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管理學概論

2021-03-03 21:56:03 字數 4998 閱讀 6025

第一節管理概述

一、管理的含義及特徵

1.管理的含義

管理作為一種普遍的社會活動,其產生的歷史可能已超過2023年。世界著名的金字塔、中國的萬里長城和至今仍灌溉著成都平原的都江堰水利工程表明,幾千年前人類就能夠完成規模浩大的、由成千上萬人參加的大型工程。它們巨集偉的建設規模都是人類管理和組織能力的見證。

金字塔是個特別有趣的例子,建築一座金字塔要動用10萬人幹20年,誰來吩咐每個人該幹什麼?誰來保證在工地上有足夠的石料讓每個人都有活幹?答案是管理。

不管當時人們怎麼稱呼管理,得有人計畫要做什麼,得有人組織人們去做這件事,得有人指揮人們去做,以及採取某些控制措施來保證每件事情按計畫進行。

在歷史上,當管理活動主要是由少數統治者或生產資料所有者所從事的活動時,人們常常把管理概括為管轄、治理。這種概括強調了管理中的權力因素,並以「治國,平天下」為主要內容,其意與「統治」一詞相近,帶有濃厚的政治色彩。對此,孫中山先生曾作過很好的解釋。

他說:「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之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之事便是政治。」

到了資本主義時期,隨著商品經濟和生產社會化的發展,當企業成為社會經濟普遍的經濟組織形式,經濟競爭成為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追求最大利潤成為資本家的主要目標時,人們對管理的研究逐漸從政治轉向經濟,特別是轉向企業管理。總之,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管理一直是人類組織活動的乙個最基本的手段,它存在於一切領域,一切部門和一切組織之中。大到乙個國家、乙個大的跨國企業,小到乙個班組、乙個商店,無一不需要進行有效的管理。

管理的實踐活動是人類社會任何歷史階段不可缺少的普遍的活動,管理是帶有普遍性的人類實踐活動。

一、管理的含義

關於管理的含義,不同的學者有不同的認識。

1、中國古代管理的含義

「管」,在我國古代指鑰鎖,後來引申為管轄、管制之意,體現著權力的歸屬。「理」,本意是處理玉,後來引申為整理或處理。「管」、「理」二字連用,即表示在權力的範圍內,對事物的管束和處理過程。

後來孔子概括為「治國,平天下」。

2、西方管理的含義

人類在實踐中發現,許多人在一起工作就能夠完成個人無法完成的任務,於是漫漫產生了各種社會組織。在組織內,為了協調每個人的行動,解決意見分歧,使大家共同服從於組織目標,就產生了管理。實際上把人類活動分成了兩部分「其一,是作業活動,即人們所從事的各種具體勞動;其二是管理活動,即為實現具體勞動而進行的協調、領導、指揮等活動。

在西方,由於眾多學者研究的角度不同,對管理含義的認識也不同,比較具有代表性的有:

(1)孔茨在其《管理學》一書中指出:「管理就是設計和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裡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

(2)德魯克認為,管理是什麼的問題應該是第二位的,「應該通過管理的任務來闡明管理」。

(3)西蒙認為:「管理就是決策,決策貫穿於管理的全部過程」。

(4)羅蘋斯認為:管理是指同別人一起,或通過別人使活動完成得更有效的過程。

3、本書對管理的定義

管理是指組織中的如下活動或過程:通過資訊獲取、決策、計畫、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等職能的發揮來分配、協調包括人力資源在內的一切可以呼叫的資源,以實現單獨個人無法實現的目標。

從以上對管理定義的描述中,可以看出這個定義包含著以下六層含義:

(1)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

(2)管理的客體是所有資源

(3)管理的實質是分配、協調活動或過程

(4)管理的職能是資訊獲取、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和創新。

(5)管理的載體是組織

(6)管理的目的是有效的實現組織目標

此外,這裡所指的有效不僅包括效率,而且包括效果。

效率(efficiency):do the thing right 輸入與輸出的關係

效果(effectiveness):do the right thing 實現預定的目標

管理,若從字面上解釋,管是主其事,理是治其事,管理即是管轄治理的意思了管理的本質。從中文本義來看,古時人們將中空貫通的長條物稱為「管」,以後引申為規範、準則、法規,「管」動詞化又含有主字、主管、包攬等意思。「理」字有整治土地、雕琢玉器、**疾病等意思,以後又進一步引申為處理事務由於「管」與「理」二字意思相近,且又分別從不同側面反映人們的社會活動,於是人們便逐漸把「管、理」二字合為一詞使用,意為管轄或疏導,即約束與引導。

