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學的幾種活動形式

2021-03-04 09:29:54 字數 4018 閱讀 8228

導讀: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靈活運用集體、小組、個別活動等形式。

目前,在幼兒園常用的教學活動形式主要是集體、小組、區域活動,這三種形式各有其特點,適合於不同教育內容和教學需要。作為教師,要學會分析、判斷,採用恰當的教育形式,而不是盲目跟隨當前的潮流。

首先,我們要明確教學活動是相對遊戲活動而言,是教師組織的學習活動,遊戲活動也有集體遊戲、小組遊戲、區域遊戲。

1.集體活動

1.1 集體活動的特點

集體活動是在教師的指導、帶領下,全班孩子一起進行的有計畫、有目標的學習活動。集體活動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使兒童獲得某些知識和能力;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利用有限的教育資源,盡可能促進所有孩子在原有水平上共同發展。幼兒在集體教育活動中要學會傾聽,同時也要大膽表達自己的見解;要學會遵守班級規則,學會適當地約束自己,這對幼兒社會性發展很有幫助。

集體活動的缺點也在於此,那就是在同一時間,全班孩子以同樣的速度學習同樣的內容,教師難以關注幼兒的個性和差異。

1.2 集體活動的指導要點

集體活動常常被看作是灌輸式的教學,實際上是對集體活動的曲解。集體活動也可以採用啟發、誘導、讓幼兒主動嘗試等教學方法,那麼如何組織好集體教育活動呢?

首先,要深入研究「教」。

1.2.1 確定活動的重點、難點及目標。

1.2.2 確定活動材料的性質、材料多少、材料何時出示。這些看似細小的環節,也能影響活動的效果。

1.2.3 確定教學活動的形式,確定幼兒座位的擺放。

1.2.4 確定教學策略。

1.3 要深入研究「學」。

如何更好地、更有效地讓幼兒學習,也就是「學法」。教與是研究幼兒的學習規律。

1.3.1 分析學習內容的特點

一般來說,學習內容可以分為認知的、情感的和運動動作,不同的學習內容可以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每一學科領域內容可能涵蓋多個學習內容,或認知與情感相結合,或認知與動作相結合,教師在組織教學前,要充分分析學習內容的特點,制定恰當的教學方法。

1.3.2 分析、了解幼兒的認知結構。認知結構是存在兒童頭腦裡的知識結構,原有的認知結構對新的學習會產生影響。因此教師要注意:

①注意某些學科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特別是數學。

②新知識必須適合幼兒的學習能力,適應幼兒原有的認識結構。

③預知幼兒學習新知識將可能面臨的困難,可能提出的問題,並進行準備。

④針對幼兒的不同發展水平,準備難易不同的問題、操作材料,提出不同的要求。

1.3.3 針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幼兒,採用不同的教學方法

年齡越小的兒童,越需要通過自我發展的活動學習概念,需要將感覺、運動系統和直接經驗融入學習活動,在教學中需要提供充足的操作材料和具體形象的範例。

1.3.4 分析、了解影響幼兒學習的各種內在因素,採取各種手段調動幼兒主動學習的興趣

內在動機是影響學習效果的重要因素,教師的乙個眼神,一句鼓勵、表揚的話,有趣的活動內容,一朵獎勵的小紅花,取得成功的自豪感,這些都可能成為影響幼兒學習的內在因素。

最後,要深入研究「教材」。

1)分析教材、修改教材。不唯專家、不唯教材,對每個教材中的活動設計都根據本班情況進行修改。

2)將新的教育觀、兒童觀融入教材中。

3)從幼兒生活、經驗中尋找教材。隨著社會生活和季節的變化,從幼兒的生活經驗中尋找幼兒感興趣的、有助於幼兒主動探索的、蘊含豐富教育價值的「教材」。

1.4 集體活動的運用

有些許多教育內容是適於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首先,健康領域的有關的安全、衛生等常識;社會領域中有關社會的觀念、行為規範、活動的規則,必需的社會知識或概念;某些技能的傳授,如工具、物品的使用方法等;人類優秀文化傳統,如古代的詩歌、童話等。其次,幼兒都感興趣的內容,或不需要幼兒探索、個別化學習的內容,如講故事,學唱歌曲、體育遊戲等均可以以集體活動的形式進行。

當然,這些內容也可以以小組、個別活動等形式進行,只是效益不如集體活動。

2.小組活動

2.1 小組活動的特點

小組活動是指將乙個班級分為兩組或三組,每組由教師帶領開展不同內容的活動,活動結束後,各小組再交換。分組教學能夠解決班級學生人數過多的情況,使教師能更好地關注每個孩子,事實上小組活動只是小型化的集體活動。

2.2 小組活動的指導要點

小組教學活動和集體教學活動一樣,要注意「教法」、「學法」、「教學內容」,除此之外,還應注意以下幾點:

2.2.1 在空間上要避免相互影響

兩個小組要安排在不同的區域,如一組在教室,另一組在臥室,或者一組在教室,另一組在美術活動室或電腦活動室等。

2.2.2 如果小組活動是要交換的,兩小組活動的內容要避免重複,既兩組內容不能有先後之分

如一組是認識「蝴蝶」,了解蝴蝶的特徵和習性,另一組是手工製作蝴蝶,事實上,第二組活動的開展要有第一組活動的基礎,教師會在指導幼兒製作時就引導他們了解蝴蝶的特徵,但在交換小組後,這一組還要進行認識活動,對這組孩子來說,他們的學習是重複的,學習的內容對他們來說缺少挑戰性和新穎性。

