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後感

2021-03-04 09:40:37 字數 2401 閱讀 7809

形而上,下之統一觀鄧華強

《道德經》十一章:「三十輻共一轂,當其會,有車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會,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會之以為用。 」

三十年**人生,忽得頓悟:「笛孔非笛」 是也!少頃,又打了個問號,真是這樣嗎?

上古之人偶對竹管截幾吹氣發聲,初創早期樂器。單一氣口竹管為哨,以其僅有乙個單元振動與調節系統者也。若在一節竹管上鑿數孔洞則為笛,可以有多元振動與調節(內氣外氣,整合,控制)功能者也。

而那笛管剜除的孔穴留下空洞而成就竹笛之作為此竹哨更具豐富演奏功能的樂器。正好印證老子《道德經》「有之以為利,會之以為用,」「形而上下,道本為一」的哲理妙義:有會相生,虛實結合。

「笛孔非笛」乎,非也。

竹笛上面因製器之需被鑿去幾處小小的圓形管壁,留下排列有序洞眼成為笛孔,這部分物質殘屑,雖已不屬笛子之身,但它的消失換來笛與樂,曲與氣,指與孔,人與竹……在新的精神層面結緣;使笛子因為有了符合**演奏功能和讓樂手發揮情感需求的形構架「而會之以為用」,當然絕非簡單對「有之以為利」的補充……笛孔,不僅造就中國八音之一竹笛(古老彌新)放之四海而皆響的樂器,更重要是它造就了諸多,諸派演奏竹笛者駕隊、掌握手中實在的笛與孔洞周遭抽象的「氣」:闢,按捺、控制、調諧……發現和發展了「用氣」或「氣用」的學問;創作出全數妙的樂曲和卓絕的吹奏**;造就出代代相傳,使民族**精華巨集揚光大的演奏家、樂師、作曲家等**人才……小小一管物質之普通竹管,竟能發掘人的靈魂深處潛古之藝術創造力、審美觀、**文化生髮的案子境界;使「有之以為利」平平常常竹笛之器與創造 ,資源的激情和天賦「會之以為用」新密結合,一氣和德;或為讓大眾嘗能力不斷豐富與昇華和橋梁;成為形而上下相互依存、相互貫通的「進道之階」。

竹笛如此,古琴亦然。古琴僅有七根向排列的弦子,並會橫向音程引進的如西方現代鋼琴那般在工業技術基礎上錘煉更新,精良製造,以鋼絲為依託,音準規範的琴鍵;但在東方樂師神奇指掌之下,留著縱情揮灑,恣意施展藝術想象力,音準把握度,在音與音縫隙「天馬引出」的廣闊走廊其心手合一在七根弦上天地馳騁,上下在階梯可循的線條上中生有,神出鬼沒的能力;特別是差不多迄今為止唯我地道中華樂人才可能達到的在《道德經》「恍兮惚兮,窈兮冥兮」,「虛而不屈」。「大音希聲」那般模糊的深邃,圓通卻杰靈之特殊意境,特殊韻律中狂舞與沉翼的能力……凡此種種奧妙、精諶手法,手風、指動、指力。

乃至與人之內在、內涵、內蘊相應的氣度、氣顫、氣脈言以之琴之「道」會令冗多歐美大師,交響高手、**學者瞠目結舌、百思未解啊!單說「流水」,水聲狀豈乙個德彪西「印象」二字了得!

文如此,武亦然。太極拳功夫在外家實力拳**加,橋馬撕拼,以強制弱,以快制慢的暴烈爭鋒裡,獨闢一道「以天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化淨自身拙力,乘馭敵手僵勁,「全有入於全間」,蹈虛、搗虛之空化空間。讓「意氣君來骨肉臣」成為拳家登堂入室的北斗指南!

