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于丹講論語》有感

2021-03-04 09:38:39 字數 3522 閱讀 5167

出處:縣二中作者:呂琢發表日期:2023年12月4日共瀏覽48 次

觀於丹講論語,讓我領略到的就是一種智慧型,是對自己得失缺憾正確對待的認知。是一種心態,是一種理念,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每個人的一生中都難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許我們無力改變這個事實,而我們可以改變的是看待這些事情的態度。

常言道「知足者常樂」,知足的女人是最幸福的,那麼為什麼不讓自己做個最幸福的女人呢?

于丹講〈論語〉》用白話詮釋經典,主要講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書中作者用最樸素語言,穿插了很多簡短但耐人回味的小故事,講述了兩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人們說過的許多人生的哲理和處事做人的道理,使我學會如何用孔子的話理解生活,使我重新審視以什麼樣的心態重塑自已的人生觀,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怎麼樣才能學會快樂。

原來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看於丹講論語,如今我們二中學校每天吃晚飯時間都播出于丹講《論語》,2023年在北師大讀博入學時,於丹教授給我們博士班上過《國學》課,現在每天傍晚在二中校園內**於丹教授的《論語》心得,仔細傾聽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論語》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了。於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許多獨到見解,豁然於眼前。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位兩千年前的聖人引領到了眾人眼前與今人對話。

通過她的講座,呈現在我們眼前的孔子沒有聖賢的架勢,樸素平和、平易近人,時時傳遞一種樸素、溫暖的生活態度。她把深奧的道理講的淺顯易懂,真正走進了我們的心裡。她說:

「孔子沒有溫度,只有色彩」。她闡述了「天地人之道、心靈之道、處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這七個方面內容,用很多生動的耐人尋味的例子來詮釋了《論語》的真諦,那就是怎麼樣才能過上心靈所需的那種快樂生活!**了《於丹〈論語心得〉》,於丹教授用白話詮釋經典,讓我感悟到的是對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確對待,是對身邊朋友的理智看待,是一種心態,一種融入在現在社會中的理性道德。

讓我對《論語》有了認識,明白了其中的真諦,明白了在工作和生活中怎麼樣才能學會快樂。令我感觸頗深。

其中之一,老和尚背姑娘過河的故事讓我理解了「仁者不憂」的境界;國王尋找三個久思不解的哲學問題答案的故事讓我明白如何做乙個仁愛之人。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工作和生活中,對待同事、朋友、鄰居,都要以一顆仁愛之心去為他們考慮,要充分體諒到別人的難處,這樣才能使自己得到別人的認同。

其中之二,網球明星和女孩買頭花的故事告訴我應該以開闊的心胸去面對生命中的缺憾。告訴了我,如何用內心的淡定與坦然來對待生活中的缺憾與苦難。在工作和生活中,會經常會遇到不足和遺憾,那麼首先要能夠正確面對人生的遺憾,不要糾纏在裡面,如果糾纏,那只能加重苦痛。

其次要盡可能地用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去彌補這個遺憾。乙個遺憾,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遺憾的後果是什麼呢?那就將如印度詩哲泰戈爾所說:

「如果你因為錯過太陽而哭泣,那麼你也將錯過星星了。」

其中之三,一條小街上三家裁縫店掛牌子的故事,使我明白了如何做乙個君子。什麼是君子,什麼是小人?「君子懷德,小人懷土。

君子懷刑,小人懷惠。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易事而難說也,小人難事而易說也……」在工作和生活中,「做君子」就是做乙個最好的自己,按照自己的社會定位,從身邊做起,從今天做起,讓自己成為內心完善的人。

要做君子,不做小人,不管什麼時候都不能忘記對自身道德修養、綜合素質的提高。在追求自我理想和目標的時候,心中始終要有乙份規矩,法度,不得超越;心中始終要懷有長遠利益,國家、集體的整體利益。要學會認真傾聽,能理解和尊重每個人觀點的合理性,同時又能堅持自己的觀點。

書中這樣的小故事講了很多,茶師為了最有尊嚴的死法求教的故事更讓我看到了心靈勇敢的力量;,要看到他人付出的努力、做出的貢獻、肩負的責任、承受的壓力……工作和生活中,每個人有不同的快樂,要知足常樂。

人生在世,面對生活、工作的種種不公,除了檢討自己「三省吾身」之外,或許我們更多的應該是包容,于丹在談到孔子「仁者不惑」時講到,「你寬容一點,其實給自己留下來一片海闊天空,胸懷無限大,很多事情自然小了」。面對那些「利」字當頭的人,或許我們更應該坦蕩處之、平淡視之、淡漠待之,正所謂有容乃大,「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在現代社會中,所謂的孔孟、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我們對聖賢與經典的概念也變的逐漸模糊,如何為人處世、以何種道德標準來約束自己,似乎都已變的模稜兩可。《論語》裡面教給我們要有仁愛之心是從一開始就去本著平等和理性的態度尊重每乙個人,稍微留一點分寸,有一點餘地,內心有所期待。朋友之道,親人之道,皆是如此。

