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反思

2021-03-04 09:35:58 字數 4696 閱讀 2468

科學教學反思

三下《科學》08版教材目錄

第一單元植物的生長變化

1.1、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本課主要有兩項活動:

活動一:記錄自己的想法——學生用圖畫和文字記錄所知道的一株綠色開花植物一生的生長過程。

本活動提前布置學生在課前完成,課堂上學生主要交流他們的想法:包括:植物的生長經歷了哪些過程?

植物的生長從什麼開始?學生通過交流,在加上適當引導,幫助學生回顧三上學習的向日葵的一生生長過程,學生都能認識到綠色開花植物幾乎都是從種子開始它們新的生命。

活動二:觀察種子,也是本課的核心活動。

在對種子外部觀察前,先引導學生思考:觀察種子的哪些方面?對於觀察形狀、顏色、大小學生都能談到,這時,再引導學生回憶上學期觀察大樹的方法,學生就能想到通過聞、摸等方法能獲得關於種子更多的資訊。

通過外部觀察,學生認識到種子的形態、顏色、大小各不相同。對於三下的學生,僅僅觀察到種子的顏色、形狀、大小、表面的光滑度還不夠。於是,觀察種子的內部構造十分重要,時間要充足,這樣才能引導學生的觀察向縱深方向發展,也能幫助學生建立種子相同特點的認識。

學生通過解剖豌豆、花生、瓜子等種子,發現它們還有一層薄薄的皮,而且種子還能掰成兩瓣,一瓣上還有小芽。通過觀察、梳理,學生認識到種子有種皮,還有胚根和胚芽。值得提醒的是:

在第乙個教學班上課時,忽略了乙個問題,所帶的黃豆、綠豆未經過浸泡,導致種子不易掰開,即使掰開了,裡面什麼也看不到。希望各位科學教師在備課時、準備材料時一定要做有心人,不要犯同樣的錯誤了。

教學中有待改進的地方:

1、布置學生課前完成的練習,有的不能完成,還應繼續端正學生的科學學習態度;

2、學生的觀察還不夠深入細緻,主動發現問題的能力還有待提高。

1.2、種植我們的植物

現代教育理念和教學改革的重要思想特別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合作、**」精神,而《種植我們的植物》作為一門生產實踐性和理論知識性都很強的學科,尤其需要這種精神,所以在植物生產與環境教學中要通過各種方式、途徑來培養學生的這種精神和能力。通過這種啟發**式的教學,學生不僅掌握了植物生產的知識和技能,培養了自學能力和協作能力,實現了「發現生產中的問題——了解把握問題的特點——學習課本查詢問題的實質——分析解決問題的措施——回歸並指導生產活動」的專業學習目的。同時,還在知識結論的獲得過程中,領悟和學會了創造知識的過程和方法,形成了種植專業應具備的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

當前,由於人們傳統觀念的影響和當前課程設定的情況,在教學中,一般只注重了知識的傳授和操作技能的培養。如果按照教材的順序和內容組織教學,學生固然能夠接受,但是,不一定能夠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從生活經驗和農業生產現象出發,提出有關形態結構與生理功能的關係,學生的興趣就會增加。

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改變傳統的注入式學法,注意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培養學生不斷探索,勇於創新的科學精神。在課堂教學中嘗試著創新的模式:情景設疑---引導**---科學抽象---歸納總結---遷移活用。

在教學組織過程中,把當節知識放在全書乃至各專業課知識結構體系中,對教學內容進行了適當調整,增加了植物對水分的運輸和利用,也把教材的順序調整為「選種——鬆土——挖坑——下種——澆水」,這樣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實踐也證實了調整的可行和必要。

通過課後向學生徵詢意見,認為這節課方式靈活,組織嚴謹,教師語言風趣幽默,教學效果不錯,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能力都得到了培養,不過,課堂上的學生活動還要更多設定學生動手性的實驗或實踐內容。

