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實踐課實施方案

2021-03-04 09:50:41 字數 4758 閱讀 9306

德育實踐課程是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為中心,以實踐活動為主要形式,使學生獲得思想道德方面的直接經驗為目的。其主要特點有以下幾點:其一.它是學校正式設立的一種課程形式,出現在學校正式的課程計畫和教學安排之中,是每乙個學生必須完成的教學計畫。

這一特點使它與學校存在的非正式的、沒有列人教學計畫和課程表上的各種影響學生成長的教育因素區別開來;其二.它是以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為中心的課程,其課程設定的目的是圍繞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發展,而不是以某一學科知識的學習和運用為目的,這一特點使它和以學科發展為指向的學科課程及其實踐活動區別開來;其三。它是以學生所獲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直接經驗為主設立的課程.而不是以思想道德方面間接經驗為主而設立的課程,這一特點使它和以理論形態為主的德育課程(如高校公共理論課)區別開來。它是學校學科德育課程的一種補充,同時也是一種新的德育課程形態。

它既與學科德育課程有很大的差別,也不同於傳統意義上的「第二課堂活動」或「課外活動」,更不同於為了達到某種目的而進行的思想道德技能的「訓練」。具體來說,實踐德育課程與學科德育課程、課外活動及德育技能訓練有以下一些不同。

從實踐德育課程與學科德育課程的區別來看,第一,實踐課程以學生為中心。與學科德育課程相比。實踐德育課程並不是以某一科學體系或學科體系為中心設立的課程,其目的不是為了使學生學習掌握某一學科或者某一門具體課程,不僅僅著眼於學生認知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著眼於學生的實踐活動,以學生本身成長為出發點而設計的,以促進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全面發展為目標,從某種程度來說,它是一種綜合性課程。

第二,以學生直接經驗為內容。學科德育課程學習比較重視間接經驗的學習。對人類社會實踐的結果的學習運用、掌握。

特別是統治階級意識形態內容和觀點的把握,而實踐德育課程比較強調從學生直接經驗出發來學習,強調學生從實踐中親自感受和體會,強調學生的參與性。

第三,以實踐活動為主要載體。實踐德育課程的主要載體是學生的各種外部活動,如專業實習,社會實踐活動、軍政訓練、文體活動、公益性活動等,這些活動既可以在課堂內進行。也可以在課堂外進行,但它是一種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實踐活動,納入學校正式的教學計畫。

第四,綜合經驗的課程觀。相對於學科德育課程把各門知識分化成狹窄的學科,採取分科課程的方式進行教育,實踐德育課程更強調課程的綜合經驗,學生在實踐中接受的教育是多方面的,學生在實踐德育課程中學習的經驗既有智育方面,也有德育、體育和美育方面的內容。實踐德育課程過程既豐富和發展了學生各方面專業基礎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豐富了學生人生體驗,是一種知情意行的綜合過程。

實踐德育課程既源於課外活動.但與課外活動有本質的區別:一是實踐德育課程與課外活動都是由學生活動構成,但實踐課程是一種課程,所涉及的實踐活動是課程意義上的活動,納入學校課程計畫,是學校正規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課外活動則是教學計畫以及大綱以外的活動,是課程的一種補充,至多被看作是「第二課堂」或者是「第二渠道」,因而在時間、場地、內容和指導教師等方面得不到充分的保證。

二是實踐德育課程是有組織、有計畫、有系統的長期教育活動,要有一定的課程結構和相應的實施規範,而課外活動則比較自由.課程組織安排是臨時的、短期的。

三是實踐德育課程的範圍比課外活動更為廣泛,課外活動的範圍侷限於課堂之外的活動,而實踐德育課程的設定沒有課內與課外之分,它既可以存在於課堂內,也可以存在於課堂之外。

四是實踐德育課程既是一種活動,也是一種教育的理念,它把學生的直接生活經驗納入學校課程的視野,強調人作為主體的實踐活動,這種積極的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因素與存在於學校課外的自然影響的課外活動有著本質的不同。正因為如此,《中共**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學校德育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把組織學生適當參加一定物質生產勞動作為一門必修課,列入教學計畫,統籌安排,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進行具體督促檢查。