稍微留一點分寸,海闊天空。與其怨天憂人,不如恭身自省,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做到,掌握分寸,謹言慎行,禮行天下,修身養性,我們會少很多煩惱,自然就會懂得為人處世之道。

在現實生活中,我總會遇到一些自以為是、恃才傲物的人。他們自以為懂得一點就夸夸其談,其實這樣的人很可悲。他們顯示的其實正是他們所缺乏的。

《論語》裡的故事教育我:為人處世一定要低調、謙和,切忌妄自菲薄或自視甚高。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強中更有強中手。

為人處世雖不能妄自菲薄,也不可自高自大,不要總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從而高看自己,小看別人。做人要謙和、寬厚,千萬不可恃才傲物。人不論地位尊卑、財富多寡、文化高低、體貌美醜、衣著麗陋、職務高低,人的自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這是人的核心價值的體現。

乙個人應該擁有自己的自尊,應該用心去維護自己的自尊

乙個人的一生可以沒有榮譽和鮮花,但不能沒有自尊。不管別人尊不尊重你,首先你自己一定要尊重自己。只有自尊的人才懂得尊重別人,也才會受到別人的尊重。

松——自尊,不失其青翠;竹——自尊,不失其節操;荷——自尊,才會出汙泥而不染;梅——自尊,才會孤芳凌霜眾人賞。

人的自尊其實是一種內涵豐富的修養:自尊是從不趨炎附勢、背躬屈膝;不會為塵囂所亂心、不會為**而動搖、不會為權貴所折腰。 擁有自尊、時刻維護自尊的人做人的準則是:

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基本的人格;真誠正義,善解人意,助人為樂,是為人處世的前提;誠實守信,與人為善,是與人交往的準則。幸福不分貧富,自尊自信不依賴他人。

為人處事靠自己,背後評說由他人。有時我們太在意耳邊的聲音,決策優柔寡斷,行動畏首畏尾,最終累了心靈,困了精神。就算你做得再好,也會有人指指點點;即便你一塌糊塗,亦能聽到讚歌。

能夠拯救你的,只能是你自己,不必糾結於外界的評判,不必掉進他人的眼神,不必為了討好這個世界而扭曲了自己。我可以沒有條件,沒有運氣,但我不能沒有憧憬,沒有志氣,沒有自信。而我要想擁有乙份自尊,我就得先尊重別人,只有我尊重別人,別人才會尊重我,而且我還得做到即使是面對權貴也要不卑不亢。

只有我自尊自信才能承受生活的考驗,

博士導師常常教導我:「自尊是養成的,尊嚴是煉就的,自尊在於修養,尊嚴在於品行,有尊嚴就有自尊,有自尊不定有尊嚴,但要贏得尊嚴。自信是每個人所不可或缺的。

有自信才有理想,才有希望,才有取得勝利的希望 。莫為失去什麼而煩憂,因為我時刻都在失去;莫為擁有什麼而得意,任何的擁有都是如此的短暫」。每當想起那些陪伴我的,哪怕再不起眼,我都心存感激,我為我自己的付出和收穫而淡定。

我艱難地往前走著,並不是因為前景燦爛,而只是因為我捨不得曾經的付出,所以我該堅持時堅持,該放下時一定要放下。我就獲得了乙份屬於我的自尊自信。這就是我在生活、學習和工作中逐步培養起來的。

困境面前的我千錘百鍊、被人誤解時我的無奈之感、迷失時的困惑心境讓我更加成熟,微笑著面對每一天;人生路上我的生活才會絢麗多姿,才會展現出我卓越的風采。

[**:漢壽二中]

[作者:呂琢]

[編輯:孫浩]

[審核:黃桂洋]

觀《于丹講論語》有感

機關服務中心孫艷 一次偶然的機會,在電視上看百家講壇,看於丹講論語,一下子便被這個美女教授吸引住了,仔細傾聽於丹教授的 論語 心得,感覺曾經遙遠而枯燥的 論語 一下子變得豐富和溫暖了。於丹教授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結合現代實際生活娓娓道來,闡述其深刻內涵,許多獨到見解,豁然於眼前。她帶我們超越時空,把一...

讀《於丹《論語》感悟》有感

掌控好自己的生活態度 暑假中我有幸拜讀了於丹教授的 於丹 論語 感悟 一書,對其中的道理雖然談不上大徹大悟,但也感到收穫良多。在現在社會中,所謂的孔孟 老莊已經離人們越來越遠,聖賢與經典也逐漸模糊,紛繁世界的庸俗煩瑣和思想的高貴純粹似乎缺少了一些必要的鏈結。而於丹教授以白話詮釋經典,以經典詮釋智慧型...

讀《於丹論語心得》有感

今年學期初學校組織全校教職工看了於丹教授的 論語 聽了她對 論語 的解讀,使我有一種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之感。其實 論語 告訴我們的東西,永遠是最簡單的。書中語句 孔夫子教育學生時很少疾言厲色,他通常是用和緩的,因循誘導的,跟人商榷的口氣。這是孔夫子教學的態度,也是儒家的一種態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