管理定義眾說紛紜:就我國而言,雖然其管理的歷史可以追溯到2023年前,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寶庫中蘊藏這個許多豐富的管理思想,也記載著值得我們驕傲的管理實踐,但是將管理作為一門科學系統的研究和普遍的推廣卻是近三十年的事情,那麼就西方世紀而言,系統的管理理論的形成也只有近百年的歷史,研究管理過程遍規律、一般原理和普遍方法的管理學更是一門年輕的學科。但是管理是乙個古老的話題,管理活動幾乎和人類歷史一樣久遠,管理的內涵極為豐富,在歷史上許多學者都對管理有過論述。

美國管理學家、科學管理之父泰羅認為,管理就是「確切地知道你要別人做什麼,並設法使他們用最好的方法去做」。他強調的是對人的管理。(從工作任務的角度)

國管理學家亨利·法約爾認為,管理是所有人類組織都存在的一種活動,是計畫、組織、指揮、協調和控制五大職能的運用和體現過程)這個定義強調的是基本職能和過程)。(從職能和過程的角度)

美國管理學家赫伯特·西蒙則從管理的核心環節出發,提出「管理就是決策」。 (從決策在管理中所佔的重要地位的角度出發定義)

美國管理學家孔茨認為,《管理學》第十版為亞洲人寫的,「管理就是設計和

保持一種良好環境,使人在群體裡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標。」管理需要良好環境,在這良好的環境裡人們才能高效率的完成既定目標,最終實現組織目標。

彼得·德魯克(現代管理之父,「大師中的大師」。):「歸根到底,管理是一種實

踐,其本質不在於『知』而在於『行』,其驗證不在於邏輯,而在於成果;其唯一權威就是成就」。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也就是說是社會的一具器官,因其具有功效而存在,沒有機構(如工商企業)就不會有管理。但是,如果沒有管理,那也就只會有一群烏合之眾而不會有乙個機構。

而機構本身又是社會的乙個器官,它之所以存在,只是為了給社會、經濟和個人提供所需的成果。可是,器官從來都不是由它們做些什麼、更不要說由它們怎麼做來確定的。它們是由其貢獻來確定的。

美國女管理學家福萊特認為,「管理就是通過人把事情辦好的藝術」。學習知識容易,而應用另外一回事。

台灣管理學家龔平邦認為。「管理是由多數人為達到乙個共同目標而努力的組織文化活動,管理是一種生活方式」。從文化活動角度來描述,把管理看做一種生活方式,在生活中父母教育孩子,有些父親教育孩子比較**,有些比較民主、自由,這些都是養成習慣後的一種生活方式。

因為許多學者對於管理理論的認識是有差異的,所以就有了不同的管理的概念。 從各位管理學家給出的定義中可以歸納出管理的比較全面的定義:

管理是組織中的管理者通過計畫、組織、領導、控制等職能,運用一定的管理方法和手段,調動組織內的各種資源去實現組織目標的實踐活動。

2、對管理的理解

管理的主體是管理者,管理的中心是人。

管理的目的是要通過具體的管理活動來實現組織特定的目標,組織目標是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的。

管理者的責任是整合群體內個體的努力,協調個人或各個團隊的活動。

管理工作是在一定環境條件下進行的,任何管理活動都會受到環境的約束,管理活動受到組織內、外環境和條件的約束,只有重視環境、研究環境、適應環境、利用環境,才能達到預期的目標。

管理成效不僅取決於特定目標的實現度,而且要取決於該目標的實現對組織的長遠目標或組織的發展產生了什麼樣的影響。

管理的本質是協調。

管理工作需要運用組織中的各種資源用組織所能支配的各種資源,來實現組織目標的。

管理的手段是由若干個管理職能構成的,即計畫、組織、領導和控制等。

3.管理的特徵

(1)管理是在一定的組織中進行的。管理是人類有意識、有目的的活動,因而

它有明顯的目的性。管理的這一特徵,是區別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管理與非管理活動的重要標誌。凡是盲目的、沒有明確目的的活動,都不能稱其為管理活動。

