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製造工藝學趙長髮版綜合複習內容

2021-03-04 09:36:00 字數 5022 閱讀 9752

生產過程是指機械產品從原材料開始到成品之間各相互關聯的勞動過程的綜合。

生產型別:是指企業生產專業化的程度的分類,一般分為單件生產(產量少,品種多,各工作地加工物件經常改變)成批生產(產品均有一定數量,工作地的加工物件週期重複)大量生產(產量很大,工作地的加工物件固定不變)

基準:用來確定生產物件上幾何要素間的幾何關係所依據的點線面,乙個幾何關係只有乙個基準。分為設計基準和工藝基準。

工藝基準是在加工和裝配過程中所採用的基準,包括工序基準,定位基準,測量基準,裝配基準。

機構設計師應注意的幾項基本原則:1.盡可能採用標準化引數,有利於採用標準刀具和量具。

2.要保證加工的可能性和方便性。3.

加工表面簡單,並盡可能不知在同一表面或同一軸線上。4.零件結構便於工件裝甲。

5.盡可能減輕零件質量,減少加工表面面積。6.

零件的結構應與先進的加工工藝方法相適應。

常用的毛坯種類:鑄件,鍛件,焊接件,型材。

毛坯選擇時考慮的因素:1.零件材料及其力學效能,2.

零件形狀和尺寸,3.生產型別(大量生產應選精度和生產率都比較高的毛坯製造方法)4.具體生產條件,5.

利用新工藝新技術和新材料的可能性。

粗基準基本原則如下:1.如果工件必須保證某重要表面的加工餘量均勻,應選擇該表面為粗基準。

2.如果首先保證工件加工面與與不加工表面之間的位置精度,則應以不加工表面作為粗基準。

精基準的選擇原則:基準重合原則,基準統一原則,互為基準原則,自為基準原則。

加工方法選擇時應考慮的因素:1.經濟加工精度,工件材料的性質,工件的結構形狀和尺寸。生產型別和經濟性。現有裝置情況和技術性。

機械加工工序的安排:1.先基準面後其他面2.先主要表面後次要表面3.先面後孔。4.先粗後精。

熱處理工序的安排:1.預備熱處理2.最終熱處理3.實效處理4.表面處理

加工餘量:加工餘量是指加工過程中所切去的金屬層厚度。分為工序餘量(相鄰工序的工序尺寸之差)和加工總餘量(指從毛坯變成成品的整個加工過程中表面切除的金屬層總厚度,即毛坯尺寸與零件圖設計尺寸之差)

影響加工餘量的因素1.上工序表面粗糙度h1a和缺陷層h2a。2.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3.上工序的形位誤差。4.本工序加工時的裝夾誤差。

確定加工餘量的方法:1.查表法。2.經驗估值法,3.分析計算法。

尺寸鏈的定義:在零件加工或者機械裝配過程中,相互聯絡並按照一定順序排列的封閉尺寸組合,成為尺寸鏈。

尺寸鏈的組成:封閉環,組成環,增環,減環。

尺寸鏈的特性:封閉性,關聯性,傳遞引數。

時間定額的定義:在一定生產條件下,規定完成一件產品或完成一道工序所小號的時間叫做時間定額。

勞動生產率是指乙個人在單位時間內生產出合格產品的數量。

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法:1.縮短基本時間(提高切削用量,減少切削行程長度,合併工步,採用多件加工)2.

縮短輔助時間3.縮短工作地點服務時間4.縮短準備與終結時間5.

產用新工藝和新方法。6.高效自動化加工及組加工。

1.安裝是將工件在工具機上或夾具中定位並夾緊的過程

定位是指確定工件在工具機或夾具上占有正確位置的過程

夾緊是指工件定位後將其固定,使其在加工過程中保持定位位置不變的操作

2.工件安裝:直接安裝、找正安裝、夾具安裝

3.夾具的組成:定位元件、夾緊裝置、導向元件和對刀裝置、連線元件、夾具體、其他元件

4.夾具的作用:保證加工精度、提高生產率、減輕勞動強度、擴大工具機的工藝範圍

5.夾具的分類:

1) 按夾具的使用範圍來分:通用夾具,專用夾具,可調或成組夾具,組合夾具,隨行夾具

2) 按使用工具機的型別分;:車床夾具,磨床夾具,鑽床夾具,鏜床夾具,銑床夾具

3) 按用途分:工具機夾具,裝配夾具,檢驗夾具

4) 按夾緊力動力源分:手動,氣動,液壓,氣液,電動,電磁,真空,自夾緊夾具

6.工件在夾具中加工時加工誤差的組成:工件安裝誤差,夾具對定誤差,加工過程誤差

7.典型的定位方式及定位元件:

(1)工件以平面定位:1)主要支承:固定支承,可調支承,自位支承

2)輔助支承

(2)工件以孔定位:1)心軸定位:小錐度心軸,剛性的心軸

2)定位銷

(3)工共建以外圓定位:定位套,支承板,v形塊

(4)工件以錐面定位

8.定位誤差是指由於定位不準確造成的某一工序的工序基準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相對於其理想位置的最大位移量。(1)基準位置誤差(2)基準不重合誤差

9.夾緊裝置的組成:1)夾緊機構《中間傳力機構的作用:改變原始力的大小,改變原始力的方向,使夾具有自鎖效能

2)動力源裝置

10.夾緊裝置的設計要求:保證定位準確,而不能破壞定位;夾緊後工件與夾具的變形應在允許的範圍內;夾緊機構安全可靠,有足夠的剛度強度,手動進自鎖,夾緊行程要足夠;結構簡單製造方便,快速省力

11.夾緊力包括方向,作用點,大小三個要素

12.夾緊力的確定:1)夾緊力方向應有力於工件的準確定位,一半應朝向主要定位基準

2)夾緊力方向應與工件剛度大的方向一致,以減小工件變形

13.夾緊力作用點的選擇:夾緊力作用點應作用在支承元件所形成的支承麵內;應位於工件剛性較好的部位;應盡量靠近加工表面,以提高切削部分的剛度和抗震性

14.常用夾緊機構:斜楔夾緊機構,螺旋夾緊機構,圓偏心夾緊機構,其他夾緊機構

15.夾緊機構的動力裝置:1)氣動夾緊:

活塞式氣缸薄膜式氣缸;特點:壓縮空氣可集中**,使用操作方便;動作快、效率高;因空氣有彈性,所以夾緊剛度不夠;與爺爺相比壓力低,且噪音大。

2)液壓夾緊3)氣—夜聯動夾緊4)真空夾緊

16.鑽套型別:固定鑽套,可換鑽套,快換鑽套,特殊鑽套

17.鏜套:固定鏜套,迴轉式鏜套

18.夾具體設計要求:要有足夠剛度,以防變形。便於排出清理切屑。安裝穩定。質量小。結構工藝性要好,吊裝方便。

19.鑽模的架構形式:固定式鑽模,迴轉式,翻轉式,蓋板式,滑柱式

20.鏜模導向支架布置:單面前導向,單面後導向,單面雙導向,雙面雙導向

21.銑床夾具的型別:直線進給式,圓周進給式仿形進給式

加工精度: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引數對理想幾何引數的符合程度,包括尺寸精度,形狀精度,位置精度。

加工誤差:指零件加工後的實際幾何引數對理想幾何引數的偏離程度。

原始誤差:造成零件加工後在尺寸,形狀或者位置加工誤差的工藝因素稱為原始誤差。(1.工藝系統的原有誤差2.加工過程中的其他因素)

尺寸精度的獲得方法:1.試切法2.調整法3.定尺寸刀具法。4.自動控制法

形狀精度的獲得方法:1.成型運動法,2.非成型運動法。

位置精度的獲得方法:1.一次裝夾獲得法2.多次裝夾獲得法。

主軸的迴轉運動誤差可分解為端麵圓跳動,徑向圓跳動,角度擺動。

主軸迴轉運動誤差的影響因素:主軸的誤差,軸承的誤差,軸承的間隙,與軸承配合零件的誤差及主軸系統的徑向不等剛度和熱變形等。

主軸迴轉精度的測量:1.千分表測量法。2.感測器測量法。

提高主軸迴轉精度的措施:1.提高主軸部件的製造精度2.對滾動軸承進行預緊。

夾具的誤差主要有:1.定位元件、刀具導向原件、分度機構、夾具體等的製造誤差。2.夾具裝配後,以上各元件工作面的相對尺寸誤差3.夾具在使用過程中工作表面的磨損。

工藝系統剛度的測定:1.單向靜載測定法2.三向靜載測定法。3.工作狀態測定法。

提高工藝系統剛度的措施:1.合理的結構設計2.提高連線表面的接觸剛度。3.採用合理的裝夾和加工方式。

減少工藝系統熱變形的措施:1.減少熱源的發熱2.

