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環境規劃學的理論基礎

2021-03-03 22:03:19 字數 3091 閱讀 6479

第一節環境承載力

一 、環境系統與環境規劃

(一)環境系統

環境系統的組成要素有各種大氣組成物質、水、土壤、各種生物以及人類生存所處的近地空間與各種人工構築物,它們分別構成了大氣環境 、水環境 、上壤環境以及城市環境等要素子系統。環境系統的結構指環境系統各要素之間的聯絡和相互作用方式 ,包括各環境要素的賦存量及其有規律的運動變化 。環境系統的功能指環境系統與外部介質相互作用的能力,它由環境系統的固有結構決定。

如果人類系統選取與環境最為相關的社會子系統與經濟子系統 ,則其與環境系統的相互作用關係如圖 2一l所示。圖中實箭頭所示即為環境系統的功能表現。

(二)環境系統與環境規劃關係

環境規劃既要研究環境系統本身規律,又要研究人類社會的組織形式和管理方式 ,以便有效地減少環境破壞 、治理汙染。其次 ,要了解這條河流的汙染來自什麼地方 、什麼單位或個人 ,是如何排放的。最後,在給出治理方案時 ,要論證如何最公平和高效地控制各個汙染者的排放量 ,如何採取有效措施達到治理目標 。

所有上述工作都是建立在環境系統和人類系統的研究之上 ,同時要研究二者的相互關係。圖2一2所示即為環境系統與人類社會的相互作用。

二、環境承載力與環境規劃

1.環境承載力

環境承載量就是某一時刻環境系統所承受的人類系統的作用量。這裡人類系統主要指社會和經濟系統,不包括環境系統賦予人類精神上和美學上的享受 。在實際工作中,我們更關心這一作用的極限值,即環境承載力。

環境承載力指某一時刻環境系統所能承受的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的能力闌值。

2.環境承載力與環境規劃關係

面向可持續發展的環境規劃工作應在環境規劃學的指導下進行,它應該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和框架,並克服單純憑經驗做規劃、缺乏科學的理論依託的弊端 。環境規劃不僅要對重點汙染源的治理作出安排,還要以環境承載力為約束條件,在環境承載力的範圍之內對區域產業結構和經濟布局提出最優方案 。

環境規劃的目標是協調環境與社會、經濟發展的關係,使社會、經濟發展建立在不破壞或少破壞環境的基礎上,甚至在發展經濟的同時不斷改善環境質量。換句話說,其目標是不斷提高環境承載力,在環境承載力範圍之內制定經濟發展的最優政策。

第二節復合生態系統

(一)復合生態系統的結構

社會、經濟、自然三個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子系統共同構成乙個龐大的復合生態系統。自然子系統以生物結構及物理結構為主線,以生物環境的協同共生及環境對人類生活的支援、緩衝及淨化為特徵,它是復合生態系統的自然物質基礎;社會子系統以人口為中心,包括年齡結構、智力結構和職業結構等,通過產業系統把它們組成高效的社會組織;經濟子系統和物質的輸入輸出,產品的供需平衡以及資金積累速率與利潤 ,是促進社會進步環境保護的必要條件。這種子系統之間相互聯絡、相互制約的關係,即構成了復合生態系統的結構。

它決定著復合生態系統的執行機構和發展規律。

(二)復合生態系統的功能

系統的結構與功能是相輔相成的,復合生態系統的功能可歸納為:

1. 生產即為社會提供豐富的物質和資訊產品。

2. 生活即為人民提供方便的生活條件和舒適的棲息環境。

3. 還原即保證城鄉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環境的協調持續發展 。

4. 資訊傳遞人類一方面利用生物與生物,生物與環境的資訊傳遞來為人類服務;另一方面,人類還可以應用現代科學技術,操縱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活動,按照人類社會需要的方向發展。

三、復合生態系統與環境規劃的關係

在編制環境規劃的過程中,無論是資訊的收集、儲存、識別和核實,功能區的劃分,評價指標體系的建立,環境問題的識別,未來趨勢的**,方案對策的制定,環境影響的技術經濟模擬,多目標方案的評選等等,都與復合生態系統的功能密不可分。