再往上一步說:諶諶國學參禪,悟道者,不正是在此物欲橫流, 紅塵中,觀照出一線小隱於林,大隱於市的請虛道境而「了自性空,得大自在」嘛!當然,對於廣大華語人群來講,更為神秘又通俗不過的是,人體「穴位」之全形孔竅在生,修為,**,治病方面的大藥,大用任何現代醫學人體解剖、物質結構、組織系統中「踏破鐵鞋無覓處」的數百處歷經億萬年生態進化,選擇如竹笛剜除的空洞之人體經穴孔竅確確實實是存在著的!

在數千年中華養生、優生與醫療歷史長河中,古往今來,千秋萬代依然葆有「全之以為用」的道行,功果!不過其功能、功理和功程始終與人的智慧型覺悟、生態境界、導引程度乃至氣質根蒂密切關聯……一段時期,人們奉之為「氣功」並火促功來,倒是與古人創造氣功的「 」字相去甚遠的了!

據稱,不少國人在物質文明發展基礎日益提公升時,自覺不覺以物質文明發展「先軀」之西方為追摹準繩。由追而比,由比而缺,由缺而補,由多頭、多元之補,而不知其過,由此之過而達彼之失。於是,有酸鹼失衡者,有迷失方者,有數典忘祖者,有破壞生態者;就連以「美食王國」稱世的餐飲菜餚,也忘了產生它的「人與自然相互平衡」之華夏根脈,熱衷在大花樣、大製作、大排場中炫迷,與演藝市場平分春色!

古典文獻曾有「食光服氣」,「天人合一」之種種「陰陽平秘」功夫的教導,那也許正如「笛孔」命題啟示的廣闊天空,可以讓「龍的傳人」幸福徜徉與健康留連的吧!古代藝大師庖丁,對於牛體物質結構出間想象的功夫,可謂「技矣進手道」,不亦妙手!

在將要打住本篇拙論時,想到文以載道,妙用在心,虛懷,留白,風流,氣宇,底蘊等等有趣字眼;想到同是三橫一豎的方塊「王」字,三歲蒙童臨帖書寫,不過是個中規、中矩的漢字而已;若讓耄耋書家,聖手下筆,則龍飛鳳舞,五採風範矣。又想到同一曲譜,同樣樂器,經不同學識稟賦技能、才華、樂手演奏,會得到不同的「分」和不同的**效果,會創造不同氛氤的藝術境界,會培養不同層次的鑑賞者和新文化;同樣的「聲帶、氣息、共鳴」三要素,在不同水準與情感、智慧型歌唱者的駕馭下,會出現不同的演唱結果與風韻。於是乎,我又想到東西方物質文明發展程序可能會有時空與歷史的差別,但中華之「道」始終高高自立於世界**眾器之林而洞徹萬籟。

氣概不凡,原因何在?是否在中華文明輝煌燦爛的某個「**時段」,古賢、大師們早已悟出「有相生」,過猶不及之理,而及時剜去那些多餘的「笛孔」殘屑;促而常葆決決華夏文明, 器進道,由玩物至於觀心,由形而下向形上提公升,復歸人文、人性至妙素樸,直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之康莊大道!

道德經讀後感

由此可見,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學派對規律是十分尊重的,這在幾千年前的中國是很難能可貴的,這種辯證法雖然很不健全,但卻具有非常強的科學性,這對現在我們的唯物論十分有幫助,為後來人們對唯物論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乙個十分堅實且廣泛的基礎。而且,從這一段中,我們也可以體會到老.對無為的崇拜。在現實和一些...

道德經讀後感

讀老子的 道德經 有感 通讀了老子的 道德經 道德經應該說分成上下兩部,上部道,下部德,長沙馬王堆出土過上德下道的版本,不過公認是上道下德 共有81章。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規律。它表現為幾個方面,一是 易 也就是變易的意思,道德經第一句就這樣說,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說出來的道,也就不是 常道 了...

道德經讀後感

我不得不說自己從未完整地看過一遍老子的 道德經 卻對老子所說 上善若水 有著共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說的是,最善的人如水一般。水能夠滋潤萬物卻又不與萬物相爭,而停留在別人都不喜歡的地方 低窪處 所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