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鑑賞表達技巧

2021-03-03 22:19:26 字數 4909 閱讀 2299

【考點解析】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考查考生的鑑賞評價能力。鑑賞評價能力是閱讀能力的最高層級。所謂鑑賞,實際就是對作品進行「品評」。

鑑賞的前提是鑑別,而鑑別則是與閱讀中的理解相關聯的,離開了理解就無從鑑別:鑑賞的核心是審美,即挖掘作品中的美的因素,達到某種美的享受。鑑賞的目的是批評,批評也是—種審美活動,它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審美判斷,評價作品的高下優劣得失,或聯絡實際,展開聯想,獲得某種新的感受和認識。

鑑賞與閱讀,密不可分,可以說,鑑賞的每一內容無不以閱瀆理解為基礎;而閱讀的每個環節,也無不可提到鑑賞的高度。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修辭手法、表達方式、表現手法。

【詩歌的表達技巧】(常用)

1、修辭手法: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對比、反問、設問、雙關、互文、反覆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以抒情和描寫為主)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點面結合、細節描寫、樂景寫哀等。

3、表現手法:用典、襯托、聯想、想象、抑揚、比興、象徵、照應、對比、白描等

一、修辭手法

比喻、擬人、借代、誇張、對偶、對比、反問、設問、雙關、互文、反覆

(一)判斷下列詩句的修辭手法

1、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誇張)

2、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江南春》杜牧)(誇張)

解說:對這首詩,明代的文學家楊慎在《公升庵詩話》中批評說:「千里鶯啼,誰人聽得?

千里綠映紅,誰人見得?若作十里,則鶯啼綠紅之景,村郭、樓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作者寫的是江南春天的景象。

詩中的「千里」使用了誇張手法,寫出了江南的廣闊和春意盎然。這樣寫可以引起讀者的想象和聯想,使詩歌更富表現力和感染力。

3、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李白)(比喻、誇張)

4、百戰疲勞壯士哀,中原一敗勢難回。江東**今雖在,肯為君王捲土來?(杜牧《題烏江》)(反問)

解說:經過戰爭的的疲勞的壯士非常的悲哀,中原一敗之後大勢難以挽回。即便江東的子弟現在還在,但是,誰能保證他們為了項羽而捲土重來?

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對偶)

6、綠楊煙外曉寒輕,紅杏枝頭春意鬧。(宋祁《玉樓春》)(擬人)

7、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杜甫《春夜喜雨》)(擬人)

8、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二首(選一)》(擬人)

9、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辛棄疾《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反覆)

10、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反覆)

解說:「巴山夜雨」重複使用,構成了音調和章法的回環往復之妙,也含蓄曲折的表達了作者的寂寞相思之苦。

11、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比喻、誇張、設問)

12、試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賀鑄《青玉案》)(設問、比喻、誇張)

解說:若要問我有多愁?就像那遍地迷濛的衰草那樣多,像滿天飄舞的柳絮那樣亂,像黃梅時節的細雨連綿不絕。

用「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三個比喻,即博喻,抒發了詞人因思慕而引起的無限愁思。

13、「秦時明月漢時關」、「主人下馬客在船」 (互文)

14、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于謙《石灰吟》)(雙關)

15、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梅堯臣《陶者》)(對比)

解說: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16、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對比、借代)

17、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燕歌行》)(對比、對偶)

解說:以戰士死在沙場與將帥縱情聲色進行對比,形象鮮明,揭露深刻。

18、 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李清照《如夢令》)(借代)

解說:詩中用「綠」和「紅」兩種顏色分別代替葉和花,寫葉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19、「終歲不聞絲竹聲」、「 門前冷落鞍馬稀」 (白居易《琵琶行》)、「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曹操《短歌行》)(借代)

解說:詩中分別以「絲竹」代** ,以「鞍馬」代客人,以「杜康」代酒

20、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竹枝詞》劉禹錫)(雙關)

解說:「晴」表面上是說晴雨的「晴」,暗中卻又是在說情感的情,一語相關。含蓄而又成功的表達了女子希望而又疑慮、歡喜而又擔憂的微妙心理。

其他如以「絲」(思)、「枝」(知)、「藕」(偶)、「蓮」(憐)諧音,都是此類。

21、「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林逋《山園小梅》)(擬人)

解說:白鶴將要飛下來時,先偷看梅花幾眼;粉蝶如果知道梅花這樣美,該早就銷魂了。「先偷眼」極寫白鶴愛梅之甚,它還未來得及飛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幾眼;「合斷魂」一詞寫粉蝶因愛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對梅得喜愛之情誇張到極點。

