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機械基礎》教學的幾點體會

2021-03-04 09:54:04 字數 4578 閱讀 7745

技校生的教學問題,一直是許多教師共同關心的問題。因為隨著招生形勢的變化、生源的關係,相對而言,如今的技校生生源素質的確要比以往略差一些,再加上從初中步入技校,對學生來說也是乙個重要的轉折階段,從中學的《語文》、《數學》、《政治》等常規學科轉變到現在的專業基礎課、專業課的學習,有部分學生就一下找到「節奏」。所以對技校生的教學上我們要有新的認識、新的方法、有特色、有針對性,才能適應新形勢下教學要求,才能培養出新形勢下合格的技校生。

我在技校擔任《機械基礎》學科的教學任務。這門課對剛步入技校大門的初中學生而言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專業基礎課,而且一入門就會接觸到很多抽象的專業概念,因此學生對本學科的學習積極性並不是很高,就給這門課的教學帶來一定的難度。在這兒,我結合幾年來教授《機械基礎》課程的經驗,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要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注意」,是乙個古老而永恆的話題。俄羅斯教育烏申斯基曾精闢地指出:「『注意』是我們心靈的惟一門戶,意識中的一切,必然都要經過它才能進來。

」可見,「注意」是人們非常重要的一種心理素質。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這是搞好教學的首要前提。良好的注意力能使學生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動,提高觀察、記憶、想象和思維的效率。可以說,善於集中注意力的人,就等於開啟了智慧型的天窗。

令人遺憾的是,在教學實踐中,我們不難發現,相當一部分教師十分注意講課,卻非常忽視學生注意力的組織,往往教師講得有滋有味,學生學得稀里糊塗。所以,注意力的培養對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各種能力,提高學習質量,是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對於技校生來說,這一點又是尤為重要的。

因為很多技校生上課期間注意力不集中, 經常走神,自然會導致成績差強人意。而那些能夠在上課45分鐘內保持注意力集中,不走神、不做小動作、不講話的學生少之又少,這就要求任課老師要著重培養學生的注意力。

培養學生的注意力方法有很多,可以通過幽默靈活的語言、條理清晰的板書、出其不意的提問……都是提高學生課堂注意力的好辦法。但是技校生的素質相對差一些,這些辦法對他們來說,常常只能吸引他們一時的注意力,重要的問題是一旦學生走神回來後,人是清醒了,但卻找不著「路」,對不上「軌」。針對這一特點,我在教授每堂課時,總要先向學生講清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和這堂課能解決什麼問題,讓每個學生心裡明確這堂課到底是要學什麼,做到心裡有數。

例如「變速機構」這一節,講授前先介紹本節內容:主要是了解各種變速機構的型別,工具機當中如何得到不同的速度要求。這樣學生即使一時分心,回過神以後也能回到本節教學的軌道上,不至於脫軌回不來。

一節是如此,一章也是如此。在講授乙個大章節前,也盡量先從整體方面給學生講解本章的主要內容,讓學生就象站在山頂的高度上往下看,有乙個總體的概念,接下來到山下找路就方便多了。又如第一章「機械傳動」,先向學生說明有兩大傳動:

機械傳動和液壓傳動。機械傳動又分為:摩擦輪傳動、齒輪傳動、螺旋傳動、帶傳動、鏈傳動等並分別舉例。

學生一下就明白這一章的主要內容,並明確學習的關鍵是區分幾種不同的機械傳動。心裡就有數了。萬一走神,還能接得下去,不至於一整章課程都報銷了。

這樣教學,能保證一堂課的基本質量,讓那些注意不集中的學生也盡量不出現45分鐘下來,不知所云,兩眼茫然的狀況。

二、要激發學生的興趣。

技校生學習的主動性很大方面是受興趣大小的影響,這堂課講到感興趣的事物他就會比較認真聽課,而講他不感興趣的就開始做小動作。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的興趣是關鍵,我認為要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第一要聯絡實際。我注意到在理論教學中只要涉及到課本所學能夠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生一定會感興趣。例如介紹螺旋傳動方向的判斷方法,可以舉例在鉗工訓練中每個學生都會用到的臺虎鉗,手柄如何轉動,活動鉗口如何移動;再如介紹液流連續性原理,就可以說日常生活中河流為什麼在寬的地方水流緩一些,在窄的地方水流急一點;在介紹輪系時可以提為什麼工作台自動進給時,手柄也會轉動。

