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源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與控制管理程式

2021-03-04 09:29:53 字數 3108 閱讀 8874

工作小組成員應具備相關危險源、環境因素辨識、風險評價方法和技術方面的能力,並具有相應工作活動的知識,否則應開展必要的培訓學習。

6.1.2危險源辨識範圍

危險源辨識時應全面、系統、多角度、不漏項,應全面考慮工作場所內可能涉及的物理的、化學的、生物的和心裡的等不同型別的危險源,重點放在能量主體、危險物質及控制和影響因素上。主要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內容:

——常規和非常規(如:週期的、偶然的、緊急的)活動和狀況(如:臨時搶修等)

——進入工作場所的所有人員(如:顧客、訪問者、服務承包方、送貨員、員工等)

——人的行為、能力和其他人為因素:

——已識別的源於工作場所外,能夠對工作場所內組織控制下的人員的健康安全產生不利影響的危險源:

——在工作場所附近,由組織控制下的工作相關活動所產生的危險源;

——由本組織或外界所提供的工作場所的基礎設施、裝置和材料;

——組織及其活動的變更、材料的變更,或計畫的變更;

——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的更改包括臨時性變更等,及其對執行、過程的活動的影響;

——所有與風險評價和實施必要控制措施相關的適用法律義務;

——對工作區域、過程、裝置、機器和(或)裝置、操作程式和工作組織的設計,包括其對人的能力的適應性;

——存在重大風險的分項工程/活動。

6.1.3 環境因素辨識範圍

環境因素識別時應通過考慮有關活動、產品和服務的「三個時態」(過去、現在、和將來),「三個狀態」(正常、異常、緊急),識別其環境管理體系範圍內的環境因素,通常需要考慮以下幾個方面的情況:

——向大氣、水體、土地的排放;

——原材料和自然資源的獲取;

——能源的使用和能量釋放(如熱、輻射、震動等);

——廢棄物管理,物理特性;

——文化遺產;

——對社群影響及其他地方環境問題等方面。

6.1.4 危險源、環境因素辨識的方法

各單位應依照生產經營活動範圍、性質和規模選擇相宜的危險源、環境因素辨識方法,該方法應能確保資料可靠,並能確保資料在詳盡性、複雜性、及時性成本和可利用性方面滿足要求。

常用的危險源辨識方法有:詢問與交流、現場觀察、查閱有關記錄、獲取外部資訊、工作任務分析、安全檢查表法、作業條件的危險性評價、事件樹、障礙樹等方法。

常用的環境因素辨識方法有:過程分析法、生命週期評價、生命週期評價、生產流程分析、物料衡算、問卷調查法、專家諮詢法等等

6.2危險源、環境因素的評價

危險源、環境因素的評價要根據生產特點,參照以往的經驗和控制效果等進行,既要分析可能發生的事件及環境影響後果,更要實事求是地分析事件、環境影響發生的可能性,還要考慮與需要採取措施的能力相適應,危險源、環境因素風險級別是綜合分析評價的結果。

通常採用的危險源風險評價方法有:直接判斷法、查表法(經驗法)、lec 評價法、矩陣評估法等,但各單位可使用的風險評價方法來處理不同區域活動。

環境因素評價方法有:是非判斷法、專家評議法、對比法跟蹤法、排放量對比、頻率對比法、多因子環境打分評價法等。

風險評價的詳盡程度以能夠確定適當的控制措施為宜。各單位可依照《危險源、環境因素評價辦法》,進行危險源和環境因素的辨識和評價。

6.3 危險源環境因素的分級與控制

6.3.1 危險源的分級與控制

根據引發事故的可能性及其產生後果的嚴重性程度評價潛在風險等級,通常按照標準從高到低,分為a、b、c、d、e 五個等級。

在確定控制措施或考慮變更現有控制措施時,應如下順序考慮降低風險:

a)消除;

b)替代;

c)工程控制措施;

d)標誌、警告和(或)管理控制措施;

e)個體防護裝備。

對於不同風險等級的作業專案的風險控制應滿足以下要求:

——存在不可容許風險(a級風險)的作業專案,只有當風險降低時,才能開始或繼續工作。若即使以無限的資源投入也不能夠降低風險,則禁止作業。

——存在重大風險(b級風險)的作業專案,要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工作前對所有執行任務的人員進行即時培訓。讓操作人員掌握方案中的控制要求,並在執行過程中設專人進行監督管理;對於影響較大,涉及人員較多的重大風險,要編制專門的應急預案,同時現場保持儲備足夠的應急資源,以便及時使用;

——存在中度風險(c級風險)的作業專案,要編制hse作業指導書,組織開展安全技術交底,將每項作業活動從準備到結束,按作業流程的步驟制定相應的控制措施,並落實專人監管控制;

——(存在d、e級風險)的作業專案,由作業班組以班前會的形式告知所有成員,並採取相應的控制措施後,方可從事作業活動。

對於重大危險源的辨識與控制要求應符合國家關於《危險性較大的分部分項工程安全管理辦法》(建質【2009】87號)、《建設專案職業危害分類管理辦法》(衛生部令49號)、《危險化學品重大危險源辨識中的有關要求。

6.3.2環境因素的分級與控制

根據造成環境影響的可能性及其產生後果的嚴重性程度評價潛在影響等級,通常按照標準從高到低,分為重大、中等、一般三個等級。

對於不同風險等級的作業專案的風險控制應滿足以下要求:

——存在重大環境因素的作業專案,要建立執行控制程式,採取緊急措施降低環境影響,在採取措施降低環境影響前,不能繼續作業,對改進措施進行環境影響評估,並定期檢查、測量及評估。

——存在中等環境因素的作業專案,要制定控制目標,編制作業指導書,建立操作規程,加強教育培訓。

——存在一般環境因素的作業專案,無需採取控制措施但是要儲存記錄。

6.4危險源、環境因素的變更及持續評審

各單位應按上述程式規定,在各項作業活動開始前進行危險源、環境因素的首次辨識與評價,並在發生下列情況時(前),及時進行危險源、環境因素的動態更新與持續評審工作:

——對判定現有風險控制措施是否有效和充分的需求;

——在組織及活動的變更、材料的變更、或計畫的變更、設計等變更的相應需求;

——對新危險源的相應需求;

——對監視活動,事件調查,緊急情況或應急程式測試結果的反饋的相應需求;

——法律法規的變化;

——外部因素,如新型的職業健康問題等;

——控制技術的進步;

——勞動力(包括承包方)多樣性的變化;

——糾正和預防措施所提議的變更;

——相關方提出抱怨或合理要求時。

7.相關記錄

危險源、環境因素清單

專項應急預案

專項施工方案

安全技術交底

班前會交底記錄

8.《危險源、環境因素識別、評價辦法》

環境因素 危險源識別 評價與控制策劃

1 目的 根據法律法規要求和企業情況,對進入公司施工 維護現場 辦公區 生活區人員的常規或非常規活動,以及內 外部提供的設施,持續進行危險源 環境因素識別 評價,確定高中度風險 重要環境因素,並及時更新。對已確定的重要環境因素 高中度風險進行控制策劃,制訂並實施控制措施,實現有效預防和控制。2 範圍...

危險源 環境因素識別 評價和控制管理程式

目錄1 目的 2 2 適用範圍 2 3 檔案及引用標準 2 4 職責 2 5 程式 3 5.1 程式描述 3 5.2 危險源 環境因素的識別 3 5.3 4 5.4 危險源 環境因素分級 6 5.5 危險源 環境因素分級控制策劃 6 6.附件 7 7.應產生的記錄 7 為準確辨識危險源 環境因素,評...

環境因素 危險源識別及評價控制程式

機械人集團 管理體系程式檔案 檔案編號 evs ehsp 01最高版次 a00頁數 8 最新修訂日期 2017年12月02日 環境因素 危險源識別及評價控制程式 製作審核批准 機械人集團程式檔案 檔案編號 evs ehsp 01 版次 a00 頁碼 第2頁,共5頁 最新修訂日期 2017年12月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