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學第15章知識要點

2021-03-04 08:15:09 字數 5142 閱讀 5974

第十五章教師心理

1、反思教學、微格教學的概念

2、教師的期望效應

3、專家型教師與新教師的差異

4、教師的成長階段

第一節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教師的角色與學生喜歡的教師特徵

(一)知識傳播者

(二)父母、長者、朋友和管理員

(三)榜樣和模範公民

(四)教學的研究者

二、教師的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教師的認知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在智力與知識達到一定水平之後,教師的表達能力、組織能力、診斷學生學習困難的能力以及他們思維的條理性、系統性、合理性與教學效果有較高的相關,所以說,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

(二)教師的監控能力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1、對自己教學活動的事前計畫與安排

2、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有意識的監察、評價

3、對自己教學活動進行調節、修正

教師的監控能力是其教學能力的核心。

(三)教師的人格特徵與其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教師人格是指以教師角色為其重要的社會角色的教師主體,在其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履行角色責任和義務中自覺形成的相應的和相對穩定的心理特徵之總和。

關於教師人格的作用,被廣泛接受的是烏申斯基的觀點「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徵中,有兩個重要特徵對教學效果有顯著影響:一是教師的熱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師富於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

還有的研究認為,教師特徵與學生的個別差異和年齡階段特徵存在著相互作用。加涅的研究指出,對知識具有濃厚興趣並以追求知識獲得滿足的學生同以追求教師認可來獲得滿足的學生不同,他們喜歡的教師與教師的熱情程度無關。

(四)教師的教學效能感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教學效能感是指教師對自己影響學生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主觀判斷。

教學效能感是解釋教師動機的關鍵因素,對教師教育教學工作的積極性有重要作用。

三、教師的期望對學生的影響

羅森塔爾等人對教師的期望進行了研究。教師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傳送給學生,學生會按照教師所期望的方向來塑造自己的行為。這種教師期望的預言效應稱做皮格馬利翁效應,也有人將之稱為羅森塔爾效應,即人們基於對某種情境的知覺而形成的期望或預言。

會使該情境產生適應這一期望或預言的效應。

第二節專家型教師的能力特點

一、有豐富的組織化的專門知識,並能有效運用

專家型教師的知識結構:

(一)特定的學科知識

(二)一般的教育學知識

(三)特定內容的教育學知識

二、熟練掌握教學技能

(一)課時計畫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且有預見性

(二)教學技能程式化

(三)教學監控能力強

(四)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妥當應對紀律

三、善於創造性地解決問題,有很強的洞察力

第三節從新教師琺專家型教師

一、影響教師成長的因素

1、個人因素

2、情境因素

3、系統過程

二、教師成長的歷程

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把教師的成長劃分為關注生存、關注情境和關注學生等三個階段。

(一)關注生存階段

處於這一階段一般是新教師,他們非常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最擔心的問題是:「學生喜歡我嗎?」「同事們如何看我?」「領導是否覺得我幹得不錯?」等等。

(二)關注情境階段

當教師感到自己完全能夠生存時,便把關注的焦點投向了提高學生的成績即進入了關注情境階段。在此階段教師關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課的內容,一般來說,老教師比新教師更關注此階段。

(三)關注學生階段

能否自覺關注學生是衡量乙個教師是否成長成熟的重要標誌之一。

三、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

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師範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另一方面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

(一)教研組的教學研究活動

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畫、有目的的觀摩,一般來說,為培養提高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宜進行組織化觀摩,非組織化觀摩要求觀摩者有相當完備的理論知識和洞察力。

(二)微型教學訓練

微格教學指以少數的學生為物件,在較短的時間內(5~20分鐘),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可以把這種教學過程攝製成錄影,課後再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微格教學的效果在四個月後仍很明顯。

(三)教學決策訓練

將「有效的教學策略」教給教師,其中的關鍵程式有:①每天進行回顧。②有意義地呈現新材料。③有效地指導課堂作業。④布置家庭作業。⑤每週、每月都進行回顧。

專家教師所具有的教學常規和教學策略是可以教給新教師的,但僅靠短期訓練來縮小專家與新手的差別是不夠的。

(四)校本訓練

1、堅持針對性

2、重視主體性

3、形式多樣化

4、以校為本

(五)反思教學經驗

對教學經驗的反思,又稱反思性實踐或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它是在對教學的道德責任以及技術性教學的實際效果的分析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波斯納提出了乙個教師成長公式:經驗+反思=成長。

常見的教學反思:

1、對於活動的反思

2、活動中的反思

3、為活動反思

需要反思的內容:

1、認知成分

2、批判成分

3、老師的陳述

布魯巴奇等人l994年提出了四種反思的方法,供教師參考。①反思日記。在一天教學工作結束後,要求教師寫下自己的經驗,並與其指導教師共同分析。

②詳細描述。教師相互觀摩彼此的教學,詳細描述他們所看到的情景,教師們對此進行討論分析。③交流討論。

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課堂上發生的問題,然後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後得到的方案為所有教師及其他學校所共享。④行動研究。為弄明課堂上遇到的問題的實質,探索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