這樣結合日常生活或實踐中的問題,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慾,這種求知慾就是「學」的關鍵。當然,求知慾的培養是我們在講授過程中慢慢樹立的,在講授中把課本上的知識點和實踐盡量多地結合在一起,不簡單地照本宣科。這就好比拌混凝土,光有水泥不行,還要加上沙子、石塊,才能成為堅固的整體。

把課本上的純理論知識融會貫通,然後新增入該專業所涉及的實踐知識,這樣學生學到的知識才是有「血」、有「肉」、有「骨頭」的。

第二要善於提問。提出學生所關心的,會產生疑問的問題,才能激發學生的興趣。例如在鉸鏈四桿機構中,曲柄存在的條件,可以提出同樣是一根杆,為什麼曲柄可以整週地轉動,搖桿卻只能在一定範圍內往復擺動。

學生就會覺得的確奇怪、為什麼會這樣,興趣就上來了,就會關心要滿足什麼條件才能成為曲柄,帶著問題聽課,效果立竿見影。

第三多使用教具。實物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有時老師在上課時磨破嘴皮講上半天,理解能力差的學生可能還不知所云。

但是,一旦有了教具或實物的話,拿出來對照著說,就什麼問題都解決了。我們常說學生是主體,教師是指導,而適當的教具和實物就是輔助。從教學過程來看,學生主動地構建機械基礎知識,教師則根據學生學習的基本情況予以恰當的指導。

比如,緒論中介紹了內燃機,由於剛開始學習《機械基礎》,學生什麼都不知道,一點機械概念也沒有,和他解釋什麼是曲柄滑塊機構、什麼是曲柄、什麼是軸承,他們很難理解,老師也很難講透,因為涉及的專業知識和專業術語太多了。於是我帶上內燃機的模型教具到課堂,並加以演示,一切問題便迎刃而解了。從教學中使我充分認識到教具、實物在《機械基礎》教學中的好處,有了他們,真是事半功倍。

而且只要我上課一帶教具進教室,學生馬上就會報以極大的熱情,產生極大的興趣,課堂氣氛都顯得不一樣了。又如教學蝸輪轉向的判斷,單從圖示上顯得很抽象,有了教具就相當直觀,學生很快就掌握判斷方法。下課期間特意把教具留在教室,幾乎所有的學生都會搶著去自己動手試一試,顯然加深了記憶,教學效果就更加好了。

利用實物也是乙個相當好的方法,講到軸承章節,到實習車間借乙個滾動軸承,乙個滑動軸承,擺到學生面前,當場演示工作情況,說明區別在**,適用在什麼場合,學生心裡就非常有數。

三、要對知識進行綜合比較。

在以往的教學過程中,我注意發現這麼乙個問題:不少學生上課聽講、老師提問時好象都會,但是一到了考試的時候,成績往往並不是很好。技校生出現這樣的情況,我認為主要是,上課時所學知識是按老師理順的一條思路發展下去,學生是順著老師的思維前進,可謂是「水到渠成」,但缺少了學生自己的理解。

而考試時題目是千變萬化的,不一定和老師提供的思路一致,因而成績就很不穩定。所以單單聽老師講,這是不夠的,就好象剁肉餡,如果刀只是順乙個方向剁肉,是可以切開肉,但一定是剁不碎肉,要把肉剁碎應該是縱橫交錯地進行。因此,我們也要改進教學方法,講授時不能簡單地按課本上

一、二、

三、四……,而要在此基礎上把知識點從縱向、橫向多方面進行肢解比較,才能把知識點講細、講透、講明白,學生掌握知識才會牢,不會出現今天學習今天會,到了明天就忘掉的現象發生。

例如傳動方面,教材中介紹了很多種傳動,學完各種傳動後,要及時進行縱向比較,區別各種傳動的異同點,適用的不同場合,同時同一種傳動中比如帶傳動還分為平帶傳動、v帶傳動,也是進行橫向比較,這樣交叉進行學生就不容易遺忘,印象就會更深刻一些。再如壓力控制閥的三類:溢流閥、減壓閥、順序閥,從原理結構上都是很接近,所以學完以後我們要花一些時間進行縱向經較:

