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體積》教學設計及反思

2021-03-03 23:17:19 字數 1876 閱讀 2579

三窯完小王亞玲

【教學目標】

1.我會推導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

2.我能正確計算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我要養成認真觀察,細心作業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在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找出長方體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長方體模型多個、直尺等。

【教學過程】

一、回顧舊知

1、什麼叫做體積?

2、稜長為1cm的正方體,體積是稜長為1dm呢,稜長為1m呢?

二、匯入新課:長方形的面積與長和寬有關,猜想一下長方體的體積可能與什麼有關?

三、先學後教

(一)猜測影響長方體的體積的因素,生得出:

(1)長、寬相等的時候,越高,體積越大。

(2)長、高相等的時候,越寬,體積越大。

(3)高、寬相等的時候,越長,體積越大。

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都有關係。

(二)猜測長方體的體積=?

(三)自學指導

用稜長為1cm的小正方體擺幾個不同的長方體,將它們的長、寬、高記錄在課本41頁第二部分**中,思考:

1、長方體的體積與小正方體個數有什麼關係?與長、寬、高有什麼關係?

2、長方體的體積=?

用字母怎麼表示?(寫在作業本上)

3、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那麼正方體的體積公式是?用字母怎麼表示?

(四)後教

1、長方體的體積與稜長為1cm的小正方體個數相等;

2、長方體的體積 = 長 × 寬 × 高

v = a × b × h=abh

3、由此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 = a × a × a =

(五)檢測題

1、完成課本第42頁練一練第三題。

2、展示後進生作業,集體訂正修改。

四、當堂訓練

乙個長方體水池,底面長12dm,寬6dm。如果要向這個池子裡注入2dm高的水,需要多少公升?

五、課堂小結:

學習了這節課,同學們有什麼感受和體會?

六、板書設計:

長方體的體積(1)

長方體的體積 = 長 × 寬 × 高

v = a × b × h=abh

由此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 = a× a× a=

《長方體的體積 》教學反思

三窯完小王亞玲

課堂上的有效操作,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發現知識,因此在教學長方體的體積一課中,我決定採用讓學生大膽猜想、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論證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自己動手擺一擺,做一做來研究論證長方體的體積公式,讓學生在做數學的過程中學到知識。但想達成預定目的,就需要讓學生親自動手實踐,借助多個稜長是1厘公尺的正方體小塊,以小組為單位,給每個組發了34個小正方體,當學生根據我出示的用1立方厘公尺的小正方體拼成不同的長方體,初步感受到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之間有關係時,我順水推舟,隨機說道:「那麼長方體的體積與長、寬、高會有怎麼樣的關係呢?

現在就去同學們利用手中的學具,以小組為單位,擺出不同的長方體,,填寫報告單,驗證自己的猜想。」一席話激起千層浪,同學們迫不及待的投入到研討之中,你看他們有的擺,有的記,還不是有人提出不同意見,沒過幾分鐘,學生就通過親自動手操作,發現了長方體的長、寬、高與小正方體個數之間的關係,從而順利的驗證得出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各個都興趣十足,他們不僅掌握了計算長方體體積的數學公式,還知道了公式的推導過程,正因為如此,應用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這節課,雖然沒有用***等先進的教學裝置直接演示,但為學生創造出了動手學習的機會,使學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強了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

從本堂課中我最大的體會就是教師一定要想法設法創造條件,放手讓學生去學去做這就是最好的教學方法。這樣不僅讓全體學生獲取了本節課所需獲得的知識,老師教得輕鬆,學生學得開心,更重要的是為他們今後學好數學增強信心。

長方體體積教學反思

2 把握已有經驗是激發學生創新潛能 提高實踐能力的重要前提。從教學過程與調查所見,科學 能力的形成與發展是乙個逐步提高 不斷進步的過程。教學時立足於學生的學習基礎 能力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根據其形象思維 感性思維和經驗型的邏輯思維為主的特點,設計必要的教學環節,讓學生自我發現其原有認識中的不...

長方體體積教學反思

學生是重要的課程資源 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教學反思 張槎街道村尾小學陳珊玫 教學案例 在教學 長方體的表面積和體積 的數學練習課上,我組織學生分組討論用不同的方法解答這樣一題 看圖求長方體的表面積。學生列出了 5 5 5 10 10 5 2 5 10 4 5 5 2等兩種解法的算式,我都給予了積極...

長方體的體積教學反思

長方體的體積這一內容,看似簡單,其實不然,公式容易記住,但知識是如何生成的,並不是那樣淺顯易懂的。因此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我力求突出以下幾個特點 1.尊重教材,深刻地理解教材,充分地利用教材,知識挖掘到位,處理得當。2.環節設計嚴謹 巧妙,主線清晰 紮實。變靜態為動態的課件演示,為很好的突出重點 突破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