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叩拜的禮儀

2021-03-04 09:59:03 字數 4308 閱讀 7844

任何宗教都有自己規範而獨特的禮儀。植根於素有「禮儀之邦」盛譽的中華民族文化土壤中的道教,其禮儀相當完備且十分講究。除了鄭重場合、重大活動必須依禮進行外,就連日常生活起居,衣食住行,也都有一定的儀規。

現僅將常見的敬神禮儀簡介如下。

一、叩拜

道教對常人行拱手禮或行作揖禮,而對神、仙和真人則行叩拜禮,以示特別尊敬。因叩拜過程中亦有拱手、作揖,我們先介紹一下拱手禮和作揖禮。

(一)拱手禮

兩手相抱(左手抱右手,寓意為揚善隱惡。蓋以左手為善,右手為惡之故),舉胸前,立而不俯。拱手禮亦稱抱拳禮。道侶相逢或道俗相逢,多行此禮,表示恭敬。

另外,有一種抱拳手式,以左手大拇指插入右手虎口內,掐右手子紋(即無名指根部);右手大拇指屈於左手大拇指下,掐住午紋(即中指上紋),外呈「太極圖」形,內掐「子午訣」。這種抱拳形式多用於打坐時,其寓意為「抱元守一」。常行拱手禮或作揖禮時,只需自然抱拳即可。

(二)作揖禮

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不過鼻),向人行禮。因舉手伴以屈身(躬身)故亦稱「打躬」。又因身體彎曲成月牙狀,故又稱「圓揖」。

向人作揖行禮時不要過分屈身,以免臂部突出,而顯得**觀。作揖禮較拱手為敬,對長者多行此禮。

道教叩拜禮有兩種形式,其中以一禮三叩最為常見,以三禮九叩最為隆重。

關於三禮三叩的具體拜法:(1)站在跪墊(拜墊)前,雙腳站成「八」字形,兩腳跟相距二至三寸。(2)一面躬身,一面雙手於腹前合抱,自下而上(與口相齊)。

(3)左手離開右手捂心(心意散亂為道教之大忌,捂心表示以專一沉寂之心向神致敬),同時從容俯身,右手按跪墊,兩膝下跪,緊接著,左手離開心口,按右手背上,形成「十」字狀。(4)俯伏叩首,頭磕在雙手背上(頭與脊要同時下伏,切忌臂部高於背)。此時,心中存想神容並誠心祈禱。

(5)抬頭,左手收回捂心,右手用勁,慢慢起身,右手隨之收回,雙手抱拳高拱,準備第二次叩拜。

如上重複兩次,是為三禮三叩。三個頭磕完後,起身,雙手合抱放於上腹處(道教稱「懷抱太極」)。接著,再一次向神行一作揖禮,待雙手自上而下至上腹處並立身站定後,方可離開跪墊。

道門中人常說的「朝上三禮」,就是指行三禮三叩禮,此禮多用於平日朝神。

關於三禮九叩,其拜法是重複「一禮三叩禮」兩次,合為三禮九叩。重複前,要先敲三下大磬,表示再一次向神行禮。禮畢,同樣作揖而退。

三禮九叩是道教最高的禮拜儀式,只有逢初

一、十五、祖師聖誕及各種齋醮道場時,方行此禮。

有老道長說,道教叩拜禮是對道祖太上老君八十一化的形象表示,蓋足站「八」字,手按「十」字,頭為「一」也。總而言之,向神行禮是為了表達對「道」的信仰和對神的尊敬。道教還規定,逢陰曆天乾為「戊」之日(戊子、戊戌、戊午、戊寅、戊申、戊辰)不能焚香、送經、朝神,也不供齋設醮。

每逢「戊」日前天傍晚,大殿門外必須懸掛「戊」牌,告示道眾。蓋此日名曰:「鬼哭日」。

有懂得道教禮儀者,遇見道士(一般尊稱道長)一面行禮(拱手禮或作揖禮),一面恭敬地平聲念道「福生無量天尊」,這便是道教常念的聖號.據道經載,諸神、仙真大悲大願大聖大慈,誠心誦念聖號,便可得到感應,消災解厄,平安吉祥。