實驗、實習課程也要進一步加強,在時間、內容、組織條件上予以落實和保證。」將實踐教育、勞動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納入正規教學計畫、課程,作為加強德育的重要途徑,反映了德育課程發展的內在要求。

實踐德育課程與達到一定德育目標而進行的訓練活動有根本的區別。傳統的與現行的德育體系中的德育活動或實踐,是在教師、家長與社會的「要求」下。由整體對學生個人的、從上而下的、自外向內地單向地「組織」和「發起」、並要求學生「參加」的。

這種「參加」在很多情況下是一種被動的甚至被迫的結果,有時候是一種機械的、反射式的「訓練」,有時是一種純粹的形式。實踐德育課程更強調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把學生當成教育過程中的真正參與者,當作選擇、決策、自動的主體來看待。學生主體性的活動既體現了現代課程作為一種經驗課程觀的客觀要求,同時也更符合在活動中培養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特徵。

綜上所述,我們也可以這樣來理解實踐德育課程,實踐德育課程是學校正式設立的、以活動或實踐方式出現的、學生主動參與的一種綜合性課程,它並不以某一具體的理論和技能培養為目標,直接提公升著學生思想道德素質。

積極吸納學校經常開展的有德性的實踐活動。在現有的教育體制下,在高等教育培養的若干環節中.存在著很多具有德育作用和效果或者具有育德性的以活動作為主要載體的教育方式。這些活動既包括是以德育為主要特徵的實踐活動,如學校開展的軍訓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希望工程」獻愛心活動、社會公益活動等,也包括以學術學習為主導的活動。

如專業實習、學術沙龍活動等,還包括以娛樂、健身、個人興趣愛好為特徵的活動等i既包括群體性活動,如班團活動、組織生活,也可以是小組活動.個別活動等l既可以是學生主動組織參與的活動,也可以是學校、院系、班級開展的有組織有計畫的活動。這些正式的和非正式的實踐活動,雖然有一些並不是作為課程而存在的,但是.對學生思想道德素質的發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從現代德育課程的觀念來看,這些實踐活動都可以作為實踐德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

把自發地開展的、沒有經過現代課程觀念整合的活動納入實踐德育課程範圍,進行有計畫、有組織、有目的的系統開發、設計,和使這種活動處於自然狀態,沒有經過設計和開發其德育的效果和功能是完全不一樣的。因此,我們要進行實踐德育課程建設,就必須吸納學校現存的一些有德育意義的活動.使之成為正規教育體系的乙個重要環節。

按照現代德育課程理念進行實踐德育課程總體開發。吸納現存的具有德育作用的活動,把它作為實踐德育課程進行系統設計,只是一種消極的實踐課程建設的策略,而要使實踐德育課程更好地實現其德育的功能,更充分地發揮作用.還必須從現代德育課程的基本理念,主動地進行實踐德育課程開發。第一,把學生在學校期間獲得的思想道德方面的經驗作為德育課程內容,注重學生在學校各種教育活動中的體驗.注重從知行統一的角度,提供給學生積極健康的、顯性和隱性一致的課程經驗。

第二,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學生逐漸意識到自己是學校德育的主體,以主體的積極性參與學校的各種教育活動。第三,從多方面成立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務的機構,充分發揮學生在學校事務中的主人翁的作用。積極培養學生中良好的教育氛圍。

第四,注重個別化教育,注重學生個體性的特點。第五,加強學校同社會的聯絡。使學校生活與社會生活的價值導向具有一致性。

總之,要從學校環境作為真實的社會生活的一部分來進行實踐德育課程建設.使學生成為真實生活的主人。

加強實踐德育課程教師隊伍建設。要進行實踐德育課程建設.課程教師隊伍建設是根本和保障。高水平和高素質的實踐德育課程教師隊伍.是提高實踐德育課程實效性的關鍵。

但是,由於受傳統課程觀念的影響,實踐德育課程教師隊伍建設往往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甚至沒有把這種型別的課程教師當成教師的組成部分,作為教師進行建設。比如。在我國高校,學生專職政工幹部在學生思想道德教育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他們所承擔的工作主要是與學生的實踐活動聯絡在一起的.是實踐德育課程的主要承擔者,理所應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部分。