用熱補償方法減少熱變形。3.採用合理的工具機部件結構減少熱變形的影響。

4.加速達到工藝系統的熱平衡狀態5.控制環境溫度。

加工原理誤差是指採用了近似的成形運動或者近似的刀刃輪廓進行加工而產生的誤差。

殘餘應力是由金屬內部的相鄰組織發生了不均勻的體積變化而產生的,體積變化的因素主要來自熱加工或冷加工。

減少誤差的方法和措施:誤差預防和誤差補償。

積極控制的誤差補償方法有三種形式:1.**檢測2.偶件自動配磨3.積極控制起決定作用的誤差因素。

加工表面質量:幾何形狀誤差(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紋理方向)和表面層的物理力學效能(表面層金屬冷作硬化,表面層金屬金相組織的變化和表面層金屬殘餘應力)

表面層冷作硬化: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塑性變形,使晶格扭曲,畸變。晶粒間產生滑移,晶粒被拉長,這些都會使表面層金屬的硬度增加,統稱為冷作硬化。

影響切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切削用量,刀具的幾何形狀,加工材料效能

影響磨削加工表面冷作硬化的因素:工件材料效能,磨削用量,砂輪粒度

表面層的金相組織變化——磨削燒傷(對於已淬火的鋼件,很高磨削溫度往往會使表層金屬的金相組織產生變化,使表層金屬硬度下降,使工件表面呈現氧化膜顏色,這種現象叫做磨削燒傷)

磨削淬火鋼時,在工件表層形成的瞬時高溫將使表層金屬產生:回火燒傷,淬火燒傷,退火燒傷

改善磨削燒傷的工藝途徑:正確選擇砂輪,合理的選擇磨削用量,改善冷卻條件,開槽砂輪

表面層的殘餘應力:產生原因,冷態塑性變形引起的殘餘應力,熱態塑性變形引起的殘餘應力,金相組織變化引起的殘餘應力

影響車削表層殘餘應力的工藝因素:切削速度和被加工材料,進給量,前角的影響

影響磨削表層殘餘應力的工藝因素:磨削用量,工件材料

表面強化工藝:噴丸強化,滾壓加工

機械加工中的震動:受迫振動,自激振動。

增強工藝系統抗振性和穩定性的措施:提高工藝系統的剛度,增大系統的阻尼。

裝配:零部件的連線,調整,檢驗,試驗,油漆,包裝。

裝配精度:幾何精度(尺寸精度和相對位置精度)和運動精度(迴轉精度和傳動鏈精度)。

影響裝配精度的主要因素:零件的加工精度,零件之間的配合及接觸質量,力熱內應力等所引起的零件變形,迴轉零件的不平衡。

裝配方法:互換裝配法,分組,修配,調整。

互換裝配法;(完全互換裝配法和大數互換裝配法)裝配質量可靠,對裝配工人的要求較低,裝配簡單經濟生產率高,便於流水裝和自動化裝配,又可保證零部件的互換性,但當封閉環要求嚴格和組成環數目較多時,會提高零件的精度要求,加工比困難。

分組裝配法;(直接選擇裝配法和復合選擇裝配法)可降低對組成環的加工要求,而不降低裝配精度,但是增加了測量和分組配套的工作。當組成環數較多時,這種工作就會變得非常複雜。所以分組裝配法適用於成批大量生產中封閉環公差要求很嚴尺寸鏈組成環很少的裝配尺寸鏈中。

《機械製造工藝學》綜合複習

一 判斷題 1 用大數互換法計算出的零件公差比完全互換法的大 2 直接找正法對工人的技術要求比夾具裝夾法高 3 零件的表面粗糙度值越低越耐磨 4 導軌垂直面內直線度誤差是誤差敏感方向 5 表面的微觀幾何性質主要是指表面粗糙度 6 在同乙個裝配尺寸鏈中,乙個零件的有關尺寸只能出現一次 7 延長工作時間...

機械製造工藝學複習

1 機械產品的生產過程是乙個系統過程,可分為決策 設計與研究 製造三個階段。2 工藝過程中的機械加工 裝配與除錯等稱為機械製造工藝過程。3 生產過程中凡屬直接改變生產物件的形狀 尺寸 效能和相對位置關係的過程稱為工藝過程。但在工具機上加工乙個零件後進行尺寸測量的工作,雖然不直接改變零件的形狀 尺寸 ...

機械製造工藝學複習A

1 定位 確定工件在工具機上或夾具中占有正確位置的過程。2 夾緊 工件在定位後將其固定,使其在加工過程中承受重力,切削力等而保持定位位置不變的的操作。3 夾具的組成 1 定位元件或裝置 2 刀具導向元件或裝置 3 夾緊元件或裝置 4 聯接元件 5 夾具體 6 其他元件或裝置 4 部分定位 限制了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