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方體的教學反思

2022-02-11 11:03:24 字數 3607 閱讀 5752

《長方體的體積》

我說課內容是北師大版五年級數學下冊第四單元46頁到48頁有關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教學內容屬於新授課,授課時數為1課時.

一、說教材:

《長方體的體積》是在學生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掌握表面積計算、認識體積和體積單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節課的教學以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為重點,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則可以通過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遷移類推而來。同時在長方體的體積計算中,認識體積公式的**,掌握公式的意義和運用公式解決問題又是重中之重。

可以說學習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是學生形成體積概念、掌握體積的計量單位及其進率和計算各種幾何形體體積的基礎,對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和發展有重要意義。

二、說學情:

《標準》中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作為五年級的學生他們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更為豐富,而且這一階段的數學學習活動也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與記憶,而是以「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作為學習數學的主要方式,因此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設計本節課時,我注重以「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體積」這一數學問題為載體,鼓勵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通過觀察與操作,採取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感悟體積的形成過程,了解體積公式的**,**體積的計算方法,給學生最大限度參與學習的機會。

三、說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掌握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

2、領會長度單位、面積單位、體積單位的共同點,體會體積單位的實際意義。

過程與方法:

1、猜想、驗證、推導長方體體積計算公式,培養學生分析、歸納、推理以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2、進一步發展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與空間想象能力。

態度、情感、價值觀:

1、結合教學內容向學生滲透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2、使學生感悟數學知識內在聯絡的邏輯之美。

四、說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長方體的體積形成過程。

(2)教學難點:促使學生從一維到三維的發展,讓學生深切感悟體積度量單位的實際意義。

五、說教法學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圓滿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我採用了猜想、操作、直觀教學法,讓學生觀察圖形填表。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充分運用知識的遷移規律,引導學生掌握新知識,學習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時,可以把長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直接遷移過來,讓學生獨立地得出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六、說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

1、複習(課件出示乙個長方形,然後變化長方形的長與寬)

師:長方形的面積與什麼有關?有什麼關係?

2、出示兩個長方體(一大一小)

師:請同學們觀察兩個長方體的體積誰的大。誰的小?(學生一眼就可以判斷出來)

師:那麼這兩個長方體的體積相差多少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長方體的體積計算。

(二)、**新知

1、猜想——利用課件動態演示長方體的變化情況。

師:請同學們觀察當老師把長方體放大或者縮小的同時,這個長方體的體積有什麼變化,這個變化和誰的變化有關?

圖1 長方體的寬和高不變,長變化了,體積變了

圖2長方體的長和高不變,高變化了,體積變了。

圖3長方體的長和寬不變,寬變化了,體積變了。

2、匯報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你認為長方體的體積大小和什麼有關係?

學生匯報:和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係(教師板書:長、寬、高)

3、公式教學

(1)公式推理——出示課件

用體積1cm3的小正方體拼出長方體,並把相關的資料填入下表中。(在這裡需要讓學生親自的動手操作)

師:通過前面我們的活動,你在**中發現了什麼?如何求長方體的體積?

生:總結,長方體的體積可以用得到

師——給予正確的答案並板書: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

(2)字母公式教學

師:我們學過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都可以用字母來表示結合已有的經驗你能用字母表示出長方體的體積公式嗎?(在這裡學生可能對於體積用v來表示不知道,教師可以在這裡作介紹)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v=a×b×h=abh

(3)小練習——開課時的兩個長方體

師:記得課前的兩個長方體嗎?現在我們就用剛學過的知識把這個問題解決掉,能完成嗎?

生:根據題意操作。然後匯報

(4)正方體的體積公式

師:同學們我們知道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那你

能根據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推導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方法嗎?

學生匯報。教師板書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字母公式:v=a×a×a=a3

小練習解決正方體的體積計算

(5)利用底面積求體積的方法

出示情境圖只有底面積和高問:這個長方體的體積如何計算?

學生討論總結交流

教師板書:長方體(正方體)體積=底面積×高v=sh

小結:通過剛才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三) 鞏固技能

1、基礎練習——出示填空和簡單的看圖形計算體積

2、應用練習——文字敘述題

3、解決問題——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4、拓展練習

(四) 全課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七、說教學板書設計

長方體(正方體)體積

長方體體積=長×寬×高 v=abh

正方體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3

八、說教學反思

首先從這堂課的設計上來說,我覺得自己注重了學生的自主**,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猜想、實驗操作發現長、寬、高與體積的關係,推導出長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注重了知識的形成過程。

本課時的教學重點是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難點是推導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在課堂上,怎樣才能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呢?課前,我針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準備三個伸縮自如的長方體課件。

上課時,我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通過比較老師準備的長方體,理解長方體的體積與長方體的長、寬、高有關係。到底有什麼關係呢?我接著通過具體的操作,即用若干個稜長是1厘公尺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4種的長方體,並把所擺出的長方體的長、寬、高、體積等有關資料記在準備好的**裡,然後通過觀察、分析這些資料,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的關係,歸納出長方體體積的計算公式,這樣既掌握了長方體體積的計算方法,又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

本節課,我最滿意的是長方體和正方體體積的探索過程及結果。由於在前幾節課拼搭立體圖形中,學生曾用8塊小正方塊既搭出了長方體也搭出了正方體,因此在本節課中,有好幾個小組的學生通過同一次的操作活動,就能同時得出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體積計算公式,並且正確地闡述了原因——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同時學生能根據長方體與正方體的關係——正方體是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進一步的揭示了正方體的體積=稜長×稜長×稜長與長方體的體積=長×寬×高之間的聯絡與區別。

在這乙個環節的操作探索活動中,學生通過資料的記錄與分析,發現長方體體積與長、寬、高(正方體體積與稜長)之間的關係,知道了求長(正)方體體積所必需具備的條件,並根據資料抽象歸納出體積公式,這當中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也發展了學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同時在整個的觀察、操作、探索的過程中,更進一步地理解與掌握長方體與正方體之間的聯絡與區別,有助於知識體系的重組與構建,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這也是本節課的意圖之一。

新課程的基本理念中有提到要讓學生學生活中的數學,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所以這一點,將是我以後的教學中要注意的。另外,我班的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對於數學語言的表述不夠準確,應該與平時的訓練有關,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還要注意培養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東城區李莊小學任紅宇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在幾何初步認識知識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 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 大小 位置關係及變換 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 認識方向 製作模型 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在教學 長方體的認識 時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讓...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2 聯絡實際尋找生活中哪些物體的形狀是長方體的,幫助學生初步建立長方體的表象 3 提供多種實物給學生充分操作實踐的機會,本節課充分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在探索長方體特徵這個環節裡,教師首先組織學生通過觀察 觸控,建立長方體面 稜 頂點的概念,再通過 看一看 摸一摸 量一量 數一數 等形式多...

長方體的認識教學反思

數學課程標準 指出 在幾何初步認識知識教學中,應注重使學生通過觀察 操作 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簡單幾何體和平面圖形的形狀 大小 位置關係及變換 應注重通過觀察物體 認識方向 製作模型 設計圖案等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因此,在教學 長方體的認識 時我注意充分利用和創造條件,讓學生自主探索,親身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