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國際貿易的理論

2022-11-29 11:24:04 字數 4742 閱讀 8139

第一節古典**理論

本節主要涉及的問題

重商主義對外**學說

絕對成本論

比較成本論

相互需求論

要素稟賦論

里昂惕夫之迷

一、重商主義對外**學說

主要內容:

重商主義(從15世紀初到18世界中葉),認為貨幣(金、銀)是財富的唯一形式,所以強調金、銀的多寡是衡量一國繁榮的標誌,因此,國家應取消進口(以免金、銀流失),鼓勵出口(以賺取更多的金、銀)

二、絕對成本論

1、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亞當·斯密,於2023年撰寫《國富論》,提出絕對成本理論。

2、絕對成本理論的產生:是在抨擊重商主義的基礎上產生的,是提倡自由**的理論基礎。

亞當斯密認為:衡量一國財富的標準不是其所擁有的貴重金屬的多少,而是這些貴重金屬所能購買的商品數量。可供消費的商品增多,才意味著一國財富的增加,而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呢?

認為只有擴大生產力,才能提高本國的生活水平,而生產擴大的動力是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勞動生產率又取決於社會分工,即專業化的不斷深化,簡而言之:財富增加依賴於勞動分工。

3、絕對成本理論內容:在自由**前提下,各國按照絕對成本優勢進行分工、**,各國都能獲得**利益。

4、絕對優勢:如果乙個國家生產一種產品所需的單位勞動投入低於其他國家,則稱該國在該種產品的生產上擁有絕對優勢。

兩國的單位產出所需的勞動量

上表說明:a國在x的投入小於b國的,即a國在x上勞動生產率高,有絕對優勢。b國在y上的投入小於a國的,即b國在y上勞動生產率高,有絕對優勢。

現在進行國際分工後,生產變化的淨效果

上表說明:a專門生產x,放棄乙個y,釋放6個勞動,可多生產2個x;b專門生產y,放棄乙個x,釋放12個勞動,可多生產3個y。總體上來看,雖然世界勞動總量並沒有任何增加,但x和y的總產出分別淨增1個單位和2個單位。

三、比較成本論

1、創始人:英國經濟學家,大衛李嘉圖

2、比較成本理論的產生:由於絕對成本理論無法解釋下面的客觀現實:即各種產品都處於絕對優勢的國家,與各種產品都處於劣勢的國家,之間發生的**現象,所以,李嘉圖指出:

決定國際**的因素是兩個國家商品的相對勞動成本,而不是生產這些商品所需要的絕對勞動成本。

*3、比較優勢:如果一國生產某種產品的機會成本,低於其他國家生產該種產品的機會成本的話,則稱該國在該種產品的生產上擁有比較優勢。

4、比較成本理論:只要各國之間存在著「比較成本」差異,就可以按照「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的原則,來參與國際分工並獲得**利益。

5、舉例說明:兩國的單位產出所需的勞動量

上表說明:b國在x和y上全部處於優勢,但在x上優勢更多,具有比較優勢(120/80>100/90)

a國在x和y上全部處於劣勢,但在y上較輕,具有比較優勢(80/120<90/100〉

國際分工後生產變化的淨效果

上表說明:a專門生產y,放棄乙個x,釋放120個勞動,多生產1。2個y;b專門生產x,放棄乙個y,釋放90個勞動,多生產1。

125個x,總體上看,國際分工後,x、y的世界產量都提高了。

四、相互需求論

1、代表人物:約翰·穆勒。英古典經濟學家

2、主要觀點:

(1)上下限範圍:兩國間商品交換比例的上下限是由兩國國內的商品交換比例決定的,其國內交換比例是由等量的勞動投入生產出不同的產量決定的。而實際的國際交換比例介於兩國國內交換比例上下限之間。

(2)確定依據:均衡的交換比例是由兩國各自對對方商品的需求強度決定的,兩種商品的**條件即均衡交換比例必須等於雙方相互需求對方產品的總量的比例,這樣才能使兩國**達到均衡。