此外,管理的目的性還表現為目的擇優性。也就是說,管理所要達到的目的,不是一般的目的,而是較為理想或滿意的目的。所以,從嚴格的意義上說,沒有目的的活動就不能稱其為管理活動,沒有擇優也不能稱其為管理活動。

在實際工作中,管理的目的往往具體表現為管理的目標,所以,組織的目標,就是任何乙個組織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點,也是評價管理活動的基本依據。

(2)管理通過各種職能體現出來。管理是具體管理活動的抽象,具體的管理活動表現在各種職能活動上,也就是具體的管理手段:計畫、決策、溝通、控制、激勵等

(3)管理的物件是組織中的所有資源。乙個組織的資源包括人力物力財力等,管理活動都是為了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最大化利用,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財盡其力。沒有這些資源再好的管理也無法實現組織目標。

二、管理的重要性與必然性

簡而言之,管理的必然性在於資源的有限性,如果每個企業能投人生產過程的資源是無限的,那麼管理就失去了其必要性。從生產的過程來看,管理的重要性與必然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管理是共同勞動的產物,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必然要求。源於資源的稀缺性,要求資源合理有效利用---專業化分工,可提高勞動熟練程度,節約勞動轉換時間,節約培訓成本。

因為,反覆操作可以精於某項技巧,減少工作轉換次數;分工使人專於一行,可避免反覆支出培訓費用;減少勞動監督成本。分工程度較高時,個人責任清楚,工作內容簡單,易監督,監督成本相應較低。相反,分工程度低,單個工人從事勞動內容複雜,監督難度加大,監督成本上公升。

分工越來越細,勞動者之間、勞動者與物之間的協調非常重要。

2.管理是提高勞動生產率和經濟效益的重要手段。管理通過各種職能手段去引導合理配置利用資源實現組織目標,在現實中,如果管理不善,組織就會慘遭淘汰,如果管理水平高就能提高經濟效益。

3.管理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力。管理在推動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作用體現在人的身上。一切的科學技術裝置都是操縱在人的手中。

4.隨著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入,提高管理水平是當務之急。隨著經濟發展,資源的制約就越大,如何合理配置最大化利用資源,促進可持續發展,那麼管理水平的提高必須重視,只要管理水平提高了,經濟發展才能持續。

現實中的例子比比皆是,東西方的發展可見一斑。

三、管理的性質

1.管理的兩重性

管理具有明顯的兩重性。具體表現為:一方面管理是由分工協作的集體勞動引起的,體現了社會化大生產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由監督勞動所引起的,體現了鞏固和維護生產關係的要求。

前者稱為管理的自然屬性,後者稱為管理的社會屬性。

第一章管理學概論

一 單項選擇題 1 計畫與決策 組織 領導 控制是 a 管理的功能b 管理的職能 c 管理的特性d 管理的基本手段 2 管理者在組織中必須行使一些具有禮儀性質的職責,他這時扮演的角色是 a 人際角色 b 資訊角色 c 決策角色 d 企業家角色 3 公司經理正在同要終止合作的 商進行談判,經理這時所扮...

管理學第一章

1.誰是管理者?管理者與非管理者的區別是是否協調監督他人工作 傳統組織是金字塔形式,非傳統組織如團隊 領導者是動態變化的 2.管理是什麼?管理是指在特定的時空環境下,管理主體有效整合組織資源,運用一定的職能和手段,以完成組織既定目標與責任的動態過程。羅蘋斯 所謂管理是指通過與其他人的共同努力,既有效...

管理學第一章

第一章1.在中國早期的管理思想中,您最欣賞的是哪位代表人物?為什麼?2.您認為中西方研究管理問題的著眼點有何不同?3.外國早期管理思想中每個代表人物管理思想的主要點是什麼?4.巴貝奇 亨利 湯 哈爾西三位思想家關於報酬制度的論述有何不同?5.怎樣解釋泰羅的工作定額制定,什麼樣才算標準化 舉例 能力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