2.2.3 確保小組活動的正常交換,使每個孩子能獲得同等的學習機會,

2.3 小組活動的運用

小組活動主要有三種運用。第一種是分成兩組的教學活動,教學內容適合分組,這類小組活動也可以在活動區中進行,如一組是計算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在益智區進行活動,一組是語言活動,教師帶領幼兒在語言區進行活動。

第二種方式是集體活動之後的分組,如數學活動「10的加減」,教師先進行集體示範講解,引導幼兒了解分合,然後根據孩子的不同水平,設定3~4組不同的操作內容,幼兒分組操作。

第三種方式,是幼兒分組到功能室的教學活動,由於空間和指導的方便,一般功能室活動需要分組進行。教學內容放在功能室進行能夠充分利用功能室的條件,節省教師準備材料的時間,由於空間大,更有利於幼兒活動。而有些在功能室進行的幼兒自選活動,則屬於遊戲活動。

3.區域活動

3.1 區域活動的特點

區域活動又稱區角活動,指幼兒在班級中創設的學習性區角中的自主的學習活動。本文中所指的區域活動是介於集體教學活動與自主性遊戲活動之間的,呈半開放、半鬆散的特點,是一種學習性的「區域活動」,是狹義的「區域活動」。孩子在這種「區域」中活動,能夠自主選擇區域和活動的內容,自己主動運用材料操作、探索;而且孩子可以按自己水平,按自己的認知速度進行學習,同樣的操作內容,有的孩子一次、兩次就能完成,有的則需要一周、一月方才成功,它都應該予以認可,但最終都要達到預定的目標。

3.2 區域活動的指導要點

3.2.1 教師要根據幼兒的最近發展區,確定每個區域適當的目標,並根據幼兒的操作情況及時調整

如,小班的乙個區域活動——量鞋子,教師設定的目標之一是:探索各種方法測量自己的鞋子,學習填寫統計表。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這個活動的目標可改為:

比較鞋子的大小,並進行一一對應。

3.2.2 提供各種層次的、豐富的操作材料

教師在區域活動的指導作用主要就是體現在材料的投放,根據幼兒的學習特點和經驗,投放適宜結構的、能體現教育內容和要求的材料,使幼兒在自己原有的認知結構、經驗水平上產生新的突破、新的提高。如在探索區活動「蛋寶寶站起來」,教師通過提供沙、橡皮泥、紙屑、瓶蓋等豐富的材料,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需要示範講解,孩子在擺弄的過程中,在與同伴的交流中就會主動探索、發現多種解決問題的方法。

3.2.3 活動過程中的觀察

當幼兒在區域中學習的時候,教師就是敏銳的觀察者和謹慎的記錄者,一方面,教師要注意觀察幼兒在活動中的對話,解決問題的方式,必要時,可以隨時將幼兒的表現記錄下來,作為孩子的發展情況記錄,另一方面把幼兒參與活動的情況,作為下階段的區域活動材料更換、目標變化的依據。

3.3 區域活動運用

目前,區域活動的設定一般是與主題活動相結合的,區域活動的內容、材料與主題活動有關。在某乙個新的主題活動開展後,教師首先要考慮,在活動區中提供那些材料能夠激發幼兒的主動探索;哪些內容適合於在區域中開展,適合於幼兒的自主操作,如何將教師講授的內容變為要幼兒主動學習的內容。

在制定每週計畫時,要考慮設定2~3個主指導區,制定每個區域的活動目標和幼兒的關鍵經驗,投放、添置不同層次的材料,這樣教師就會掌握重點,有重點的觀察、指導。

制定必要的區域活動規則,保證活動時的秩序。 教師可以提醒幼兒每週必須進主指導區活動一次,當然,幼兒何時選擇進哪個區,或者重複選擇同樣的區域,在幼兒完成主指導區的前提下,教師可以給孩子更多的自主。

這三種教學形式的劃分不是絕對的,在開展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教育內容靈活地運用,可以先集體後小組,或先小組後集體;也可以先集體後區域,或先區域後集體。

幼兒園師幼互動的幾種形式

隨著幼兒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教育行為不斷改善,尊重幼兒 熱愛幼兒的觀念在教育實踐中有了一定的落實,積極的師生關係正在形成之中,同時也開始有意識地通過積極的互動提高教育的有效性。然而,在實際工作中發現,特別是在幼兒園人數較多的班級中,進行師生互動有相當的困難,原因是幼兒人數多,很難做到面向全體,而且無...

幼兒園教育活動形式之我見

日期 2008 12 31 9 00 09 自從活動區活動在幼兒園推廣以來,新的教育理念像一陣清新的風吹遍了整個幼教界,大家從以往的傳統教學模式中跳出來,充分發揮活動區的優勢,以幼兒的自主發展為本,試圖通過隱性的指導讓幼兒探索未知的世界,得到基本素質的發展。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也產生了一系列的...

幼兒園家長開放活動的形式創新與研究

目錄一 問題的提出 1 一 課題的現實背景及意義 1 二 國內外研究現狀 2 二 理論基礎 3 一 學習共同體理論 3 二 角色互動理論 3 三 研究構思 4 一 概念界定 4 二 研究物件和方法 4 三 研究的目標與內容 4 1 研究的目標 4 2 研究的內容 5 四 課題研究實施 6 一 針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