但是在現實學校教育管理體系中,他們更多是以幹部身份進行教育和管理,而把實踐德育課程教師作為幹部來管理存在著不可避免的缺點:一是使他們把各種實踐德育課程當成一種事務性工作,而忽視其中所蘊含的德育功能;二是使他們與學生產生疏遠感和距離感.與幹部身份相適應。他們自然成了管理者.而學生就變成了被管理者。

容易產生對立情緒;三是由於幹部隊伍流動頻繁.使之不可能對德育活動進行長期穩定建設.更不可能把自己所從事的工作當成課程建設的一部分;四是不利於形成學校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整體德育的局面。

因此,我們主張.把實踐德育課程納入學校課程體系進行整體構建,把主要承擔實踐德育課程的任課教師——專職政工幹部作為德育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部分進行培養、建設,用包含直接德育課程和間接德育課程、學科德育課程和實踐德育課程、顯性德育課程和隱性德育課程的「大德育課程觀」來進行實踐德育課程建設。推動實踐德育課程的健康順利發展。

課程簡介

申請學校素質拓展課

課程內容

社會考察

社會調查

志願服務

公益勞動

勤工助學

禮儀培訓

學業職業規劃

德育實踐課程設計

1.學雷鋒志願服務實踐活動

引導大學生主動參與「關愛他人、關愛社會、關愛自然」志願服務活動。以「學習雷鋒、奉獻愛心」為主題,開展「關愛他人」志願服務實踐活動,為空巢老人提供家政服務、應急救助、心理撫慰、健康保健;為留守兒童提供生活照料、親情陪護、學業輔導;為農民工提供技能培訓、文化服務、權益維護;為殘疾人提供生活救助、潛能開發、缺陷補償等服務,推動形成扶貧濟困、扶弱助殘的社會氛圍。以「講文明、樹新風」為主題,開展「關愛社會」志願服務實踐活動,普及文明禮儀知識、維護公共秩序、參與文明交通行動、服務社群文化建設、推進網路文明傳播,努力營造規範有序、文明祥和的社會環境。

以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為主題,開展「關愛自然」志願服務實踐活動,宣傳環境保護知識,保護野生動物、保護生態環境、清潔城鄉衛生、主動愛綠護綠。

2.紅色實踐為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

「紅色實踐」是新時期切實加強大學生思想道德建設的一項新舉措,在大學生中廣泛開展以「紅色實踐」為載體的愛國主義教育,寓思想道德教育於實踐之中,從而使廣大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歷史和人民是怎樣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制度,這對於培養大學生責任意識和增強愛國主義教育意識具有突出重大的意義。「紅色實踐」以革命紀念地、紀念物及其所承載的革命精神為實踐物件,組織在校大學生深入革命老區、深入紀念場館和革命聖地、請有關專家作弘揚民族精神報告等形式開展各種有意義的活動,從而實現大學生學習革命歷史知識、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目的。

原理課實踐課實施方案

2012 2013學年 原理 實踐課實施方案 一 實踐課內容和要求 本學期實踐課教學的物件為學院2011級全體同學,兼及其他年級。工作量相當於理論課教學的16個學時。實踐方式是舉辦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1級大學生思想論壇 論壇的主題是 廣東文化的新發展 本論壇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組織安排,馬克思...

原理課實踐課實施方案

2012 2013學年 原理 實踐課實施方案 一 實踐課內容和要求 本學期實踐課教學的物件為學院2011級全體同學,兼及其他年級。工作量相當於理論課教學的16個學時。實踐方式是舉辦 吉林大學珠海學院2011級大學生思想論壇 論壇的主題是 廣東文化的新發展 本論壇由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組織安排,馬克思...

校外德育社會實踐活動實施方案

全面落實中小學生的社會實踐工作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 人的要求,是深入推進以德育為核心 以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是貫徹課程改革要求 實現課內外有效銜接,促進中小學生健康全面發展的基本途徑。現結合我校實際情況,進一步落實本校學生社會實踐的工作,特制定本實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