1.3、我們先看到了根

上完這一課,體會到在教學工作中要有所創新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注重教學創新,教師的教學創新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培養自己主動**,獲取新知識,得出新成果的一種教育手段,教育創新要有具體的實施目標,實施措施,不能搞教條主義,要從培養學生能力入手,改革課堂教學。教學中,教學中要有新觀念,新方法,教法和學法要有自己的創新理念,在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能力,不滿足於書本或生活中所給予的知識和經驗,使學生自己主動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自己的創新能力。

科學課教學創新不能離開基礎知識的傳授。學生只有在充分掌握了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才能認識自然現象和規律,當代科學教學的首要任務就是開發潛藏在每乙個學生身上的創新能力。但由於學生的思維水平、認知經驗、知識構架的不同,還需要我們針對不同層次的教育物件,確定不同的創新目標。

這就要求我們在教學創新中注意層次,普遍開發。讓學生積累生活經驗,自主**,獲取知識和能力。

1.4、種子變成了幼苗

首先讓學生對鳳仙花的生長情況進行了交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看,只有1/3的小組種植的植物張了兩**葉),從種子變成幼苗的這一段經歷,對學生來說是感到新奇而愉快的,他們都把剛出土的幼苗視為珍寶。有的同學還寫了觀察日記,幼苗的顏色形狀以及莖的樣子都描述得很詳細。通過交流反饋,發現學生對觀察的過程性記錄不夠,每個班級只有少數同學進行了全程記錄,這也是感到苦惱的地方。

在交流的過程中,引導學生關注植物的高度和葉的分布情況,引導學生用直尺測量植株(莖)的高度,觀察葉有中心向四周生長的分布形態。

對於植物的葉有製造「養料」的作用的認識,採取了讓學生猜測(為什麼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在學生對光合作用有了初步的了解後,了解植物葉的作用,利用多**課件演示了植物的葉吸收水分和二氧化碳,然後通過光合作用製造出氧氣和營養,非常的直觀形象。讓學生更清楚地了解了植物葉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製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製造養料和氧氣。

反過來讓學生解釋:「為什麼我們在樹林裡會感到空氣清新?」、「為什麼植物要在有光照的環境下生存?

」通過這兩個問題的解釋,學生對植物光合作用意義的理解就更深了.

1.5、莖越長越高

(一) 交流整理莖的變化環節中,發現大多數孩子平時未對植物的生長變化做跟蹤記錄,故對莖的顏色變化、硬度變化能有比較清晰的了解,但對莖的高度的資料關注不夠(這一情況也在意料之中),針對此情況,拿出了觀察記錄(在教學本單元時,為了掌握真實的第一手資料,和孩子們同時種植,並一直堅持記錄)一方面,是幫助學生學習記錄的要點;另一方面,為後續畫統計圖提供依據。由於觀察的週期只有三周半,按每半周作一次統計:第二週(莖的高度)0.

5厘公尺,第二週半3.5厘公尺,第三週6.9厘公尺,第三週半7.

7厘公尺。交流後,引出統計表,引導學生合作將資料表現到統計圖中。教學時,還增加了乙個小環節:

先讓學生觀察繪製好的統計圖,觀察鳳仙花莖的變化規律,比較鳳仙花在哪個階段生長速度最快?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規律,這時,對教材中讓學生**未來幾周鳳仙花的高度進行了調整,改為讓他們**:一周後,鳳仙花的莖會長到多少厘公尺?

學生根據變化規律,猜測大約在8.5-9.4厘公尺之間。

這裡很好地滲透了有根據地進行猜測的科學意識。

(二)在認識「莖的作用「這一環節中,先提出問題:「莖有什麼作用?」——學生猜測——設計實驗(主要是芹菜浸泡在紅水中的實驗。

設計後,讓學生**可能出現的現象)——觀察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同學對觀察十分細緻,思維很嚴謹。通過觀察,發現芹菜橫截面有許多小孔,而且外圈的小孔有紅水浸入,可能這些小孔是運輸水分的;還有些小孔未染成紅色,可能是運輸養料的。)這時還將「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實驗中的植株(整枝植株已完全變成紅色)出示給學生,通過這些資訊,學生認識到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由於時間的關係,教學最後對科學**過程的梳理不夠,而且原本想給點時間讓孩子拓展閱讀〈各種各樣的莖〉,感知莖的支撐作用,也沒能開展。