(3)**利益大小和分配:

相互需求對國際**利益產生影響,利益的大小取決於**交換比例範圍的大小,國內交換比例的差異越大,**利益也就越大。而**利益在兩國間分配的多寡,則取決於不同的實際交換比例。

實際的交換比例越是接近於本國國內的交換比例,即本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強度越是大於外國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強度,這個交換比例對本國越不利;反之,國際交換比例越是接近於外國國內這兩種商品的交換比例,即外國對本國商品的需求強度越是大於本國對外國商品的需求強度,這個交換比例對本國越有利。

3、舉例說明:兩國的等量勞動相對應的產量

說明:等量勞動a國可生產10單位x或者15單位y,

等量勞動b國可生產10單位x或者20單位y。

如果:a國專門生產x,b國專門生產y

說明:如果x和y交換係數為10:17,對兩國都有利,對a國比國內多換了2單位y,對b國節省了3單位y。

a國對y需求減少,b國對x需求不變,交換比例可能變為10:18,交換比例較有利於a國。相反,a國對y需求增加,b國對x需求不變,交換比率可能變為10:

16,交換比率較有利於b國。只有在兩國相互需求的商品價值相等時,**才能實現穩定的均衡。

五、要素稟賦論

1、創始人:瑞典經濟學家赫克歇爾,俄林師生倆提出,後經薩繆爾森等人不斷完善。該理論無論是在理論分析上,還是在實際應用中,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1977年俄林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2、生產要素稟賦理論簡稱h-o定理。其模型稱為2*2*2模型(表示兩個國家,兩種產品,兩種生產要素)h-o定理的產生:如果兩個國家的勞動生產率相同,即不存在絕對成本差異,也不存在相對成本差異(指勞動生產率),則這兩個國家發生**的原因何在呢?

3、幾個基本概念:

(1)要素稟賦: 指一國所擁有的兩種要素的相對比例。如k代表資本量;l代表勞動量,則要素稟賦=k/l,兩國的要素稟賦相比較,如大,則表明該國為資本豐富國家(勞動稀缺);如小,則表明該國為勞動豐富國家(資本稀缺)

(2)要素密集度:指生產某種產品所投入的兩種生產要素的比例。如(k/l)x<(k/l)y,則x為勞動密集型產品,y為資本密集型產品。

4、定理內容:一國應出口密集使用其豐裕要素的產品,進口密集使用其稀缺要素的產品。即資本豐富的國家,在資本密集型產品上相對供給能力較強,勞動豐富的國家,則在勞動密集型產品上相對供給能力較強。

5、定理分析:顯然:(1)a國勞動豐裕,資本稀缺————勞動力**便宜,資本**昂貴————x產品**低(因為該產品的生產要大量使用便宜的勞動),y產品**高(因為該產品的生產要大量使用昂貴的資本)————a國出口x,進口y(因為x便宜,y昂貴,不如用x去換y)

(2)a國資本豐裕,勞動稀缺 ————資本**便宜,勞動**昂貴————x產品**高(因為該產品的生產要大量使用昂貴的勞動),y產品**低(因為該產品的生產要大量使用便宜的資本)————b國出口y,進口x(因為y便宜,x昂貴,不如用y去換x)

六、里昂惕夫之謎

內容: 美國屬於資本豐裕的國家,按h-o的**,應出口資本密集型的產品,而進口勞動密集

型的產品,但里昂惕夫的檢驗結果表明,美國實際上是出口勞動密集型的產品,而進口資本密

集型的產品,

這正好與要素稟賦理論的**相反,這就是有名的「里昂惕夫之謎」.