(六)教師參與研究

一、單項選擇題

1.教師成長與發展的最高目標是( )。(2023年4月)

a.特級教師 b.教學熟手

c.優秀班主任d.專家型教師

2.教師的人格中有兩種重要特徵對教學有顯著影響:一是富於激勵和想象的傾向性;二是(c)。

a.說到做到 b.敬業精神

c.熱心和同情心 d.重義氣講交情

3.教師的批評與不讚揚,與學生的學習成績(c)。

a.存在正相關 b.關係不明顯

c.存在負相關 d.有利有弊

4.與新教師相比,專家型教師的課時計畫簡潔、靈活、以學生為中心並且有(c)。

a.系統性 b.結構性c.預見性 d.實效性

5.教師知識結構的核心是教師的( a)。

a.專業知識 b.教育學知識

c.心理學知識 d.相關學科知識

6.假如乙個教師非常關心如「學生喜歡我嗎?」這樣的問題,並把大量的時間用於與學生搞好個人關係,那麼他處於教師成長的(c)。

a.關注情境階段 b.關注學生階段

c.關注生存階段 d.關注發展階段

7.衡量教師是否成熟的重要標誌是(c)。

a.能否關注自己的生存適應性

b.能否充分考察教學情境

c.能否自覺地關注學生

d.能否更多地考慮班集體的建設

8.教師在布置課堂練習和家庭作業時,錯誤的做法是(d)。

a.課堂練習的布置與教學目標相一致 b.練習題的設計富於變化,並有適當的難度

c.教師給學生以適當的幫助

d.只給學生一些知識記憶性的練習

9.教師被人們譽為「靈魂的工程師」,這說明教師扮演了什麼角色?(b)

a.「家長**人」 b.「知識傳授者」

c.「學生楷模」 d.「心理調節者」

10.關於教師人格的作用,被廣泛接受的是(d)的觀點,「教師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的一切」。

a.加涅 b.布魯納c.班杜拉 d.烏申斯基

11.以下關於專家—新手比較研究說法錯誤的是(d)。

a.研究步驟分為選出專家、新手,提出任務;比較兩者完成任務情況

b.20世紀70年代後期被應用於研究教師的認知

c.它是認知心理學家研究專門領域的知識時常採用的方法

d.這一方法最初就應用於教師的認知研究

二、填空題

1.教師威信實質上反映了一種良好的師生關係。是教師成功扮演教育者角色,順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條件。

2.教師的威信來自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自然權力,即教師的身份地位帶來的威信;另一方面是人格影響。

3.微格教學指以少數學生為物件,在較短時間內嘗試做小型的課堂教學,並攝製成錄影,課後進行分析,這是訓練新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

4.福勒和布朗根據教師的需要和不同時期所關注的焦點問題,將教師的成長劃分為三個發展階段。

5.專家教師的課時計畫只是突出了課的主要步驟和教學內容,而新教師卻把大量時間用在課時計畫的一些細節上。

6.一般來說,專家教師認為教學的細節方面是由課堂教學活動學生的行為所決定的。

7.能夠在新的、甚至是意外情況下迅速地作出反應,果斷採取措施,予以妥善處理的心理素質是教師的教育機智。

8.教師成長與發展的基本途徑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師範教育培養新教師作為教師隊伍的補充,二是通過實踐訓練提高在職教師。

9.課堂教學觀摩可分為組織化觀摩和非組織化觀摩,組織化觀摩是有計畫、有目的的觀摩,一般來說,為培養提高新教師和教學經驗欠缺的年輕教師宜進行組織化觀摩。

10.科頓等人2023年提出了乙個教師反思框架,描述了反思的過程。

11.教師的威望是由其資歷、聲望與才能、品德決定的。

12.微格教學是訓練教師、提高教學水平的一條重要途徑,它的效果在四個月後仍很明顯。

13.教師角色的心理衝突之一為教師勞動的個體性與協作性的矛盾。

三、名詞解釋

1.角色衝突:指圍繞角色目標而產生的相互排斥相互妨礙的鬥爭。

2.教師的角色形成:指個體逐步認識到教師的職業角色及相應要求,通過實踐將社會對教師的角色期待予以內化.形成相應的心理特徵和能力的過程。

3.教師人格:以教師角色為其重要的社會角色的教師主體,在其生理素質的基礎上,在履行角色責任和義務中自覺形成的相應的和相對的心理特徵的總和。

4.反思性實踐:反思性實踐又稱反思性教學,這是「一種思考教育問題的方式,要求教師具有作出理性選擇並對這些選擇承擔責任的能力。」

教育心理學第15章知識點

第十五章教師心理 第一節教師的心理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 教師的特徵與職業成就的關係 一 教師的認知特徵與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教師專業需要某些特殊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可能是思維的條理性 邏輯性以及口頭表達能力和組織教學活動的能力。二 教師的人格特徵與其職業成就之間的關係 研究材料表明,在教師的人格特...

中學教育心理學第6章知識要點

模象直觀 模象直觀即通過對事物的模擬性形象的直接感知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言語直觀 言語直觀是在形象化的語言作用下,通過學生對語言的物質形式 語音 字形 的感知及對語義的理解而進行的一種直觀方式。2 如何提高知識直觀的效果 靈活選用實物直觀和模象直觀 加強詞與形象的配合 運用感知規律,突出直觀物件的...

教育心理學第五章知識要點

第五章學習的遷移 1 學習遷移的概念 2 學習遷移的各種不同型別 3 學習遷移早期的四種理論及現代新近的理論 4 影響學習遷移的主要因素 5 聯絡實際怎樣在教學中促進學習的遷移 第一節學習遷移概述 一 學習遷移的含義 學習遷移也稱訓練遷移,指一種學習對另一種學習的影響。或習得的經驗對完成其他活動的影...