(二)常見修辭格表達效果

比喻、比擬:描繪事物生動、形象、鮮明。增強了感染力。比喻用在議論中使深奧的道理淺顯化,易於理解,接受。

? 借代: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

? 誇張:引起豐富的聯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質和特徵,便於抒發強烈的感情。

? 雙關:使語言幽默,饒有風趣;生動活潑,含蓄曲折地表達微妙的神態和情思。

? 對偶:音節整齊勻稱,節奏鮮明,有結構美和**美。

? 對比:使事物特徵鮮明突出,表達強烈的感情。

互文:使語言明快,結構工整,聲韻和諧,節奏明快。

二、表達方式

記敘、描寫、議論、抒情。

(一)判斷下列詩句所用的表達方式

1、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李清照《一剪梅》)(記敘)

解說:原文(教材第三冊)為「紅耦香殘玉蕈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閒愁。

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選詩意思為「藕紅花殘時,冷滑如玉的竹蓆,透出深深的涼秋,輕輕脫換下薄紗羅裙,獨自泛一葉蘭舟。

」2、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描寫)

解說:曠野無垠遠處天空比樹木還低,江水清澈更覺月與人意合情投。

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議論)

4、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抒情)

(二)解讀「描寫」和「抒情」

詩歌中最常用的表達方式有兩種: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正側結合、細節描寫、樂景寫哀等。

【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不要任何「情感附著物」,而由作者直接對有關人物、事件等表明愛憎態度的一種抒情方式。如: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的結尾:「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就直截了當地抒發了詩人甘願為天下貧寒的知識分子的幸福而犧牲自己的高尚情操。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李白《夢遊天姥吟留別》)

◆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詩句開門見山,直敘登上高台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的孤獨愴涼的意境,這意境引發了詩人感時傷事的情懷,想著天地悠悠之大,而人之渺小,不禁「獨愴然而涕下」。

2、間接抒情

借人、事、景、物等各種形象來抒情。可分為:借景抒情;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觸景生情;托物言志等。

(1)借景抒情

借景或借物抒情。作者對某種景象或某種客觀事物有所感觸時,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表達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過描寫此景此物予以抒發,這種抒情方式就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國古代詩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邊關、落日、夜月、清風、細雨、微草等等,都是詩人常常藉以抒情的物件。

如:◆張繼《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就是詩人張繼在國家遭受戰爭、自己趕考落榜,處於痛苦、彷徨、憂愁和無奈之時,借景抒情之作。

◆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煙渚,日暮客愁新。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這是一首刻劃秋江暮色的詩。先寫羈旅夜泊,再敘日暮添愁;然後寫到宇宙廣袤寧靜,明月伴人更親。詩中雖不見「愁」字,然野曠江清,「秋色」歷歷在目。

全詩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風韻天成,頗有特色。

◆王維《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詩人在前三聯詳盡描寫了新雨後空山幽靜、恬淡的景物,為最後表達歸隱田園思想蓄勢。

◆杜甫的《絕句二首》(其一):「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詩人為我們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拂過,花草馨香,泥融土溼,燕忙築巢,日麗沙曖,鴛鴦靜睡。詩人借春天的樂景表達了自己生活安定後愉悅閒適的心情。

(2)寓情於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寓情於景(或物),情景交融。這種方式將感情融會在特定的自然景物或生活場景中,借對此自然景物或場景的描摹刻畫來抒發感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相互交融,情景難辨。是一種間接而含蓄的抒情方式。

比如:◆杜甫的《春夜喜雨》:「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寫景之中包含著對春雨的喜悅之情。

◆柳永的《雨霖鈴》:「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全詞成功運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詞的上闕先描寫別離的環境氛圍(「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接著寫依依惜別之情,最後虛寫別離後友人在途中的情景(「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下闕先抒發情感,接著把離愁別緒集中在「楊柳」「曉風」「殘月」這三件最能觸動詩人情感的畫面中,最後再次抒發難以排遣的離別情緒。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

教學過程 一 課堂匯入 鑑賞詩歌的表達技巧是指準確判斷詩歌所運用的手法技巧,並賞析其表達效果。表達技巧是乙個較寬泛的概念,主要包括修辭手法 表達方式 表現手法和結構技巧 藝術構思 四大部分。今天我們重點分析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二 複習預習 1 複習 古詩鑑賞中語言鑑賞的方法 2 預習 詩歌鑑賞中表達...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

詩歌鑑賞複習教案 三 鑑賞複習解題指導 表達技巧類 三 表達技巧類 表達技巧有三個層面的內容 修辭方法 表現手法 表達方式 文藝表現方法 篇章結構。題目型別 這首詩歌採用了何種表現手法?變體 這首詩歌運用了怎樣的藝術手法 技巧 詩人是怎樣來抒發自己的情感的?或就某一方面提具體問題。答題要領 分析表達...

詩歌鑑賞表達技巧描寫技巧

描寫技巧 1 烘托與對比之烘托 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通常就叫烘托,烘雲託月。襯体作主體的陪襯,突出主體。用於詩歌創作,指從側面著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需要的事物鮮明突出。以人托人,如 秦羅敷 中藉 行者 少年 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 以物托物,如 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 僧敲月下門 月出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