第二節現代**理論

本節主要涉及的問題

熟練勞動說

人力資本說

偏好相似說

動態性理論

一、熟練勞動說

這實際上是由里昂惕夫本人提出來的:美國工人的勞動熟練程度是外國工人的三倍,因此美國實際上是乙個勞動豐裕的國家,而不是資本豐裕的國家,所以美國要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則里昂惕夫之謎不存在。

二、人力資本說

人力資本說:由美國的經濟學家凱南提出。

人力資本:是指一國用於職業教育、技術培訓等方面投入的資本。

解釋:由於美國投入了較多的人力資本,所以擁有更多的熟練勞動力,因此,美國出口產品含有較多的熟練勞動。如果把熟練勞動收入高出非熟練勞動的部分資本化,並同有形資本相加,美國的出口產品就是資本密集型的產品

三、偏好相似說

重疊需求論(從需求的角度來****產生的原因)

(一)代表人物:瑞典經濟學家:林德

(二)討論背景:從需求的角度,分析**(主要是指工業製成品)產生的原因等問題。

(三)理論的假設:

1、假設一國之內,不同收入階層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費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費者越偏好必需品。

2、假設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費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則其偏好也相同。

(四)、理論的基本觀點

1、認為一種產品是否生產首先取決於國內市場的有效需求,而若要出口,還須有來自國外市場的有效需求。

2、兩國需求結構越相似,兩國間的**量越大。

3、需求分為代表需求和重疊需求。代表需求是指社會上已經大量存在的需求。重疊需求是指收入水平相近的國家,對某種產品需求檔次相同的那部分需求。

4、人均收入水平是影響一國需求結構的最主要因素。(當兩國的人均收入水平越接

近時,重疊需求的範圍就越大,兩國重複需要的商品就越多,**密切度越大);

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是**的潛在障礙。(人均收入差距額和它們的**強度呈負相關關係,即兩國的人均收入差距越小,則它們之間的**強度越大;人均收入差距越大,則**強度越小)

四、動態理論

產品生命週期理論

1、代表人物:美國弗農

2、理論內容:

產品和生物一樣是有生命週期的。伴隨著技術傳播,還有乙個比較優勢在國際間轉移的過程。第一階段:

是新產品階段。產品是知識密集型產品,少數發達國家擁有。第二階段:

是技術成熟階段。產品從知識密集型向技能密集型或資本密集型轉變。資本和熟練工人充裕的國家開始擁有該產品生產的比較優勢。

(仍是發達國家)。第三階段是標準化階段。產品又變成了勞動密集型產品,該產品的比較優勢又轉移到了勞動力豐裕的發展中國家。

(1)創新期:新產品在發明國生產和消費。

(2)成長期:該產品開始出口到國外,這時外國沒有模仿生產。

(3)成熟期:產品在創新國標準化生產,成為資本密集型產品。創新國繼續生產並出口國外,外國廠商開始模仿生產,並滿足本國部分消費需求,仍需進口,但進口量逐漸縮小直至為零。

國際貿易理論

1 基礎電信協議 正式生效於 1998年1月1日 a.34700 b.35476 c.35796 d.35777 2一國對外國產品進口施行限制往往會導致該商品在進口國 a.國內 b.國內 下降 c.國內 保持不變 3關稅按徵稅的目的分類 a.進口稅和出口稅 b.財政關稅和保護關稅 c.進口附加稅和特...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

課程 00149 一 單項選擇題 本大題共30小題,每小題1分,共30分 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備選項中只有乙個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其 填寫在題後的括號內。錯選 多選或未選均無分。1.國際分工形成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是 a.社會生產力 b.自然條件 c.資本流動 d.上層建築 2.我國出口一批貨物給香...

《國際貿易理論與實務》複習串講

導讀一 課程的設定 性質及特點 國際 理論與實務 是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經濟管理類專業的專業課,是市場營銷 工商企業管理 會計等專業的必考課。是為培養自學應考者掌握 理解和應用國際 的基本理論 基本規律 基本技能和基本知識而設定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國際 理論與實務 是一門專門研究國際 理論和國際間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