人類活動對復合生態系統的任何乙個子系統,任何乙個功能造成影響,都將干擾系統的執行機制及狀態,進而破壞復合生態系統。當前人類與自然環境之間,即社會一經濟一自然復合生態系統內部存在著 4個主要矛盾。

(1)人類生活對自然生態環境條件的相對穩定性的要求與當前自然生態環境急劇變化的矛盾

(2)人類改變自然環境的快速性與自然環境恢復和調節的緩慢性之間的矛盾

(3)地球上蘊藏的礦產和地下水資源等的有限性與人類的需要及開採能力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

(4)地球的體積是有限的,物質的生產也是有一定限度的,人口的發展如無計畫是無限的,這也是乙個矛盾。

第三節空間結構理論

一 、城市空間結構理論與城市環境功能區劃

(一)城市空間結構理論

城市空間結構理論又叫城市形態理論,城市的形態紛繁複雜,但又有一定的規律可循。城市內部由於土地利用形態存在差異,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區和地域結構。隨著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內部地域結構越來越複雜,各功能區之間的聯絡也趨向緊密。

當舊的結構無法承擔人口膨脹帶來的壓力,產生交通擁塞、環境汙染、住宅擁擠、電力和水**緊張等問題,便會以一定的方式向外圍擴充套件,形成新的空間結構。因此,城市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空間結構。世界各國已提出了多種城市空間結構理論模式,如西方的同心帶理論、扇形理論和多核理論等,前蘇聯、東歐和中國提出的分散集團模式、多層向心城鎮體系模式等。

認識城市空間結構的演化規律,才能因勢利導地進行城市規劃。

(二)環境功能區劃

環境功能區劃是從環境與人類活動相和諧的角度來規劃城市或區域的功能區,它與城市和區域的總體規劃相匹配。環境功能區是根據自然條件和土地利用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劃分的 ,各功能區具有不同的環境承載力,因而對區域內城市的發展規模 、產業結構和生產力布局產生一定限制和影響。

二 、城市空間結構的環境經濟效應與集聚規模經濟

城市環境規劃的目的在於取得最佳的經濟、社會和環境效益。也就是說,以最小的土地、人力、物力、財力、時間和環境投人費用,獲得最大的環境經濟效益。合理的地域結構,能夠提高勞動生產率,減少各方面的費用。

(一)城市空間結構的環境經濟效應

1.企業的集聚效應

2.功能區的鄰近效應

3.城市設施間的協調效應

4.土地利用的密度效應

5.時間的經濟效應

6.城市合理配置及對外聯絡效應

(二)城市空間結構的集聚規模經濟

所謂集聚規模經濟是指產出和平均投入隨經濟規模而變的一種經濟現象。一般情況下,生產規模擴大的初期,導致平均成本下降;如果投入過多,其平均產出反而減少。因此,企業、工業區和城市存在乙個合理規模問題。

規模經濟包括三種型別:①企業內部規模經濟,是對單個企業而言的。②布局規模經濟,是指同一行業序列的一些企業的集聚。

③城市化規模經濟,是指不同行業的各類企業的集聚。

第二章飯店管理基礎理論

第一節賓客消費需求與心理 主要內容 一 賓客消費需求 二 賓客消費動機 三 賓客滿意度 四 品牌忠誠度 一 賓客消費需求 一 單一性與複雜性需要 單一性需要 尋求平衡 和諧 可預見性。複雜性需要 追求新奇 出乎意料 變化 不可預見性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 二 賓客消費動機 生理性動機 心理性動機 社會...

第二章運籌學線性規劃

主要內容 1 線性規劃問題及數學模型 2 線性規劃問題的解及其性質 3 法 4 單純形法 5 大m法和兩階段法 重點與難點 線性規劃數學模型的建立 一般形成轉化為標準型的方法 單純形法的求解步驟。要求 理解本章內容,掌握本章重點與難點問題 深刻理解線性規劃問題的基本概念 基本性質,熟練掌握其求解技巧...

第二章園林規劃設計基本理論

第一節園林美學 一 美的概念 從 美 字不難看出 羊大為美 的意思。19世紀初,德國黑格爾認為 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 並且辨證地認為客觀存在與概念協調一致才形成美的本質,這種思想成為馬克思主義美學的理論 之一。大多數數學家基本沿著兩條道路去尋找美是什麼的本質問題。一條是從物質世界去找,另一條是從精神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