進出油口的油壓、閥口開啟情況、洩油情況等,也要進行橫向比較直動型與先導型壓力控制閥之間的異同,充分剖析並比較才能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要用心批改作業。

這是一項老師的基本職責,但是做得好壞,考慮是否周到,影響是很大的。有的教師會認為批改作業這是教學中一件最平常的小事,而我並不這麼認為,我以為恰恰相反,批改作業是教學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批改作業的過程其實就是老師與學生進行的無聲交流過程。首先從批改作業中我們可以分析出大部分學生錯誤所在,也可以分析出個別學生存在的問題。

可以說,批改作業從中獲得第一手的學生掌握知識情況的資料,根據這些資料可以分析了解許多學生情況。學生學習某一知識時,常常在理解上存在偏差,掌握上有失誤,或在應用上不夠準確等,教師在接收到學生這些出錯的資訊――作業,就必須及時作出評價――批改和講評,這評價資訊對學生來說,它起著強化正確,修正錯誤,調節學習過程,改善思維方法等作用。例如《機械基礎》習題冊p6頁填空第1題:

螺紋按照用途不同,一般可分為_________和_________兩大類。從作業反饋來看學生答左旋、右旋的,單線、多線的,內螺紋、外螺紋的。說明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沒認真審題,只看到分類而沒看清楚按什麼分類,出錯的原因就很快發現,課堂上一講評學生下次就不會再錯。

其次從批改作業中我們也可以發現自己在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比如大部分學生在某一道題目上錯誤率很高,說明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講解得還不夠透徹,還需要詳加說明。因此只要我們用心地批改作業,就能從其中發現很多在課堂上沒有表現出來的問題,發現問題是好事,怕就怕在不知問題出在哪,有問題我們就能有的放矢,目的明確,對症下藥,才能藥到病除。

例如《機械基礎》習題冊p2頁選擇第2題:工具機的主軸是機器的什麼部分,作業中很多學生答傳動裝置,從學生的作業中,我才意識到在講課的過程中,沒有向學生詳細解釋工具機的主軸是做什麼用的,學生不明白當然就亂選,而機械基礎主要學習是傳動,因此不少同學就選擇了傳動裝置。這主要責任在我,但通過用心地批改作業,就能找到自己授課時存在的不足,豐富了教學經驗。

以上幾點是我教授《機械基礎》科目中個人的一些體會,當然體會顯得片面了一些,但是通過教學的實踐,學生從覺得比較抽象而厭學到覺得與實踐聯絡緊密而好學,進而較為牢靠地掌握這門知識,作為一名教師也感到十分欣慰。總體感覺一點,只要有心、用心、下苦心,一定能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在現代社會,在科技發展的今天,先進的教育觀念如同彩色的長鏈,閃爍著瑰麗的光芒。

人們注重教學理念的創新,注重教學熱點的討論,注重現代化高科技教學手段的使用,我始終相信「沒有教不好的學生」,也沒有一成不變的教學方法,我們一定要隨形勢而變,因學生情況而變,在變化中用心尋找最佳的教學方法。

機械基礎教學的幾點體會

作者 田華 職業 中旬 2012年第03期 技校學生文化基礎較差,對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枯燥的知識灌輸對他們來說是一種痛苦,只能使他們離知識越來越遠。怎樣才能使教學生動有趣,將學生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呢?這是我們在教學中需要思考的問題。機械基礎這門課對技校生而言是一門比較抽象的專業基礎課,而且一入...

《電工基礎》教學實踐的幾點體會

在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中,職業學校要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必須把現有的學生培養成實際操作技能嫻熟 專業基礎知識紮實的技能型人才去滿足社會的需求。為此,教師必須上好每門課,使學生學有所成。現在,本人就中職學校電工基礎課程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一 立足實際,保護學生學習積極性 中職學校學生有的初中尚...

關於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幾點體會

漢二小庹川 現代資訊科技以開放性 綜合性 及時性和高效性等優勢進入課堂,打破了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束縛,使教育的內容 手段和方法發生了根本性的變革。教育資訊化的實現成為各個學校提公升教育科研內涵的重要舉措。在現代資訊科技環境下的教學,強調增強學生參與 合作 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我認為運用資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