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學反思

2021-03-03 22:16:32 字數 864 閱讀 4235

1、「打有準備的仗」。如果課堂上提出個問題就由學生去討論,因為學生沒有準備,討論當然就無從談起。事實上,這樣的討論要不成為幾個口才好的學生的「一言堂」,要不你一言我一語,談得熱鬧,沒有收穫。

所以這次我是課前將話題交給學生,由學生事先備好,討論時拿出來,有理有據,而且事先宣告,推舉代表的發言必須是討論組的統一意見。這樣討論的方向就不是辯論誰對誰錯,在細枝末節上糾纏不清(這也是很多討論常犯的錯誤),而是虛心地取長補短,形成統一的認識,這一過程實際上就是討論組共同受益的過程。

2、「做有興趣的事」。在課前布置作業時,我特別強調,出示的幾個話題,由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也就是選擇你最喜歡的、最有話可說的乙個去寫。記得當時話音一落,學生們居然有欣喜的神情。

現在想來,其實也不足為奇,學生們每天面對那麼多的作業,難道都是自己喜歡的?這次作業竟然有選擇,豈不快哉?選擇了自己喜歡的,那當然是樂意去鑽研、去思考,「文思泉湧」也就順理成章了。

所以,我們在設計討論話題時是不是也應該從學生實際入手、從學生愛好入手,去鋪設一些學生們都願意去嘗試的台階呢?

3、「有充足的時間」。這節課學生討論的時間長達十三分鐘,不是事先設計好的,而是課後總結時知道的。討論的結束也不是教師宣布結束的,而是自然地小下來、靜下來。

其實,我向來覺得,討論的話題倒不宜過多,一節課上動輒討論一下顯然是流於形式,但一討論就得「盡興」,就不必有時間的限制。否則,討論還沒開始,先規定「三分鐘」、「五分鐘」,誰還有心思盡情地把話講清、說完呢?討論的時間即使長一點,哪怕影響到以下環節的施行,也不必遺憾,因為課堂教學的設計本來就應該圍繞學生進行,學生們能通過自己的活動「有所得」,這就是一節課最大的成功。

說起遺憾,我想,如果這些話題不是我給學生的,而是學生們自己根據課文內容找出來的,那該多好啊!我甚至還想,學生們說不定還能「挖掘」出更精彩的話題呢。

孔乙己教學反思

在讀 孔乙己 的時候,我拋除了腦海中所有的成見,與文章 坦誠相見 一讀彷彿見其人,二讀彷彿有所感,三讀彷彿有所悟,但只是 彷彿 而已,面對經典,有時我會窒悶無語,大約這就是 只可意會不可言傳 的情形吧。後來一則材料進入了我的視野,據孫伏園說,他曾聆聽過魯迅自己講述他創作 孔乙己 的動機,作者的主要用...

孔乙己教學反思

一 備課過程的回顧 孔乙己 是魯迅先生自己最喜歡的一篇 也是多年入選中學語文課本的一篇傳統課文。這篇 通過生動形象的描寫,深刻地反映了孔乙己一生的悲劇和整個世態,是一篇討伐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戰鬥檄文。文章從精巧含蓄的社會環境描寫到看似矛盾的結尾處理,為讀者留下了許多值得 的課題,回味無窮。學習本文...

孔乙己教學反思

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會遇到這樣的意料之外 超常的發揮 學生真切的感悟 體驗 教師對這種現象的處理是否恰當,將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奇怪的是當學生有超常表現的時候,我們的教師往往會漠然處置,甚至冷言相對。為何?因為教師在過分地追求教學思路的邏輯性與連續性,為的只是順利完成教師預先設定的教學目標,而教學的終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