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讀書報告心得

2021-03-04 09:40:37 字數 3094 閱讀 9101

讀書報告之《道德經》

老子的《道德經》,自古以來被視為一部奇書。它奇在**呢?

奇就奇在:沒有人真正讀懂了它,但每乙個讀它的人,都會受到某種影響,都能從中有所收穫。

莊子讀它,將它變成一雙承載大夢的翅膀,遊戲於江海,看空前生後世,"不知蝴蝶夢我,還是我夢蝴蝶"?漢文帝讀它,將它變成一件政治工具,推動大漢朝,開一代盛世。 董仲舒讀它,將它變成一種構架學術大廈的建築材料--他的"新儒學",以儒學為磚,以道學為漿,才得以穩立於世,取"罷黜百家"的獨尊地位。

東方朔讀它,將它變成乙個混跡官場的護身符,"大隱隱於市"。 現代人也讀它,到底讀懂了什麼?派上了什麼用途?

從中得到了多少好處?這些問題恐怕要等若干年後才能回答。外國人也讀它,居然滿嘴胡話:

假如中國所有的書都要燒掉,只留下一本最有價值的書,這本書將是《道德經》。據西方學者統計,從2023年至今,各種西文版的《道德經》已有250多種,其中德文有64種,英文有83種,法文有33種,如今幾乎每年都有一到兩種新的譯本問世。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統計,它在世界上的發行量僅次於《聖經》。

為什麼這麼多人讀這本書,理解的方向、運用的方式、得到的結果卻千差萬別,甚至截然不同?

答案只有乙個:這本書太超前了!

它不僅遠遠超越了古人的理解程度,即使到了今天,它至少還超前一百年。每個人都只能按照自己的理解程度從中取其所需,卻沒有人能完全得其精華。

這種現象,不禁使我想起了乙個老印第安人的故事:

這位走運的老先生,因為發現了大量石油礦藏,一夜暴富。錢多得花不完的他,買了一輛當時最昂貴、最豪華的福特牌轎車。不論天氣如何,他每天都要坐著這輛車去鎮上閒逛一圈。

一路上,他或者熱情地跟熟人打招呼,或者靠在後座上閉目養神。奇怪的是,他並沒有雇用司機,當他打盹時車也沒有停下來,但他的車從沒有出過車禍。

這是什麼原因呢?因為他是用兩匹識途老馬來拉他的車。

這位老印第安人從未想過學習駕駛技術!

《道德經》也是這樣一輛老印第安人的豪華小車。它能用來幹什麼呢?能用來做一輛馬車;能用來做臨時臥室;能用來做遮陽傘或雨傘;還能用來向人炫耀……千古以來,人們把它所有額外的用途都嘗試過了,就是沒有人把它當成一輛豪華小車來使用。

因為它太超前了,誰也不知道它是一輛豪華小車,誰也不懂駕駛技術。

時代到了今天,這輛"豪華小車"已經不算太超前了,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懂一點"駕駛技術",那麼,何不嘗試著來駕駛這輛"豪華小車"呢?這就是筆者想寫這部書的原因。

雖然筆者水平有限,不能將《道德經》的精華完全發掘出來,"駕駛技術"也很生疏,但至少可以提醒各位:原來老子的《道德經》還有這樣的用途!讀者可用自己的智慧型,摸索駕駛技術,並熟練掌握它,以實現人生提速!

《道德經》被譽為「萬經之王」、「百科全書」。有說它是言哲思的,有說它是言智術的,有說它是言兵事的。但它總的是說如何「得道」的大道理,故《道德經》或可稱《得道經》。

《道德經》文約義豐,全書5千餘言,81章,分上下兩篇,上篇稱《道經》,下篇稱《德經》。《道經》講述了宇宙的根本,道出了天地萬物變化的玄機,表達了宇宙和自然的總規律,《德經》說的是處世的方略,道出了人事進退之術,表達了人類的人生觀和道德觀。「道」是「德」的根本,「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