教內道侶相逢則多是一面行禮(拱手或作揖),一面親切地道聲:「慈悲」。有事求問,也必先道一聲「慈悲」。

「慈悲」是道教常用的禮貌語。蓋道徒崇尚道祖老子三寶(慈、儉、不為天下先),並落實到平日言行中。

二。上供與上香

金爐常焚,香菸篆就平安字;玉盞不息,燈焰結成富貴花。

供,享獻也;養,以飲食供奉也。上供有香、茶(水)、燈、花、果等。道人把供品雙手端到供桌前,雙手高舉供品與額相齊,躬身一禮,然後放在供桌上。

其供品,平日為香、花、燈、水、果,此為常設之供品。做道場時則在前面五供的基礎上,增設茶、食、寶、珠、衣五供,合為十供。供有一堂供、三堂供、五堂供、七堂供、九堂供几等。

每五盤(或碗、或碟)供品為一堂。現今道觀所獻供品一般有茶(茶葉或茶水)果(水果或乾果)、飯食(公尺飯或公尺製品)麵食(饅頭或麵製品)、菜(青菜或乾菜),還可以酌水獻花以表道心。但供果禁李子、石榴、黑棗和梨,李子不供太上老君,石榴不供真武大帝。

神的供品,也要依禮擺設。其排列順序是從內到外:一茶、二果、三飯、四菜、五饅頭。獻供時,先雙手高舉供品(與額相齊),躬身致禮,然後輕放供桌上。供獻訖,還要敬香、叩拜。

道人上香,先在香爐中虔誠地上三炷香。不上斷香,不上沒燃著的香。點燃後若起明火,可上下擺滅,不可用穢氣吹滅。

三燭香點燃後,來到墊前雙手舉香與額相平,躬身一禮,再到香爐前,左手上香,香與香之間距離不可過寸。上香次序為先中,次左,再上右香,上香後復回跪墊禮叩。

燒檀香比較講究。燒檀香或降香、沉香,皆須有專備的香爐,香要劈作一分粗細,一寸長短,還要另備一些香麵,燃一點點線香插進香面,香麵在香灰的掩蓋下自然燃燒,這時拈香者的初炷香k入時,就會有一縷祥煙,從爐中直騰起來。這種燒香方式,在道觀中只有廟中住持或道場中高功拈這種香,信徒進香皆是燒線香而不燒檀香。

或有香客燒檀香,也只是把帶的檀香燒於爐內即可,不用這樣講究的。還有一條需要注意的是:對羅天的星斗不敬檀香。

如斗姥、星主、北斗星君等神靈,宜焚降香。《大梵鬥儀》忌檀詩說:「女青天律禁檀然,違者酆都罪祖先。

此事非輕君切記,犯燒陰譴病災連。」

在古老民間信仰中有些禁忌是相傳沿襲、約定成俗的,是一種人與人,人與神聖之間的尊重。例如:遇喪事者、女士月事者、臨盆者、進出產房者、出生未滿月嬰兒均不進廟宇。

為何上述之者不宜進入廟宇持香禮拜神聖?主因在於古時候家有喪事者,為亡者悲傷萬分而無暇整理住家環境與個人清潔(守喪期間不理髮),因此住家與守喪者身上均有穢氣而不宜進入廟宇;再言女性生理期間,由體內將經血排出,而經血是體內新陳代謝的汙穢血氣,所以也不宜進入廟宇。婦女懷孕生子雖是神聖傳宗接代的事,但因母親臨盆時會排出大量惡露,造成產房及產婦與嬰兒本身充滿穢氣,要到嬰兒滿月後,穢氣方可散去。

以下列出解除禁忌後進入廟宇參香時機:

一、嬰兒出生未滿月者,產婦需做完月子方可進入廟宇(出入產房者須待嬰兒滿月後方可入廟宇)。

二、參加喪禮告別式者,須滿二十四小時方可入廟宇參香。

三、探視亡者最後一面者,須滿一周後方可入廟宇參香。父母或公婆往生者,須滿四十九天後方可入廟宇參香。滿周年後方可向玉皇上帝參香。

四、內外祖父母或夫妻,兄弟姊妹往生者,須滿三十五天方可入廟宇參香。

五、堂表兄弟姊妹往生者,須滿八天方可入廟宇參香。

六、女性有生理期,須經期潔淨後方可入廟參香。

入廟宇參香者須服裝整潔,不宜著無肩帶或低胸之上衣及迷你裙或褲,更不宜濃裝豔抹。再傳統農業社會裡,上香敬拜聖尊時,重要的除了虔誠的心意,還須身心潔淨,所以對這些宗教禁忌都會自我約束,也是老祖宗留給後人敬天地畏鬼神、謙卑互敬之禮節。或許有些信眾無法接受此理;但深思後,在我們生活中,若要會見尊者或拜訪長輩,大家也都會注重服裝儀容之整裝與潔淨,這正是互尊互重之基本禮儀。

上香各宗教於教禮上均有一般溝通方式,以達到人與神之間的溝通方法,又有自然清靜的作用。而以道教、佛教及儒教而言,均用清香(主香)與神佛聖尊或先人來傳達,內心的尊敬與虔誠之意。但又不知主香有何涵義?

