園。

四、深呼吸法:讓學生抽出5至15分鐘的時間來做深呼吸,通過深呼吸,降低其血壓,減慢心跳,從而平靜下來。

五、自我教導法:讓學生通過內心對話實現自我溝通,以確立正確反應,獲得心靈解脫。

六、自我激勵法:讓學生自己進行調控、放鬆、減壓、暗示、認識、反思、督察、激勵的功能,給自己注入積極基因。學生心理調控的原則和方法很多,這裡不再一一枚舉。

原則方法是死的,我們面對的是活生生的學生個體,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只要有愛,一切都會鮮活起來。

7.學校在開展教育教學時,對學生進行心理疏導工作,開設心理輔導課,設立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和心理輔導教師,讓學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及時有效疏導,清除學生的心理障礙。我們每一位班主任教師要有責任心和愛心,積極學習有關心理輔導方面的知識,卓識有效的對學生進行心理干預,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總之, 影響高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很多,而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心理問題也日益增加,作為一名班主任,我們不僅要做乙個「傳道授業」的師長,而且應當扮好學生的「心理醫生」這個角色,正確、及時地解決、疏導學生成長過程中的心理問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班主任之友》 2023年第3期

班主任》 2023年第9期

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 2023年第6期

做好問題學生的心理疏導

在教育實踐過程中,教師們常常會碰到一些在學習成績 學習態度 自信心 意志力等方面比較弱的學生,這些學生常被稱為問題學生。在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教師必須更新觀念,重視 愛護 問題學生,研究他們的心理,做好他們的心理疏導工作。如何對問題學生進行心理疏導,矯正問題學生的品行障礙,促進他們的個性發展呢?我認...

如何做好中學生心理疏導

當今青少年的心理危機就像一場災難,它帶給青年一代無與倫比的痛苦。各種心理疾病越來越多地引起人們對關注,抑鬱症 成為世紀病成為大家的共識。學校的班集體是學校組織中最基本的學生集體,同時是乙個心理集體。而青春期的中學生處於人生的關鍵時期,更是心理極不成熟 個性極不穩定時期,作為班主任,應加強對學生進行正...

班主任如何教育好問題學生

三 適時而合理的批評。在大力賞識教育的今天,批評依然有著不可忽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尤其在批評教育中若能注意以下幾點,將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1.把握尺度,在我們的教育中時常發現。批評學生時,有時會出現這樣的情況 批評過後,過了一會兒,覺得意猶未盡,又會重複批評一次,接著還是批評。這樣一而再,再而三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