一點思考:要讓學生的跟蹤觀察有效,跟蹤記錄真實,需要教師全程參與指導,同時還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樹立嚴謹的科學科學態度。

1.6、開花了,結果了

新課標倡導**性學習,在本課怎樣才能突破過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只重知識概念理論的講解,而忽視學生的思考與接受,引導學生一步步**結論、自己獲取知識?在這節課中把握課文各知識點之間的內在關係,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符合學生思維特點的問題是引導學生進行**性學習的關鍵。

本課的知識點小標題分別是:花的結構、傳粉和受精、果實和種子的形成。這三個小標題之間有什麼聯絡,要把它們串成一條線才有助於學生的思考和**。

經過認真分析各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絡,認識到課文重點是花與果的關係。若在導言中通過設計情境引導學生根據課題"開花和結果"提出問題,學生很自然就會提出:"開花和結果有什麼關係?

""為什麼開花之後會結出果實?"這些問題恰是本課要學生解決的重點問題,而在上課伊始階段由學生自己發現、提出,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明確學習目標,自主進行**。

為了使學生帶著問題一步步地**性學習,把每個小標題改為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你知道花的各部分名稱嗎?""從花到果要經歷哪些重要過程?

""果實和種子由什麼發育而成?"這些問題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也符合他們的思維特點,使他們能更有興趣地帶著問題學習。

在課文第乙個知識點"花的結構"中有乙個"觀察與思考"的學生活動,其中要討論兩個問題:1、花的哪一部分將來發育成果實?2、對於植物繁衍後代來說,花的哪些結構是最重要的?

這兩個問題在學習了花的結構之後,學生不一定能完全正確回答。此時並沒有急於讓學生掌握正確答案,而是對學生的答案不置可否,讓學生帶著問題繼續學習,在學完後面兩個知識點後,再次討論這兩個問題。這個時候,學生基本能回答出正確答案:

1、子房發育成果實。2、對於繁衍後代來說,花的雄蕊和雌蕊都重要。我再引導學生分析"為什麼雄蕊和雌蕊都重要?

在植物繁衍後代的過程中,它們分別起什麼作用?"這樣使學生進一步理解傳粉和受精的知識。

本課的理論知識較多,也較枯燥,怎樣才能使學生不覺得"悶"?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形式,運用多種**非常重要。如在講解"花的結構"時,讓學生解剖菜心花或芥蘭花,學生有真實的體驗;在講解"傳粉和受精"時,請"小老師"上台講解,使學生有新鮮感;在講解"果實和種子的形成"時,讓學生****,使學生看到平時看不到的生命現象。

活動多樣化,能不斷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習興趣,他們就不會感到枯燥乏味。而在此過程中,也要注意書本的充分運用,**不能濫用,學生能夠通過閱讀課本自學的,就給時間他們閱讀自學,在書中尋找答案。

科學三年級下冊教學反思

課後,各位老師給我做了及時的評課,也給我提出了很多有用的意見和建議。從他們的點評中,我認識到,這節課雖然總體上看來很不錯,但在細節上,仍有一些可以改進的地方,於是,我仔細的給這堂課做了乙個教學反思和總結。這一堂課,雖然學生掌握了教學重難點,達到了教學目標,但是,卻缺少了學生動手 觀察的環節,即,在 ...

三年級下冊科學教學

圪臺鄉中心小學雷亞武 新的學期開始了,為了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積極倡導讓學生親身經歷以 為主的學習活動,培養他們的好奇心和 欲,發展他們對科學本質的理解,使他們學會 解決問題的策略,特制定本學期科學教學計畫如下 一 基本情況分析 通過半年來的科學課的自主學習和科學 學生已掌握許多的科學知識和科學的方...

三年級科學教學反思

我國古代的讀書人,從上學之日起,就日誦不輟,一般在幾年內就能識記幾千個漢字,熟記幾百篇文章,寫出的詩文也是字斟句酌,琅琅上口,成為滿腹經綸的文人。為什麼在現代化教學的今天,我們念了十幾年書的高中畢業生甚至大學生,竟提起作文就頭疼,寫不出像樣的文章呢?呂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尖銳地提出 中小學語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