所謂「一主清香透蒼穹,萬道祥光照大千。」由此可知香的重要性,再道教中以三主香代表三清,(三清為玉清、上清、太清。)亦代表天、地、人,正可謂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

因道教認為萬物皆有靈,而以謙卑喜捨之心來敬仰宇宙萬物,所以也成了多神教了。

參香,插香是道教一種敬神禮佛與傳遞資訊的方式與禮儀。一般習俗,參香完後,均是三主清香一齊插於香爐中,這屬於一氣化三清之意;若是將香主先插在中間,再插在龍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右方)再插香於虎方(亦是面向神像的左方),就代表敬三清、敬天、地、聖賢人之意。但須把香主插正,不宜插的東歪西斜,或是將香主插於香爐最邊緣,造成後者插香的不便而使手掌被香頭所觸燙。

或是把香腳完全插入香爐中而造成「發爐」的現象,既是香腳相互引燃**的,並非真的發爐。有些信眾則用拋的方式將香主直拋於香爐中,這種種方式都是不敬之舉。

近年來更有迷信上頭香之信眾,為搶插頭香而把整個香爐弄得東倒西歪,更是不智與不敬之舉。所謂上頭香是每人在每年的年初一的第一柱香,還有每日凌晨卯時(早上五點),開廟門時,自己所插的第一柱香也算是上頭香。而非各廟宇的第一柱香。

另外還有一種世人容易忽略的,就是雙手在胸前握太極,虔心奉無形香的心香,隨時隨地虔誠奉心香,即可得到聖尊之感應。

由於插頭香、搶頭香以致人擠人,眾人搶擠乙個香爐,造成強者得標,弱者受傷,而力有未逮,這非你敬拜的神明所願意見到的。想想這般敬神求神有效嗎?為了搶頭香,而把香爐弄得東倒西歪,用拋的方式,將香拋於香爐中,實為不敬之舉。

願虔誠的信眾們能夠糾正自己的不昧之舉。

在言,家中的香爐之香腳若是插得太擁擠,為安全起見,可於農曆每月的初

一、十五日前(既廿九日或三十日及十四日晚上九點左右)清理神案時順便拔取香腳,但須剩三主香腳,香爐中香灰若太滿也可用未使用過的湯匙搖些起來與化金紙時同焚化,若無焚化金紙習慣,也可將香灰撒在盆栽上,以示尊敬之意。而祖先之香爐未必在初

一、十五日才能上香,平常向神佛上香時,就可同時上香,感念祖先之德澤常留於後代子孫般去敬仰,猶如其精神不滅。用乙份虔誠與感恩及學習的心去奉祀神佛與祖先,讓我們更擁有一處清淨、莊嚴的神案。

道教神像供養禮儀

部落格作者 佚名時間 2011 03 21正體中文版手機訪問道教之音 敬禮神像儀式,如 神像開光 神殿裝飾 獻神供品 敬香等,都屬於供養的範疇。因道教敬神儀禮是伴隨神像塑造就開始的,故我們先從神像塑造談起。一 神像塑造 神像有木雕 泥塑 夾苧脫空 石雕等多種。在雕塑神像時,要進行敬神儀禮。其儀式主要...

道家與道教的區別

四 道家與道教的思想不同。道家思想是一種哲學學派,道教是一種宗教信仰。道家是中國春秋戰國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學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道家思想的核心是 道 認為 道 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統治宇宙中一切運動的法則,倡導自然的世界觀和方 道教以道作為其追求目標,道教因此而得名。道教是以長生不老之道為...

馬來西亞的道教

王偉芳摘編 道教傳入馬來西亞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但是一直未受重視,有關的研究工作也非常之少。馬來西亞社會上似乎有一種普遍的錯覺,就是以為華人多數信仰佛教,甚至極具權威的學者著作也以為華人多數是佛教徒,實際情況並不盡然。佛教雖是華人所信仰的宗教之一,但在馬來西亞民間,道教徒不僅比佛教徒多,道教的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