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於丹《論語》感悟》有感

2021-03-04 09:38:39 字數 1769 閱讀 4588

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態度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於丹教授的《於丹〈論語〉感悟》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感到收穫良多。

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型,把兩千多年前的論語用乙個現代人對社會,對生活,對人生的感悟演繹出來,灰色的孔子一旦鏈結了這個多彩的世界,催生而出的是一種純粹的積極的態度,是道德品性、情感智慧型的昇華。讀於丹說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這樣一種智慧型,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論語》,大家都知道,是孔子**編錄的孔子的經典語錄,這部曾被譽為治國之本的《論語》,對於我們現代社會,現代人的生活,還有什麼實際意義嗎?今天還能啟發我們的心智嗎?還能對我們今天的心靈產生觸動嗎?

最近讀了北京師範大學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感觸頗多,於丹教授結合其深厚的古典修養,運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情感,從中國人的宇宙觀、心靈觀、處世之道、交友之道、人格修養之道、理想和人生觀等七個方面,從獨特的個性視角出發來解讀《論語》。

大家別以為,孔夫子的《論語》高不可及,現在我們必須得仰望它。這個世界上的真理,永遠都是樸素的,就好像太陽每天從東邊公升起一樣;就好像春天要播種,秋天要收穫一樣。《論語》告訴大家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

《論語》的真諦,就是告訴大家,怎麼樣才能過上我們心靈所需要的那種快樂的生活。說白了,《論語》就是教給我們如何在現代生活中獲取心靈快樂,適應日常秩序,找到個人座標。這就是於丹教授《論語心得》給我們的啟迪。

全書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型,以智慧型詮釋人生,以人生詮釋人性,以人性安頓人心。穿越兩千多年的時間隧道,體悟經典的平凡智慧型。相比易中天的《品三國》更好一些,她的語言沒有易中天那樣幽默,但絕對值得思考。

「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于丹給我們講述的《論語》的精華之一,就是告訴我們,如何用平和的心態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人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一遍遍地問天問地,這樣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個態度是,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一種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承認現實的不足之處,並通過自己的努力去彌補這種不足,這就是《論語》告訴我們對待生活缺憾的態度。

我們從小接受的就是儒家的「仁,義,禮,自,信」的倫理教育,從孔融三歲讓梨的尊禮,守禮,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憂患意識,無不顯示著儒家學說對國民成長過程中千絲萬縷的滲透。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這與孔子的「直道而事人,何往而不做黜!」的思想有著密切的關係。

《論語》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溫暖的生活態度。品味人生,修身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地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淡泊的襟懷,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與祖先,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的秘訣那樣,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

幾千年來世人仍願意尊奉孔子,把他的話作為座右銘,作為修身養性的準則,我想正是為孔子忠於自己,善待他人的一種淡泊的襟懷所征服。不管世界如何紛亂,保持曠達的心胸,超逸的性情和閒適的心態去生活,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融入自然狀態,這樣才無愧人生,也才能如孔夫子教導我們快樂地生活、工作,去找到你內心的安寧。我們努力建立和諧社會,而真正和諧是什麼呢?

就是我們今天常說的,天時、地利、人和,讓世界充滿愛,《論語》正如一盞明燈指引著我們,更教會我們用聖人的智慧型溫暖照亮整個人生,去正確對待生活、工作。

於丹論語感悟

通讀整本,很顯然于丹所想告知我們的,無非是把握人生 四度 從孝敬 智慧型 學習及誠信之道,來闡述如何增加長度,豐富厚度,完善寬度,修養深度。論語 終極傳遞的是一種態度,是一種樸素的 溫暖的生活態度。將自己的情感和生命溶入自然狀態,品位人生,修生養性,其目的正是要在愉快的生活中度好這一輪迴。一 增加長...

好好活著修養自己讀《於丹論語感悟》有感

善待他人,就是用一種發自內心的善意去對別人好。於丹告訴我們,善意也不能強加給別人。作為教師的我們整天要求學生一定要養成怎麼樣怎麼樣的習慣,形成如何如何的性格,才會有如此那般的命運,其實我們自己很清楚,這僅僅是一種理論而已,與真理一點也不沾邊,且現實有時也千差萬別,學生長大後不同人有不同的感受和驗證,...

讀《於丹論語心得》有感

今年學期初學校組織全校教職工看了於丹教授的 論語 聽了她對 論語 的解讀,使我有一種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感。其實 論語 告訴我們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書中語句 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