《道德經》的智慧型源於老子對世情的洞察和精微的思索,內容涉及人性修養,處世哲學,治國之道、軍事哲學,等等,老子思想根本上是經世致用之學。

《道德經》是老子思想的精髓,是一部歷代學者已經研究了兩千多年的皇皇巨著,深奧不好懂,故常使人望「道」興嘆,不得其門而入。作者斗膽略作介紹,然終難窺堂奧。

「道」乃萬物總規律。「道」是老子哲學思想的核心。

在《道德經》中提到了70多次。老子首先提出了「道」是世界萬物的本原,所謂「道生天地萬物」。這非關本文宗旨,謹從略。

此外,老子說「道」,還具有萬物的共性,萬物的總法則的涵義,韓非子雲:「萬物各異理,而道盡稽萬物之理」 稽是考量之意,他正是把「道」解釋為萬物的總法則的。

「道」本來是指人行走的道路,經過引伸具有「規律」、「法則」的意思。如「天道」係指日月星辰等天體執行的過程和規律;「人道」則指人類社會秩序,包括道德規範、道理和原則等。老子吸取了「道」的這些涵義,認為「道」是自然和社會變化的總規律。

「天」、「地」、「人」都要以「道」為法則,「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德之人的行動也要「唯道是從」。日月星辰按道(自然規律)而執行;樹木花草依道而生息。人有道而前進,人無道即碰壁,明君有道而國盛,暴君無道而政亡。

因此說,不學「道」不足於修身;不識「道」不足以治國。

柔弱勝剛強。

這句話概括自78章,後人也常以「守柔」來表示老子的這一思想。「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天下沒有比水更柔弱的了,然而衝擊堅硬的東西,卻沒有勝過水的……弱能勝強,柔能克剛,這道理天下人盡知,卻無人能實行。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

是以兵強則滅,木強則折。堅強處下,柔弱處上。」人在活著的時候身體是柔弱的,死後軀體卻是僵硬的。

草木生存之際也是柔軟脆嫩的,死亡之後就變得乾枯了。堅固強硬屬於死亡,柔弱則歸於生存。因此,用兵逞強不會勝利,樹木強硬就會折斷。

堅固強大走向衰落,柔弱則向上發展。

老子號召人們向柔弱的水的品質學習,柔弱勝剛強。對人而言,不可逞強。人之處世,必經謙虛謹慎,以「柔弱」為原則。

「善用人者為之下」善於用人的人對人就須謙和恭下。「是以聖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後之」因此聖賢之人要想處在人上,必須對人表示謙下;要想處在人的前面,必須把人放在自身的前面。聖人從來不自以為是,也不自高自大,不與人爭,所以天下沒有誰能爭得贏他。

無為而治。

「自然無為」是「道」的特徵。老了雲「道法自然」,「道常無為而無不為」。大道永遠是無所作為的,但卻無所不做。

「道」對天地萬物並不妄加干涉,讓他們按其本性自由發展,結果卻是美好的。這裡「自然」、「無為」其實說的一回事,「自然」是自然而然,順其本性發展;「無為」則從另一面講,意思是不妄為,不隨意干涉之意。

「為無為,則無不治。」以「無為」的方式去做,那天下就不可能得不到治理了。「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慾而民自朴」。

這裡的「我」指的是有道的人(聖賢領導),我無所作為,人民就自我化育(自然生長和培育萬物);我好清靜,人民就自然純正;我不擾民生事,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沒有貪欲,人民就自然樸實。

這裡要強調一句,「無為」並不是袖手旁觀,無所事事,而是不姿意妄為,不孜孜營私,而是一心依天地自然之理而行的意思。

道德經讀書報告

道德經 讀後感 姓名 蒙太鑫學號 14352028 班級 藥學院14級一班 道德經 又稱 老子 是中國古代先秦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為其時諸子所共仰,據司馬遷在 史記老子傳 中記載老子 居週久之,見週之衰,乃遂去。至關,關 令 尹喜曰 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於是老子言道德五千言而去,莫知始終 尹喜感...

《道德經》讀書報告

道德經 有一種力量,他給疲憊的人們以心靈的慰藉,如同不竭的清泉,撫慰世俗的創傷。道德經 的落點在於道。洋洋五千言,都在老子對道的預設中鋪展。道不言,不言道,卻處處是道。在我看來,他並非著重於探求道的真諦的過程,而是在描繪他早已熟捻於心的道的狀態和圖景。道是路,路象徵什麼?預示什麼?通向某個不知名的遠...

道德經讀書心得

道德經 是一部關於治國方略的書籍。它主張治理國家要實行 無為而治 小國寡民 治大國烹小鮮 以正治國 無為無不為 這些主張可以說對於現在我們管理國家 企業都具有借鑑意義。例如 合抱之木,生於毫末 九層之台,起於累土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這是 道德經 中很有影響力的句子。老子的辯證法的思想裡的量變與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